首页 > 58必威网站

英山丽景山庄游记!写一篇丽景山庄赋

来源:
时间:2024-08-17 15:16:03
热度:

英山丽景山庄游记!写一篇丽景山庄赋热心网友:今年(2013)12月4日上午11时多,我们麻城文友一行6人到达了“华升故里,作家之乡”笔会的作家们下榻的神峰山庄。山庄座落在“左青龙,

热心网友:今年(2013)12月4日上午11时多,我们麻城文友一行6人到达了“华升故里,作家之乡”笔会的作家们下榻的神峰山庄。山庄座落在“左青龙,右白虎”的一个山窝,新建的数座四合院分别冠以仁、义、礼、智等名字。接待方的人员让我们暂时到仁字院内的两个房间休息。可是,我将随身携带的小挎包放入仁801号房间后,就外出观光。山坡上有“毕升”、“活字”等等汉字。“医秾厅”房间外面的墙壁前面摆放着不少的图片和说明文字,其中有毕升的塑像照片和介绍活字印刷术的文字。活字印刷、指南针、造纸、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毕升的故里怎么会在湖北英山县呢?我将信将疑。我过去从来不知道毕升的故里在英山啊!山庄的“活体菜”餐厅、会议室、医秾厅等是一栋新建的房子,东临一口水面宽阔的水塘。水塘北面有农民住宅、山坡、山地。4日中午,我怀着好奇的心,从水塘东面的堤路走过去,走上北面的山坡,察看坡上的坟地和墓碑。墓碑上刻的文字,有山向(如子山午向之类),有作古者的姓氏、名讳、生卒日期、立碑人的名字,立碑的时间等。对于作古者的称呼,男性为故先考或祖考金公讳××大人,女性为故先妣金母李老孺人或祖妣金祖母夏老孺人。这些碑刻文字的样式和我们麻城东部山区的墓碑上的文字的样式大体相同。山坡上数倌墓坟都是姓金的后裔修建的,我估计山庄所在的孔家坊乡有不少人姓金。4日下午,英山县作协副主席张保良带领我们到山庄后面的山林看风景。山路曲折,但不太陡峭。山路边有一颗高树上悬挂着一只又圆又大的马蜂窝(我们家乡通常葫芦巴),有蜂子在窝边飞。路边有木梓树,有一些白色颗粒状的果实聚在枝头。我的家乡也有这种树,原是传统的经济植物之一种,果实采集下来,可以卖钱。可是,近年来,木梓树的果实(称作木梓、木籽)无人收,农民们只好让木梓树在田野里自生自灭。木梓可以榨白色的皮油和紫黑色的梓油。皮油原来是武汉丝油行的经营的主要货物之一,是旧时代的一种工业原料,近年来被石油产品和化学工业产品取代了。梓油可用作点灯照明,还可以用来炒菜,是旧时代的农民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张保良的短篇小说《乡鼓》里有大愧(男人)划火柴点燃梓油灯为他的妻子八姑照亮的情节。木梓榨油后还有两种产品:①梓饼,舂细后可以作为种植油菜、小麦等底肥;②梓炭,是一种上好的烤火御寒的燃料。山林的松树最多,为马尾松,在我的家乡是常见的树种。下山时,在山麓有一块棉花地。棉花茎上有棉桃,约半数已炸裂了,大部分被人采摘了,还有少数白色的棉花挂在枝头。张保良介绍:英山现在很少有人种棉花。这种情况和我的家乡也相似。5日上午,湖北省作家协会和《长江丛刊》杂志社举办的笔会开幕式如期在神峰山庄举行。第一阶段的会议结束后,东道主英山文联和神峰山庄的人员带领我们到山庄前面的蔬菜棚和养猪场参观。蔬菜棚和养猪场都是湖北仟禧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英山县得青生态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的。这里还建有沼肥、沼液、沼气基地,原料是养猪场的猪肥。工作人员介绍说:利用沼肥种植的蔬菜鲜嫩,不生病虫害,因此,不用施农药,是货真价实的绿色食品。黑土猪、沼肥菜和眼镜山鸡是仟禧公司的拳头产品,已经打入了国内的大市场。我怀着好奇心,向陪我们参观的一个中年干部(男)询问:“你们公司的一线工人有多少钱一个丹?”中年干部回答:“一千五百块钱。”我又问:“你们养一头猪,从幼崽到出栏需要多长时间?”中年干部答:“一般要10个月。”我紧追不舍,又问:“你们养一头猪能净赚多少钱?”中年干部说:“不多。净赚两百块钱左右。”我说:“这样的利润不高啊!”中年干部说:“是。关键是养猪时间长,要10个月。”我安慰他说:“当然,不能单纯追求高利润,关键在于创造黑土猪肉这样的拳头产品。”中年干部点点头,说:“是的。”猪舍十分干净,既无刺鼻孔的猪粪气味,也无沤肥的气息。我们同行的一个女作家见猪舍内有阳光,而有的部分没有阳光,兴奋地对中年干部说:“你们猪舍设计非常好,猪既可以晒太阳,也可以在阴凉处卧着休息。这样的猪舍很符合科学养猪的原则。”中年干部点头说:“是的!是的!……“我生在农村,在农村长大成人,对于农村养猪、牛、羊、狗、猫、蜜蜂、鸽子等等,习以为常。仟禧公司的黑土猪、山鸡和竹筷子油面(即我家乡的挂面),在我的家乡也是常见的东西。仅仅沼肥菜(大棚蔬菜)在我的家乡目前无人搞大批量的生产项目。英山有毕升这样的名人。我的家乡(麻城市木樨河、木子店)有余诚(辛亥革命志土,与孙中山、黄兴、章太炎、宋教仁在日本共事过)、夏斗寅(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两大名人。英山借毕升的名声搞文化、经济实体和旅游业联合发展,那么,我的家乡不可以向英山借鉴学习吗?我这次来参加笔会,不仅学习文学创作经验,也向英山学习企业发展的经验,好像唐三藏到印度“取经”一样。5日早晨,我到“活体菜”餐厅吃早餐时,见两桌客人都是穿着“八路军”服装的老头和老太婆。他们也住在神峰山庄,来英山休养,游玩。我一向敬仰老红军、老八路军、老新四军战士。5日夜晚,我在同一餐厅,和一个老八路军战士攀谈起来。他叫林贻慈,今年84岁;原籍在福建福州市鼓楼区琼河村;1955年参加铁道部的工作,1960年调到武汉工作,现居武汉。他的伙伴们都是从武汉来的。神峰山庄是老八路军战士和我们作家眷念的地方。

###

热心网友:我是来看评论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