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佝偻病都有哪些症状啊?

来源:
时间:2024-08-17 14:26:49
热度:

佝偻病都有哪些症状啊?热心网友: 小宝宝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见的,并非都是体质虚弱、身体有病的症状。不少家长认为是孩子体质虚弱,因而虚汗不断。其实,有相当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

热心网友: 小宝宝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见的,并非都是体质虚弱、身体有病的症状。不少家长认为是孩子体质虚弱,因而虚汗不断。其实,有相当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和颈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1小时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泼好动,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宁,所以入睡后头部也可出汗。所谓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 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儿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 假如小儿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有病的表现,最常见者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体质弱的小儿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的。护理上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小儿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人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 因此,对小儿睡眠中的出汗,应仔细区别,必要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另附上幼儿睡觉出现的其它相关状况和分析: 你自己研究对比一下~~ 正常的婴儿在睡眠时比较安静舒坦,呼吸均匀而没有声响,有时小脸蛋上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表情。但是如果婴儿有以下状况出现,父母应该高度重视。 症状一:婴儿在刚入睡时或即将醒时满头大汗。 专家提醒:可以说大多数婴儿夜间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其他不适的表现,就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冶疗。比如婴儿伴有四方头、出牙晚、囟门关闭太迟等征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偻病。 症状二:婴儿夜间睡觉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面颊发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超过110次/分。 专家提醒:这预示着婴儿即将发烧。应该注意婴儿是否有感冒症状或腹泻症状,另外注意给他补充水分。如果婴儿真有发烧症状出现,即应采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方式。 症状三:婴儿睡眠时哭闹,时常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烧。 专家提醒:婴儿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应该及时检查婴儿的耳道有无红肿现象,皮肤是否有红点出现,如果有的话,及时将婴儿送医院诊治。 症状四:婴儿睡觉时四肢抖动。 专家提醒:这一般是白天过度疲劳所引起的,不必担心。需要注意的是,婴儿睡觉时听到较大响声而抖动是正常反应;相反,若是毫无反应,而且平日爱睡觉,则当心可能是耳聋。 症状五:婴儿睡觉后不断地咀嚼。 专家提醒:婴儿可能是得了蛔虫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若是蛔虫病可用婴儿专用的驱虫药驱除;若是排除了蛔虫病,则应该合理安排婴儿的饮食。 症状六:婴儿睡着后手指或脚指抽动且肿胀。 专家提醒:这时父母要仔细检查一下婴儿的手指,看它是否被头发或其他纤维丝缠住,或被蚊虫叮咬的痕迹。 症状七:婴儿不能睡得沉,经常翻动身体。 专家提醒:其实小宝宝入睡后在床上翻滚的现象较为常见。有时被子垫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都会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有些家长怕小儿睡觉时冷,让他穿着衣服睡觉,小儿感到不适,于是翻来滚去。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小儿吃不饱,晚上睡前还让他吃很多的东西,使得小儿睡觉后肚子总是胀得难受,所以睡觉睡不踏实。 症状八:婴儿经常在睡着后突然大声啼哭。 专家提醒:这在医学上称为婴儿夜间惊恐症。如果孩子没有疾病,一般是由于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惊恐、劳累等引起的。所以 平时不要吓唬孩子,保持孩子安静愉快的情绪。 总之,婴儿仍处于不能表达自己喜恶的时期,家长除给他安排好足够的睡眠时间外,应当在婴儿睡觉时多观察他的异常变化防止延误病情。8--9个月的婴儿白天一般睡2--3次,持续时间2--6小时,夜间睡10个小时,共计14--15个小时。睡眠时间过少,影响婴儿身体发育;睡眠时间过长,影响活动时间,使婴儿智力发展延缓。

热心网友:老人面容、枕部多汗伴斑秃、皮下脂肪薄、易激惹、喂奶困难、囟门闭合延迟

热心网友:佝偻病 佝偻病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严重者可引起骨骼畸形,家长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佝偻病的发生。以6个月至2岁患者最多。诊断:(1)一般症状:早期出现睡眠不安、夜惊、好哭、烦躁、病情进展后可见全身肌肉松弛、肝脾大、腹部突出、多汗、贫血、发育迟缓等。(2)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儿,在顶骨或枕骨中心用手指按压,有乒乓球样弹性感觉。方颅,前囟门特大,闭合延迟(可延至2岁以上)。出牙晚,10个月以上还不生乳牙,且牙质不坚。(3)胸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称为“肋骨串珠”。胸骨前突,胸腔前后径增大,称为“鸡胸”。胸廓沿膈肌附着处内陷成沟,称为郝氏沟。(4)脊柱:多向后凸,偶为侧弯。(5)四肢:腕部尺、桡骨骺端膨出,成钝圆形隆起,称佝偻病性手镯。下肢弯曲,形成X形腿、O形腿、军刀腿等。婴儿为什么容易发生佝偻病呢?· 日光照射不足 维生素D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转变而来,如果接触日光不足,就容易缺少维生素D。 ·摄入不足 母乳及其他乳类中维生素D含量不多,若孩子不及时补充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容易患佝偻病。· 生长速度快 婴儿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需量大。· 慢性消耗性疾病 婴儿患慢性腹泻以及肝胆和肾脏疾病时,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婴儿佝偻病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神经精神症状 早期,患儿在喂奶及睡眠时头部多汗,多汗引起局部刺激,因而小儿喜欢摇头。摇头时,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脱发。此外,患儿烦躁不安,睡眠时易惊醒。· 骨骼改变 3~6个月的婴儿可有颅骨软化,即以手指按压枕骨或顶骨中央,该处因按压而内陷,但随手指放松颅骨重又弹回,犹如按乒乓球,所以又被称为乒乓头。6个月以上的孩子前臂及小腿长骨的远端可扪及,甚至看到由肥厚的骨骼形成的环状隆起,似手镯或脚镯状。8、9个月以上的婴儿,其两侧额骨、顶骨骨膜下骨样组织堆积过多,可形成方颅。有的孩子出牙迟缓。有的肋骨内陷,以致胸骨体部向外突出,形成鸡胸,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则可形成漏斗胸。孩子走步后,下肢承受体重,由于骨质软化,可出现O形腿或X形腿。此外,患儿肌肉松弛,腹部隆起常呈蛙腹状。 预防佝偻病的关键是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最好的办法就是晒太阳,可以说,小儿佝偻病不仅仅是缺钙,还有缺“晒”。皮肤里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使骨骼坚硬。具体情况应视季节而定,婴儿皮肤娇嫩,应注意保护。夏季可选择在树阴下或打把伞,或在太阳刚出来、日落前进行;春秋季节可常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冬季在风和日丽时可多带孩子户外活动、晒晒太阳,以中午前后为佳。此外,还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通常为400国际单位/天。早产儿应提早在出生后2个星期开始补充,足月儿则在满月后开始。生后3个月内可用到每天800国际单位,以后减至每天400国际单位。同时适量添加钙粉。2岁以后,小儿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一般无需再服用维生素D。 佝偻病的预防 佝偻病的预防关键是抓早、抓小。从孕妇怀孕的中期,即应开始服用维生素D,小儿满月后,即开始户外活动,从每日15分钟,逐渐增加至2小时以上;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自小儿生后半月至2岁,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早产、双胞胎、低体重儿、生长发育过快、慢性腹泻或患肝胆疾病的小儿,可在冬春季节肌内注射维生素D3 30万国际单位。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的耐受量和中毒量,个体间差异很大。因此,不要常规地、过量地给孩子服用鱼肝油和钙片,以防中毒。

热心网友:症状体征  (一)精神神经症状:多汗夜惊、好哭等。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剌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  (二)骨髂表现  1头部。  (1)颅骨软化:为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月婴儿。  (2)头颅畸形:“方颅” “鞍状头”或“十字头”  (3)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  (4)出牙晚可延至1岁出牙,或3岁才出齐。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2胸部。  (1)肋骨患珠  (2)胸廓畸形:鸡胸;漏斗胸  3四肢及脊柱。  (1)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偻病“手镯”与“足镯”。  (2) 下肢畸形“O”形腿(膝内翻)或“X”形 腿(膝外翻)。  (3)脊柱弯曲:可有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也可见骨盆畸形(髋外翻),女性严重患儿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难产。  (三)其它表现: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检查化验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病程中增高出现较早而恢复最晚。  测定血清中25(OH)D3或125(OH)2D3水平,其值在典型佝偻病几为零,在亚临床佝偻病也显著下降而维生素D治疗后可显著回升,为敏感而可靠的生化指标。  X线改变以骨骼发育较快的长骨为明显,尤以尺桡骨远端及胫腓骨近端更为明显鉴别佝偻病需与原发性甲状旁功能亢进症鉴别后者在婴儿和儿童极为少见。长骨骨干均有囊样稀疏改变,再结合血液生化检查多有高血钙可予区别。

热心网友:本病好发于儿童3月-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神经兴奋性症状。临床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初期和激期统称活动期。㈠初期:多见于六个月以内,特别是∠三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与季节无关),因烦躁及头部多汗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㈡激期:除初期的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延缓。骨骼改变往往在生长最快的部位最明显。1.头部:①颅骨软化②方颅③前囟增大或闭合延迟④出牙延迟2.胸廓:胸廓畸形多发生于1岁左右的小儿,其表现①肋骨串珠②肋膈沟(赫氏沟)③鸡胸或漏斗胸3.四肢:①腕踝畸形,状似手镯或脚镯②下肢畸形,"O"形腿或"X"形腿4.其他:如扁平骨盆等㈢ 恢复期:经适当的治疗患儿临床症状减轻,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㈣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的小儿,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正常,仅留下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轻中度佝偻病治疗后很少留有骨骼改变。

热心网友:孩子在发生佝偻病后,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而致头枕部秃发。  以上的表现只能提示家长孩子有佝偻病的可能,需带孩子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切不可随便给孩子补充大量维生素D,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孩子的肌肉松弛无力,特别是腹壁及肠壁肌肉的松弛,可引起孩子的肠胀气,而致腹部膨隆犹如蛙腹。佝偻病患儿最主要的变化是由于骨骼病变所出现的症状,这是佝偻病的特征表现。6个月以下的孩子,用手指轻压其枕骨或顶骨,犹如乒乓球有弹性感;8~9个月的孩子头颅呈方形,前囟门也偏大,至18个月前囟门尚不能闭合。在1岁左右的孩子,胸部则可见到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称为肋串珠;并可出现胸廓畸形如胸骨前突呈“鸡胸”和肋缘的外翻。由于四肢和背部肌肉的无力,孩子的坐、立和走路都晚于健康的孩子,且容易跌跤,到了1岁以后会走路可出现两下肢向内或向外弯曲的畸形呈“0”型腿或“X”型腿。此外,孩子的出牙也延迟,且容易发生蛀牙。  维生素D是治疗佝偻病的有效药物,一般患儿给予口服维生素D丸就可以了,对不能口服或是有腹泻的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注射维生素D,同时加用钙剂。同时,让孩子多晒太阳,小婴儿继续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合理喂养;为防止畸形,不要让孩子久站久坐,不让孩子过早行走。

热心网友: 佝偻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孩子有时有以下症状:早期有烦躁爱哭、睡眠不安,在哺乳和睡觉时爱出汗,汗有酸味,由于头上汗较多,刺激头皮发痒,小儿睡在枕头上摩擦,于是造成头部半圈秃发,形成枕秃。病情若继续发展,就会出现骨骼改变,如:前囱门闭合晚(正常在:岁半以内闭合),出牙晚(正常6~8个月出牙),头呈方形,肋骨下缘外翻,严重的形成鸡胸、罗圈腿或调形腿等。这些症状出现在2-3个月的婴儿,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会逐渐出现骨骼症状。4-6个月的小儿,颅骨生长快,会因钙质沉着少而出现颅骨软化,用手按压时犹如像压在乒乓球上的感觉。8-9个月以后,头可呈方形或马鞍状畸形,骨缝加宽,骨边缘发软,囟门较大,至18个月时仍未闭合。出牙晚且顺序不规律。相继出现“串珠肋”(即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和“鸡镯”,也可伴有肋骨下缘外翻,腕部及踝部骨骼膨大,形如手、脚镯。会走后可出现“X”和“O”形腿。此外,患儿腹部膨大,头发稀疏干枯,动作和智力发育均慢。

热心网友:佝偻病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 轻度,方颅、轻度串珠、郝氏沟,O型腿并拢膝关节间距<3厘米。 中度,颅骨软化、明显郝氏沟、串珠,O型腿两膝间距3~6厘米,X型腿两踝间距>3厘米。 重度,鸡胸、龟背,明显手、脚镯,运动生理功能受限以及影响步态的O型腿和X型腿。 按其病程又可分为活动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热心网友:1)一般症状:早期出现睡眠不安、夜惊、好哭、烦躁、病情进展后可见全身肌肉松弛、肝脾大、腹部突出、多汗、贫血、发育迟缓等。 (2)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儿,在顶骨或枕骨中心用手指按压,有乒乓球样弹性感觉。方颅,前囟门特大,闭合延迟(可延至2岁以上)。出牙晚,10个月以上还不生乳牙,且牙质不坚。 (3)胸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称为“肋骨串珠”。胸骨前突,胸腔前后径增大,称为“鸡胸”。胸廓沿膈肌附着处内陷成沟,称为郝氏沟。 (4)脊柱:多向后凸,偶为侧弯。 (5)四肢:腕部尺、桡骨骺端膨出,成钝圆形隆起,称佝偻病性手镯。下肢弯曲,形成X形腿、O形腿、军刀腿等。

热心网友:小儿缺钙,实际上主要是缺乏维生素D,也叫佝偻病。小儿缺钙通出现神经、骨骼和肌肉3方面的表现。   轻微缺钙或者缺钙的早期,主要表现出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如烦躁磨人,不听话爱哭闹,脾气怪;睡眠不安宁,如不易入睡、夜惊、早醒,醒后哭闹;出汗多,与气候无关,即天气不热,穿衣不多,不该出汗时也出汗;因为汗多而头痒,所以小儿躺着时喜欢摇头磨头,时间久了,后脑勺处的头发被磨光了,形成枕秃。这些现象或多或少都存在时,才考虑缺钙。如果仅有出汗一条,就不能诊断是缺钙。 严重缺钙时,精神神经症状加重,会出现抽风,同时还会出现骨骼及肌肉的表现,如囟门闭合迟,出牙迟,会站走时间迟,还会出现鸡胸驼背、罗圈腿、肌肉松软无力等等。缺钙对人的危害不仅如此,还会影响智力以及引起免疫力、抵抗力下降、致使小儿容易感冒、发烧、拉肚子。因此,在小儿生长期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很重要。

热心网友:这种病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 持续5天以上的发热,热度不规则,可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2) 手足肿硬,手掌和足底潮红。恢复期手指与足趾端脱皮。 (3) 多形红斑样皮疹及结痂。 (4) 双眼球结膜炎。 (5) 口唇红、皲裂,草莓样舌,口咽部潮红。 (6) 颈部淋巴结肿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