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福建省名字的由来?

来源:
时间:2024-08-17 13:49:36
热度:

福建省名字的由来?热心网友:很多人对福建为何称“七闽”“八闽”不甚了解,据我目前手头掌握的资料,对闽、七闽、八闽与福建的由来写成此文,以飨读者。   福建始称“闽”。汉代许慎编写的

热心网友:很多人对福建为何称“七闽”“八闽”不甚了解,据我目前手头掌握的资料,对闽、七闽、八闽与福建的由来写成此文,以飨读者。   福建始称“闽”。汉代许慎编写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说:“闽,东南越。蛇种。”古人称蛇为长虫,可见福建古时是因多蛇,当地氏族以蛇作为图腾崇拜而被称为“闽”的。如今,我省的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和漳州、长汀等一些地方仍有崇蛇风俗。   “闽”的最早记载见于我国上古时的百科全书《山海经》中的《海内南经·卷十》:“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西汉的刘歆认为,《山海经》“出于唐、虞之际”,为夏禹、伯益所作。东汉王充的《论衡》、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也都是持这种看法。明代何乔远在《闽书》中也称:“禹平水土,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著《山海经》。”   也有人认为“闽”的出处见于《周礼》中的《夏官·职方氏》。   从“七闽”到“八闽”的演变   “七闽”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夏官·职方氏》,书中说:“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郫、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东汉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唐代的贾公彦所作的《周礼疏》中说:“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   “七闽”起初是专指周朝时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闽族后裔部落,后来演变成泛指福建。如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赐给福州神童蔡伯唏的诗中就有“七闽山水多灵秀”之句,苏东坡在《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一诗中写道:“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还在《处州八境图八首并序》一文中说,江西赣州的地理位置是“东望七闽,南望五岭。”   “八闽”之称始于南宋。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太宗置福建路,辖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建州、南剑州和兴化、邵武两军,共六州两军。由于州、军同级,到南宋时便有人开始称福建为“八闽”。最早称福建为“八闽”的当属南宋状元、乐清人王十朋和南宋大学者朱熹。王十朋于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任泉州太守时,曾在州属衙门题联:“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郡”。朱熹也曾在闽清白岩山题刻了“八闽岳祖”四个大字。不过到南宋末,一些史书仍沿用旧称“七闽”,未称“八闽”。“八闽”尚未取代“七闽”,而是交叉使用。“八闽”完全取代“七闽”,应是明弘治二年(公元1490年)莆田人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始。   福建不是因闽江简称“闽”   旅游教育出版社一本介绍福建的书开篇第一句话便说,福建因闽江是省内最大河流,故简称“闽”。据我所知,持这种说法的人还不少,就连《辞海》对“闽”字的解释,也有福建“一说因境内最大河流闽江得名。”其实,福建是先有“闽”后有福建,先有福建后有闽江。   福建早在夏禹、伯益时就称“闽”,周朝时又称“七闽”。“闽”的出现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了。福建之称始于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当时,唐玄宗为了加强边防武装力量,在闽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相当军区长官),并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起初专管军事,后发展为福建观察使、福建节度使,统辖福建各地的军事、民政、财政等,取代了道一级,变成了地方最高长官。福建之称至今已有1273年了。   闽江之称到宋代尚未见史书记载。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福州郡守程师孟建道山亭时,曾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了一篇《道山亭记》。曾巩在这篇记中说:“福州府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可见此时的闽江仍称“长江”。到了南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5月,晋江人梁克家编撰的《三山志》成书时,书中载:“今城东南地势崥平,潮上大江,自南台。”这时的闽江还是叫“大江”。   闽江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当属明弘治庚戌(公元1490年)出版的由莆田人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书中记载:“闽江源浙之龙泉,建之浦城、崇安,又合建、延、汀、邵及古田、闽清、永福大小诸溪之水,至此入海。”此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晋江人何乔远编撰的《闽书》又原原本本引用了黄仲昭的记载。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黄仲昭和何乔远两人都误将浙江的龙泉作为闽江的源头。其实,闽江的源头是在今我省的建宁县均口镇张家山。闽江之称出现在史书上才500多年,比福建名称的最早记载迟了757年,比“闽”的记载至少迟了3000多年。

###

热心网友: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

###

热心网友:或者换句话说 有福之人建的地方

###

热心网友:福建"之名乃因境内有福州、建宁(建瓯)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周以后,历经变易,自清代置福建省至今。福建省有"七闽"、"八闽"之别称,习惯称"八闽"。所谓"八闽",是因为元代行中书省制,置福州、建宁、泉州、兴化、邵武、延平、汀州、漳州等八道(府),因而得名。闽越国福建在古代原为越族人居住区。越人身体矮小、短面、鼻形广、眼睛圆而大,习惯傍水而居、善于驾舟行筏、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秦在福建设置闽中郡(有名无实);前202年,汉朝刘邦封越王勾践的后代无诸为闽王,封福建为闽越国。无诸在武夷山城村修建闽越王城。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派大军灭闽越国,焚燬城池宫殿,举国迁往遥远的江淮内地。西汉末年在今福州设东冶县,隶属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六朝时期三国时期,福建属吴,开始有少量汉人移居福建,遂设置建安郡,出现了福建历史上第一个城镇——晋安(即福州)。晋及梁时期,建安郡先后分设为晋安、建安、南安三个郡。汉人移民有8个姓氏较多:林、黄、陈、郑、詹、邱、何、胡。隋朝废三郡置泉州,后又改为建安郡。唐宋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军区长官职称),始出现福建名。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先为王氏的闽国,后来为南唐所据,区划名称几经变迁。宋朝置福建路,统辖六个州(福州、建州、泉州、南剑州、漳州、汀州)与两个军(邵武军、兴化军)。1278年(元朝至元十五年),设福建行中书省于泉州,三年后省会迁福州。宋元时期,泉州发展成国际著名的港口,市内形成大批外侨(主要是阿拉伯人)定居的居留地"蕃坊",当年留下的清真寺一直保留至今。明清明朝置福建布政使司后,又改路为府。宋代的六州两军以及后来改称为八个路或八个府的区划建制("八闽"的由来)。在明代,倭寇(日本海盗)经常骚扰福建,gov-ern-ment宣布海禁,福建正常的海上贸易受阻。明末1645年7月19日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福京天兴府)登基,年号隆武。1646年10月6日被清军俘虏。此后,郑成功(国姓爷)先后以厦门和台湾为基地继续抵抗清军大约40年之久。清代,增设了福宁府和龙岩州、永春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台湾府,属福建省;随后大批汉族从福建南部的漳州府和泉州府移居台湾。光绪十二年(1886年)台湾单独设省。清朝时福州是与琉球国贸易的规定口岸。1842年的《南京条约》将厦门和福州辟为通商口岸,向外国商人开放。1902年在厦门还开辟了鼓浪屿公共租界。在洋务运动中,左宗棠开办福州船政局及船政学堂,成为近代中国海军的摇篮。1883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国袭击了马尾军港。1895年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得以收回。福建还是近代西方传教士人数最多也最活跃的省份。清朝以后辛亥革命后,历届政权均设置福建省。1933年,19路军兵变,福州成为中华共和国临时首都。多山的福建在近代一直未能修建铁路(直到1956年建成鹰厦铁路),因而阻碍了该省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内地的联系。1949年国共内战后, 福建省分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gov-ern-ment进行实质管辖,双方的行政区划中也都设有福建省。本条目为符合中立原则,将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观点,之后再依据中华民国观点加以说明,特此志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