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300分悬赏文章

来源:
时间:2024-08-17 13:40:11
热度:

300分悬赏文章热心网友:2002年以来,中国进入新一轮的经济高增长周期,这个高增长周期一直持续到2008年受百年未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回调、波动,目前仍然

热心网友:2002年以来,中国进入新一轮的经济高增长周期,这个高增长周期一直持续到2008年受百年未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回调、波动,目前仍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2002-2008年是长达5、6年的高增长周期,它呈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阶段性特点。如果把这些阶段性特点分析清楚了,我们对于把握中国经济的近期以及中长期走势,可能更有帮助,更便于把握其规律性。这个阶段,我想是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后期阶段特征 。总体来看中国的重工业化是处在中后期。对于一个大国的经济体,与小国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大国的经济体其共性的特征,就是更加地加速发展所谓的“重化工业”,简单的理解,2002年以后我国重化工业的比重一直增加,占比达到了70%。第二个就是带头性产业和高增长产业的新特征。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维持了10%左右的GDP高增长,其重要的特点,就是高增长产业的交替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可以发现出不同的高增长产业。恰恰是由于这些高增长产业,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动,而使得经济总量扩张,经济实现了高增长,其内在逻辑就是这样的一个逻辑。那么影响不同时期出现高增长产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当前来看,是有三个:第一个因素是消费结构的升级,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居民消费结构完全不一样,而且目前仍然处在一个升级过程当中,就是由80年代对“吃、穿”,到90年代“用”为主,到新世纪以“住、行”带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升级促进了相应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我们称之为“带头性产业”。比如,像“住、行”的升级,带动了房地产和汽车的发展。这两个产业,它又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对于上游、下游、旁侧产业等,都具有很强的关联带动作用,这是跟前几轮的带头性产业十分大的不同。比如说汽车带动钢铁、石化,房地产的带动面更大了,比如说钢铁的消费量的6亿吨中,一半是用于建筑业。第二个因素,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城市化进程。中国以每年近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其城市化水平。就意味着一年有1000多万人进城,这在人类发展史上,是十分少见的。城市化的加快,创造了大量的内需,带动了相关产业、基础产业、建筑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第三个因素,是经济全球化。今年是中国加入WTO十周年,经济全球化加速,恰恰是中国在入世十年过程当中最值得分析、研究的一个过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需非常大。比如说有一些产业,就是典型的外需导向型的产业,外需特征的产业像电子信息产业,其一半的产品出口占其产值的一半,是非常典型的外需特征的产品。这样一个增长的逻辑,三个基础的因素,导致了在不同的时期,出现高增长产业和高增长产业群。使得中国的经济能够比较快地增长。大家要问了,这个短期的影响和长期的趋势会不会有一个大的变化?比如说,居民的消费结构的问题,升级的路子和进程会不会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发生变化?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国内的问题,房地产出问题了,有泡沫。很多人不承认有泡沫,中国在人均GDP四美元的发展水平下,房地产的价格比欧洲高、美国高、比日本的东京也不次,没有泡沫才怪!而我们对于房地产原来强调的比较多的是经济属性,在分析房地产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的时候,确实是很难找到其他产业像房地产产生的作用这么大,带动GDP的比重可以达到10%左右。但是,房价问题,造成群众的呼声、怨声比较大。在这样的条件下,就要强调房地产的社会属性,而不是强调其经济属性。这样一个逻辑,带来的问题是什么?我想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是资源环境的压力持续加大,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比如说我们的油,对外依存度是55%,将来还会进一步的加大对于外部资源的依赖。第二个问题是经济出现波动的风险加大了,为什么?在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时期,其波动的风险,根据各国的历史经验来看都是比较大的。比如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这是GDP增长的情况,大家看到08年的GDP增速急速的下滑,2010年的一季度,后来是走了一个漂亮的V型的复苏曲线,预计今年GDP增长是在9.2%-9.3%左右。实际上两个趋势是可以确定的,一个是经济逐级回落的路线是确定的,一直往下走,走到什么时候?怎么分析?我认为还有不确定性,比如说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的问题。明年,我估计GDP逐级回落的态势可能会止于明年的二季度。为什么我们08年、09年,出现剧烈的波动?这和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点关联性非常强的,举一个例子,08年的钢铁产品的价格指数,8月份的钢铁价格的指数达到最高,08年的7月11日,全球的油价达到最高是147美元/桶。重化工业意味着资源消耗多,对资源产品的依赖性大。资源产品的价格上涨,就导致了超量库存的问题,担心资源产品会进一步的上涨。我到了生产卡车的企业去,正常的钢铁库存是三个月,当时就存了半年的,就是担心价格的上涨。8月份的高点之后,价格急剧下落。对于生产企业来讲,就有了一个“去库存化”的问题,大量的去库存化,也不是三个月的库存水平减到了一个月,甚至是有的企业说是短期需要什么就到市场上抓什么,因为担心价格会进一步的下降。这样就造成了08年上半年,也不应该这么好,就是因为过量的库存造成了08年的上半年很好。08年大幅度的下来了,也是因为去库存化的调整的影响。这是重化工业阶段出现波动风险加大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从宏观经济的决策角度来看,实际上现在存在一个多变量决策的问题,和决策的难点问题。实际上有三个问题造成要进行多变量的决策,多目标的决策。这三个问题就是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物价上涨?这三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矛盾的。比如说现在的GDP增长,08年、09年,再往前是显然快了,GDP的增速快,对通胀的压力就很大。高增长、低通胀,在经济学的教科书上有很多这样的分析很理想,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很难做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增长的代价,你才能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比如说物价的问题,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短期的物价上涨,CPI是食品拉动的。但是我们还存在大量的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的问题,价格信号的扭曲而导致了产业结构的扭曲,重化工业过快的发展。这三个问题,在短期决策当中是比较难的问题,怎么处理好它的关系?当然,当前是以控制物价、管理好通胀预期为首要目标。(PPT图示)我再给大家演示一张图,蓝线是重工业,红线是轻工业。大家知道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工业拉动,工业当中是重工业拉动,08年、09年,经济急速回落的时候,恰恰也是重工业急速下降的时候,后来的复苏也是重工业的这种复苏和实现的增长。这样一个结构,实际上刚才已经讲到了,不可持续,因为资源环境的压力、代价太大了。怎么去调,怎么去处理好三者的关系,确实是决策当中有难点,是两难的问题。当然,现在从宏观政策上,强调其灵活性、针对性,目前主要是针对第三个问题,就是物价上涨的矛盾。这三个问题,我首先要讲经济增长的问题。影响经济增长的,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跟08年、09年相比,不确定性是增加的,甚至是比金融危机之前和危机的过程当中,不确定性还要大。首先就是欧债危机的问题,今年的8月份逐步的暴露出了欧债危机的问题,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这些欧洲的国家,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的问题,危机已经从私人部门,从私人的债务危机转移到公共债务危机。我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处理问题并非那么简单,我刚刚从法国回来,跟法国的财政和工业部就在讨论欧洲的债务危机的问题,当然,是在学术层面的讨论。特别是欧洲之间的,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财政政策协调的问题,但是协调起来谈何容易啊?时间的关系,这里不展开了。美国复苏缓慢,日本我认为是存在着中期债务风险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爆发出来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希腊的债务总额占GDP的总额140%,意大利是120%,日本的债务总额是GDP的220%,但是日本的债务总额当中,外国的投资者持有的只有不到5%,这是日本在220%的债务负担的条件下,财政仍然有可持续性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前天刚从日本回来,参与讨论日本的中期债务风险的问题,很多日本的专家认为,短期内不会出问题,但是中期有可能出问题。比如说,我们设想一下,美国的经济复苏,五年之后可能会有效果,我们讲美国的经济复苏主要是调整家庭的负债关系。就是过去负债消费的模式难以持续下去了,要调家庭的资产负债表,这个调整的周期需要5-10年,5-10年之后,如果是爆发日本的债务危机的话,那么这种中长期的世界经济的走势就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还有新兴经济体的负债危机的问题,包括了中国CPI连续三个月的下降,这是比较好的势头。而印度、巴西的通胀压力很大,这些国家的CPI超过了10%。这种影响对于中国经济体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为什么讲这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呢?而不是夸大它是最重要的因素呢?因为对于中国经济的发生影响的主要是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我讲的是“进出口”对经济的带动。就是出口减去进口之后,净出口。中国对外的净出口,对于GDP的贡献,高的时候,如GDP增速是在10%-11%的时候,净出口是占到了2.5%百分点,不会超过3个百分点。大家都在讲中国经济,是靠投资、出口来拉动的,实际上我们看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多是2.5百分点。当然,我们对外的依存度很高,达到70%的对外的经济依存度。进出口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应该说在历史上最高的是2.5个百分点,占到了GDP的20%。所以我讲,像欧债这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中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今年1-10月份,我们的出口增速是24%,好于预期。比去年的全年的出口总额还要高,明年继续分析的话,由于世界经济出现不确定性的增加,也很难估计,我大胆地预测一下,明年的出口情况绝对不像今年这样20%多的增速,估计会是在15%左右的增速。这是影响GDP增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外部的不确定性。我讲处理三个关系,第二个是结构调整。其实结构调整当中,大家可能也听说了,最重要的一个政策,或者说是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中国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逻辑是不同的时期出现不同的高增长产业群,以重工业化发展的高增长产业群来讲,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资源环境的问题,第二个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在减弱的。下一轮的高增长产业群是什么?我想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将肩负起高增长产业实现战略性接替的责任。战略性新兴产业,外国的朋友可能不太清楚,中国要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本人是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决定和有关规划的,参与了起草工作。这七个产业又分为两类,一个是支柱产业,一个是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就是未来的十年当中,有可能实现经济规模比较快的增长的产业,比如说一个产业其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超过3%的话,称之为“支柱产业”。预计到2015年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例达到8%,到2020年达到15%,09年刚起步的时候是3.8%,2010年估计是4%左右。七大产业当中,分成24个重点方向,包括了高效节能、先进环保、新能源循环利用、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高端软件和新型信息服务。生物当中是包括了四块,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在高端制造装备当中是五块,是卫星通讯、海洋制造等。新能源包括了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材料是包括了先进的结构材料、复合材料等。中国的七大领域,24个重点方向,推动结构调整,是靠增量来推动结构调整。第二个就是存量的优化,在中国现在形成了大量的生产能力,外部需求的下降,GDP的减速,很明显的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即产能过剩的问题。现在可以看到传统的产业当中没有一个是不过剩的,我们210个产品,全球产量第一,产能过剩。对于这样一些产业,产业重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显然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我想在结构调整方面,还要关心一个问题,就是能源的约束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大家知道,在十二五时期,中国的节能减排的目标是单位GDP能耗5年内下降16%,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5年内下降17%,还有其他的污染物,像COD,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氮等主要的污染物下降10%。在十一五时期制定了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完成了17.1%。为什么要把节能减排目标作为经济调整的突破口?就拿工业而言,我们的工业占全社会能耗的70%,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基本完成,减排是超额完成,节能是基本完成。实现节能有三个途径:一是技术节能,二是结构节能,三是制度节能。就是这样三个途径。十一五时期,主要是靠技术节能,技术节能当中采取的政策手段,我们进行了后评估,其政策手段主要是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现了装备的大型化来完成的。十二五我们还有没有大规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潜力?当然,还有一定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空间,但是绝对不像十一五这么简单。这就意味着什么?你要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必须要靠另外两个途径,就是要实现结构节能才行。就是把重化工业压下来,高技术产业、服务业上去,附加值提上去,这是结构节能的核心内容。否则你十二五的目标是完不成的。也就是说,要靠节能减排这个目标的推动实现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就是十二五中国的产业会变成什么样?发展成什么样?我想结构节能这个政策,实现倒逼机制,是实现节能的重要的因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怎么样去把能源和资源的约束传导到经济方面?传导到实现结构调整的方面?我想还有非常大的挑战。我刚才讲到,中国的GDP现在是处在一个逐级下降的过程。我觉得,我们不能对GDP过于敏感,过去GDP是太高了,增速太高了,当很多人都在批评地方政府GDP没上,其实中央政府对于GDP的担心在很多部门当中也存在。比如说我刚才所说的结构调整问题,需要付出经济减速的代价,可持续发展就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就需要把GDP适度的减下来。实际上我们现在对于增速的认识,到现在还是有不同的看法,在很多的部门和地方上是非常关注GDP,关注其能不能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在判断GDP增速下降,它是不是一个正确的下降方向,合理的下降方向的时候,主要是看GDP的下降是不是伴随着结构的优化,是不是伴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城乡差距的缩小,是不是伴随着区域的平衡发展。如果是这几个指标得到相应的改善,那么GDP下降的代价就是值得的,是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我可以跟大家讲,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现在看是有所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长的速度是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中西部地区的GDP增速明显的快于东部地区的GDP增速。但是很遗憾的是,经济结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比如说今年的1-9月份,我们电力增长是13%,远高于GDP的增速。我不点有些地区的名字,有些地方电力增长将近40%,这还不是最高的,还有最高的,是达到60%的电力增长。这样我们的经济结构,靠重化拉动的这种方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变化。所以,靠能源约束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应该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政策的重要抓手。为什么讲能源约束呢?这是现在实际上在考虑的一个政策,十二五规划当中有一句话,就是“实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推动下去。因为刚才我讲到,十一五时期,虽然我们的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但是能耗的总量仍然是很大、增长很快,经济结构没有得到改善,特别是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改善。那么就需要有一个更加有效的政策,把能源约束的问题,传导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如何控制?现在看还有相当大的政策上的挑战性,我本人是比较主张控制是“控”,但是要控化石能源增量,而不是控能源消费的总量。这样既有利于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同时也弥补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过于行政化而导致出现一些问题。我想这是产业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三个关系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物价上涨的问题。现在控制物价已经看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要分析,造成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无非是三大原因,成本推动性、流动性过剩、还有输入性通胀造成的。从目前来看,前两个因素是造成CPI上涨最关键的因素,成本推动和流动性过剩,完全的成本推动的话,调物价的手段几乎就没有了。就是现在通过控制流动性,增加供给等等使CPI出现了下降。如果是成本推动性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物价问题就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可能是具有中长期意义的,也就是说,物价保持在一个上涨的态势,可能是一个长期性的态势,不是一个短期的现象。尽管我们今年7月份以后出现了连续3个月的CPI下降,但是还没有完成,还不可能达到年初时预期调控的目标,就是CPI控制在4%以内,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完成的。当然,在关注CPI的同时,现在还有一个中长期的问题,就是能源、资源、价格及其形成机制的改革。实际上我们要找窗口期,能源、资源价格的矛盾,现在来看是已经过不去了。比如说电价问题,煤价上涨,电力企业亏损。很多地方今年缺电的形势严峻,很多都是缺电量,不缺容量,有发电的电力,但是没有发电的积极性,价格倒挂造成的,还有缺水等问题造成的容量也缺了。因此,能源、资源价格及其形成机制的改革,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我认为在能源、资源价格及其形成机制的改革方面,电价的改革、天然气的改革、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是最紧迫的三个方面。怎么改,这里就不展开了,这是影响宏观经济走势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