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个含有物理现象的成语
求几个含有物理现象的成语热心网友:运动学 刻舟求剑:此成语也是寓言,大致内容不必再说,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化。从物理知识角度分析,那个楚国人的错误在于未注意到运动的分解中两个分运动具
热心网友:运动学 刻舟求剑:此成语也是寓言,大致内容不必再说,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化。从物理知识角度分析,那个楚国人的错误在于未注意到运动的分解中两个分运动具有同时性。剑的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随船一起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加速运动。用不了多久,等船到达目的地,剑早已沉入河底。既然丧失了竖直分运动,那么水平运动就无从谈起。不过,若是河足够深或航程足够小,“刻舟求剑”也有一定道理。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古人看到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感慨事物的永恒与伟大。事实上,太阳和月亮的移动速度非常慢,肉眼根本察觉不到,例如月亮围绕地球公转角速度约为2.38×10rad/S。究其本源在于自转。此现象可用相对运动观点解释,地球相对于太阳和月亮日复一日地围绕地轴旋转,以地球为参考系就会看到日月东升西落。这也就天文学界在较长一段时期为地心说所统治的原因。江河的运动也一样,看到江河的奔流是由于我们以大地为参考系。 力学 树大招风:树长高了,枝叶茂密,自然容易招致大风的袭击。现用来比喻名气大了,容易遭人嫉恨。其实其中也蕴含着科学道理。在大风吹过的每一点,风对物体表面的压强相差不多,枝叶繁茂的树与风的接触面积当然较大,由压力公式得出,大树所经受的风的压力较大,被毁坏的可能性也大一些。 独木难支:大家都非常清楚,一根木头没法站住脚的。要解释其中的原因,还要从稳度的概念谈起。稳度,就是指物体的稳定程度。当重力作用线超出物体支持面的时候,这个物体就会被翻倒,处于不稳定平衡的物体重心越低,底面积越大,就越难使重力作用线超出支持面,那么稳度就越大。不倒翁就是根据这偏颇原理制成的。而一根木头底面积小,重心又相对较高,外界条件很容易使其重力作用线偏离,稳定程度就非常差了。 三足鼎立:实验证明,用三根木头支撑重物是最稳定的。三根木头通力合作,可以平均分配承受的压力,木头不容易折断。三根木头不仅支持力大,而且很容易达到力矩平衡,有很高的稳定的程度。因此古人创造了“三足鼎立”这句成语,比喻三方分力互相抗衡。看,三国时期,魏、蜀、吴不就相持了很长时间吗? 动力学 水滴石穿: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自然能成功。水滴能把石头滴穿,不仅在于水的坚持,更在于它的智慧。水在石头上溅开,接触时间极短。要使 水反方向弹开石头,就必须对水有作用力,由动量定理分析,这个力与作用时间和水滴与石头接触时的速度有关。若水滴从较高处落下,获得较大速度,则这个作用力就远大于水滴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水滴对石头的作用 力也远大于它的重力。比起其他方法来,滴水穿石可谓事半功倍。 劳而无功:花了力气却没有功效。这句成语居然和一种物理现象不谋而和,有力的作用,而没有力 方向上的位移,那么就不存在做的功了。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就不一一列举了。值得注意的是,物理中的“功”和生活中的“功”不同,前者是指力和物体在力方向的上位移的乘积;后者是指达到目的或某种效果。可见,物理概念和生活语言不能混为一谈。 平流缓进:为什么“平流”会造成“缓进”呢?“平流”就是指水流上下游的高度落差小。那么上游的水相对于下游的重力势能就少,根据能量守衡定律,转化为动能也就少,水流速度也就慢,于是就造成了“缓进”。 鞭长莫及:意思是虽然鞭子很长,但总打不到马肚子上。后来就用它比喻力不能及。一般马鞭的使用,都是用鞭的尾部击打。当鞭子过长之后,挥舞马鞭时就起不到一次性击打的效果,而是会产生一系列绳波。这样,绳波的振幅受到限制,要把鞭子打到马肚子上就产生了一些困难。另外,绳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能量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损失,这样鞭子击出的力量也小了很多。 光学 立竿见影:这个成语再平常不过了。意思是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可看到影子,比喻见效很快。光和影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告诉我们,影是光的孩子。障碍物阻挡了光的前进道路,而光又不会绕道而行,那么在物体背光面,阴影就应运而生。原来有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才有了“立竿见影”之说。同时,此成语还说明了光的高速度,“立竿”即可“见影”,殊不知在一秒钟之内,它可以绕地球赤道跑上七圈半。 海市蜃楼:含义是比喻虚幻的事物。从物理方面解释,它是大气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日光的照射或上下层气流的温度不同,造成了各层空气密度的较大差异,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物体的影像。这种景象多于夏天出现在沿海或沙漠地带。 管中窥豹:从竹管里看豹,有时也能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是看到事物的一部分。为什么不能观察到整个豹身呢?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告诉我们,竹管是直的,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只有这块斑纹反射的光的光路着竹管进入人眼,被人感知。原来有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才有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之说。如果这根竹管略为弯曲,那么这“一斑”也难得一见了。 镜花水月:中国古人并不明白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却能够用这样一句成语来比喻虚幻的事物,也确实显出他们的高明。铜镜和水面都可以算作平面镜,而平面镜是等大亚立的像,花和月的倒影有一定的迷惑性。不过它们的像却是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这也就印正了前面所说的虚幻。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靛青是从蓼蓝等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这句成语又与物理现像有着惊人的巧合,在现实生活中,绿色颜料也是由蓝色颜料配制而成。黄颜料除了反射黄光,还反射橙光和绿光,同时吸收其他色光;蓝颜料除了反射蓝光,还反射绿光,同进吸收其他色光。这两种颜料混合在一起,就反射绿光,混合颜料就呈绿色了。 声学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顿挫”暂且不谈,我们来好好研究“抑扬”二字。科学家已经发现,声调的高和低取决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振动越快,声调就越高,反之越低。世间一切声音,风声、蝉鸣、箫声、各种噪声,以至于人的噪音,它们的高低起浮,全都离不开这个机理。 空谷传声:指人在山谷里发出声音,可立即听到回声。能够听到回声需要什么条件呢?人类对声音信号反应时间为0.1秒,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根据这些数据可得出声波至少传播34米,即人站在一堵墙的17米之外发声才能听到回声。另外,反射声波的物体还需满足不得将其吸收。 热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成语意义不言自明,其物理道理可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一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样就造成了分子扩散。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长久地放在一起,就会互相渗透,因而形成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最不可思议的是,固体之间也有相互渗透。例如放煤的水泥日久变黑,煤中分子已牢牢扎根于水泥中,清扫、冲洗都 难以除去。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救一车着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水的比热虽然大,可小小的杯水质量微不足道,由吸热公式计算,吸收的热量终究是有限的,根本标何不了大火。就算自身湿度达到沸点100,可与一整车着火的柴相比,那点热量算得了什么呢?力量小就是无济于事嘛! 电学 电光石火:闪电和燧石的火光,比喻很快消失的事物。其中“电光”属于电学的范筹。闪电的出现,先得有积雨云的存在。这种云由于内部的强烈对流和云粒子的不断碰撞,往往带有很大电荷。当云体带上大量负电荷时,它就会使地面物体带上大量正的感应电荷,在云层和地面间就会形成电场。电场强度达到临界数值的时候,就会击穿空气开始放电,这时整个闪道上就会出现树枝状的耀眼闪光。此成语还说明了一点,电的传播速度很快,毕竟每秒38万公里的速度可不是开玩笑的! 中华语言的精深巧妙,中国古人的聪慧与创造性,在成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且不说这独特语言风格的建立,其中蕴含的众多现代物理知识,就令人叹为观止。我们的确水平有限,不过从其中发掘的几例典型成语就足以说明一切,我们急切盼望着后继者踏在我们的肩上更上一层楼,以高尖端科技为武器,向世界展示中国成语的风采。
###热心网友:立杆见影,光沿着直线传播。运动学 刻舟求剑:此成语也是寓言,大致内容不必再说,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化。从物理知识角度分析,那个楚国人的错误在于未注意到运动的分解中两个分运动具有同时性。剑的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随船一起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加速运动。用不了多久,等船到达目的地,剑早已沉入河底。既然丧失了竖直分运动,那么水平运动就无从谈起。不过,若是河足够深或航程足够小,“刻舟求剑”也有一定道理。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古人看到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感慨事物的永恒与伟大。事实上,太阳和月亮的移动速度非常慢,肉眼根本察觉不到,例如月亮围绕地球公转角速度约为2.38×10rad/S。究其本源在于自转。此现象可用相对运动观点解释,地球相对于太阳和月亮日复一日地围绕地轴旋转,以地球为参考系就会看到日月东升西落。这也就天文学界在较长一段时期为地心说所统治的原因。江河的运动也一样,看到江河的奔流是由于我们以大地为参考系。 力学 树大招风:树长高了,枝叶茂密,自然容易招致大风的袭击。现用来比喻名气大了,容易遭人嫉恨。其实其中也蕴含着科学道理。在大风吹过的每一点,风对物体表面的压强相差不多,枝叶繁茂的树与风的接触面积当然较大,由压力公式得出,大树所经受的风的压力较大,被毁坏的可能性也大一些。 独木难支:大家都非常清楚,一根木头没法站住脚的。要解释其中的原因,还要从稳度的概念谈起。稳度,就是指物体的稳定程度。当重力作用线超出物体支持面的时候,这个物体就会被翻倒,处于不稳定平衡的物体重心越低,底面积越大,就越难使重力作用线超出支持面,那么稳度就越大。不倒翁就是根据这偏颇原理制成的。而一根木头底面积小,重心又相对较高,外界条件很容易使其重力作用线偏离,稳定程度就非常差了。 三足鼎立:实验证明,用三根木头支撑重物是最稳定的。三根木头通力合作,可以平均分配承受的压力,木头不容易折断。三根木头不仅支持力大,而且很容易达到力矩平衡,有很高的稳定的程度。因此古人创造了“三足鼎立”这句成语,比喻三方分力互相抗衡。看,三国时期,魏、蜀、吴不就相持了很长时间吗? 动力学 水滴石穿: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自然能成功。水滴能把石头滴穿,不仅在于水的坚持,更在于它的智慧。水在石头上溅开,接触时间极短。要使 水反方向弹开石头,就必须对水有作用力,由动量定理分析,这个力与作用时间和水滴与石头接触时的速度有关。若水滴从较高处落下,获得较大速度,则这个作用力就远大于水滴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水滴对石头的作用 力也远大于它的重力。比起其他方法来,滴水穿石可谓事半功倍。 劳而无功:花了力气却没有功效。这句成语居然和一种物理现象不谋而和,有力的作用,而没有力 方向上的位移,那么就不存在做的功了。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就不一一列举了。值得注意的是,物理中的“功”和生活中的“功”不同,前者是指力和物体在力方向的上位移的乘积;后者是指达到目的或某种效果。可见,物理概念和生活语言不能混为一谈。 平流缓进:为什么“平流”会造成“缓进”呢?“平流”就是指水流上下游的高度落差小。那么上游的水相对于下游的重力势能就少,根据能量守衡定律,转化为动能也就少,水流速度也就慢,于是就造成了“缓进”。 鞭长莫及:意思是虽然鞭子很长,但总打不到马肚子上。后来就用它比喻力不能及。一般马鞭的使用,都是用鞭的尾部击打。当鞭子过长之后,挥舞马鞭时就起不到一次性击打的效果,而是会产生一系列绳波。这样,绳波的振幅受到限制,要把鞭子打到马肚子上就产生了一些困难。另外,绳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能量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损失,这样鞭子击出的力量也小了很多。 光学 立竿见影:这个成语再平常不过了。意思是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可看到影子,比喻见效很快。光和影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告诉我们,影是光的孩子。障碍物阻挡了光的前进道路,而光又不会绕道而行,那么在物体背光面,阴影就应运而生。原来有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才有了“立竿见影”之说。同时,此成语还说明了光的高速度,“立竿”即可“见影”,殊不知在一秒钟之内,它可以绕地球赤道跑上七圈半。 海市蜃楼:含义是比喻虚幻的事物。从物理方面解释,它是大气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日光的照射或上下层气流的温度不同,造成了各层空气密度的较大差异,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物体的影像。这种景象多于夏天出现在沿海或沙漠地带。 管中窥豹:从竹管里看豹,有时也能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是看到事物的一部分。为什么不能观察到整个豹身呢?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告诉我们,竹管是直的,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只有这块斑纹反射的光的光路着竹管进入人眼,被人感知。原来有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才有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之说。如果这根竹管略为弯曲,那么这“一斑”也难得一见了。 镜花水月:中国古人并不明白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却能够用这样一句成语来比喻虚幻的事物,也确实显出他们的高明。铜镜和水面都可以算作平面镜,而平面镜是等大亚立的像,花和月的倒影有一定的迷惑性。不过它们的像却是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这也就印正了前面所说的虚幻。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靛青是从蓼蓝等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这句成语又与物理现像有着惊人的巧合,在现实生活中,绿色颜料也是由蓝色颜料配制而成。黄颜料除了反射黄光,还反射橙光和绿光,同时吸收其他色光;蓝颜料除了反射蓝光,还反射绿光,同进吸收其他色光。这两种颜料混合在一起,就反射绿光,混合颜料就呈绿色了。 声学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顿挫”暂且不谈,我们来好好研究“抑扬”二字。科学家已经发现,声调的高和低取决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振动越快,声调就越高,反之越低。世间一切声音,风声、蝉鸣、箫声、各种噪声,以至于人的噪音,它们的高低起浮,全都离不开这个机理。 空谷传声:指人在山谷里发出声音,可立即听到回声。能够听到回声需要什么条件呢?人类对声音信号反应时间为0.1秒,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根据这些数据可得出声波至少传播34米,即人站在一堵墙的17米之外发声才能听到回声。另外,反射声波的物体还需满足不得将其吸收。 热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成语意义不言自明,其物理道理可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一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样就造成了分子扩散。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长久地放在一起,就会互相渗透,因而形成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最不可思议的是,固体之间也有相互渗透。例如放煤的水泥日久变黑,煤中分子已牢牢扎根于水泥中,清扫、冲洗都 难以除去。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救一车着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水的比热虽然大,可小小的杯水质量微不足道,由吸热公式计算,吸收的热量终究是有限的,根本标何不了大火。就算自身湿度达到沸点100,可与一整车着火的柴相比,那点热量算得了什么呢?力量小就是无济于事嘛! 电学 电光石火:闪电和燧石的火光,比喻很快消失的事物。其中“电光”属于电学的范筹。闪电的出现,先得有积雨云的存在。这种云由于内部的强烈对流和云粒子的不断碰撞,往往带有很大电荷。当云体带上大量负电荷时,它就会使地面物体带上大量正的感应电荷,在云层和地面间就会形成电场。电场强度达到临界数值的时候,就会击穿空气开始放电,这时整个闪道上就会出现树枝状的耀眼闪光。此成语还说明了一点,电的传播速度很快,毕竟每秒38万公里的速度可不是开玩笑的! 中华语言的精深巧妙,中国古人的聪慧与创造性,在成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且不说这独特语言风格的建立,其中蕴含的众多现代物理知识,就令人叹为观止。我们的确水平有限,不过从其中发掘的几例典型成语就足以说明一切,我们急切盼望着后继者踏在我们的肩上更上一层楼,以高尖端科技为武器,向世界展示中国成语的风采。
###热心网友:运动学 刻舟求剑:此成语也是寓言,大致内容不必再说,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化。从物理知识角度分析,那个楚国人的错误在于未注意到运动的分解中两个分运动具有同时性。剑的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随船一起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加速运动。用不了多久,等船到达目的地,剑早已沉入河底。既然丧失了竖直分运动,那么水平运动就无从谈起。不过,若是河足够深或航程足够小,“刻舟求剑”也有一定道理。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古人看到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感慨事物的永恒与伟大。事实上,太阳和月亮的移动速度非常慢,肉眼根本察觉不到,例如月亮围绕地球公转角速度约为2.38×10rad/S。究其本源在于自转。此现象可用相对运动观点解释,地球相对于太阳和月亮日复一日地围绕地轴旋转,以地球为参考系就会看到日月东升西落。这也就天文学界在较长一段时期为地心说所统治的原因。江河的运动也一样,看到江河的奔流是由于我们以大地为参考系。 力学 树大招风:树长高了,枝叶茂密,自然容易招致大风的袭击。现用来比喻名气大了,容易遭人嫉恨。其实其中也蕴含着科学道理。在大风吹过的每一点,风对物体表面的压强相差不多,枝叶繁茂的树与风的接触面积当然较大,由压力公式得出,大树所经受的风的压力较大,被毁坏的可能性也大一些。 独木难支:大家都非常清楚,一根木头没法站住脚的。要解释其中的原因,还要从稳度的概念谈起。稳度,就是指物体的稳定程度。当重力作用线超出物体支持面的时候,这个物体就会被翻倒,处于不稳定平衡的物体重心越低,底面积越大,就越难使重力作用线超出支持面,那么稳度就越大。不倒翁就是根据这偏颇原理制成的。而一根木头底面积小,重心又相对较高,外界条件很容易使其重力作用线偏离,稳定程度就非常差了。 三足鼎立:实验证明,用三根木头支撑重物是最稳定的。三根木头通力合作,可以平均分配承受的压力,木头不容易折断。三根木头不仅支持力大,而且很容易达到力矩平衡,有很高的稳定的程度。因此古人创造了“三足鼎立”这句成语,比喻三方分力互相抗衡。看,三国时期,魏、蜀、吴不就相持了很长时间吗? 动力学 水滴石穿: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自然能成功。水滴能把石头滴穿,不仅在于水的坚持,更在于它的智慧。水在石头上溅开,接触时间极短。要使 水反方向弹开石头,就必须对水有作用力,由动量定理分析,这个力与作用时间和水滴与石头接触时的速度有关。若水滴从较高处落下,获得较大速度,则这个作用力就远大于水滴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水滴对石头的作用 力也远大于它的重力。比起其他方法来,滴水穿石可谓事半功倍。 劳而无功:花了力气却没有功效。这句成语居然和一种物理现象不谋而和,有力的作用,而没有力 方向上的位移,那么就不存在做的功了。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就不一一列举了。值得注意的是,物理中的“功”和生活中的“功”不同,前者是指力和物体在力方向的上位移的乘积;后者是指达到目的或某种效果。可见,物理概念和生活语言不能混为一谈。 平流缓进:为什么“平流”会造成“缓进”呢?“平流”就是指水流上下游的高度落差小。那么上游的水相对于下游的重力势能就少,根据能量守衡定律,转化为动能也就少,水流速度也就慢,于是就造成了“缓进”。 鞭长莫及:意思是虽然鞭子很长,但总打不到马肚子上。后来就用它比喻力不能及。一般马鞭的使用,都是用鞭的尾部击打。当鞭子过长之后,挥舞马鞭时就起不到一次性击打的效果,而是会产生一系列绳波。这样,绳波的振幅受到限制,要把鞭子打到马肚子上就产生了一些困难。另外,绳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能量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损失,这样鞭子击出的力量也小了很多。 光学 立竿见影:这个成语再平常不过了。意思是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可看到影子,比喻见效很快。光和影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告诉我们,影是光的孩子。障碍物阻挡了光的前进道路,而光又不会绕道而行,那么在物体背光面,阴影就应运而生。原来有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才有了“立竿见影”之说。同时,此成语还说明了光的高速度,“立竿”即可“见影”,殊不知在一秒钟之内,它可以绕地球赤道跑上七圈半。 海市蜃楼:含义是比喻虚幻的事物。从物理方面解释,它是大气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日光的照射或上下层气流的温度不同,造成了各层空气密度的较大差异,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物体的影像。这种景象多于夏天出现在沿海或沙漠地带。 管中窥豹:从竹管里看豹,有时也能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是看到事物的一部分。为什么不能观察到整个豹身呢?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告诉我们,竹管是直的,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只有这块斑纹反射的光的光路着竹管进入人眼,被人感知。原来有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才有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之说。如果这根竹管略为弯曲,那么这“一斑”也难得一见了。 镜花水月:中国古人并不明白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却能够用这样一句成语来比喻虚幻的事物,也确实显出他们的高明。铜镜和水面都可以算作平面镜,而平面镜是等大亚立的像,花和月的倒影有一定的迷惑性。不过它们的像却是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这也就印正了前面所说的虚幻。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靛青是从蓼蓝等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这句成语又与物理现像有着惊人的巧合,在现实生活中,绿色颜料也是由蓝色颜料配制而成。黄颜料除了反射黄光,还反射橙光和绿光,同时吸收其他色光;蓝颜料除了反射蓝光,还反射绿光,同进吸收其他色光。这两种颜料混合在一起,就反射绿光,混合颜料就呈绿色了。 声学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顿挫”暂且不谈,我们来好好研究“抑扬”二字。科学家已经发现,声调的高和低取决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振动越快,声调就越高,反之越低。世间一切声音,风声、蝉鸣、箫声、各种噪声,以至于人的噪音,它们的高低起浮,全都离不开这个机理。 空谷传声:指人在山谷里发出声音,可立即听到回声。能够听到回声需要什么条件呢?人类对声音信号反应时间为0.1秒,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根据这些数据可得出声波至少传播34米,即人站在一堵墙的17米之外发声才能听到回声。另外,反射声波的物体还需满足不得将其吸收。 热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成语意义不言自明,其物理道理可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一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样就造成了分子扩散。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长久地放在一起,就会互相渗透,因而形成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最不可思议的是,固体之间也有相互渗透。例如放煤的水泥日久变黑,煤中分子已牢牢扎根于水泥中,清扫、冲洗都 难以除去。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救一车着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水的比热虽然大,可小小的杯水质量微不足道,由吸热公式计算,吸收的热量终究是有限的,根本标何不了大火。就算自身湿度达到沸点100,可与一整车着火的柴相比,那点热量算得了什么呢?力量小就是无济于事嘛! 电学 电光石火:闪电和燧石的火光,比喻很快消失的事物。其中“电光”属于电学的范筹。闪电的出现,先得有积雨云的存在。这种云由于内部的强烈对流和云粒子的不断碰撞,往往带有很大电荷。当云体带上大量负电荷时,它就会使地面物体带上大量正的感应电荷,在云层和地面间就会形成电场。电场强度达到临界数值的时候,就会击穿空气开始放电,这时整个闪道上就会出现树枝状的耀眼闪光。此成语还说明了一点,电的传播速度很快,毕竟每秒38万公里的速度可不是开玩笑的! 中华语言的精深巧妙,中国古人的聪慧与创造性,在成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且不说这独特语言风格的建立,其中蕴含的众多现代物理知识,就令人叹为观止。我们的确水平有限,不过从其中发掘的几例典型成语就足以说明一切,我们急切盼望着后继者踏在我们的肩上更上一层楼,以高尖端科技为武器,向世界展示中国成语的风采。
###热心网友:
刻舟求剑:此成语也是寓言,大致内容不必再说,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化。从物理知识角度分析,那个楚国人的错误在于未注意到运动的分解中两个分运动具有同时性。剑的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随船一起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加速运动。用不了多久,等船到达目的地,剑早已沉入河底。既然丧失了竖直分运动,那么水平运动就无从谈起。不过,若是河足够深或航程足够小,“刻舟求剑”也有一定道理。
水滴石穿: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自然能成功。水滴能把石头滴穿,不仅在于水的坚持,更在于它的智慧。水在石头上溅开,接触时间极短。要使 水反方向弹开石头,就必须对水有作用力,由动量定理分析,这个力与作用时间和水滴与石头接触时的速度有关。若水滴从较高处落下,获得较大速度,则这个作用力就远大于水滴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水滴对石头的作用 力也远大于它的重力。比起其他方法来,滴水穿石可谓事半功倍。
劳而无功:花了力气却没有功效。这句成语居然和一种物理现象不谋而和,有力的作用,而没有力 方向上的位移,那么就不存在做的功了。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就不一一列举了。值得注意的是,物理中的“功”和生活中的“功”不同,前者是指力和物体在力方向的上位移的乘积;后者是指达到目的或某种效果。可见,物理概念和生活语言不能混为一谈。
平流缓进:为什么“平流”会造成“缓进”呢?“平流”就是指水流上下游的高度落差小。那么上游的水相对于下游的重力势能就少,根据能量守衡定律,转化为动能也就少,水流速度也就慢,于是就造成了“缓进”。
鞭长莫及:意思是虽然鞭子很长,但总打不到马肚子上。后来就用它比喻力不能及。一般马鞭的使用,都是用鞭的尾部击打。当鞭子过长之后,挥舞马鞭时就起不到一次性击打的效果,而是会产生一系列绳波。这样,绳波的振幅受到限制,要把鞭子打到马肚子上就产生了一些困难。另外,绳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能量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损失,这样鞭子击出的力量也小了很多。
立竿见影:这个成语再平常不过了。意思是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可看到影子,比喻见效很快。光和影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告诉我们,影是光的孩子。障碍物阻挡了光的前进道路,而光又不会绕道而行,那么在物体背光面,阴影就应运而生。原来有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才有了“立竿见影”之说。同时,此成语还说明了光的高速度,“立竿”即可“见影”,殊不知在一秒钟之内,它可以绕地球赤道跑上七圈半。
海市蜃楼:含义是比喻虚幻的事物。从物理方面解释,它是大气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日光的照射或上下层气流的温度不同,造成了各层空气密度的较大差异,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物体的影像。这种景象多于夏天出现在沿海或沙漠地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成语意义不言自明,其物理道理可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一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样就造成了分子扩散。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长久地放在一起,就会互相渗透,因而形成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最不可思议的是,固体之间也有相互渗透。例如放煤的水泥日久变黑,煤中分子已牢牢扎根于水泥中,清扫、冲洗都 难以除去。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救一车着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水的比热虽然大,可小小的杯水质量微不足道,由吸热公式计算,吸收的热量终究是有限的,根本标何不了大火。就算自身湿度达到沸点100,可与一整车着火的柴相比,那点热量算得了什么呢?力量小就是无济于事嘛!
热心网友:
海市蜃楼
上一篇:长安汽车怎么跌这么多啊?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用能够达到()的污染防治技术。2024-08-17
-
我想问问如果买跑车的话买中华酷宝,美人豹,兰博基尼还是现代的酷派好点?2024-08-17
-
华晨中华骏捷1.6说明书上说用93号汽油,但按压缩比应该用97号汽油,请广大有经验的朋友能给以提示谢谢2024-08-17
-
描写大海的成语2024-08-17
-
中华骏捷frv改装后电动车窗多少钱?2024-08-17
-
成语、俗语内涵丰富,请把下表中的成语、俗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填写出来.2024-08-17
-
描写水面波浪(四个成语)2024-08-17
-
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是什么修2024-08-17
-
它从泪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爸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2024-08-17
-
波浪什么填成语2024-08-17
-
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2024-08-17
-
你好 网页上看到您是做路灯工程的 想请问下中华灯8米的价格 可以给推荐价格有竞争力的厂家吗 谢谢2024-08-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33号《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第二章第十五条第二款中的“大宗物质”及第三款“大型建筑物、构筑物2024-08-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33号《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第二章第十五条第二款中的“大宗物质”及第三款“大型建筑物、构筑物2024-08-17
-
中华H220 2014款怎么样耐用吗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