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灭绝的“沙生恐龙”需要关注吗?(沙漠主人) 在巴丹吉林沙漠,沙拐枣曾经的高度可以达到3到6米。如今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伏地哀求:“救救我,别让我成为沙生恐龙”。
濒临灭绝的“沙生恐龙”需要关注吗?(沙漠主人) 在巴丹吉林沙漠,沙拐枣曾经的高度可以达到3到6米。如今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伏地哀求:“救救我,别让我成为沙生恐龙”。
热心网友:需要关注 巴丹吉林沙漠(Badain Jaran Desert),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位于北纬39°30’~42°,东经98°30’~104°,面积4.4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主要属内蒙古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东部小范围属阿拉善左旗。巴丹吉林系蒙古语,沙漠以一居民点而得名。沙漠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必鲁图峰海拔1617米,垂直高度约435米,堪称”沙漠珠穆朗玛峰”。处于阿拉善沙漠中心,气候干旱,流动沙丘占沙漠面积的83% ,移动速度较小 。中部有密集的高大沙山,一般高200 ~ 300 米,最高的达 500米。以复合型沙山为主,为北 30°~40°东方向排列,系西北风的强大影响所致。高大沙山的周围为沙丘链,一般高20~50米。沙丘和沙山上长有稀疏植物,西部以沙拐枣、籽蒿、麻黄为主;东部主要为籽蒿和沙竹,沙拐枣、麻黄等逐渐减少。边缘生长芦苇、芨芨草等 ,为主要牧场。有些湖盆边缘有淡水泉出露,为治理沙漠提供了条件。巴丹吉林沙漠平均每10平方公里不到1人。在整个沙漠内部,仅有巴丹吉林庙和库乃头庙两大居民点。基本无种植业。全部经营牧业,骆驼为该地主要家畜,数量居中国各旗县之冠;次为山绵羊。沙漠内部无固定道路,横穿腹部异常困难,中部及东北部基本为无水区。东南部的雅布赖盐湖盛产食盐,西部的古鲁乃湖及巴丹吉林庙附近的一些湖泊内有碳酸钠的沉积。 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堪称巴丹吉林[3] “五绝”。受风力作用,沙丘呈现沧海巨浪、巍巍古塔之奇观。巴丹吉林沙漠占阿拉善右旗总面积的39%,相对高度200~500米,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沙丘所在地。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高达200多米,峰峦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错落,沙子下滑的轰鸣声响彻数公里,有“世界鸣沙王国”之美称。沙漠中的湖泊星罗棋布,有113个之多,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达74个,淡水湖12个,总水面4.9万亩,湖泊芦苇丛生,水鸟嬉戏,鱼翔浅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誉。沙漠东部和西南边沿,生动记录狩猎和畜牧生活的曼德拉山岩画,被称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 在阿拉善右旗7.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栖息着2.4万各族儿女,而在境内的2.8万多平方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生活着24户100多个牧民,他们世世代代善待沙漠,沙漠也给他们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创造了人与自然相安如初的大漠生态文化。一个湖泊、一个沙窝就是一个生物圈,就是一个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法、日、美、奥地利、新加坡等国家及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1993年,中德联合考察队对巴丹吉林沙漠进行了综合考察,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发现了鸵鸟蛋和恐龙化石,在沙漠腹地的湖泊周围还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和旧石器,经考古分析,这里在3000~5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1996年德国探险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吉林沙漠》一书,轰动了欧洲探险界。 沙漠因为缺少水而生成,因为缺水而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在极度干旱的巴丹吉林沙漠却有着沙山和湖泊共存的奇观,这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费解。 沙漠中的绿洲 沙漠中的绿洲(9张) 巴丹吉林沙漠图集(1) 巴丹吉林沙漠图集(1)(20张) 高大沙山间的低地有144个内陆小湖,主要分布在沙漠的东南部。由于蒸发强烈,湖泊积聚大量盐分,湖水大多不能饮用或灌溉。东南部一些湖泊的边缘生长芦苇、芨芨草等,可供牧业利用。某些湖盆边缘仍有淡水泉出露,可饮用,为今后治理沙漠提供了有利条件。 2地貌 编辑 地质构造上属阿拉善地块,地貌形态缓和,主要为剥蚀低山残丘与山间凹地相间组成,第四纪沉积物普遍覆盖于地表,形成广泛分布的戈壁和沙漠。 在沙漠范围内,除东、南、北部有小面积的准平原化基岩和残丘外,广大地区全为沙丘覆盖,其中流动沙丘占83%。西部边缘的古鲁乃湖、北部的拐子湖、东部的库乃头庙附近有以梭梭为主的固定、半固定沙丘,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沙丘高大密集,其中高大沙山占沙漠总面积的61%,高度多在200~300米,最高可达500米,有叠置沙丘的复合型沙山、金字塔型沙山及无明显叠置沙丘的巨大沙 巴丹吉林沙漠 图集(2) 巴丹吉林沙漠 图集(2)(13张) 山等3种形式,单纯的沙丘链所占面积较小。仅在沙漠的东南部,沙山之间分布有许多内陆小湖(俗称海子),约有144个,面积一般为1~1.5平方公里,最大深度可达6.2米。多为咸水,不能饮用。湖周植物生长茂密,多为湿生、盐生等类型,常以湖水为中心与周围沙丘呈同心圆状分布,接近沙丘的地段出现以沙生植物为主的固定、半固定沙堆。海子周围常为牧场及聚落所在。 沙山形成 关于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形成的原因国内外研究者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巴丹吉林的东南部被雅布赖山遮挡,产生与雅布赖山走向垂直的重力波的扰动,这一地区又常年吹西南风,刮起的沙粒在山前堆积,重力波中的上升气流将沙子带到更高处,久而久之聚集成高大的沙山;也有人说,巴丹吉林一带原本是丘陵地貌,沙化后,沙粒直接覆盖在丘陵上而形成高大沙山。 关于沙山成型的最新说法是地下水维持了沙山。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曾联合署名,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地下水维持高大沙山》的论文。文章指出,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数千年屹立不移的秘密在于:表层沙子下20—30厘米处为湿沙层,沙子孔隙里含有大量水分,受下伏深大断裂带地下水上涌、水汽蒸发引起沙丘表面湿度增大、固定性增强,进而形成高大沙山。 另有说法是由于气候的干湿波动导致,当气候进入湿润周期,大量的降水使得沙丘中的碳酸钙形成钙结层,将沙子胶结、固定住。当气候进入干旱周期时,流动的沙子不断在钙结层上加积。如此反复进行,沙丘就越来越高大了。 湖泊形成 关于巴丹吉林沙漠的湖泊形成的原因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大气降水加上凝结水(露水),这里的沙丘在晚上降温快,达到水汽凝结成水的温度,水就会凝结到沙丘上,进入沙里,这种凝结水一年的总量相当于这里年平均降水量约80毫米;也有人说,这些湖水都是气候湿润的时期残留下来的;也有人认为,这些湖水是从雅布赖山或祁连山,甚至是从阿尔金山的大断裂带过来的。 一种新的说法是从东南方过来的深循环水,深循环水是从地壳深处溢出来的,而且是温度较高且稳定的热泉水,它们在经过灰岩、石灰岩地区后,才能带来溶解的碳酸钙。这些水涌出地表后,温度、压力发生变化,二氧化碳气体逃逸,碳酸钙才重新沉淀下来,形成钙华。而巴丹吉林沙漠中常年有积水的湖泊有很多钙华。[1] 3气候条件 编辑 巴丹吉林沙漠属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气候极为干旱,降水稀少,且多集中在6-8月份,年降水量50~60毫米,年均温7~8℃,绝对最高温37~41℃,绝对最低温-37~-30℃,沙面温度达70~80℃,年蒸发量大于350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0-80倍。夏季高温酷热,最高温度可达38-43℃,光照强烈,是内蒙古自治区光照最充足、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均风速4米/秒,八级大风日为30天左右,主要为西北风。沙丘上植物较少。仅于沙丘下部或丘间低地生长有稀疏灌木、半灌木,除梭梭林外,还生长有沙拐枣、沙竹、霸王、木蓼、沙蒿、柽柳、沙葱等,覆盖率在5%左右,在沙山与湖泊间常出现有白刺沙堆。在沙漠中还有多处泉水涌出,水质清澈,甘甜可口,可供人蓄饮用。更神奇的是,该地湖泊严冬也不结冰。 4自然资源 编辑 矿泉水 河海大学地球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建生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提出地下水深循环理论,认为在巴丹吉林沙漠中存在深循环地下水资源,可以解决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 2014年12月,依据河海大学地球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提出的地下水深循环理论,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8口井,每昼夜近1万立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巴丹吉林沙漠发现了符合国家富锶型矿泉水标准的优质水源。 经检测,8口井的水质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水中富含锶、偏硅酸等对人体有益的诸多矿物质,既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又具有极高的商业开发价值。 根据深循环理论,在内蒙古高原造山带及周边地区的断裂带、火山口等地质构造中,就可能找到深循环地下水。依照这个理论,只要寻找到位于深层水循环“天然通道”上的火山口等导水构造,就相当于找到了水流的出口。陈建生说:“在沙漠中找到水,也证实了地下水存在着深循环形式。”[4] 景观特色 在巴丹吉林沙漠内,沙山沙丘、风蚀洼地、剥蚀山丘、湖泊盆地交错分布,并以流动沙丘为主,约占沙漠总面积的83%,流沙面积仅次于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高沙峰为必鲁图峰,海拔1617米,相对度500多米,是最高世界沙山,比撒哈拉大沙漠高峰还高70多米,俗称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 “世界沙漠珠峰”。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是巴丹吉林“五绝”。受风力作用,沙丘呈现沧海巨浪、巍巍古塔之奇观。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高达200多米,峰峦陡峭,沙脊如刃,沙子下滑时的轰鸣声可响彻数公里,有“世界鸣沙王国”之美称。沙漠内还有一百多个星罗棋布的沙漠湖泊,多以咸水湖为主,最深的可达6米以上,湖畔芦苇丛生,水鸟嬉戏。此外,在沙漠中还有多处泉水涌出,音德日图的泉水最为著名,被誉为“神泉”。该泉处于湖心,涌于石上,在不到3平方千米的小岛上有108个泉眼,泉水甘冽爽口,水质极佳。著名的苏敏吉林庙是阿拉善最古老最有名的历史人文景观之一,该庙建于1755年,建筑分上下两层,面积近300平方米,相传修庙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是靠人工运进的。在沙漠东部和西南边沿,茫茫戈壁一望无际,形状怪异的风化石林、风蚀蘑菇石、蜂窝石、风蚀石柱、大峡谷等地貌令人叹为观止。 在沙丘的背风处,在沙丘的底部、湖岸边、泉水旁,生长着许多沙漠植物和沙漠动物,是沙漠中的另一道风景。在沙丘的背风处,在沙丘的底部、湖岸边、泉水旁,生长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这环境恶劣的沙漠之中,除了绿色的植物生命外,还活跃着许许多多的沙漠动物,它们已经习惯了那里的酷热、严寒与缺水,甚至身体的颜色也变得与沙漠相近,它们是沙漠中另一道流动的风景。 沙漠中部是高度约为200-300米的复合型沙山,形态复杂,高大密集,最高的巴彦诺尔、吉诃德沙山高度达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地表温度则更高,冬、春季大风强劲,是内蒙古地区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一年中大风天数可达60天之多。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虽然气候极为干旱,却不是人们的想象的那样没有一滴水,巴丹吉林沙漠内有着许多的湖泊。据统计,在沙漠之中、沙丘之间,分布有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下的沙漠湖泊140多个,多以咸水湖为主,这些湖泊最深的可达水深6米以上,在沙漠的西部和北部,还有两个较大的湖盆,西部南北走向的古鲁乃湖约180公里长,10公里宽,北部的拐子湖东西走向,约100公里长,6公里宽,湖滨地带水分涵养较好。此外,在沙漠中还有多处泉水涌出,水质清澈,甘甜可口,可供人蓄饮用。 丰富的动物、植物资源与大量的硅、铝、铁、钙等矿物资源使巴丹吉林沙漠不是什么“不毛之地”、“死亡之海”,而是富庶的“聚宝盆”,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 植物资源 在广阔的沙漠之中,除了漫漫的黄沙,星星点点的湖水,还有美丽的绿色,为沙漠平添了几分生命的痕迹。在沙丘的背风处,在沙漠活化石胡杨树沙丘的底部、湖岸边、泉水旁,生长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湖岸边的芦苇、芨芨草等植物可供造纸,梭梭、柠条、霸王、籽蒿、胡杨、骆驼刺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树种,也是沙漠中动物的食物。沙葱是美味的菜蔬,莎草、莎米的果实可做面粉的替代品,沙枣的果实含有大量淀粉,可供多种用途,沙棘、白刺的果实富含维生素,可提取果汁、酿酒等。在沙漠之中还有多种药用植物,锁阳寄生在白刺身上,是珍贵的中药材,而肉苁蓉更有着“沙漠人参”的美称。 动物资源 沙漠狼多为患 在人烟稀少的内蒙古自治区巴丹吉林沙漠,这里居住着100多人,均以放牧为生。但是牧民谈狼色变,昼伏夜出的狼群成了这里畜牧业的“天敌”。巴丹吉林沙漠里的狼明显比以前多了,它们经常在晚上成群结队地袭击散养在野外的羊群和骆驼群,据不完全统计,在仅仅3年里,巴丹吉林某牧户已被狼咬死吃掉了300多只羊和近100峰骆驼。
热心网友:00
-
太阳能光伏地面站找发改委哪个部门审批?2024-08-17
-
求焦炭销售人员的工作总结。实在是不会写呀。希望大家帮帮忙。。伏地感谢。。2024-08-17
-
伏地魔是什么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