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如何看待可燃冰对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的影响?

来源:
时间:2024-08-17 12:35:37
热度:

如何看待可燃冰对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的影响?问题描述:如何看待可燃冰对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的影响?领域专家:可燃冰之于新能源汽车几乎没有影响,而且可燃冰的效率并不高、储量还是谜、如

问题描述:如何看待可燃冰对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的影响?

领域专家:

可燃冰之于新能源汽车几乎没有影响,而且可燃冰的效率并不高、储量还是谜、如何配套汽车普及也是未知数。

所谓可燃冰是只天然气水合物,特点是遇火即燃,因为形态是固态所以又被成为固体瓦斯。理论上一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就是因为这一转换率才谣言满天飞。

虚假数据:天然气汽车1升天然气约可以行驶2.5~3公里,164方则能行驶410~492公里,这是一立方米可燃比能够释放的能量;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常温常压下是不可能保持固态的,然后就有了一群打了鸡血的团队也不知怎么计算出100升可燃冰转化状态后能行驶几万公里。

而实际天然气汽车是使用的气罐压强约在20兆帕,以80升的气瓶为例可以装16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而就是这16立方米也仅能行驶200多公里;一立方米可燃冰转为164方天然气,实际也只是能驱动车辆行驶200多公里而已,几万公里的数据真不懂是怎么计算得出。


天然气汽车的便利性不高,需要背个大气罐占据后备箱的空间并不适合家用车,续航里程远低于燃油动力汽车甚至还不如低端电动汽车实用性太差还是不适合家用车;而且几乎99.9%的量产小微型乘用车设计都是使用汽油,改装天然气会一定程度损伤发动机,而且对于行驶里程较少的家用车改装伴随维保成本的提升也并不划算,所以天然气汽车很难普及。

其次可燃冰本身也很难普及,因为可燃冰离开海底的高压低温环境会迅速分解为水和甲烷,常温常压状态下没法保存开采收集的难度太大,在深海海底内直接作业成本貌似太高,天然气值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

而且目前哪有可燃冰、有多少可燃冰也还是谜,研发20年的时间里目前也才能稳定少量产气,量产之后的运输成本、加注站的普及建设成本也非常夸张,所以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也还在验证阶段。

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影响,可燃冰的开采技术要求非常高,如果开采过程中出现纰漏甲烷泄露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比二氧化碳大得多;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中对温室效应影响最大的是甲烷,目前制造排放甲烷最严重的是畜牧业,说穿了是全球10亿多头牛每天放的屁,如果开采可燃冰出现问题可是要比牛放屁严重的多了。


新能源汽车现在还在研发阶段,各种五花八门的所谓新能源都在研发进行中,但看待这些能源还是要客观一些的,可燃冰如果能攻破开采和勘探的难关在商用车领域也许会有很大作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领域专家:只是未来真正低污染的新能源汽车的可能发展方向之一。可燃冰本身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大规模开采。使用可燃冰当汽车燃料要解决的问题至少是,如何存储运输、如何方便地加油、如何防爆、如何改进发动机等等。从本质来说,可燃冰就是含水的天然气。已知的是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污染比汽油要少很多。问题是怎么利用?这是牵涉到巨大投资的事情。想想吧,改造全部加油站要多少投资!

领域专家:此能源稀缺,成本极高,是买车呢?还是买能源?还是用汽油的好,经过百年历史检验,经过各种复杂地形的战争考验。汽车仍是首选。

领域专家:可燃冰新能源。也是新材料。要是有影响那发明家的事。

领域专家:哎!别说了说多了都是泪那还不是一样是骗补贴的。

领域专家:可燃冰应该和高科技联想在一起,汽车就算了吧,电动汽车是未来城市到唯一选项!可以设计一套装置,直接在海底开采并存储,然后再运上海面,保留可燃冰的特性,然后再应用!

领域专家:中国现在有多少可燃冰,又骗人

领域专家:可燃冰的特性应该是与天然气近似的,如果是这样理解,则未来对于可燃冰的利用就应该与天然气汽车的原理类似,逐步替代天然气成为新的动力来源,关键是看技术上是否取得突破。

领域专家:没什么影响!一个是能源,一个是运输部件。可燃冰还是镜中之月,电动汽车已然产品化。

领域专家:没影的事,不需要讨论,就算出了,前两年也在解BUG!足够传统行业转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