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乌杨镇2011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时间:2024-08-17 13:49:24
热度:

乌杨镇2011政府工作报告【专家解说】:乌杨镇政府好像不够开放,信息不公开。 但乌杨镇主要是忠县工业主战场,因此,忠县的工业规划即乌杨镇的主要工作。 二、“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机

【专家解说】:乌杨镇政府好像不够开放,信息不公开。 但乌杨镇主要是忠县工业主战场,因此,忠县的工业规划即乌杨镇的主要工作。 二、“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有利条件 1.发展机遇汇集。国发3号文件、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三峡库区后续建设规划、成渝经济区规划及重庆市扶持两翼区县工业园区等特殊优惠政策在“十二五”期间集中实施;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两路寸滩保税港和两江新区加快运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企业向西部转移的步伐加快;重庆江南工业走廊万亿产业规划及万州第二大城市建设对忠县工业发展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明显。 2.要素保障有力。座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工业园区供水设施设备完善;建成石马220KV变电站,与龙蛇背、驼丘110KV变电站形成输变电网络,主供电能力能满足现有工业3倍的用电量;具有55亿天然气储量优势和年采气8亿立方、净化20亿立方的天然气能力,工业可供用气富足;沪蓉、梁黔、沿江三条高速公路建成交汇,与万州机场、江北机场和长江黄金水道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人流、物流、资金流进一步加快。 3.产业基础夯实。10平方公里的特色工业园区和5平方公里的移民生态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功能日臻完善,产业发展载体夯实;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银行担保类金融机构不断引入,企业投融资担保体制机制日趋完善,产业发展资金支撑作用增强; 20万亩优质柑橘、60万头生猪、10万亩优质绿竹和10万亩优质苎麻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加快发展,功能逐步释放,产业发展原材料供应富足;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能源化医、装备制造四大支柱产业与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和市七大重点发展产业对口对路,并加快发展,集群效应已经明显。 4.发展氛围浓厚。在“半城山水满城橘”城市品牌营销及打造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内陆开放型生态经济高地战略支撑下,全县人民谋发展、思发展意识浓厚,外来人才、资金、项目纷至沓来,加快发展工业的条件更加成熟,愿望更加迫切,信心更加坚定,思想更加解放,措施更加有力,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两化”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快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装备、生产流程及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发展综合实力。以开发与保护并举、节能与减排并重,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步伐,注重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坚持开放发展原则。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发挥自身政策、资源的比较优势,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实现大产业,坚定不移走“炼好内功借外力、引进项目促发展”的开放式发展模式。 3.坚持差异化发展原则。立足忠县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发展“中国西部竹乡”,做大做强“中国苎麻城”,做精做优“中国柑橘城”,引进壮大游艇、核电、盐气化工产业和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全力打造三峡库区物流基地、船舶修造中心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内陆开放型生态经济高地。 4.坚持园区集中发展原则。整合江南片区工业用地空间分布,加快建设“江南万亿工业走廊”, 形成基础设施完善,具有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的工业区。积极引导生产要素等资源向园区集中,重点企业向园区集聚,优势产业向园区配套集群,力争工业总量占全县80%以上,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5.坚持超前规划原则。遵循“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思路,既努力化解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高标准规划未来工业发展的目标,以创新的思维,积极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抢抓忠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又一轮发展机遇,大干快干,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目标 1、工业经济总量翻番。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两番,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年均增长32%;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年均增长31%。全面建成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能源化医、装备制造“四个百亿集群产业”。 2.园区工业贡献突出。到2015年,建成工业园区面积17.4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到100家,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其中,江南工业走廊产值达到300亿元。 3、重点企业较快发展。到2015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户,中国500强企业3-5户,中国知名民营企业5户,重庆50强企业5户。产值达50亿元企业1户,30亿元以上2户, 10亿以上企业6户,产值过亿企业25户。 4、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2015年,重点企业研发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力争培育全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5个,建成10户国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两化融合”, 建立2个信息化集成应用示范工程,打造2个以上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行业门户网站,带动5家以上企业开展面向全球的电子商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达到90%以上。 5、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万元GDP能耗下降4%/年,化学需氧量(COD)减排2%/年,工业二氧化硫(SO2)减排2%/年,氨碳减排2%/年,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5%,万元CO2下降23%,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20%和25%。 6、工业投资强劲增长。“十二五”期间预计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以上,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元。 四、“十二五”工业基本任务及产业发展重点 (一)基本任务 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目标,确定“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基本任务。 1.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坚持把创新作为加快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非资源性产业,加快节能减排、环境治理、资源综合利用,引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建设工业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形成门类齐全、体系完善、功能配套、可持续的工业发展体系。加快移民生态工业园、船舶工业园、建材工业园和新生物流工业园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建成企业集中生产功能区、员工舒适生活功能区以及物流中转、商品展示功能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彻底改变园区布局分散、企业分布零散、资源浪费严重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市场配套资源优势和财政政策带动,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设备,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 2.加强园区建设,构建发展平台。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整合移民、交通、水利、扶贫、农业、林业等各方面项目资金,集中捆绑向园区倾斜,加快园区水、电、路、讯、管网、排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按照“社会化管理、封闭式运营、市场化运作”模式,改革和理顺园区管理体制,赋予园区管理机构在财政、税收、土地、规划、项目和社会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权限和职能,增强园区投资服务力、招商吸引力、产业接纳力和项目承载力,使园区成为要素聚集地、企业孵化地、集群催生地。按照科学规划、多元投资、集约经营的方针,合理规划布局,突出园区特色,加快以新型建材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为主的移民生态工业园区、海螺建材园、船舶工业园、轻纺工业园和电子工业园的建设,形成产值过400亿元的增长极。 3.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按照项目建设“六个一批”工作要求,坚持把工业集群发展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围绕“4+2”产业集群,重点策划、储备一批质量高的大工业项目,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量,加快项目开工、投产,滚动实施项目投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特别是加快推进海螺水泥二期项目的建设进度,并围绕其上下游引进与之配套的新型建材项目,壮大新型建材产业;加快推进船舶、水轮发电机、工模具、汽车等重大项目的技改扩能步伐,加强重庆水轮发电机厂、重庆东风造船厂以及重庆众多汽车摩托车制造商合作,提升装备制造业总体实力;加快柑橘、绿竹、苎麻等农业产业化项目链条延伸,做大做优忠州豆腐乳等特色产业项目,努力催生游艇、核电、盐气化工落地;结合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引进电子信息配套产业。 4.强化企业培育,做强特色产业。按照重点企业扶优扶强工作思路,定期评估出市场潜力大、发展质量好、带动作用强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本着企业“内外一致”的原则,出台财税奖励政策,集合各种优势资源倾力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坚持分类指导,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成长型企业梯度扶持、竞相发展、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坚持把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重点围绕“4+2”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世界500强企业、中国100强企业和市内50强企业重点企业。着力打造柑橘、绿竹、苎麻加工及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电子信息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 (二)产业发展重点 1.巩固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业 巩固提升以博富文柑橘、派森百橙汁、忠州腐乳、团丰农业公司、源源龙脉食品、龄童米业、国豪食品等重点企业为龙头,以年产30万吨鲜果汁加工生产线、年产10000吨腐乳生产线等项目为支撑,以50万亩优质柑橘基地为依托,以产、加、销、研、学、旅“六位一体”的“中国柑橘城”为重点,以产业上下游项目引进为培育为补充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推动绿色、有机种养殖为基础,重点发展、提升和壮大酒精及高档酒酿造、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粮食肉类蛋类深加工、调味品及发酵制品制造等四大行业,把忠县建成三峡库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重点引进年加工30万吨鲜果浓缩橙汁加工、年产100万吨肉制品加工、大豆油系列深加工、高蛋白大豆精深加工项目、年产5万吨植物油加工生产线、年产5万吨淀粉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力争建成10—20亿企业3个。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250亿元。 2.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 培育壮大以金龙船业、一胜特工模具、云河水电、川江汽车、长轴、华亚拖拉机等重点装备制造企业为龙头,以船舶、汽车、通用(专用、机械)设备等骨干产品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全市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扩大船舶、汽车、水力发电设备等产品生产规模,加快发展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下游产品。力争建成10—50亿企业4个。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300亿元。 船舶工业。重点重点做大做强船舶制造业、做专做精船舶配套业、做好做优船舶服务业,加快完善忠县船舶工业生产体系,促进船舶企业集群共生和产业集聚发展。船舶制造业,以金龙船舶等企业为骨干,重点发展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万吨级以下液化气船、化学品船、成品油轮、滚装船、工程船等货船、游艇制造和特种船舶及新型海上多功能拖轮、陆上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船舶配套件及船舶制造业,重点引进中小型船用柴油机、船用悬臂吊、船用锚链、船舶废弃物处理装置等,重视游艇零配件制造业和艇内装饰业的发展,开发生产港口起重机械、运输机械、装卸机械及金属结构件等,力求形成港口机械新兴产业。船舶维修业,积极发展售后维修保养服务。船舶服务业,积极发展为造船企业承揽协作业务的专业建筑、钢材预处理、钢结构制作、管道施工、电器安装、起重架设、涂装作业、轮机装备、安装调试等专项业务,以及为船舶产业提供事务代理、市场开拓、融资担保、技术协作、信息咨询、商旅餐饮等服务。 汽车工业。以川江汽车、云河汽车为骨干龙头企业,建成集特种车、轻型汽车、中型汽车、重型汽车、普通客车、豪华客车、汽车底盘为一体的汽车工业,引进为川江汽车、云河实业配套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汽车配套行业以川江汽车、云河实业为核心,重点发展发动机及与之配套的气缸盖、连杆等发动机零部件,力争发展成为发动机整机厂。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汽车轮毂、钢板弹簧、载货车车箱总成、汽车箱体、制动器、汽车轮胎、汽车线束、等速万向节、刹车片、前轴、中轴、前桥、后桥、减速器总成、防盗系统、油箱、汽车蓄电池。 通用(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发电成套设备制造业、通用机械、农用机械、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金属锯切工具及模具、环保成套设备、等六类优势设备制造产业,引进核电配套设备、农副产品加工设备制造产业。重点扶持一胜特、华亚拖拉机、长轴等企业加快发展。 3.做大做强能源化医业 做大做强以天然气净化厂、星博化工、天地药业、巨琪药业、东方农药等重点企业为龙头,以西部最大的头孢类原料药基地为依托的能源化医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复混肥、有机肥、天然气化工及相关产品、头孢类原料药、生物制药以及环保农药。力争建成10—50亿企业4个。到2015 年实现产值12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400亿元。 医药产业。重点支持天地药业、巨琪药业等现代医药企业发展头孢类生物制药、化学、抗生素药物;加大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有机整合中药材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扶持新型中药企业,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的研发和推广;积极扶持优质中药饮片及针剂、中成药品的二次开发、药食两动植物功能保健品。 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炭黑、橡胶轮胎、化肥、农药等产业,适时发展盐气化工,通过天然气化工与盐化工的结合,着力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依托忠县及周边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发展天然气制乙炔、天然气制甲醇及氢氰酸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延伸下游产业链。主要规划乙炔装置、甲醇、甲醛、MTO 、EVA、顺酐、C5、特种环氧树脂、高吸水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乳液、甲酸甲酯、甲酰胺、N-甲基甲酰胺、N, N-二甲基甲酰胺、季戊四醇、1,4一丁二醇(BDO)、聚四氢呋喃等产品。重点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构建核心和关键产业链,开发市场前景好、高附加值系列产品。力争建成10-50亿级企业2-3个。 能源产业。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天然气发电、核电,以及生物质发电,打造库区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忠县是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站,现有天然气净化厂年处理能力20亿立方米,境内天然气储量超过500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丰富,利用天然气发电优势凸出、条件较好。生物质发电,充分利用忠县年产农作物秸杆、森林资源发电。积极做好核电规划建设。 4.加快发展新型建材业 充分利用石灰石资源优势,加快完成海螺水泥二期项目,以移民生态工业园和新型建材工业园为平台,以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碳酸钙生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为重点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推动水泥包装、水泥、特种水泥添加剂、骨料、砂浆、混凝土、水泥机械配件、生产及销售一体化、本地化。力争建成10—50亿企业3个。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8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250亿元。 以安徽海螺集团、弘时建材、皇华轻钙等企业为依托,支持开发生产绿色新型建材、防水材料和建筑密封材料、建筑涂料、优质环保型摩擦与密封材料、优质节能复合门窗及五金配件、新型管材、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发展非粘土类空心制品、混凝土砌块、高档青水砖、彩色饰面砖和各种轻质板材、复合板材。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增加品种规格,注重产品的系列化、配套化发展。积极发展化学类、金属类、复合类、功能类新型建材和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兴环保建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5.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 忠县现有城乡劳动力59.62万人,其中城乡剩余劳动力约30万人。忠县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和专门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每年培训2.15万人次,城乡劳动力有20余万人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有务工经历的人员累计超过50万人,为忠县特色工业发展尤其是承接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储备了大量有一定经验的管理者和熟练工人。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供给综合成本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和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重点发展以轻工纺织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力争建成10亿级企业3个。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10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 轻工纺织产业。三峡库区是国家“东桑西移”和“纺织工业梯度转移”的优势承接地,忠县具有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良好的人力资源、区位交通和综合成本优势,并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加强对东部中国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石狮等)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群转移。以重庆沙浪嘎服饰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市凯悦丝绸有限公司、美丝麻业等企业为依托,加快服装产业的配套发展,有效链接纺织服装产业的各环节,实现从原料、辅料到服装、服饰、最终到市场的完整有效的紧密结合,着力打造三峡库区集贸易、加工、研发、展览、物流仓储等为一体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抓住重庆市建设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契机,培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重大龙头项目为突破,以招商引资为主要途径,以产业链的加速延伸和配套能力完善为着力点,利用库区政策和人力资源优势重点引进电子信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电子信息工业园。发展方向为大力发展笔记本电脑配套、光伏产业、LED照明,汽车电子,电子元器件,手机产品等。重点扶持金龙电子、南泰电子等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结构的重大突破,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产业空间布局 (一)产业布局基本理念 ——着眼于宏观全局。忠县工业产业布局应立足宏观全局,放眼重庆乃至国际国内产业发展,避免区域产业布局中出现重复建设和盲目生产。 ——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忠县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应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布局专门化生产部门,以保证园区各产业协调增长,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 ——经济技术综合效益。根据产业、产品的具体特性,综合考虑燃料、动力指向、消费地指向、原料地指向、劳动力指向、交通运输枢纽指向等进行空间布局。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重点布局在忠州都市圈和重庆“万亿江南工业走廊”。 (二)工业园区产业空间布局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圈两翼”、江南工业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忠县“千亿江南工业走廊”,优化工业布局,形成新的工业增长极,推动城市和工业协调发展。新增工业项目要向园区集中,形成组团集聚式科学发展。工业布局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速公路、省道等形成“一区三带”,即县城核心区、沿长江带、沪渝高速公路带、忠万公路带,形成“一核心五基地”的格局,核心园区主要布局在忠州都市圈内。到2015年,新建成工业园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空间布局如下: ——移民生态工业园核心区(江南工业走廊核心园区)。移民生态工业园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5.37平方公里。拟在该区重点布置装备制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电子信息化产业、食品医药产业。 ——新生清洁能源基地。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1.5平方公里。拟主要是以发展清洁能源、仓储物流为主,并配套居住、商业服务设施的清洁能源基地。 ——乌杨新型建材基地。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1平方公里。拟主要发展新型建材工业。 ——石宝精细化工基地。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1平方公里。拟主要发展精细化工项目。 ——拔(山)马(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1平方公里。拟主要发展农副产品精加工工业项目,定位为忠县西部大型综合工业园区。 ——乌杨船舶制造基地。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2平方公里。主要发展船舶制造业。 忠县工业园区远景规划到2020年控制区域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江南工业走廊规划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 工业园区应按照产业布局的空间要求,严格实现园区产业准入制度,使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能源化医等主导产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形成集聚经济并构造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条。 六、加快江南工业走廊建设 (一)江南工业走廊现状 忠县现有的水坪工业园区、船泊工业园区、新型建材工业园区已布局在长江南岸的复兴镇、东溪镇、乌杨镇、石子乡,即将启动建设的移民生态工业园也规划在忠县的长江南岸的乌杨镇,忠县南岸现有工业企业有年产1000万吨水泥熟料的海螺水泥公司、年造10万吨特种船舶的金龙造船厂、年产10万吨炭黑的星博化工公司、年产1万辆重型汽车的云河汽车公司、年产5亿片药品的巨琪药业公司、年造3万吨内河船舶的东昱造船公司、年产18亿只竹纤维环保型餐具餐盒的瑞竹公司、年修建造3万吨内河船舶的海新造船厂、年产5000吨粮食酒的乌杨酒厂和将军酒厂、年产3万瓶乙炔和氧气的神安公司、年产10万吨轻质碳酸钙的皇华公司、年产60万千瓦水轮机的云河水电设备公司、年产5万吨过磷酸钙和年产10万吨复合肥嘉禾化肥公司、年产120万件休闲服装的沙浪嘎服装公司等企业。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 (二)江南工业走廊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10年-2012年 2010年至2012年,是江南工业走廊爬坡升级、转型发展的关键两年。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江南工业走廊基础配套建设,加快引导产业集中、集群发展。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10-2012年完成投资15亿元,现有江南工业走廊规划区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投资者的项目建设、生产需要。 ——培育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园。按照“一区一主业”要求,积极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重点打造海螺建材产业园、船舶产业园、汽车产业园、轻纺产业园、电子产业园,加快移民生态园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医药产业园做大做强,力争到2012年,新增工业投资100 亿元,新增就业岗位 2.5万个,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工业附加值达到22亿元。 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 2013年至2015年,江南工业走廊规划区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围绕产业集聚引进的产业项目基本建成,江南工业走廊工业园区产业之间以及企业之间关联度显著提高,四大百亿产业集群效应凸现。 ——预计2013年至2015年,江南工业走廊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亿元,规划区基础配套全部完成,形成功能齐备、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工业新城。 ——预计到2015年,新增工业投资1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江南工业走廊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 (三)加快江南工业走廊承载力建设 进一步加快江南工业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江南工业走廊承载力和吸引力。增强工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在“软、硬”件建设上双管齐下,积极加快江南工业走廊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推动工业经济的稳步发展,让江南工业走廊经济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切实加快推进各个园区的规划建设,不断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主载体、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海螺建材产业园、船舶产业园、汽车产业园、轻纺产业园、电子产业园等“五个园区”的规划建设作为“十二五”经济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促进产业聚集、企业集群。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用足用好各项涉企优惠政策,加快对企业投资融资平台建设,强化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减压减负,提高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江南工业走廊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依据总体规划,加快实施以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环境建设为重点的园区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江南工业走廊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性投入,用于江南工业走廊工业园区发展的财政资金要集中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导向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资园区建设和园区项目。二是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建立江南工业走廊工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和工业用地调节资金。提高园区内企业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留成比例,并将江南工业走廊工业园区上缴的土地出让金,全部用于江南工业走廊工业园区土地储备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重点项目建设。三是运用市场化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如利用投融资平台、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吸引社会资金和专业公司参与建设等方式,广泛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