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如皋有什么特色?

来源:
时间:2024-08-17 12:41:45
热度:

如皋有什么特色?【专家解说】:如皋,位于长江、黄海的“T”型交汇处,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与苏州的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她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的中华第一大县,中国首批

【专家解说】:如皋,位于长江、黄海的“T”型交汇处,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与苏州的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她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的中华第一大县,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总人口145万。千百年来,如皋人携手自然,铸就了独具魅力的三张名片:长江、长绿、长寿。 长江如皋 众所周知,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已成为我国东部江海交汇处最发达的经济区、国际公认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继珠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的最亮点。位于长三角北翼的江苏,去年以来大力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800里沿江被专家视为全球未来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如皋作为江苏沿江开发的15个重点县(市)之一,在江苏沿江乃至长三角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占得重要地位。我市拥有48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深水贴岸、微冲不淤的深水岸线长达17.2公里,可建万吨级码头30多座,可通航5万吨级的“三超”巨轮。这是江苏沿江亟待开发的非常珍贵的岸线资源,也是长江中下游独一无二的江海联动的物流枢纽。沿江地区拥有数万亩滩涂和国有土地,区内居民稀少,开发成本相对低廉。如皋率先在全省出台了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将沿江产业定位为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高级不锈钢冶炼为龙头,以精细化工、机电加工为配套,物流仓储、高新技术、生物工程、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为依托的十大经济板块格局。 长绿如皋 如皋花木盆景的栽培始于宋代,兴于明清。数百年来的技艺传承,形成了风格独具的“如派”盆景,其“云头雨足美人腰”的别致造型在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中独树一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如皋先后有6000多盆盆景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荣获大奖。中南海、钓鱼台、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场所都能见到“如派”盆景的绰约风姿。多年来,如皋每年都有近10万盆盆景销往日本、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目前,如皋花木盆景种植面积近14万亩,栽培品种2000多个,具有年产8000多万株绿化苗木、300多万盆盆景的生产能力。在如皋农业主导产业中,花木盆景已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产业。即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如皋)花木盆景艺术节,将在前两届的基础上,广交花木盆景界朋友,深入探讨花木盆景艺术,促进合作与交流,同时广招中外客商,投资如皋花木盆景生产这一朝阳产业,做强做大这一农业龙头产业,共同分享投资花木盆景的硕果。 长寿如皋 据最新统计,如皋145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209位,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占比高出国际标准近一倍。此外,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世界上闻名的长寿之乡不是在高寒地带,就是偏僻山区,而地处江海平原的如皋,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带惟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如皋人长寿得益于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得益于健康平和的良好心态,得益于优美怡人的人居环境,更得益于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丰富的美食文化。如皋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留下才子佳人千古佳话的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水绘园,也有被誉为中华寺庙一绝的千年古刹定慧寺;既有引人遐思的古城风光,也有让人流连的滨江风景。如皋以“游古城、谒古刹、访名园、赏盆景、品佳肴、拜寿星”为主体的“长寿之旅”已成为华东地区的一条旅游热线。如皋的美食文化自成一体,长寿食品驰名中外。“绿沙王”优质西瓜、“千重浪”优质粳米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如皋”香肠、肉松,“银燕”香肠、“玉兔”肉松、“三香斋”白蒲茶干、“水明楼”黄酒等9个产品获国家农业名牌产品称号;肉制品、果蔬罐头、萝卜、茶干等系列长寿食品畅销国内外10多个大中城市。独特的长寿资源不但惠泽着145万如皋人民,而且为投资者带来了无限商机。 景点: 1、“道君皇帝”赐誉灵威观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如皋的道教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如皋隶属泰州府进,全县有道观30多所,灵威观为道之首,享誉大江南北。今天,灵威观为如皋唯一幸存的道观,与句容茅山道观道、苏州玄妙观并列为江苏省三大道观。 传说本方道长汉代乐子长。唐高宗赐誉他为“道家祖师”。武当山三位道长玉公、信公、静公遂到如皋建祖师观。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道士丁志伦扩修祖师观,祖师观遂成规模。宋政和年间,提举苏均到观中拜谒真武大帝,适逢雷鸣电闪,忽见一条金蛇从殿间绕出。他大吃一惊,以为是龙虎山张天师在此显示灵威。这件事传到趄廷,崇信道教、有“道君皇帝”之称的宋徽宗闻,即赐“灵威”匾额。从此,祖师观易名为灵威观。 灵威观前临内城河(现今已被填平为新生路),后接花园巷,东倚安定巷,西通古旧河巷,整个地形前方后长,形似北斗星座。旧时,它的背后是华王庙,西面是广福财福庙、火星庙,东面与关帝庙、都天庙、城隍庙相顾。 灵威观自宋代以来,多次修缮,逐步发展到清朝后期始臻完善,计有殿堂14座,寮房、斋堂、库房、医室、药房、棺栈、赈粥厂等200余间。全观布局严整,错落有致。 观门两重,外罩木栅,内为石鼓大门。门前有石狮一对,雄踞左右。正门上画着神奇的太极图。门内正中梁上悬挂“敕建灵威观”金匾。东西两厢供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尊彩塑。 2、中华寺庙一绝定慧寺 定慧寺位于如皋古城东南角, 初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山门北向的千年古刹。 据唐代道宣和尚撰写的《续高僧传》记载,隋开皇十一年十一月,晋王扬广(即后来的隋炀帝)在扬州金城殿设千僧会,佛教天台宗实际开创者智_大师应邀赴扬州授菩萨戒,途径如皋,诛茅建寺,取名定慧寺,同时建七级宝塔一座。到宋代时,由于兵火洗劫,定慧寺已经颓败,只剩下断璧残垣。宋元_进士、曾任如皋知县的史声写过一首凭吊定慧寺的诗: 寺名定慧知何代, 桥古碑横不记年; 古树乱鸦啼晚照, 故园新碟舞春烟。 七层宝塔化成路, 五色云衢散上天; 惟有玉莲池内水, 沧浪深处老龙眠。 现存的定慧寺主体建筑系明朝万历年间重建。那时,有个叫素芳的和尚带着性乾、性德两个徒弟来到定慧寺,稍加修葺就暂时住下了。性乾决心修复定慧寺。为了筹款,他用油灯烤脚踝、用铁索盘胸等以示虔诚的手段向大众募化。善男信女深受感动,纷纷捐助。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7年),重修寺院工程动工。不久,大殿便落成了。性乾又立誓取海外的檀香木雕刻佛像。于是他偏袒南游。后来在郁林洲(今广西玉林市)从海外归来的商船上获得一棵一丈六尺长的檀香巨木并就地雕成_卢大佛像。万历四十三年(公无1615年)佛像运抵如皋,置于大殿内。在此期间,寺中湛明上人募建了钟鼓楼,云石上人募建了藏经楼, 德林上人到嘉禾(今浙江嘉兴市)购买了藏经收藏。德林上人德学兼优,影响深远,定慧寺空前兴旺。 到了清朝,定慧寺的大殿、钟鼓楼、藏经楼又多次动工整修,古建筑一直保护完好,直到1966年“文革”前,定慧寺基本保持了明清以来的风貌。 十年动乱中,寺内所藏文物悉被毁掠,和尚被赶出庙宇,佛像全被砸毁,殿堂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983年1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定慧寺并对外开放。而今,金像重现,殿宇生辉,香烟缭绕,信徒和游客络绎不绝。 定慧寺原本是山门南向的。明嘉靖年间,倭寇侵扰如皋,为了保护城里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公元1554年修筑了城墙。由于地区扩展,新砌的城墙将定慧寺包入城内。这样,定慧寺北有古城河(玉带河),南有护城濠河,西有宋朝龙图阁学士王觌园的玉莲池(已废),东有寺院开浚的放生池,形成了“水环寺”的地势。明万历年间重修定慧寺时,为方便起见,将山门改为北向,整个建筑亦调起来,原山门处改建成藏经楼。 定慧寺占地面积约16亩,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外为楼堂,内为殿宇,布局严整,建筑宏伟。山门上“定慧禅寺”四个金字在夕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门前置石狮一对,门上设门簪,下安抱鼓石。山门为九檩穿斗式硬山建筑,进山门就是天王殿,迎面一尊在肚弥勒佛像,憨态十足,笑容可掬。两边一副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弥勒佛背座面是韦驮天尊像,一坐一立。殿东西两侧有四大天王塑像,一执利剑,一抱琵瑟,一捧雨伞,一擒龙兽。传说有四大天王执掌乾坤,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殿后一庭院,院中安放万年宝鼎一尊,高丈余。东西两侧是刚重建不久的仿雄宝殿的护门。 过二门便是定慧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巍峨雄伟,金碧辉煌。大殿为合掌形状串角砖木结构,四个飞檐翘角挂有铜铃。脊正中安放高二米的锡葫芦一尊,两端各有一个党转法轮。饯脊有吻兽。殿高十多米,为九歇式。前附卷棚式走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梁架六副。采用大内额承托梁架。柱为圆木,用接柱造,穿插枋。柱础在素覆盆石构上再置一层鼓形木墩。画梁雕栋,梁枋间安设疏密、层数不等的隔架斗拱。 大雄宝殿正中,一丈六尺高的_卢大佛(即俗称的如来佛)端坐于莲花之上。在佛额上镶夜明珠一颗,全身用赤金贴塑,红中透黄,光泽灼目。大佛身后佛光中千佛相绕,姿态优美,表情各异。上界是香、花二圣,两侧为梵王,帝释。大殿两厢是金塑十八罗汉。 十二圆觉菩萨坐骑各异, 隐现云中,呈飞舞状。_卢大佛背壁有“慈航普渡”的“五十三参”佛山一座。佛山上共塑了一百五十尊大小佛像。观音大士居中而坐,善财、龙女侍立两侧。整座佛山布局疏密有致,庄重优美。_卢主佛及全堂佛像为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雕塑家詹振辉先生所塑,被中国壁画大师袁运甫教授誉为“当代中国佛像之冠”。 大雄宝殿这后为藏经楼,前附卷廊,廊檐下安设密檐斗拱。楼檐下悬“法宝阁”匾一方。楼上为藏经处,珍藏各种版本藏经。楼下为玉佛堂,供奉1990年由缅甸请回的玉石卧佛一尊。 卧佛长12英尺,重6.5吨,由整块洁白的汉白玉石精雕而成。佛像神态安详,庄严飘逸,游人叹为观止。 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桉为中轴的两侧,环绕众多的楼堂、寮房。东侧有祖堂、观音堂、引堂、方丈室、关帝殿、云水台、功德林等,西侧有华严楼、念佛楼、斋堂、讲经堂、寮房等,形成“楼抱殿”的格局。 纵观定慧寺,碧水环绕,丹楼绕殿,山门北向,风格独特,世所罕见。 3、徽派园林孤本水绘园 绘园位于如皋城东北隅,是国内著名的古园林之一。其特色蝻北东西皆水绘其中,秋峦葩卉,一一掩映,若绘画然"。加之明末才子冒襄(字辟疆)与金陵名妓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水绘园亦名声远播。 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冒一贯的别墅,历四代到冒辟疆时始臻完善。明朝灭亡后,冒辟疆心灰意冷,于是把水绘园改名为水绘庵,决心隐居不仕。当时名士钱搛益、吴伟业、王士祯、孔尚任、陈维崧等纷纷前来如皋相聚,在园中诗文唱和。时人说:"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为归。"水绘园盛极一时。 据陈维崧《水绘庵记》描述,当时的水绘园门有小桥(即今天的霞山桥),桥头有亭,过亭便是芙蕖夹岸、桃柳交荫的画堤。门墙如城墙一般,上面排列着六七个墙垛,门额上有冒辟疆自题?quot;水绘庵"横匾。进园门沿水阁一百余步,有土坡障景。这里遍栽翠竹,竹映浯溪,名"妙隐香林"。从这儿向左转通壹默斋,再向前即达寒碧堂。堂前有洗钵池。洗钵池原为唐代建造的中禅寺的放生池,位于中禅寺的左侧。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的三弟曾肇,幼年曾随父亲来到如皋,在寺里读书,常在池中洗钵,因而得名洗钵池。后来曾肇考中进士,做了泰州知州,因怀念在如皋中禅寺读书的经历,特地镌刻"隐玉斋"三字石碑,置于寺中。 洗钵池东面是逸园(今人民公园中部),系冒辟疆的祖父冒梦龄所建。由洗钵池分流而北是小浯溪。溪水回环曲折,出入萑苇,别具野趣。水中有小洲名鹤屿,洲上建小三吾亭,旧时常有丹顶鹤在洲上巢宿。 由妙隐香林向东北可至涩浪坡,坡宽十丈,排列无数小石块。坡上青苔、石纹就象天然织成一样。坡下有石渠。当雨后晴日照耀、飞泉喷沫之时,可在此仿古人作曲水流觞之戏。 由壹默斋往北,就到了立于水涯的枕烟亭。亭对岸就是园景最胜处叠嶂数十丈的悬溜峰。峰顶平坦,可以摆酒,可以下棋。四面望去,水绘园尽收眼底。 由悬溜峰稍稍转弯向东,有座亭子叫烟波玉是根据唐代诗人李贺的诗意命名的。从烟波玉向上有湘中阁和悬溜山房。湘中阁构筑精巧雅致,为水绘园景胜处之一。 悬溜峰西边有座镜阁,象宝塔一样巍然高耸。阁内陈列古琴台一座,瓦制中空,纹饰古朴,琴置台上。董小宛当年曾抚弦垂眸吟唱:"病眼看花悉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 镜阁下方有许多小屋,北边有一座土山,土山后有碧落庐。冒辟疆建碧落庐是为了纪念他的好友、安徽休宁人戴重。由碧落庐向西阁一座叫月鱼基,此处北边紧靠着城墙。 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冒襄在园中建染香阁,用以收藏文物。1680年不幸失火,染香阁及所藏文物全部化为灰烬。 公元1677年,冒襄在园中又构筑一座三间草堂,取名匿峰庐。此时冒襄家境已经中落,水绘园开始衰败。匿峰庐是在乱砖破瓦的僻地上盖起的,十分简陋,已没有昔日廊阁森森的雄伟气慨了。此后,水绘园日益衰败,数代后,仅存荒址一片并已属他姓。 现今的水绘园包括人民公园、雨香庵和水明楼三个部分。人民公园位于东部。公园的中部为逸园遗址,南部为壶领园遗址,北部为水绘园遗址,昔日的水绘园景观观正在抓紧重建。雨香庵和水明楼在西部,构成一个整体建筑群,自成体系。门外两只石狮蹲踞两旁,门上?quot;水绘园"横匾一块。 水明楼是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安徽盐使汪之珩在几近荒芜的水绘园洗钵池畔营建的,其名取自唐代大诗人杜甫"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的诗句。构筑此楼,包含着汪氏仰慕冒辟疆、董小苑,缅怀水绘园的深意。 水明楼原先以木桩地支撑,建于水上。丹楹_飞,倒映碧波,水色天光,明艳如画。整个楼群建筑南北长40余米,前有轩亭,中有厅室,后有阁楼,藉九曲三弯的回廊相连接。登楼浏览,处处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墙是青砖细刻,窗户则雕花见漏;室内空间不大,桌椅屏几,布置井然有序。室外玉梅翠竹,蕉石掩映。东窗下,碧水漾波,给人以船浮水上, 似动实静之感。 中部以漏窗隔景,内室、中道、外廊层次分明,又以幽 湖石与暖阁相接,使景致层层相生,步步见异,咫尺之间,东南可眺壶领园景色,北可望水绘园故址,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雨香庵在水明楼西边,与水明楼建筑群紧紧相连。其址就是原先曾肇读书处隐玉斋。元末斋毁。清初在隐玉斋故址重建,更名为雨香庵。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安徽歙县、休宁、婺源(今属江西)等六县盐商吴达始、黄元灿等组织同乡会,在雨香庵内设立会馆,取名新安会馆,在馆内供奉关圣帝君,宣扬情义。当时的雨香庵?quot;画梁水阁,临流俯仰" ,是如皋的名胜之一。院内有800多年的古桧一株,俗称"六朝松",枝干遒劲,历览人间沧桑。 水明楼,雨香庵建筑群布局独具匠心,融汇了我国南北园林的特色,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被列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整修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园内分隐玉、雨香、琴台、竹屏、水明楼、佳话永传、影梅、书画厅等八个主要部分。后来,如皋博物馆设于园内,收藏许多如皋出土的珍贵文物。 1981年,我国著名古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来如皋水绘园游览,即兴填了《忆江南》词一首;如皋好,信步冒家桥,流水几湾萦客梦,楼台隔院似闻箫,往事溯前朝。" 4、明代全楠木结构大成殿 大成殿是如皋文庙建筑群中唯一幸存的大型古建筑,座落在如城东南隅如皋师范附属小学院内。 据史料记载, 如皋文庙始建于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原址在今人民公园西侧,即中禅寺故址附近。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县今曾易占在庙内建大成殿教堂。南宋初年,文庙被移建到县城西南隅,即今胡公祠故址。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巡盐御史吴楼、焦琏,知县黎尧勋移建文庙于现址,兴建大成殿、东西两庑、明伦堂、斋馆、号房、射圃等。明清两代,先后进行六十多次修缮、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而已完整的建筑群。根据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绘制的一幅《如皋学宫图》可以看到当时文庙恢宏的气势和精妙的布局。 大成殿脊高13米,上盖九脊单檐,面阔五间共13米,进深三间九檩12米。前有回廊、月台,四周绕以青石雕栏。雕栏的莲花纹饰,雕刻正中为主建筑大成殿。殿东、西两厢为东庑、西庑,是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 大成殿前是戟门,门前立戟,以示庄严。戟门东是名宦祠,以纪念如皋历史上功绩卓著的官员。门西是乡贤祠,纪念历史上如皋籍有名望的人士。乡贤祠西为教谕署,教谕署北为训导署。 戟门前是棂星门,门两侧分别竖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石碑。棂星门东为儒学门,内建奎光楼,专供藏书之用。奎光楼北有敬一亭、忠孝祠。 文庙大门东侧竖立崇正学牌坊,西侧竖立育真才牌坊。牌坊外侧分别是东云路巷和西云路巷。每条巷的两端建有牌楼。 文庙大门前凿有泮池,池东架文定桥,池西架武定桥。池北设石栏,池南是屏墙,墙外为射圃。 大成殿后是明伦堂,堂名乃“太学明人伦之所在”之意。明伦堂东是居仁斋(又名经义斋),西是由义斋(又名治事斋)。 明伦堂后是尊经阁,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尊经阁后面是崇圣祠,祠内祀孔子的先人。尊经阁西是遗爱祠,遗爱祠后面是土地祠。 学宫四周围以宫墙, 周长194.6丈,整个文庙建筑,有殿,有堂,有藏书之楼,有栖士之舍。圆桥璧水,龙游玉带,蜿蜒回绕;宫墙内外,严翼森峨。其构思之巧妙,结构之严整,设置之完善,规模之恢宏,名甲江淮。 由于历史的变迁,如皋文庙由昔日的鼎盛渐趋衰微。1930年以后,如皋文庙改建为县立实验小学。解放后,更名为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原来的文庙仅存一座大成殿。 名产: ◎ 白蒲黄酒 ◎ 如皋黄鸡 ◎ 东串猪 ◎ 黄芽菜 ◎ 林梓潮糕 ◎ 白萝卜 ◎ 如皋肉松 ◎ 如皋香肠 ◎ 水绘园 ◎ 如皋花木盆景 ◎ 如皋工艺丝毯 ◎ 董糖 ◎ 如皋火腿 ◎ 白蒲“三香斋”茶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