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徘徊在绿色拯救边缘的乌托邦:堆臼石地球村的变迁

来源:
时间:2024-08-17 12:10:12
热度:

徘徊在绿色拯救边缘的乌托邦:堆臼石地球村的变迁【专家解说】: 2002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曾经轰动一时,当我在2003年的冬天走进这个小山村时,萧瑟的冷意袭来,延庆碓臼石地

【专家解说】:

2002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曾经轰动一时,当我在2003年的冬天走进这个小山村时,萧瑟的冷意袭来,延庆碓臼石地球村已从辉煌走向了沉寂,那些在地球村热闹时留下的建筑物和展厅,都在无声地述说着这里的过往。


村里人至今仍坚持着垃圾分类,每年花4000元雇用一个保洁员,这在财政状况并不好的堆臼石,已经难能可贵了。


有人说,如果没有中国八亿七千万农民的环保就没有全中国的环保。在这个环保示范村里,当有这么一批环保自愿者开始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时,发现现实中的困难比想像中要多出了好几倍,因为环保涉及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微小细节。


但是,实践依然在进行,堆臼石是第一个,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北京市延庆县井庄镇碓臼石村,一个位于北京西北80公里的普通小山村,距北京市区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离开喧闹的市区,穿越居庸关长城,在绵延起伏的群山中,碓臼石坐落在路边,进村的地方立了一块大牌子:走进碓臼石,走进地球村。


2002年,它引起了世界上很多环保人士的关注。这个宁静的山村沸腾了,每天都有国内外的人士慕名而来,它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上第101个生态村。这是环保人士们按照自己的绿色生活方式建立起来的绿色乌托邦。


从垃圾分类作起,是碓臼石成名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个在很多城市都难以做到的事,却在农村里变成了现实,而且真正融入到了日常生活当中去了。


三年前, 镇政府和国内知名的民间环保组织“地球村”签定协议, 双方合作在这里共同搞起“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基地” 以绿色环保来带动民俗旅游, 从此这个山村除了有一个当地熟知的名字“碓臼石村”外, 又有了一个在海内外闻名遐迩的称呼——“地球村”。


宣誓在京城边上建个世外桃源


走进碓臼石,就可以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在我所到过的村子中,这无疑是最干净的一个。 “与自然共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绿色理念不是口号,而是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贯穿在每一块地砖上,甚至在路边的一颗小草上。


村子的街道是用碎石子及渗透砖建成的,在水泥路进村的大背景下,碓臼石人作出了自己的特色,农村不是城市的缩影,农村有更多城市所没有的东西。原来路边乱堆乱放的柴火现在已经整整齐齐地堆放起来,街上根本看不到牲畜的粪便,夏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一条弯曲清澈的小河穿越了小村庄,河上的小桥旁有一个太阳能灯, 顶端是一个面对太阳倾斜的太阳能电池板, 这个太阳能灯每天晚上自动点亮, 灯杆下有蓄电池, 如果不是连续三天的阴雨,它都能夜夜放出光明。


在村子街道上,特别醒目地放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这就是碓臼石地球村一直倡导的垃圾分类。


每两家农户就有一个垃圾分类的小池子。用砖垒成的小池子分成了三个格,分别盛放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由专门负责清运垃圾的村民把垃圾分类收集起来, 送往村中的资源分类屋, 分类进行处理。还有一块是专门用蚯蚓来处理生物垃圾的。碓臼石的垃圾房被命名为“资源分类房”,从垃圾概念到资源概念的转变竟然在这个小山村得到了实现。


环保进入到生活当中的每一天,从早上起来喝的第一口水开始。


通向山谷的路上,有一块石碑,刻着“绿色生活宣言”:


当地球母亲带着生态的重负与创伤告别二十世纪,她的儿女们迎来了新世纪的一个地球日。


让我们想一想,人类过度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已经给地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让我们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在这样的灾难中负有怎样不可推卸的责任。当脆弱的生态难以维系,人类的消费将如何持续,当地球母亲患了绝症,她的儿女又能生存多久?


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来参与环保: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拯救物种,保护自然。


绿色生活是新世纪的信息,它引导企业界去发展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绿色生活是新世界的要求,它鼓励政治家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政绩:绿色生活是新世纪的时尚,它体现着一个人的文明与教养,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爱国的人们,让我们首先爱护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做起。


谁说你不能拯救地球!


每一个来到地球村的客人都要捏起拳头跟着村长一起宣誓,像入党那样神圣。


在绿色生活展示厅,摆满了各种可再生利用的物品,向人们展示垃圾分类带来的巨大效益,在地球资源被大量消耗的今天,如果继续毫无节制地浪费,人类就会把自己逼上绝路,而有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不仅环保,还蕴藏着商机。


40多户村民中,有20多户是地球村认定的“民俗旅游户”,所有的旅游户都按顺序排队轮流接待前来游览的游客, 每个村民都能讲怎样才是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每个村民都成了环保自愿者。他们知道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搞绿色种植,做好庭院和房间的卫生。


农民家里的自留地,城里人看了眼都红,农家小院的果子肯定不撒化肥农药,每到过年前后,城里人就和农民朋友商议,帮我们留一只猪腿,这猪不是吃“六月肥”的,香极了!


曾经梦想“乌托邦”的理想主义者们


碓臼石村的日常管理由村支书和村主任负责, 旅游规划和投资主要由井庄镇负责,旅游接待收入也是村民和村镇政府共享, 这个村能有这么大的名气, 却和“北京地球村”分不开。它成了这个村的智囊和高参,甚至成了许多具体村务的实际决策者。村民平时见到的是它派来的志愿者——基地主任孙君、副主任焦建丽和志愿者边映男。


在村子里转了一圈,那些用来展示用的小屋、墙上的标语、河流边上连成一线的小树桩,甚至地上的一块块砖,都是他们亲手铺就的。村子干净而灵动,在路边堆起来的歪歪扭扭的石头围栏,是一个艺术家灵感的突现;从食堂到餐厅到排污池到垃圾通道路边的节能灯、弯弯曲曲的小径、像画框一样的窗子,是这个村子艺术的精灵。我无法言说那种奇妙的感觉,那是你在一块小石头缝里,哪怕是一个小草的草尖上都能找到的美的感觉。孙君从外面购来了很多石雕来装饰堆臼石。他甚至为了那个原先有九个堆臼石的传说而漫山遍野地寻找……


孙君是个画家,他说环保这东西,只要你惹上了,就放不下。现在绘画成了他的第二职业,而环保到成了第一职业。 1998年的暑假, 北京地球村的人找到他说要办一个展览, 问他能不能帮助画些画,从此他便与环保结下了不解之缘。1999年在碓臼村建立“地球村环境教育基地”,他就和碓臼村“粘”在了一起。


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村长”。


他把看似没用的东西统统利用起来,并赋予艺术的想像,做成了一件件艺术品。他用一双画家的眼睛改变着村里的一切,资源分类中心原是堆废物的小房间, 办公室原是磨坊, 大教室原是粮仓,现在外观都原样保存了下来,内部用苇杆、草绳和木柱缠绕装点着, 看似无意放置, 实则精心安排。


小边的工作是每天按时进行广播,她负责采写的广播稿,向村民们报告每天发生的事情。早上起来带着村里的孩子们朗读《弟子规》、《三字经》、唐宋诗词,教他们唱环保歌曲,叫他们说英语。在那些日子里,每天早上都可以听到村子里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摇头换脑的样子,就像是被整整遗忘了一个世纪的私塾先生与弟子们。


我在地球村墙上的照片里看到了小边可爱而甜蜜的笑容。


孙君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无所欲无所求的女孩,特别安静,她是一个虔诚的佛家弟子,为地球村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所有来的人她都要带着去参观讲解,一圈下来就是两个多小时,常常累得一回到宿舍倒头就睡。


焦建丽是北京姑娘, 家庭条件优越,放弃了在外企的优厚待遇,来到地球村,寻求一段宁静的生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她说,从事环保事业是纯净心灵的“良药”。


在他们的工作日记中写道:“我们要建一个农村资源分类系统实践理论,建一个可实施的垃圾分类系统。”“用我们的双手缔造中国乌托邦。”“从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上加以改变。”


孙君说,改造村民的行为,重建村民的精神和心灵,这是世界上最难画的一幅画,为此我将永远的工作。用艺术、文化、传统和实用的综合元素去画一幅中国农村的新文化、新面貌、新生活,这是九亿中国农民渴望的生活,我因而乐此不彼。我让没有生命的画笔、原料、亚麻布变得有了新的意义,让我的生命在画笔中延续和欢乐。


不仅仅是他们三个,在地球村的建设中,还有许多默默工作着的志愿者。宋庆华副主任是管理基和财务和工作的,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宋庆华每次到地球村,都成了基地人员的希望,因为他会从城里带去很多吃的,她还带来欢乐和歌声。王华宇是放弃6000块的月收入来到地球村的,在这个村里他成了最好的大管家,也是一个只干活不看路的人。


他们营造了一个喧哗之外的心灵净所,来到这里的人无不为他们所作的一切而感动,他们把很多环保人士的心愿变成了现实,碓臼石的一切正说明着这种方式的实践与成果。


环保到底能给村民们带来什么


村民们第一次听说“环保”这个词,是在1999年春天。这年,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教育中心正式进入碓臼石,要在这里建一个环境教育基地,廖晓义女士把她的环境教育的思想传播到了小山村。


环保到底能给村民们带来什么,村民们睁大了眼睛看着这一切,由抵制到接受到积极地参与到地球村的环境建设中来。孙君说,要是没有村民们,根本就不可能建起来地球村,他也是在村民们的感动下坚持下来的。那些日子里,村民搬石头铺路、挖渠、筑小水坝、修围墙,常常弄得双手血迹斑斑,但都坚持了下来。村里的妇女主任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意,全身心投入到地球村的建设中来。


村民们天天晚上召开会议,讨论地球村的建设。


用脏乱差来形容一年前的碓臼石一点也不过分,这也是中国农村很普遍的一个现象。而现在的碓臼石已经彻底变了一个样,使周边村子很羡慕。生活在干净整洁的村子里的堆臼石的村民甚至已经不习惯外面乱糟糟的环境,即使是到了北京市区,也觉得浑浊不堪。


农村的快速发展仅仅20年,前些年农民觉得化肥、氨水、农药、六六六、敌敌畏是农民的致富的救星,是现代科学的成果,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但20年过去了,田里再没有昆虫、青蛙、春天的燕子了。害虫越来越多,没有办法,就得用最毒的农药,不然收不到庄稼。大伙都知道这些农药化肥不好,虽然消灭害虫,但麻雀、青蛙、蛇也跟着遭了殃。


城里高消费的人要吃野味,酒店、宾馆带着钱来收。农民种田不仅不挣钱还总得贴钱,到城里打工又那么不易,抓些青蛙、蛇、鸟类还能换些现钱,来得容易、方便。很多农民一开始不愿抓,可是你不抓,有的是人抓啊!于是农村曾经有过的莺歌燕舞消失了。地力下降,土地板结,有的用化肥都不行了,就开始往地里撒盐。


20年后的今天,农民开始醒悟了,再这样下去,属于他们的惟一的、赖以生存的土地就会寸草不生。在这样的土地上,河流会污染,树木不能活,哪儿还会有动物生存呢?


于是,生态农村建设提上了日程,堆臼石进行了一场换血似的运动。


张大爷家的房子窗明几净,即使只有简单的家具也依然收拾得有条不紊,我们和张大爷一起坐在暖暖的整齐的炕上聊天。没想到张大爷也是张口不离环保。他说现在环境好了,村民们养成了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再也不会在大街上堆放东西,乱扔垃圾了,连村里的智障二癞子也成了很专业的保洁员,只要看到有人乱扔东西,他就会上前去制止。


这一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刚开始很多村民都持一种观望的心态,不愿意接受,他们甚至不愿意清理随意堆放在街上的柴火。孙君说,只讲空洞的道理是不行的,他想了一个小小的招儿。


他对村民们说,只要谁家把街上的柴火清理干净,他就出一百块钱买他们家的一百根小木棍。半天的功夫,所有的柴火都被收拾得一干二净。他又用这些小木棍做成了小河边上的河桩。


只要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一切就都好办了,村民们也终于明白,这是在用双手改变他们的家园,这是在为他们缔造更美好的明天,谁不希望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呢?


于是,村民们把这件事当做了自家的事来做。当所有的力量汇集到一起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


他们发现这一切变成他们的骄傲的时候,是在外面来的游客不断地向他们竖起大拇指的瞬间。每个村民都为了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家园而自豪。不管是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甚至国际友人都对他们赞不绝口。


来到村子里的人都被进行了环境教育的洗礼,因为这里无处不是环境教育的课堂,从村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果连农村都能做到如此,更何况城市呢?


地球村的冬天


2003年的冬天,碓臼石地球村沉寂了下来,延庆的气温很低,当北京的雪化了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冰雪的世界,从山上流下来的水结成了美丽的小冰雕,但这一切已经没有人来欣赏了。冬天的地球村,开始更寂寞、更荒凉。


那些原来的展厅已经堆起了灰尘,长久没有人打扫,没有人气的屋子显得格外冷清。碓臼石度过了它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而今又慢慢沉默了,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来的人很少了,村子里的人大部分外出打工了,但是曾经的一切已经深深地改变了这里。


孙君推开了那间他常住的小屋,里面的摆设依然如旧,只是恍然如梦。面对着自己曾经亲手做出来的一切,他没有说一句话。我和他一起到地球村的时候,一路上他都不断给我讲解那时的故事,惟有此刻他沉默了。


他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碓臼石做到现在而没有继续做下去,非常可惜!


很多人都把碓臼石的没落归于孙君的出走。因为一些分歧,孙君离开了地球村,他的出走给正在建设中的地球村很大打击,许多工作因此而停了下来。再加上村口维修120国道,进村的通道给切断了,非典的肆虐使得人们几乎不敢出门,那段时间去地球村的人已经在开始慢慢减少。


偶尔有几个人去光顾,但已经没有那时的氛围了。


走进李铁柱挂有“民俗旅游接待户”牌子的家,依然保留着那段热闹的日子留下来的纪念。正屋后面是一排做客房用的房间,里面还有一张张客床,厕所的门口上还订有“卫生间”的牌子。院子里打扫得很干净,整洁的客厅,阳光充沛,桌子上摆着女主人亲手做的两只毛茸茸的大狗。这是在地球村建设的日子里学会的一点手艺,那时候孙君晚上就教村里的妇女们剪纸,做玩具。


我在村口碰到了村里的妇女主任,她又回到她的店里做生意去了,她一脸淳朴的笑容,时而用手搓搓黑红的脸。


村支书一开始就觉得这件事不会成功,现在堆臼石的落寂似乎更有理由让他相信这个试验失败了。


但是,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像过节一样的季节。村民们依然保留着良好的生活习惯,环保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完成得差不多了,可以容纳三百人吃饭的大食堂也建起来了,排污池正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发挥更大的功能。可以说,堆臼石现在已经具备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农村有地、有房、有菜有粮,还有勤劳的手,有风景秀丽的田野风光,又有紧邻的城市市场,缺什么?就是缺一个好的集体,缺一个连结市场的运行机制,缺一个有奉献精神又懂经营的主心骨。


村民们继续在不断地探索。


最困扰村民们的还是资金问题,整个地球村建设花了将近一百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当地基打好时,房子却没有盖起来,堆臼石的环保生活展厅已经很久没有人光顾了。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农民不能光着屁股搞环保”


这是碓臼石村村长最经典的一句话。


当两颊有着红扑扑的太阳留下的纪念的村长王长江坐在我对面的时候,他俨然已经是一个环保专家了,而且经过这一次的实践,他对于环保的概念有了更深刻、全面的了解。他纵横捭阖,从国际到国内,把环保与农村的实践进行了深入了分析,碓臼石现今面临的困境也让他深感忧虑。他很想让碓臼石再来一次质的飞跃,但从他眼里也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农村搞环保,难上加难!


面对着村里越来越困难的财政状况,每年4000元的保洁费可能也维持不了多久了,来的人越来越少,农户的收入也越来越低了,没有投入的环保,在维持现状的状态下继续衰落下去。老百姓做民俗旅游挣了钱,才能拿出钱来搞环保,否则一切都是一句空话,地球村遇上了很尴尬的难题,仿佛由云端跌入了低谷,那种失落的心态难于言表,就像是一下子把自己推销出去了,但前进的路不知道在那里。


无论是政府还是NGO,是基金会或是企业,他们在资助农村项目时都有一个问题:大多要求在一到三年之间完成项目,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的项目,不是二三年的事,一届政府只能做一届的事,项目也是这样,这次做完了,下回还不知道能不能拿到这个项目,拿不到项目连生存都有问题,还说什么持续呢?


仿佛上帝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才让他们刚刚接触这个精彩的世界,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上帝又悄悄的把门关了。徘徊在地球村里的碓臼石村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村长焦虑着这一切,困惑着前面的路该怎么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