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沙尘暴的论文

来源:
时间:2024-08-17 11:25:31
热度:

沙尘暴的论文【专家解说】:  首先,沙尘暴天气的形成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沙源,二是要有强冷空气即大风,三是要有冷暖空气相互作用。沙源来自于沙漠,退化的林草地或没有植被覆盖的

【专家解说】:  首先,沙尘暴天气的形成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沙源,二   是要有强冷空气即大风,三是要有冷暖空气相互作用。沙源来自于沙漠   ,退化的林草地或没有植被覆盖的干松土地以及城乡建筑工地的泥沙。   气旋和低压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   天气。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的差别在气象上是以能见度加以区分的   :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之间的为扬沙或浮尘天气。出现浮尘天气时   ,空中弥漫的是一些细小颗粒物,沙尘多由外地而来;扬沙天气卷起的   尘土是一些较大的颗粒物,它们基本是本地产生的。而水平能见度小于   1公里的就是沙尘暴天气,它属于灾害性天气现象,所带来的危害最为   严重。气象专家介绍,由于沙尘暴起因包括了风力、高空大气强对流和   地表状态三方面因素,而前两者属气候因素,人力不可抗拒,因此,根   除沙尘暴目前尚无可能。   沙尘暴引起的风灾、沙积、风蚀,使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坏,沙漠化   程度加剧。气象专家提醒,人类对风沙天气最积极、最有效的行为是:   首先要加强对大风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工作,特别是在前期干旱的情况更   要重视。其次,对于西安这样一个旅游大都市来讲,在突发性灾害来临   之前,要有相当有效的应急对策,加强管理和强化预防措施。对全省而   言,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综合治理工作。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治理沙   漠,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生态建设。每   个公民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应多加强这方面的教   育,从而真正做好植树造林,扩大植被覆盖率,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   资源。特别是我们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应当把实行“退耕还   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为主要措施,争取早日实   现米粮下川,林果上山,草场满坡,使三秦大地山绿、水清、人富。逐   渐恢复自然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这样,也许再过几十年,沙尘暴将淡   化为我们的记忆,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的将是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防治沙尘暴需要调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国政府重视,全社会重视。在沙尘源区,加大植树造林、种草力度,退耕还林、还草、限制过度放牧;开发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向大气的排放,才能控制或减少沙尘暴的危害。   中国科学院众多沙尘暴研究专家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中国在沙尘暴研究方面存在气象条件研究与地面生态环境研究脱节的问题,防治沙尘暴应该天地结合。中国沙尘暴问题专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杨根生教授介绍说,经过多年的研究,中国目前已经对   沙尘暴的成因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沙尘暴的监测和预报体系也已经初步形成,这些成果为预防沙尘天气打下了基础,但真正要做到有风无沙,还需将天空的预报和地面治理结合起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   中国土地荒漠化问题专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涛也认为,加大生态治理力度是防治沙尘暴的根本出路。但与此同时,也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抵御沙尘暴,减少沙尘暴带来的损失。他介绍说,美国的亚利桑那、德克萨斯等地也有很多开垦出来的土地,但美国在沙尘暴研究方面的天地结合方面非常成功,每次强风到来之前,美国的气象部门就能够提前48个小时准确地预测出强风的行走路径,然后在强风经过的地区,对裸露的耕地进行一次喷灌,使干燥疏松的土壤变得湿润结实,从而切断风沙源的供给,有效遏制了沙尘暴的发生。王涛认为,中国的技术力量虽然没有美国雄厚,设施也没有美国先进,但我们在沙尘暴研究方面,也应该注意气象条件研究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配合,实现防治沙尘暴的天地结合。   参考文献:   〔1〕张新时,慈龙骏.一个影响西部大开发的重大环境问题[A].沈国航.中国环境问题院士谈[C].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王涛,陈广庭,钱正安,等.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5):343-348.   〔3〕李一功.经过全面防治和综合治理,沙尘暴是可以基本消除的[N].中国绿色时报,2001-12-10.   〔4〕邱新法,曾燕,缪启龙.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源地和移动路经[J].地理学报,2001,56(3):316-322.   〔5〕焦树仁.章古台固沙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6〕韩德儒,杨文斌,杨茂仁.干旱半干旱区沙地灌(乔)木种水分动态关系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