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关于春晓油田?

来源:
时间:2024-08-17 11:22:30
热度:

关于春晓油田?【专家解说】:晓油田位于北纬28度10至40分、东经124度50分至125度20分间。在台湾东北方约193.65?,位于东海西湖凹陷区域,由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等

【专家解说】:晓油田位于北纬28度10至40分、东经124度50分至125度20分间。在台湾东北方约193.65?,位于东海西湖凹陷区域,由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等4个油气田组成,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 专家估算,东海油田蕴含石油两百五十亿吨,相当于中国去年消耗石油总量三亿吨的八十倍,再加上估计逾八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东海油田足供中国使用八十年。 在中日东海冲突中,钓鱼岛离日本有1000公里之遥,而到中国大陆只有不到500公里。而春晓油田也只是在日中两国中间线的中方一侧。 中国不容再有断臂亡肩之患 中日石油角力的背后 当经济后进国家追赶发达的领先者时,领先的国家究竟应当如何做出反应? 过去两年来,中日两国在能源领域的角力,几乎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围绕安大线与安纳线的明争暗斗不过是起了个头,而最近在东海油气资源开发权上的激烈争执更印证了这一趋势。中国是近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势头最好的国家,而在东亚地区,日本仍是第一经济强国。中日两国之间,本身存在着天然的竞争关系。任何两个像中日这样的比邻大国之间的争执,从来都不会仅仅限于纯粹的经济利益之上。中日两国能源之争的背后,无疑隐含着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 日本挑起东海油气之争 茫茫东海突然间成为中日两国争执的焦点,源于日本《东京新闻》刊登了几篇报道和评论。 2004年5月28日,《东京新闻》刊载了题为“中国在日中边界海域建设天然气开采设施”、“日中两国间新的悬案”等文章,称该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已经着手在非常接近“日中中间线”的中国海域内,建设用于开采天然气的设施,“担心资源被独占”。报道说,中方“春晓”天然气田的开采设施,距离中日“中间线”仅有5公里。报道称,因“春晓”天然气田的建设,东海事实上很可能就变成了“中国内海”。文章还说,中国在“日中中间线”附近形成一个大的油气田开采设施群,“只是时间问题”,显示了“中国向东海扩张的积极性”。7月7日,日本政府更派出一艘悬挂挪威国旗的海洋调查船,从冲绳那霸市出发前往东海,引起中方密切关注。 春晓气田群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350公里(约190海里)处,是由中海油和中石化负责开发的一个项目。中国早在1995年就已经在这里试采成功,现正在进行基础建设,按计划将在年底完成。建成之后,将通过海底管道向宁波输送天然气。日本方面称,这里距离日本拥有的专属经济区约5公里,由于海底地质结构的特点,中方油井可能通过吸管原理将日本区域内的油气吸走,危害日本的潜在利益,所以一再要求中国政府提供有关东海油气资源储量和开采数据,这显然然是一种无理行为。 中国不容再有断臂亡肩之患 古人云:得一郡,有开疆拓土之勋;失一郡,则有断臂亡肩之患。当今世界,虽已不再有待开拓的疆土,但却仍有尚待开发的“专属经济区”。 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一个国家对其领海及领海以外的水域的自然资源,拥有主权和管辖权,并称之为专属经济区。其向海洋伸展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东海最宽处仅360海里,这样,中国和日本之间似乎产生了至少40海里宽的争议海域。 1982年日本曾提出,在争议海域中间划线的办法,一国一半,这就是日本方面所说的“日中中间线”。但这种方案早已被中国方面否决,因为《联合国海洋公约》第76条,规定了另有一条“大陆架原则”确立专属经济区的方法。根据这一原则,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应在这个国家所在大陆架之内。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并规定切断大陆架的标准深度为2500米。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对于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都很清楚。东海大陆架是一个广阔而平缓的大陆架,向东一直延至冲绳海槽。冲绳海槽的深度为2940米,超过《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的2500米深的标准,是中国大陆架和日本琉球群岛岛架之间的分界线。由此可知,冲绳海槽以西的整个东海海域,包含钓鱼岛所处的海床在内,都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部分,天然地属于中国专属经济区。早在1958年,中国就开始了海洋综合普查性质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上世纪70年代,中国便已经对东海宣示拥有主权。即便是按照日本所说的“日中中间线”,春晓气田也完全属于中国所属区域,与日本无涉。 中国在历史上多次经历割地赔款之痛楚,但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和专属经济区,犹如厚实的肩膀和向外伸展的两臂,绝不会再容忍他国刀削斧砍,受断臂亡肩之痛。 中日油气之争隐含重大问题 中国和日本都存在能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所需石油几乎全部仰赖进口。中国自1993年开始便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去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到2030年,进口石油占中国石油总需求的百分比,将从目前的34%增至80%以上。 同样都是能源,但对中日两国来说,面临的却又是全然不同的两个问题。日本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在过去一百多年里,除了欧洲和北美,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欧洲国家的几个前殖民地外,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者,只有日本。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发达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依靠在历次战争中掠夺中国、朝鲜及亚洲其他各国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又得到美国的庇护,从废墟上再次站立起来,今天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对于日本来说,能源问题本质上不过是纯粹的经济利益而已。石油和天然气,同木材、钻石、铜及其他重要的金属矿藏一样,在日本看来都属于“可掠夺性资源”。 对于中国来说,保证未来的能源供应,关乎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古国。在过去5000多年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只是在最近的两三个世纪里,才逐渐失去了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中国在失去了原来的优势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实现复兴和崛起的历史进程。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确切地说,是自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利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复兴和奋进的历史进程之中。这一进程在过去20多年来步入了正轨,并跃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爆发出了巨大的影响力。 据英国海运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世界新建成的8万吨以上级大型货轮,总共有33艘。而中国经济对海运能力的需求,按每艘船每年航行7次计算,相当于15万吨以上级货轮35艘。由于以中国为中心的货运需求急剧扩大,国际航运业运费猛涨,大型货轮日租金从2万美元左右,猛增到10万美元以上。美国高盛公司去年10月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预测,中国的GDP将在2005年赶上英国,2010年前赶上德国,2015年左右赶上日本。尽管这只是一个预测,但世人已经感受到,这样一个远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早在1758年,英国哲学家大卫DangerCode;休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当经济后进国家追赶发达的领先者时,领先的国家究竟应当如何做出反应?休谟指出,领先者将后来者“扼杀在摇篮之中”,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但我们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旦步入正轨,尽管前面的路途仍布满荆棘,但终将一往无前而不可阻挡。 来源:中国石油机械网 够详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