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潜艇历史问题

来源:
时间:2024-08-17 10:22:33
热度:

潜艇历史问题【专家解说】:其实都潜艇一出现就一直在发展,但它发展到现代潜艇还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战争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种新型武器.因为期间没有大的战役,直到两次世界大战才让

【专家解说】:其实都潜艇一出现就一直在发展,但它发展到现代潜艇还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战争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种新型武器.因为期间没有大的战役,直到两次世界大战才让人们印象深刻. 传说意大利艺术大师兼发明家达·芬奇最早进行了关于潜艇的设计。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潜艇研究者是意大利人伦纳德,他于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体结构”的理论。1578年,英国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关潜艇的著作--《发明》。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象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   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此后百年间潜艇的发展进入了“慢车道”。直到1724年,俄国人叶菲姆·尼科诺夫制造出了又一艘潜水船,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树脂、铁条、铜皮等材料制成。此后,潜艇的发展又一次进入停滞期。   ☆ 战争催生   新式武器的发展往往离不开战争,战争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种新型武器,潜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潜艇第一次登上了战争舞台。   富有爱国热情的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戴维特·布什内尔在华盛顿将军的支持下,开始研究用潜水船打击英军的方法,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海龟”艇就这样诞生了。   “海龟”艇外形酷似海龟,艇内空气可供驾驶员呼吸半小时;在艇的上部还装有2根通气管,上浮时打开,下潜时关闭,从而可以补充新鲜空气。为了控制潜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内设有压载水舱,用手泵控制水柜内的水。为应付紧急情况,艇内装有一块90千克重的铁块,危急时刻只要抛掉铁块,潜艇就可以迅速上浮。“海龟”艇的运动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两个靠人力驱动的螺旋桨来控制,武器则是挂在艇体外面的一个重约68千克的炸药包,攻击时要将其挂在敌舰外壳上。就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也是一艘设计得很完备的水下兵器。   遗憾的是,“海龟”艇的攻击没有获得成功。1776年9月7日,历史上第一次潜艇攻击开始了,这次攻击由上士埃兹拉·李来执行。他驾驶着“海龟”艇成功地潜到了英国战舰“鹰”号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钻头在敌舰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药包。然而,他打钻的地方正好是一块金属板,半个小时之后他仍然没有钻透敌舰,只好上浮返回。   虽然“海龟”号没有取得战果,但它揭开了潜艇实战的序幕,从此人类的战场也从陆地、水面发展到了水下,“海龟”号也以其与现代潜艇相同的设计原理而赢得了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艇”的美名,在世界潜艇发展史占据了一席之地。   ☆ 再接再厉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潜艇进入了正常发展时期。其中,爱尔兰裔的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为近代潜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796年,富尔顿对“海龟”艇进行了改进。1801年5月,在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支持下,富尔顿建造完成了命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鹦鹉螺”号的外壳是铜的,框架是铁的,艇长6.89米,最大直径3米,形如雪茄,艇中央有指挥塔,水面用风帆推进,水下用人力螺旋桨推进,用压载水柜控制浮沉。为了解决水下呼吸问题,艇上带有压缩空气,可供4个人和2支蜡烛在水下使用3小时,能潜至水下8-9米处,它的武器是水雷,攻击方式与“海龟”号一模一样。   “鹦鹉螺”号在试验中取得了成功,但在实战中却没有效果,于是,法国海军部长赶走了富尔顿。一怒之下的富尔顿来到英国,在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的支持下继续进行试验。虽然“鹦鹉螺”号在表演中成功击沉了双桅战舰“多罗西”号,但在皮特死后,富尔顿的呕心之作又被保守的英国人拒绝了。   虽说“鹦鹉螺”号命运多舛,但它不失为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件杰作。无论从艇体材料还是各种设备来说,它都已超过了“海龟”号,在很多方面已接近了现代潜艇。尤其是它首次在潜艇上使用了水平舵,能够操纵潜艇保持或改变在水中的深度,大大改善了潜艇的操纵性。   19世纪中叶,德国人威廉·鲍尔根据富尔顿的设计改进制成了“火焰“号潜艇,其动力装置与自行车很相似,是用脚踏轮来带动螺旋桨转动。在一次试验中,由于操纵装置失灵,“火焰”号一头扎向海底。鲍尔没有惊慌失措,他告诉同伴,在海水灌满舱室后,艇内的空气压力就会上升,等到与艇外海水压力相同时,我们再打开舱盖逃生。结果,鲍尔及其同伴安全地浮出了水面,开创了潜艇历史上艇员逃生并且获得成功的先例。   ☆ 初露锋芒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为了打破北军对南军的封锁,亚拉巴马州的霍勒斯·亨莱于1963年和工程师麦克林、沃森一起研制出了“亨莱”号潜艇。   “亨莱”号由一台铁锅炉改装而成,长约18.29米,如同一支细长的雪茄。它的推进装置是一种象辘轳似的手摇曲柄,八名水手在一名指挥官的统一口令下同时摇动曲柄来推动潜艇,其速度可达每小时4海里。“亨莱”号装有压载物和压载水舱来控制潜艇的浮沉,艇内的空气可供艇员们短时间呼吸,要补充新鲜空气只有冒险上浮到水面上。“亨莱”号的武器为一枚鱼雷,用一根60.96米长的引线拖在艇体的后面。   由于“亨莱”号是用锅炉改装的,所以存在着长宽不相称的先天缺陷。首次试航和第二次试航,“亨莱”号都被波浪掀翻,艇员几乎全部罹难。第三次试航由亨莱本人亲自担任艇长,算是顺利完成了。但第四次试航时,厄运再次降临,包括亨莱在内的所有艇员全部遇难。在屡屡失败后,“亨莱”号做了一定的改进,并在艇首安装了一枚撑杆水雷,其后的几次试航都获得了成功。   1864年2月17日夜,“亨莱”号在灯光的指引下向北军轻巡洋舰“休斯敦”号驶去。9点左右,“亨莱”号到达了离“休斯敦”号仅10米的地方,指挥官狄克逊海军上尉下达了攻击命令。“亨莱”号上的撑杆水雷慢慢地伸了出去,在离“休斯敦”号弹药舱不远的地方轰然爆炸,随后便是接连不断的爆炸声。攻击成功了,“休斯敦”号被击沉,230人丧命,这是人类历史上潜艇第一次实战胜利。不幸的是,由于攻击距离太近,“亨莱”号被“休斯敦”号舷部大洞的水流紧紧吸住无法逃脱,因而成了后者的殉葬品,酿成了一出同归于尽的悲剧。   “亨莱”号潜艇的最大缺陷是纵向稳定性差,其后果是造成了致命的潜艇纵倾。当艇体在水下时,纵倾会突然改变深度,使潜艇超过下潜极限;当潜艇在水面时,纵倾又会使海水从潜艇上敞开的舱口和排水孔中突然灌进舱内。这也是那个时代潜艇存在的普遍难题,一直困扰早期潜艇的探索者们。 ☆ 闪亮登场   经过许多先行者的艰辛探索,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潜艇终于在19世纪末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创造者就是被后人尊称为“现代潜艇之父”的爱尔兰人约翰·霍兰。   在历史上著名的“霍兰”号潜艇之前,霍兰还建造过5艘潜艇,其中较为重要的是第二艘“霍兰-2”号(左图)。它全长10米,装一台功率15马力的内燃机,排水量19吨,其成功之处在于首次安装了使潜艇能在前进中下潜而保持纵向稳定的升降舵。当它下潜时,不是靠增加重量,而是用水平舵下潜和保持深度;当潜艇上浮时,又可提供少量贮备浮力上浮,这在当时是一个重要进展。1893年,在美国海军的资助下,霍兰建成了“潜水者”号潜艇,它使用了所谓的“双推进装置”,也就是在水面航行时使用蒸汽推进装置,在水下航行时使用电动推进装置。   1897年5月17日,在现代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霍兰”号潜艇建造成功了。它长约15米,装有45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机。该艇采用双推进方式,在水面航行时用汽油机,时速7海里,续航力达到了1000海里;在水下潜航时用电动机,时速5海里,续航力50海里。“霍兰”号上共有5名艇员,装有一具艇艏鱼雷发射管和可以水下发射的3枚鱼雷,另有2门火炮,1门向前,1门向后,靠操纵潜艇自身去对准目标。该艇水上航行平稳,下潜迅速,机动灵活,综合性能良好,在潜艇发展史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认为“现代潜艇的鼻祖”。   ☆ 风起云涌   在19世纪最后10年,潜艇已经成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海战兵器,但各国海军对它仍存有偏见,认为它是属于弱小国家的偷袭武器,对海军强国并不适用。直到1898年,法国“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英国战列舰“马琴他”号,显示了潜艇在海战中的巨大威力,如梦初醒的各国海军才开始着手发展潜艇。   由于美国海军的短视,它先后拒绝了霍兰和莱克的性能优良的潜艇,致使法国在潜艇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1888年,法国建成了排水量30吨,但未装备武器的“电鳗”号潜艇。截至1904年,它建造了多种型号的潜艇42艘,排水量大至300吨,小至30吨;到1906年,包括设计中的在内,法国潜艇有18个型号,90艘之多。   英国发展潜艇在法国之后。1900年,英国海军从美国订购了5艘“霍兰”型潜艇,自己也着手自行开发。截至1905年,包括建造中的在内,英国拥有40艘左右的潜艇。1906年,英国开始研制D级潜艇,该级潜艇排水量500吨,双层壳体,适航性好,并且安装有试验用柴油机。1912年,更新型的E级潜艇服役,到1914年,共有11艘该级潜艇服役。E级潜艇水面排水量约700吨,并装有4具450mm鱼雷发射管(首尾各两具),水面航速16节,水下航速10节,续航力为3000海里,这在当时称得上是相当优异的性能指标了。   俄国人也是在法国人之后发展潜艇的,它在1901年建造了一艘水面排水量60吨,装有2枚鱼雷的潜艇。1903年,俄国“海豚”型潜艇下水,此后又建造了6艘该级改进型。在日俄战争中,俄国还从美国购买了“霍兰”级和“莱克”级潜艇各6艘,从德国购买了“日尔曼”型潜艇1艘。   德国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以潜艇战闻名于世,但它的潜艇发展起步很晚,直到1904年,一直反对建造潜艇的海军大臣梯比茨转变了对潜艇的态度,德国才在1908年7月建成了“日尔曼”级改进型潜艇,也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U型艇。1913年,德国有了专用于潜艇的柴油机,并且建成了性能优秀的柴油机-电动机潜艇。直到今日,绝大多数常规动力潜艇还沿用着这种动力形式。   美国早期潜艇可谓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美国人建造了“霍兰”和“莱克”这样的优秀潜艇,但美国海军却迟迟不予采用。直到俄英等国都装备潜艇之后,美国才在1900年订购了第一艘“霍兰”潜艇,几年后又相继订购了6艘“霍兰A”和3艘“霍兰B”潜艇,从此走上了潜艇发展的康庄大道。   日本潜艇发展也较晚,但它善于吸取他人的经验,因而其潜艇发展较快。1904年,日本向美国购买了5艘“霍兰”潜艇的专利,第二年这5艘潜艇在横滨完工。这时,失意中的霍兰本人又将他的设计图送给了日本人,神户船厂据此造出了2艘潜艇。其后,日本又从英、法、意等国购买了潜艇。1910年,川崎船厂着手设计日本自己的潜艇。1917年,日本自行设计的“海中”型潜艇在吴港船厂开工,并于1919年建成。1924年,川崎船厂又建成了“特中”型潜艇,一时间,飞速发展的日本潜艇引起各国海军的关注。 一 战 岁 月   经过长期发展,潜艇在海战中的作用终于被国际海军界所承认,到1914年夏天,各海军强国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潜艇部队。其后不久,这些强国纷纷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潜艇也有了一显身手的好机会。   当然,一战时各国海军的主力还是水面舰艇,尤其是当时叱咤风云的战列舰,潜艇还只能是辅助性的兵力。战前,各国潜艇数量也不是很多,德国有28艘,法国有38艘,俄国有23艘,美国50艘左右,英国最多,为76艘。其中,以德国潜艇性能最为优秀,尤其是U23--U41艇,它们的最大下潜深度为48米,水下航速将近10节,巡航速度4节,蓄电池可供潜艇在水下航行1小时左右,蓄电池能量耗尽后需浮出水面用柴油机充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是最为重视潜艇的运用,并第一个发动潜艇作战的国家。在战争期间,德国共拥有350艘潜艇,在潜艇的主要作战武器--鱼雷的发展上也有了显著提高。名垂潜艇史册的“一艇沉三舰”就是德国潜艇部队的经典之战。 二 战 风 云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作为新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潜艇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国共拥有九百余艘潜艇,其中美国111艘,苏联218艘,英国212艘,法国77艘,意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国57艘。这些潜艇无论在吨位、航速、航程、潜深上,还是在武器装备、水声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动力装置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整个二战期间,各国共建造了1600多艘潜艇。这些潜艇取得了击沉各种运输船5000余艘、2000余万吨、击沉击伤各型军舰381艘的辉煌战果。   德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败国,但它的潜艇作战成就远远超过其它国家,对潜艇的威力认识最深,对潜艇的作战理论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二战的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凶恶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潜艇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 进 核 能   潜艇投入战争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常规潜艇水下航行时所用的是蓄电池供电的电动推进方式,当蓄电池能量耗尽后,潜艇必须浮出水面充电,这就丧失了潜艇最大的优点--隐蔽性。而且电力推进航速低,续航力短,严重削弱了潜艇作战能力的发挥,人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着将潜艇从“半潜艇”变成真正的潜艇的各种方法。直到原子能出现,人类才终于梦想成真。   最先考虑将原子能用作潜艇动力的,是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机电处主任、著名物理学家罗斯·冈恩。1945年12月4日,《纽约时报》发表了冈恩的谈话:“……原子能将首先带动机械,以便推进船舶。”当月13日,冈恩又在美国参议院原子能专门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说,原子能的主要作用是“转动世界的车轮和推进世界的船舶”。   如果说冈恩等人是核潜艇构想的提出者,那么将这一设想最终变为现实的,就是“核潜艇之父”--美国海军核动力科学家海曼·乔治·里科弗。 老 树 新 花   核潜艇在50年代出现在海军行列后,一直是各大国海军竞相发展的宠儿。在五个核大国中,美国率先实现了潜艇全部核能化,英国、法国也在90年代基本实现了潜艇核能化。俄罗斯虽然在核潜艇建造数量上是世界之最,但仍保留了一部分常规潜艇,而中国还是以常规潜艇为主。在世界其它国家中,除了印度租借过俄罗斯一艘核潜艇外,均因各种原因没有装备核潜艇。所以,常规潜艇仍在当代海军潜艇部队中占有一席之地。   核潜艇虽然先进,但也存在着技术复杂、造价昂贵、只适合在深海使用的弱点,一般国家往往没有战略需要,或是没有经济和科技实力,所以迄今世界上只有五个核潜艇大国。而常规潜艇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各种新技术的改造,具有技术成熟,造价低廉,浅海活动力强等诸多优点,很适合中小国家装备。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不依赖空气的AIP推进系统,使常规潜艇这株百年老树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 参考文献:新华网军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