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谁有关于能源安全与战略选择的论文??

来源:
时间:2024-08-17 10:17:09
热度:

谁有关于能源安全与战略选择的论文??【专家解说】:一,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一)我国能源问题所涉及的一系列战略考虑
首先,能源问题是我国自身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

【专家解说】:一,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一)我国能源问题所涉及的一系列战略考虑 首先,能源问题是我国自身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不仅仅是用多少油,用多少煤的问题,而是涉及到 采取什么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问题,是如何对待环境和 文化发展的问题,最后归结起来也是政治的问题.因为从 国际关系上讲,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了,目前已 经涉及到的,如南海的中国与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 国家的关系,东海的中日关系,海洋石油资源供应等,这 些都已是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等一系列的综合 性战略问题了.因此,能源安全问题从本质上讲还是政治 和经济相互联系的问题,偏废哪一方面都不恰当. 其次,存在一个矛盾关系:即中国的和平崛起对国际 能源市场的冲击.按照通俗的理解,和平崛起就是不搞掠 夺,以和平共处的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 此,制定切实可行和高瞻远瞩的能源战略,保障能源的可 持续供应,是实现和平崛起的基本保证.但是既要求能源 安全又保证"和平崛起"只是我们的一个愿望,在实践中 会遇到一个很大的困难和矛盾.现在全世界工业化国家的 人口总数大约有7亿,这是全世界200多年工业化进程发 展到现在所积累的人口规模;中国经济增长的本质是要成 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后的中国人口可能会 达到15亿;目前的7亿工业化人口再加上未来的15亿新 工业化人口,显然会使整个地球上的能源形势十分严峻. 因此,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所必然发生的能源和原材料消 耗大幅增长的趋势,会与世界资源与环境发生尖锐的矛盾. 当然,这个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出路.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转变国内发展的增长方式,要依靠技 术进步和观念进步,同时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工业化的实现. 但即使是这样,资源消耗的总量仍会继续增长,并足以构 成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冲击. 再次,能源安全战略涉及国内外政治与经济关系.综 3 上所述,我们不必讳言中国和平崛可能产生的能源紧缺和 能源安全问题.现在要认识清楚的是,应该把中国的能源 安全问题放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大战略框架之下,而不应该 把它们相互对立起来.我们既要实现能源安全,也要实现 和平崛起;既要一如既往地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在 对外的舆论宣传方面,应当突出我国能源安全与世界各国 实现利益共赢的格局.所以说,我国的能源安全是一个涉 及国内外政治与经济的战略问题. (二)实现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其他考虑 第一,从社会发展综合战略出发的考虑.英国有一个 汽油消费税,政府征收消费税用于社会福利支出,既限制 了能源消耗又获得了公共财政的能力.我国也可以考虑这 样的做法,使得能源战略具有综合发展的功效. 第二,研究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情景下,也就是 一个工业化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如何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 "制度优势"保障实现新技术革命.如前所述,技术进步 是解决人类能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手段,回顾技术进步的历 程就是这样一个动力进步的历史过程.从蒸汽动力到内燃 动力到电力,从煤炭能源到石油能源到核动力.从核电的 技术方向来看,我国的核电生产大概只占到整个电力的不 到百分之一,而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百分之十.说 明我国核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必须动员我国的 制度资源,迅速改变能源技术结构,同时运用我国的市场 力量,来激励和推动能源方面的技术进步,从而从根本上 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和能源安全问题. 二, 对我国能源需求及能源安全的分析 (一)对我国能源需求增长的分析 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高增长周期,日益显著的重化 工业特征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耗将迅速增长.2002年以后, 我国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并且超过了60% (2002年,2003年这一比例分别达到了60.9%和64.3%). 4 由于重化工业阶段的形成机制主要归因于居民消费结构升 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因素,这就意味着重化工业时 期将持续较长时间,同时也意味着今后的经济增长对能源 的依赖程度将比轻纺工业时期高得多. 城市化进程加快也是能源消耗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预 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5-60%.当前,城 镇人口年均消耗能源为农村人口的3.5倍,本世纪头20年 我国城市化水平即使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每年也将增加 至少1300万城镇人口,相应地将产生大量的新增能源需 求. 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能源消耗比重比 较大.由于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在低端位置,形成了进口 多为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而出口多为一般制造业产品的 国际贸易结构.单位价值的进口与单位价值的出口消耗能 源不同,事实上造成了国际间能源需求的转移.在这一进 出口结构下,随着进出口量的增加,能源需求向中国转移 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我国的技术水平决定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我国目前 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据统计,我国八个高耗能行业 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水平高47%,而这八个行业的 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按此推算,与 国际水平相比,中国的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2.3亿吨 标准煤. (二)对我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的分析 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 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从1993年到2002年的十年间,中 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5.11%,远远超过同期世界年均增 长1.37%,以及OECD国家年均增长1.06%的水平.从1993 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在上世纪90年代,我 国每年净进口增长量不到1000万吨;而到了2000年以后, 尤其近两年,每年净进口增长量达到了大约2000万吨.以 每年增长2000万吨来看,国内再怎么勘探开发也弥补不了 这个缺口.因此我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提高已经成为必然 5 的趋势.2003年,中国石油进口量9112万吨,对外依赖 程度达到38%;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44%; 到202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与目前美 国的水平相当. (三)我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已经构成国际政治问 题 国际环境的变化使我国的能源需求成为影响国际政治 关系的因素.中国也同大部分发达国家一样,将经历人均 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和能源结构快速变化(石油需求比例 上升)的过程.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人口 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这个基本国情与当前经济全 球化和各国环境保护加强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我们面 对的情况和挑战比起其他发达国家曾经历的时期都要复杂 得多.一个显而易见的形势是,在当今世界能源供给与需 求的平衡中,中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对国际能源市场的 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能源问题也远远超出了供需平衡的 范畴,成为影响国际政治,外交关系的重大问题.尽管有 些媒体对所谓"水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石 油危机"等等这些问题的宣传有"炒作"之嫌,但我们应 该看到这些问题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威胁是客观存在的. 换言之,我们必须承认:(1)国内石油的需求缺口不 断加大,对外的能源依赖度会不断增加;(2)世界石油市 场油价不稳,而且油价不断走高;(3)中国石油进口中80 %或者80%以上要经过海运,运输安全问题十分严峻;(4) 面临国际竞争的制约,有些竞争的制约是现实的,有些是 潜在的.这些因素的发展均可以构成国际政治问题. 解决问题的机遇仍然大于挑战.尽管存在着某些外部 势力企图使用"能源武器"遏制我们的可能,但是问题的 实质还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关键在于, 中国经济在持续发展,实力在不断增强,而且由于我国正 在逐渐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能源战略目标,包括节能,技术 进步,推行清洁生产,建立与能源生产国之间的互利合作 关系,实现资源供应的多元形式等.因此解决我国的能源 6 问题,仍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三,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地缘政治分析 (一)现代石油市场和石油地缘政治的特点 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的关系出现新局面.无论是OPEC 还是OECD,任何一方想垄断和长期控制国际市场,决定石 油价格,都已很难实现;双方既有利益的争斗,也需要互 相依赖和互相渗透. 供需格局复杂化.非OPEC组织的石油输出国作用增 强,出现了更多的石油勘探热点和出口国,出现了亚洲的 新消费热点,全球石油贸易和流向更趋复杂化,消费国和 石油输出国都在使输出(入)国多元化以保持稳定的供需 关系和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 跨国公司成为控制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力量.跨国公 司和国际金融财团相结合,成为控制国际市场的主要力量. (二)对我国石油安全的影响 存在着国际石油供应暂时短缺的可能.由于我国的石 油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大,因而加大了对我国石油供应的风 险;国际上可能出现的短期或局部供应短缺,以及某些敌 对势力对我国石油供应的控制,都可能对我国构成威胁. 此外,国际石油价格有可能出现短期的较大波动.石 油价格过高可能导致我国GDP增长速度降低;而价格过低 则将使国内石油行业亏损. 同时,国内油气生产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国内的 资源勘探技术还在进步,新的油气资源可能被不断发现, 但是开采难度会不断增加.尤其是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的 风险因素很大,并且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很大. 另外,自然灾害对我国油气的生产和运输(尤其对天然气 输送),可能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7 四,我国能源来源的多元化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一)必须形成国家统一的能源安全战略 能源安全战略的制订是源于能源不安全危害的存在. 所谓能源不安全就是外部能源供应出现突然中断,短缺并 引起价格迅速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危害的程度取决与 国民经济对外部能源供应的依赖程度,对价格暴涨的应付 能力.事实上,没有一个工业化国家是完全依靠本国资源 的.我国的工业化前景和能源资源条件也决定了必须依赖 外部能源.要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建立在开放条件 下适应资源外向特点的资源持续,安全供应的新机制;第 二个是平衡好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关系.说到底就 是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 因此,必须形成国家统一的能源安全战略. 我国的能源来源多元化已经成为既定方针,但是在开 发外部能源的战略实践中,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增加了许多. 比如俄罗斯输油管道的事件,我国在东海,黄海采油与韩 日发生的矛盾等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我国在 相当长时间里持续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正在改变着现有 石油分配和利用格局,其影响已经引起有关主要石油输入 国和输出国的警惕,他们要采取措施来干扰,阻挡中国, 并且已经发起了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实施能源来源多元化的方针,不是简单 的局部政策调整或者局部策略的设计,或者只是对某些能 源生产企业的要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国家层面上完 整设计一套包括外交政策,贸易政策,境外投资政策,远 洋运输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等在内的能源政策.在这种 较完整,系统的政策设计中,还应有一套有利于实现能源 来源多元化的具体措施,包括国别的政策,地区开发的政 策.用一个笼统的大能源政策去处理不同地区的资源问题 十分困难,必须对不同地区,如中东,非洲,亚洲,俄罗 斯和海洋大陆架有一个战略性的统一协调. (二)以多种方式推进海外油气资源开发 8 利用国外油气资源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通过贸易进口, 一个是到海外勘探开发.后者作为国内产业链的延伸,到 国外建炼油厂,加工厂,最终把油弄回来,这种方式不仅 可以利用国外初级原料,通过产业投资形成中间产品或最 终产品为中国国内消费所用,而且也受到资源国的欢迎. 这比单纯地强调在国外搞原油,拿原油,难度可能会小得 多.尤其像俄罗斯这样的资源大国,现在对本国资源越来 越重视,拿他的原油资源很困难,但如果投资,通过合作 生产一些东西并把最终产品拿过来,对双方都有利.我们 加强与俄罗斯的多种方式合作,就可以减少对中东地区的 依赖. 海外勘探开发这种投资行为还有其他很重要的好处. 据目前估计,经过努力到2002年我国国外勘探开发能拿到 7000万吨份额油.这部分资源的意义在于,第一,对能拿 到的份额油有支配权;第二,这些份额油价格随国际油价 波动,可以部分抵消国际油价的冲击.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中能真 正获得的石油实物量是非常有限的,真正对我国石油安全 起作用的还是多元化的贸易渠道,海外油气开发只能是必 要的补充. 此外,利用海外油气资源还有多种机会.例如,我们 与哈萨克斯坦的成功合作,就是因为它强烈需要开辟新的 石油通道.由于要求避开来自伊朗和俄罗斯的通道约束, 哈萨克斯坦利用我国作为通道符合其根本利益,而我们则 可以根据对方国家的利益需求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不能简 单地强调人家必须给我们石油,或者必须让我们在人家那 里拿一块油田. 中国在海外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很容易被看作是国际政 治问题,国内有的媒体也参与了不恰当炒做,比如提出在 国外建立"海外资源战略区",就是在激化问题.能源问题 的实质还是经济,而不是政治,即便有政治色彩,也要淡 化. (三)"走出去"实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几个具体行 9 动领域 要走向海洋和走向国际石油集团.今后的石油战略如 何向海洋倾斜,这是国家要统一考虑的问题.当然这与国 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有关,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今 后一定要把包括东海,南海在内的海洋资源考虑在内.怎 样走出去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直接投资,投资加工业以 及资源贸易等;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渗透到海外一些大 的石油集团里面去从中获益,或者逐步增加在国际石油体 系里面的分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要建立国际能源政策联盟.即在充分利用本国资源的 同时,通过能源进口来源多元化与周边资源国形成稳定的 石油贸易关系,这样的能源政策联盟可以降低本国石油供 应的安全风险.实际上美国这几年就是这样做的,它与加 拿大和墨西哥建立了能源政策联盟,提高了石油供应保障 水平. 要形成统一对外的海外油气开发管理体系.这个措施 旨在克服国内各个企业都到同一个地方去抢同一个能源产 品的开发项目,避免出现大家竞相降价,恶性竞争的混乱 局面. 要有效保障我国能源航路的安全.能源问题与中国军 事层面上的互动关系越来越明显.例如我国能否提供有效 的能源航路保障,是一个尖锐问题.事情关系到国家能源 战略储备,军事实力和部署以及参加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加 深国际分工等许多方面,与我国外交上的"韬光养晦"和 "有所作为"的原则均有关联. 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的定价体系.如果我们仅仅作为 初级能源或能源产品的进口国,还不足以使我们在国际定 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如果我国把能源进口定位在 制造业的耗能产品环节上(比如钢铁工业的钢坯),就既可 以对整个国际能源市场产生影响,又可以降低国内一次能 源消耗和减少资源环境压力.我们不能总是等别人把"国 际规则"定好了,再来定我们自己的"国别策略". (四)能源贸易仍然是基本战略 10 如前所述,真正对我国石油安全起作用的还是多元化 的贸易渠道,海外油气开发只能是必要的补充.如中国所 需的海外油气资源三分之二还要靠国际贸易;而且即使是 上面所说到的我们已经拿到的7000万吨海外份额油,也要 通过国际贸易把它运回来.归根结底,所有的能源缺口最 终要靠贸易解决.因此,建立一个稳定的,多元化的海外 国际贸易框架显得非常必要.日本上个世纪70年代就搞了 一个海外投资计划,企图使海外份额油达到进口量的三分 之一,但经过20多年的时间,到现在也只达到了15%. 今天国际油价高涨,资源空前稀缺,各个资源国高度警惕 资源流失,所以我们更不能对拿到海外份额油寄予太大的 希望,应主要还是依靠国际贸易框架来根本解决问题. (五)"立足国内,开源节流"应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 重要理念 从"能源战略"的角度观察,有几种不良倾向必须引 起注意,即,更多着眼于能源总量扩大,而不是能源使用 效率的提高;更主要着眼于向外开拓,而不是在内部挖潜; 更多着眼于政府解决问题,而不是调动市场和企业的力量. 如果我们的能源战略只是考虑数量的扩大,全球能源总量 绝对不够,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能源消耗系数太大. 与其着眼于能源数量的扩大,不如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 如果我们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世界水平,我们的能源需 求或许根本就不用在海外找出路.因此一定要认识到,"开 源节流"是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理念. "立足国内,开源节流"的关键环节是政府推动和建 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包括: 第一,将节约资源作为新时期的基本国策,应将节能 放在能源战略的重要地位.必须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 识,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 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二,加强政府节能管理体系的建设,切实转变政府 职能.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表明,节能同环保一样,政府 11 必须起主导作用.节能具有公共事务的性质,市场机制的 作用很有限. 第三,建立和完善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建议推进能源 价格市场化以及政府价格调控的科学化;节能投资项目实 行税收减免或加速折旧的优惠政策;生产节能新产品的企 业,应视同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开征燃油税或提 高汽油,柴油消费税率. 第四,调整节能战略重点,在继续推进工业节能的同 时,加强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必须在这两个领域高 速成长的时期严抓节能工作,万不可再坐失良机,否则将 难以纠正. 五,关于国家能源储备 (一)借鉴法国石油储备体制的经验 法国经验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它制订了一整套完善 的法规和法律,同时建立了企业义务储备这样全国性的储 备机制,从而为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保 障作用. 法国制定的国家石油储备战略的目标非常明确:第一, 要保证国家能够应对经济危机;或者是突发意外事件出现 时,能够使其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尽快消除.第二,在 这样的目标下,国家相关部门的设置和职能划分非常明确, 用法律形式来规定不同部门各自的作用.第三,为保证石 油安全,明确国家和企业两级管理和运营,使国家机构的 储备和企业储备相结合. 在法国,企业储备和商业储备是两回事.法国政府规 定的企业储备不是商业储备,而是国家完全控制的石油储 备,也叫义务储备.法国的有关法规规定:在法国海外和 本土省份从事石油产品分配,从而要缴纳国家消费税的人, 或者给飞行器提供石油产品的人,其所涉及的产品被列入 战略储备石油清单的,应该为石油产品储备的组成和战略 储备做贡献. 12 实际上,法国所谓的企业储备,并不是真正由企业去 投资兴建储备石油的设施,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 力.真正有能力投资兴建储备石油设施的,还是国家储备 机构.所谓企业储备机制,就是指上述法规中包括的企业, 有责任和有义务必须向国家购买或者租用这种能力;即国 家帮企业储备能源,企业支付租费和储备管理费.法国的 这套体制,是解决能源战略储备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如何 解决企业能源储备机制的一种重要的制度设计. 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国家可以稳固地获得一部分不断 增强的储备能力,而且不需要花太多资金.这样的制度设 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那种在炼油加工领域和石油批 发领域盲目上项目的顽症.这种制度设计的一个前提条件 是,企业要为国家承担能源储备义务;承担这种义务除了 获得国家所给的一定优惠外,所有的成本由企业承担. 在储备结构上法国很明确,那就是储备成品油.如企 业无法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成品油储备的,可以通过将原油 折算为成品油的办法解决. (二)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面临的几个问题 包括国家要不要建立这种实体性的能源储备设施;怎 样利用社会力量建立能源储备设施;怎样兼顾战争因素和 常规经济利益以及应付突发事件. 法国在法律上对企业承担储备的义务做出规定的做 法,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现在最困难的是储备体系的建设需要很大的投 入,特别是国家要拿出很大一部分钱来.而储备产品的生 产者或者储备产品的使用者在这方面似乎没有义务,好像 是可以无偿地享受国家储备,这样就使得国家的投入被认 为是国家的事,与使用者,生产者,经营者无关. 我们也应该通过制订一定的法律法规,解决一部分稳 固的资金和稳固的发展储备能力的投入.例如企业必须承 担储备义务,要保证一定的储备量;企业经营者或炼油厂 应按照上一年度的经营业绩,折算相应的储备量;企业加 工量越大,承办能源储备的能力和数量也应该越大;经营 13 者业务量越多,为国家储备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必须越多. 此外,企业或经营者的能源储备设施,必须按国家要 求保证建设,而且要在国家监管下进行能源存储,费用企 业自己承担;如果能源存储库容不足,或者一时建不起存 储设施可以租用社会上能够提供的符合储备条件的容器, 从而也鼓励企业节约能源. 加油哦。可以照着这个写一个以小见大的比较实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