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高一生物基础知识提纲

来源:
时间:2024-08-17 09:09:03
热度:

高一生物基础知识提纲【专家解说】:1.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

【专家解说】:1.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细胞壁(支持和保护),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放线菌、支原体等 真核生物: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衣藻)、真菌(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等。 2.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①最基本元素(干重最多):C ②鲜重最多:O ③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 ④主要元素;C、 O、H、N、S、P 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无机物 无机盐 3. 组成细胞 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的化合物 元素C、H、O、N .S 脂质:元素C、H、O (有的含N、 P) 有机物 糖类:元素C、H、O 核酸:元素C、H、O、N.P 4.相关计算: 肽键个数(脱水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几条肽链至少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 蛋白质分子量=N×a -18×(N—M) 基因(DNA)中碱基:mRNA中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5.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用吡咯红和甲基绿染液染色——DNA变绿(细胞核)、RNA变红(细胞质) 6.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单糖:如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动植物都有) 二糖:植物二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 动物二糖:乳糖 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7. 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①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a、具有半透膜 b、膜两侧有浓度差 ②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原生质层(细胞质.细胞膜.液泡膜)细胞液.细胞壁 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④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和复原 a.分离内因:原生质层伸缩程度比细胞壁要大 b.分离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如30%的蔗糖)>细胞内溶液浓度(浓度差越大,失水越快) c.质壁分离的条件:活细胞、有壁、大液泡、浓度差 d.复原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如蒸馏水)<细胞内溶液浓度(浓度差越大,吸水越快) e. 细胞在下列外界溶液中能自动复原:乙二醇、KNO3、甘油、尿素等溶液 8.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比较项目 运输方向 是否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H2O、乙醇、甘油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消耗 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9.双层膜:叶绿体.线粒体 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10. 能产生水(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能产生ATP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高等植物根中无中心体、无叶绿体 11.细胞器的协调配合: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①分泌蛋白:抗体、蛋白质类激素、胞外酶(消化酶)等分泌到细胞外 ②过程:核糖体 内质网 囊泡 高尔基体 囊泡 细胞膜 胞外 (合成肽链)(加工、运输) (加工为成熟蛋白质) 以上过程由线粒体提供能量 12.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的结构: ①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②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③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13.ATP(三磷酸腺苷)——细胞的能量“通货”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①结构简式:A-P~P~P (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特点: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出大量能量(30.54kJ/mol),也很容易重新形成而储存能量。 ②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动态平衡) a. ATP水解,释放能量:ATP →ADP + Pi +能量——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b. 合成ATP,储存能量:ADP + Pi + 能量 → ATP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 动物和人等 绿色植物等 ③吸能反应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14.呼吸作用(细胞呼吸)——ATP的主要来源 ①细胞呼吸概念: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②有氧呼吸过程: 阶段 项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所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线粒体 反应物 葡萄糖 丙酮酸和H2O [H]+O2 生成物 丙酮酸、[H] CO2、[H] 水 产生ATP的数量 少量 少量 大量 1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可使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38个)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的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 ③相关反应式: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无氧呼吸(乳酸发酵) ○4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a.温度 b.氧气 c.水分 d.CO2 ○5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a.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0℃以上)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 c.作物栽培时:松土、排涝 d.酿醋、包扎伤口时:应控制通气(或透气) 胡萝卜素:橙黄色(最窄)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15.色素的分类 叶绿素a:蓝绿色(最宽) 叶绿素 叶绿素b:黄绿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提取色素的试剂为无水酒精,分离色素的试剂为层析液,分离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滤纸扩散的速度不同) 16. 光合作用的过程 比较项目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场所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基质 条件 光、色素、光反应酶 暗反应酶、ATP、[H] 物质变化(用反应式表示)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 ATP→(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 总反应式 相互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ADP和Pi (光反应产物ATP、[H]移动方向,囊状薄膜→叶绿体基质,而ADP、Pi则相反) C3、C5的变化规律: CO2减少时 C3 ↓ C5↑(解释少的原因角度: 光照变弱时 C3 ↑ C5↓ 消耗的多;生成的少) ⑤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a.光照强度 b.温度 c.二氧化碳浓度 d.水 e.矿质元素供应 ⑥光合作用的应用: a.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b.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c.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d.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f.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实际(总)光合作用量=净(表)光合作用量+呼吸消耗量 17.化能合成作用 实质: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如硝化细菌。 18.细胞周期 ①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它有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②连续分裂的细胞:分生区、形成层、受精卵 不分裂的细胞:人的红细胞、神经细胞 30.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①过程 分裂间期: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体积增大。时间长(90%—95%)、起点。 分裂期: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最明显的变化:出现染色体) 中期: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观察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相同的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拉分别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膜仁”再现“两体”失(植物:高尔基体→细胞板→细胞壁) ②主要特征:染色体复制和精确地平均分配,(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相同) ③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间期:(动物)中心体复制,前期分开 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中心体→星射线→纺锤体)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半) (核内染色体变化相同?分裂过程及时期相同) ④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间期:合成蛋白质) 线粒体(提供能量) 高尔基体(植物末期:形成细胞板→细胞壁) 中心体(动物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⑤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a. 间期: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 b. 前、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2个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数=DNA数=2染色体数 c.后、末期:无染色单体,即单体为0, DNA数=染色体数 d.后期:染色体数翻倍,同源染色体对数翻倍 ⑥有丝分裂(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征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1.无丝分裂:无染色体与纺锤体的变化,如蛙的红细胞分裂 32.细胞的分化 ①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②细胞分化的特点:持久性、不可逆、 遗传物质不改变(手术时也不改变 ) ③细胞分化的结果及意义: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相同的细胞群,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分化的原因(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 (同一个体,各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但不同细胞的RNA和蛋白质有差别) 33.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潜能。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中,都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全能性高低:受精卵>卵细胞>体细胞 动物细胞核移植实验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 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 34.细胞的衰老 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①水分减少 体积减小 细胞萎缩 代谢变慢 ②酶活性降低 (如老年白发,其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影响酪氨酸→黑色素) ③色素逐渐积累 (如老年斑,其脂褐素积累) ④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5.细胞的凋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编程式死亡)。如花瓣凋零、蝌蚪尾消失、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36.细胞坏死 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37.细胞癌变 ①概念:生物体内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②特征: 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一般人体细胞能够分裂50—60次)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减少,易移动) 1.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的现象叫做 性状分离 。 2.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对遗传因子 的一个。 3.测交是让 F1 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 4.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 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 5.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分离 和 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结合。 6.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控制 相对性状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 基因型 。 7.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减半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 ,而细胞分裂 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的细胞 的减少一半。 8.精原细胞是 原始 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 体细胞 的相同。 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构成,这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由同一个 着丝点 连接。 10.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叫做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11.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 ,叫做 四分体 。 12.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期。 1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14.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时期。 1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 精细胞 ,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 减半 的染色体。 16.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做 极体 , 次级卵母细胞 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 和一个小的 极体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 和三个 极体 。 17.受精作用是 卵细胞 和 精子 相互识别,融合成为 受精卵 的过程。 18.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体细胞 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 卵细胞(母方) 。 19.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 完整性 和 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 成对 存在,染色体也是 成对 的。在配子中基因只有 一个 ,同样,染色体也只有 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 父方 ,一个来自 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 20.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对染色体,其中 3 对是常染色体, 1 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 异型 的,用 XY 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 同型 的,用 XX 表示。 21.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XWXW ,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 22.美国生物学家 摩尔根 和他的学生发现了说明基因位于 染色体 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 染色体 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 染色体 上呈 线性 排列。 2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 ,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 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25.位于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 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 性别 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 伴性遗传 。 26.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2)男性患者 多于 女性患者。 (3)往往有 隔代 遗传现象。 (4)女患者的 儿子 一定患病。(母病子必病) 27.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2)女性患者 多于 男性患者。 (3)具有世代连续性。(4)男患者的 女儿 一定患病。(父病女必病) 28.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在 大小 和携带的 基因 种类上都不一样,X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 少 。 29.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 DNA 是一切生命现象的体现者。在有丝分裂、 受精作用 和减数分裂 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连续性。 30.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实验和 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 3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转化因子是 DNA 。 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3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目的: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 (2)过程:① T2噬菌体的 蛋白质 被35S标记,侵染细菌。 ② T2噬菌体内部的 DNA 被32P标记,侵染细菌。 (3)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有 DNA 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33.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蛋白质 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34.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 DNA ,而是 RNA 。 35. DNA是一种 高分子 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 4 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 36.DNA结构特点: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反向 平行盘旋而成的 双螺旋 结构。 ②外侧:由 脱氧核糖 和 磷酸 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连接 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式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即A和 T 配对(氢键有 2 个),G和 C 配对(氢键有 3 个)。 37.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 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 胞嘧啶(C)的量。 38.DNA的复制概念:是以 亲代DNA 为模板合成 子代DNA 的过程。 39.DNA复制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间期 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 间期 ,是随着 染色体 的复制来完成的。 40.DNA复制场所: 细胞核 。 41.DNA复制过程: (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 能量 在 解旋酶 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 模板 ,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 模板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 2 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42.DNA复制特点: (1)DNA复制是一个 边解旋边复制 的过程。 (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 半保留复制 。 43.DNA复制条件:DNA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 DNA母链 ,原料是 游离的脱氧核酸 ,需要能量ATP和有关的酶。 44.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 双螺旋结构 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 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49.DNA复制功能:传递 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穿给子代,从而保证了 遗传信息 的连续性。 50.一条染色体上有 1 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 许多 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 线形 排列。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 DNA 片段,有着特定的 遗传效应 ,这说明DNA中蕴涵了大量的 遗传信息 。 51.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 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 遗传单位 。 52.基因的 脱氧核苷酸 排列顺序,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 遗传信息。 53.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 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之中,构成了DNA分子的 多样性 ,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 特异性。 54.RNA是在细胞核中,以 DNA的一条链 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 转录 ; 合成的RNA有三种: 信使RNA(mRNA) , 转运RNA(tRNA) , 核糖体RNA(rRNA) 。 55.RNA与DNA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 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 ,碱基组成中有 碱基U(尿嘧啶)而没有T(胸腺嘧啶);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 单链 ,而且比DNA短。 56.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 氨基酸 ,以 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 蛋白质 的过程。 57.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 密码子 。 58.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 细胞质 ,搬运工是 转运RNA(tRNA) 。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 1 种氨基酸,其一端是 携带氨基酸 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 反密码子。 59.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 ,即DNA的自我复制 ;也可以从 DNA流向 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 蛋白质 传递到 蛋白质 ,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 RNA或D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 RNA 以及从RNA流向DNA 两条途径。 60.基因通过控制 酶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61.基因还能通过控制 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62.基因与基因、 基因与基因产物 、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63.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替换、增添和缺失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64.基因突变有如下特点: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随机发出的、不定向的,频率很低。 65.基因突变的意义在于:它是 新基因 产生的途径,是 生物变异 的根本来源,是 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 66.基因重组是指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 67.染色体变异包括 结构 变异和 数目 变异。 68.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数目或排列顺序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69.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另一类是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长或减少 。 70.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 非同源 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71.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其作用机理是能抑制 纺锤体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不能 减半 ,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72.单倍体是指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 的个体,在生产上常用于 培育纯种 。 73.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 单基因遗传病 、 多基因遗传病 和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三大类。 74.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1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可能由 显 性致病基因引起,也可能由 隐 性致病基因引起。 75.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2 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主要包括一些 先天性发育异常 和一些常见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76.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如 21三体综合征 ,又叫先天性愚型,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 减数分裂 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而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