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高一生物必修一背诵提纲

来源:
时间:2024-08-17 09:05:53
热度:

高一生物必修一背诵提纲【专家解说】: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复习纲要1 走进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新的

【专家解说】: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复习纲要 1 走进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新的疑问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结合P11 图1-7)、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方法和读数。 2 生物的物质基础(以无机物和有机物形式存在) 1、 无机物 水:生物体中含量最多、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实例中区分两种形式)、代谢旺盛的器官中含水量较高。水的生理作用(4点 P17) 无机盐:含量很少、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有些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重要化合物(含铁、钙和镁的作用),有些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提阿姐内环境稳定。 2、 有机物 实验:还原性糖、蛋白质和脂肪的鉴定用试剂、颜色反应和主要操作步骤。 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化学通式;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和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 单糖:最简单的糖,葡萄糖(主要能源物质、分子式)、核糖(构成核酸主要物质) 双糖:分子式、由2单糖脱水缩合形成,如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多糖:淀粉--植物体内糖的储藏形式、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糖原--动物体内糖的贮藏形式(与葡萄糖之间的相互转化--动态平衡) 脂质:俗称脂类物质,都溶于有机溶剂。常见的有脂肪、磷脂和胆固醇。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饱和脂肪酸(都是C-C单键)与不饱和脂肪酸(含有C==C);是很好的储能物质、利于体温恒定和保护内脏。 磷脂: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结构大分子。 胆固醇:脑、神经组织中、内脏中等较多,是细胞膜、某些激素、维生素D的成分,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的重要作用。摄入过多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蛋白质:由氨基酸为单体组成的大分子物质,是构成身体的重要成分和必要原料。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肽键、肽和肽链(含识图区分);蛋白质的多样性以及原因P27 *相关计算(肽键数、氨基数、羧基数、N肽) 核酸: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DNA(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由脱氧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组成。 RNA (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由核苷酸(磷酸+核糖+含氮碱基)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必须的微量有机化合物,需要量虽低,如果缺乏会引起病症。可以分成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维生素。 3 生命的结构基础 1、 细胞膜:能保护细胞、完成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换(膜上受体有关)。 结构(含识图):由磷脂分子(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骨架)、蛋白质组成,膜外有多糖。具有半流动性(与其物质运输功能有关)。 物质出入细胞膜方式(含识图分析): 被动运输:高浓度-低浓度、无需载体(自由扩散)或需载体(协助扩散)、不耗能。 主动运输:主要方式,耗能、需要载体、低浓度-高浓度 胞吞和胞吐:对颗粒性物质的摄取或者排除。如:白细胞吞噬。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含识图分析 P36) 渗透: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及现象分析 2、 细胞核和细胞器 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与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 细胞核:由核膜(双层膜)、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核基质(核内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场所)和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较易染色)组成,是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是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增殖的调控中心。 细胞器(细胞结构图中对各细胞器的识别、各细胞器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核糖体和线粒体等。 ※ 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原核细胞:较小、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无核膜包被),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 3、 病毒--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主要成分:核酸(DNA 或RNA,在内,构成核心)和蛋白质(在外,构成衣壳、保护) 特征:寄生性(只能几声在某种特定的活细胞内才能生存) 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病原体、传播方式、预防途径。 4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同化作用(外界摄取物质-自身物质,贮能)与异化作用(分解自身物质,放能) 合成反应(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与分解反应(大分子-小分子、水解与氧化分解) 酶(含实验分析):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绝大多数为蛋白质。酶的催化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酶与底物的完全契合)的特点,催化效率易受到温度、酸碱度的影响(含识图分析)。 ※ 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ATP:中文名称(三磷酸腺苷)、结构(P62图)、结构简式、功能(直接能源物质、“能量货币”)、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换(P62图) 2、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发现史:能依据史实资料和实验过程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叶绿体结构(含识图):外膜、内膜、基粒(类囊体组成)、基质。 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和b)和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对光谱的选择性吸收(吸收的色光)、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色素排列顺序)。 光合作用:反应式、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P69、70图);单位时间内释放氧或者消耗二氧化碳的量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效率);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3、 细胞呼吸(P77 定义,含P 78实验分析) 糖的有氧分解:反应式、呼吸过程P80图4-25 糖的无氧分解:反应式(P81),实验、实例分析。 4、 生物体内的营养物质转化(P85 图4-26) 糖类的消化分解和代谢: 消化(口腔、小肠):食物中淀粉--单糖(如葡萄糖),透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 代谢: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合成多糖(糖原、淀粉等)、转化成为脂肪、转变形成氨基酸(R基团)。 脂肪的消化分解和代谢: 消化分解(小肠):脂肪(胆汁乳化)-脂肪微粒(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 代谢:甘油和脂肪酸重新合成新的脂肪;甘油--丙酮酸,进入糖代谢,经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脂肪酸(酶)--二碳化合物(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 蛋白质代谢消化分解和代谢: 消化(胃和小肠):蛋白质(胃蛋白酶)--多肽(肽酶)--氨基酸 代谢:合成新的蛋白质;脱氨基后,氨基部分转化成尿素;非氨基部分--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 合理营养:含义(七类营养物质齐全、摄入量及比例符合营养要求),实例分析。 ※ 三羧酸循环是营养物质代谢和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 5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 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皮肤感受器、光感受器(视细胞将光能转化为神经冲动,即电信号)、声波感受器(耳蜗将声波转化成神经冲动)。 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化学感受器主要分布于鼻腔的嗅粘膜和口腔的舌上。 2、 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通过反射弧(5个组成部分)实现。 神经元(神经细胞)结构:由树突、轴突和细胞体组成(含识图P7)。 神经元内的信息传导:树突-细胞体-轴突,以生物电的形式沿着细胞膜传导;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是,电位反转为外负内正,即产生兴奋(神经冲动)。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突触传递:方向(轴突--下一细胞),正常情况下信息在神经元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过程(轴突中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与后膜上的特殊受体结合,引起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脊髓(含脊蛙反射分析):外周白质(神经纤维组成,传递神经冲动),中央灰质(神经元细胞体组成,是一些低级反射的中枢,如排便反射等);脊髓反射受脑控制。 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大脑由两个半球组成,外覆盖灰质,为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先天性)与条件反射(后天性),含实例分析;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强化(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受脑控制,不受意志支配,又称植物性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两者共同支配内脏器官,作用相互拮抗。 3、 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输。 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水、无机盐和糖代谢;髓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促进心跳、心输出量、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浓度增加。 甲状腺:--甲状腺素,含碘;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兴奋神经系统。 胰岛:α细胞--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β细胞--胰岛素,降血糖。 生殖腺:--性激素,维持生殖腺正常活动,促进生殖细胞生成,维持第二性征。 垂体:“促激素”--调控其它内分泌腺活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多、过少会引发巨人症与侏儒症)。 激素调节过程: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垂体(促激素)--内分泌腺 激素作用的特点(含实例区分):特异性(每种激素都有其特定的受体位于靶器官上,只对靶器官起作用);高效性(血液中激素浓度低,对人体许多生理活动产生显著影响) 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负反馈调节(后面的步骤抑制前面的步骤) 4、 动物体的细胞免疫和识别 免疫:识别自己和异己,对异己物质进行排斥。 抗原:在细胞识别中被识别为“异己”,受免疫反应排斥。 细胞识别:识别自己和异己,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的作用有关。 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完整的皮肤和黏膜;第二道--吞噬作用;第三道--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对各种病原生物都有防御作用,无特殊针对性)与特异性免疫(在抗原与淋巴细胞接触后后天获得、对抗原的识别和清除具有选择性) ※ 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免疫过程,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过程(略P25-26) 天然免疫(患病后获得)与人工免疫(接种疫苗为主要方式,疫苗--灭火或减毒的细菌、病毒和肿瘤细胞等)。 5、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向光性原理分析: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不均匀分布,背光侧较多生长较快,向光弯曲。 生长素:化学名称(吲哚乙酸)、主要分布于省长活跃的部位,含量少,作用显著;基本作用(促进细胞的伸长,从而使茎伸长)。 ※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含识图分析):只有在合适浓度的范围内(一般是很低的浓度)促进植物生长,超过合适的浓度则会抑制生长,太高的浓度甚至导致植物受害、死亡;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也不一样。 顶端优势及其原因:生长素超过合适浓度,抑制侧芽生长,顶芽优势生长。 植物激素的应用: 无籽果实(用人工合成生长素踧踖没有授粉的雌蕊柱头,促进子房发育);促进插枝生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浸泡扦插纸条的下端);乙烯催熟果实。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显微镜的各结构、使用方法和主要功能;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方法倍数的计算方法。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颤藻--原核细胞、水绵--真核细胞;颤藻和水绵的细胞结构异同点。对侧引流的操作方法。从图中区分出颤藻细胞和水绵细胞(区分依据)。 质壁分离:质壁分离现象的区分和发生该现象的基本原理(含识图以及具体分析);实验材料、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识别细胞的各个结构(※细胞膜) 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和性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原理(其溶解性)、提取色素用的试剂以及主要操作步骤(P94)、色素分离的原理和方法(纸层析法)、色素分离实验结果(由上而下的色素分布顺序以及各种色素的颜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