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霞浦县变化调查报告

来源:
时间:2024-08-17 13:37:33
热度:

霞浦县变化调查报告【专家解说】:融入环三都澳综合开发的霞浦城乡体系规划建设发展思路 一、城乡规划建设的优势及发展机遇㈠区域优势霞浦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靠东海,西接福安,北邻福鼎、

【专家解说】:融入环三都澳综合开发的霞浦城乡体系规划建设发展思路 一、城乡规划建设的优势及发展机遇 ㈠区域优势 霞浦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靠东海,西接福安,北邻福鼎、柘荣,西南与宁德、罗源、连江隔海相望。素有“海疆重镇,闽东门户”之称。县境东西宽约60公里,南北长约70公里,陆地面积1590.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596平方公里,为陆地总面积的19.9倍,海岸线长404公里,居全省沿海县市之冠,大小港口138个,大小岛屿194个,全县人口约52万人。霞浦依山面海,为沿海丘陵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三级阶梯状下降。三沙湾、福宁湾闻名遐迩,东吾洋素有“海上明珠”之誉,官并洋系全国著名的大黄鱼天然养殖场,古镇港、溪南港乃深水良港,可泊万吨轮船,三沙港以天然渔港著称,被孙中山列入《建国方略》。 霞浦临海近台,水路灵捷,扼闽浙要冲。于南北经济发达地区,海峡西岸凸出部,且面向亚太地区——北近温州,远及长三角;南连福州,远及闽南金三角、珠三角;东面台湾,且邻港、澳、日、韩等东南亚地区,处于三向发达经济区环绕之中。距离温州、福州仅两个小时的车程,随着2009年高速铁路、水门机场的投入使用,使得霞浦的地理交通及区域优势尤为独特。 ㈡资源优势 1、霞浦县水资源较丰富,主要溪流有杯溪、罗汉溪、七都溪和三河等,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多年平均达16.55亿立方米。全县水能蕴藏量7.4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达4.5万千瓦,此外,境内还有丰富的潮汐能、风能可供开发利用。 2、霞浦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名冠全省。全国五大渔场之 的闽东渔场有46%的面积在县境风,海域2.9万亩为陆域20倍,海产品种多、海洋生物丰富、养捕产业基础好。 3、霞浦县非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其中海砂储量为2000万吨,沸石储量约10万吨,花岗岩储量约4920万立方米。此外,还有储量可观的高岭土、石英石、贝壳、水晶等。 4、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山青水秀、风光秀丽。杨家溪风景区是太姥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称“闽东小武夷”;县南葛洪山,素称“州南第一山”;日本高僧空海入唐登陆之地的赤岸,现已成为中日文化交流之乡。有“华峰古刹”建善寺、“海涯屏藩”大京古城堡、“闽东小普陀”三沙留云洞、松山天后圣母行宫和水门半岭畲族观音亭寨等均是别有特色的旅游点。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内部空间提供了独特的背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把霞浦建成生态环境优良,山、水环绕,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区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5、霞浦港湾优良,岸长岛多,且临港地阔——海岸线404公里,为全省最长,其中深水岸线42公里左右,可建3-50万吨级深水泊位130多个。三沙港、东冲港、溪南港、西洋港等 天然港湾众多,溪南港泊位深,是福建乃至全国稀缺的天然良港,牙城湾、福宁湾、盐田湾、东吾洋、官井洋等港湾腹地宽阔。良好的港口建设条件,为霞浦港口业发展及大量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6、随着福宁湾围垦项目的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优势,城市可建设用地面积可扩展到40平方公里。城区现有人口约有12万人,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全力推动城市“东扩南移面海”发展战略提供了保障,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港口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力争在2020年将我县城市建成闽东地区交通枢纽之一,以发展外贸型工贸,旅游为主导的滨海城市。 ㈢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带动优势 1、海西经济区和海西城镇群的发展已被国家提到了重要位置,明确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这意味着海西地区能够争取到更良好的发展政策和国家级重大投资项目。处于海西地区“东北翼”连接部位的霞浦,属于环三都澳区域,长三角、海峡西岸和台湾三大经济区所构成的增长三角的核心位置,因此,国家战略支撑下的海西发展必将给霞浦带来众多机遇和直接性的项目。 2、全力推动对台经贸交流,并衔接对台“三通”。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海西地区已被列为对台经济的主打牌,推进对台合作已成为国家赋予海西经济区的战略使命。除了列入国家各大计划之外,建设部、交通部、商务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和海关总署等部门均布置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希望能够借助海西地区对台的地缘关系,进一步扩大两岸产业分工合作和产业对接整合。这不仅是经济需要,也是政治部署。本着“政经分离原则”,国家已经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确定为对台工作的基本原则。 如果两岸的“三通”得以实现,那么宁德(包括霞浦)将顺理成章地成为两岸直接“三通”的首选地区之一。目前、宁台直航试点工作已取得突破,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已经由国台办批准设立,更多的合作项目与事宜也在筹划之中。可以预见,随着“十一五”规划的深入实施,海西地区的对台合作将会呈现出更强的活力,使得霞浦面临前所未有的对台经贸的合作发展机遇。 3、省委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以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和虹吸原理构建延伸东北翼增长极的策略,形成霞浦以优越的自然条件,融入增长极区域经济发展圈,赢得优先发展的历史性新机遇;福建省三条战略通道和三个层面发展的布局,构成霞浦面临新时期的优先发展新机遇;宁德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兴港口城市,在港口、交通、工业、能源、旅游等方面的布局,都将霞浦纳入核心枢纽的开发建设部位,同时创造了霞浦优先发展的新机遇;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向依仗地缘和资源的延伸、产业的链接,资金的扩张和技术的对接,尤其是温州和台湾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也给霞浦带来优先发展的新机遇。 二、城乡发展现状与挑战 1、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 城区市政及城乡道路、公建配套、文化设施等匮乏,难以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不断扩展的需要。 2、城镇发展速度较快,但城镇化水平偏低 1979年至2007年,我县城镇人口由4.32万人增加到20万人,年均递增6%,城镇化水平由10.9提高到35%,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但是城镇化水平还是偏低的,离全省城镇化水平2010年45%还有很大的差距。 3、城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足 2007年霞浦县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6个建制镇和6个乡。城镇人口20万人,城镇平均规模为2.5万人。小规模的城镇,建设效率低,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城镇硬软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就没有能力吸引大规模、上档次的外来投资及农民进镇居住、务工或经商,经济辐射作用较弱,从而对劳动人口的吸引也相对较弱,带动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4、城镇职能相似性强,关联性弱,产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各乡镇发展不平衡,沿海乡镇优越山区乡镇。交通相对闭塞的北部山区和东冲半岛尾端,城镇分布稀疏、规模较小,中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城镇规模较大、分布相对密集。二、三产业集中在县域中心城市,乡镇产业集中在第一产业和二、三产业的中低端领域,县域整体形成了业产的梯度分布。中心城镇对周边城镇产业缺乏带动作用。 三、城乡发展总体框架 ㈠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霞浦目前面临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和发挥霞浦的优势条件,通过实施工业立县、旅游兴县、海港强县、合力建县战略,推进产业集聚,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实力,达到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大城市框架,扩大县城规模,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融接;铺大产业布局,重点铺大临港工业产业布局、特色农业布局、现代服务业布局和现代旅游业布局;建大基地规模,培育新兴工业基地,高优农业基地、旅游观光基地、港口物流基地;构大港口格局,大力推进三沙对台、对外、渔业贸易港、溪南国际性物流中转港、霞浦机场旅游空港、高速公路铁路商贸港建设,形成大港口的格局。把霞浦建成经济快速发展、港口繁荣、全面开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海峡西岸东北翼滨海港口城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