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来源:
时间:2024-08-17 13:11:48
热度: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专家解说】: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影响几何? 中国财政2007年8月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美、欧金融市场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

【专家解说】: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影响几何? 中国财政   2007年8月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美、欧金融市场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实体经济当中,且不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放开,国内金融机构对海外金融市场的投资参与程度不高,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十分有限。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次贷危机引发的美欧经济放缓甚至衰退,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货物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将首当其冲的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次贷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对我国经济的间接影响不容忽视。但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国别结构:出口市场多元化 对美依赖减弱   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2001-2007年我国对美出口额年均增长27.5%,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21%左右,但近两年我国对美出口增速、比重均有所下降。2007年,我国对美出口2327.0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增速比2006年下降了10.5个百分点,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1%,比重也下降了1.9个百分点。从月度走势看,2007年下半年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1.5%,明显低于上半年17.9%的增速;2008年一季度,我国对美出口进一步放缓,仅增长5.4%。这说明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乃至其进口需求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欧盟是我国另一大贸易伙伴。2001-2007年我国对欧盟出口额年均增长34.8%,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提升。2007年,我国对欧盟出口2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0.1%,增幅、比重均比2006年有所提高,并一举超越美国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2008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出口稳定增长,增速达24.2%,高于我国出口21.4%的平均增速。由此可见,次贷危机尚未对欧盟进口我国商品的需求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此外,入世以来我国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不断加强,这也是我国对美出口比重下降的原因之一。新兴市场主要包括部分亚洲、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和欧洲的中等发达国家。2001年以来,出口比重提高最快的是印度和俄罗斯,出口年均增长分别达52.7%和48.0%,比重均提高了1.3个百分点,至2007年分别占我国出口的2.0%和2.3%,成为我国的第10和第9大出口国。   由于近年来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初显成效,外贸出口对美的依赖正逐步减弱。因此,尽管2008年一季度我国对美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但对东盟、韩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出口均快速增长30%以上,这使我国一季度出口总额在南方冰雪灾害等特殊因素的影响下,仍保持了21.4%的较快增速。   商品结构:少数商品面临冲击   我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机械电气类制品、家具玩具等杂项制品、纺织类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鞋帽伞类制品、塑料橡胶类制品、车船飞机等运输工具等7大类产品。2007年,上述7类产品共占对美出口总额的86.2%,仅机械电气类制品一类就占45.8%。从受次贷危机影响的程度来看,我国对美出口的大宗商品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一是纺织品、家具玩具为代表的日常生活用品。此类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小,在社会消费能力普遍下降的情况下,美国消费者首先削减的将是高档消费品和奢侈品,而对普通日用消费品削减有限。同时,由于我国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部分消费者将可能放弃价格较高的名牌、高端产品而选择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2007年下半年,我国家具玩具等杂项制品对美出口快速增长25.5%,增速比上半年还提高了11个百分点,并未受次贷危机影响。但纺织品对美出口仅增长4.7%,是近几年同期的最低点。尽管其中有出口退税调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加速、纺织行业原材料成本上升等重要因素,但不能排除次贷危机的间接影响,下一步值得重点关注。   二是机电产品为代表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此类产品以加工贸易为主,其中出口比重较大的家用电器、手机等消费类产品仍将在美市场占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自动处理装置、工业设备及零部件等部分中高端资本类产品对美出口可能会受到抑制。2007年下半年,机电产品中对美出口增速比上半年下降较大的主要是自动处理设备及存储部件、集装箱及装卸桥、飞机零件、彩色监示器等以外资企业生产和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的中高端产品,以及自行车、部分汽车零件等少数一般贸易出口为主的产品;而手机、DVD、微波炉、音箱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三是钢铁类产品为代表的基础工业产品。由于受次贷危机冲击最大的是房地产市场,因此与建筑行业相关的钢铁、金属制品对美出口所受影响最大。但由于这类产品多数属于我国着力控制的“两高一资”产品,已普遍加征了出口关税,因此其出口下降与宏观调控的方向一致,不会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影响。2007年下半年,贱金属及其制品对美出口同比下降4.3%,增速比上半年下降了30.3个百分点,其中钢材由上半年的快速增长33.6%迅速扭转为下半年的下降20%,是对美出口下滑最大的商品之一,年中我国关税及出口退税调整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房地产市场萧条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变化。   从以上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美出口的大多数大宗商品并不会因美国经济放缓而受到严重影响。这一规律还可从与日本的比较分析得到验证。与我国类似,美国同样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但其出口商品主要是汽车、汽车零件、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中高端消费品和投资品,因此,尽管日本并没有类似我国的本国货币加速升值、出口调控政策等逆向因素,但美需求下降已对其出口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2007年1-9月,日本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6%,与同期我国对美出口增长15.8%相差明显; 12月日本对美出口跌幅已扩大至4.5%。   投机热钱:影响进出口贸易的潜在因素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众多海外投机热钱涌入我国,以期在汇市、房市、股市中获取巨额利润。其中,进出口贸易渠道成为热钱进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多个研究机构的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巨额贸易顺差中有相当比重属于“高报出口、低报进口”涌入的热钱成分。但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国外热钱的流向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放缓,人民币兑美元加速升值,中美利差倒挂加剧,热钱涌入投机的动力仍在,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1.53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大幅增加4619亿美元。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国内流动性的紧缩,金融市场压力较大,需要回收流动性,金融机构注资需求明显上升,这使得美国在国际上的部分热钱开始回流。与热钱涌入相似,我国境内美元热钱的流出同样会反映在经常项目账户上,如采用“低报出口、高报进口”的方式转走热钱,将对我国进、出口和贸易顺差的走势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并可能进一步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因此,在贸易渠道有效加强对投机热钱流向的监管,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   危机之外:影响出口的不确定性较多   次贷危机碰倒了多米诺骨牌,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经贸环境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与次贷危机交织在一起,加大了我国出口走势的不确定性。   一是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我国与美欧等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特别是反补贴案件大幅增加。其中,美国启动案件数量居首,仅反倾销案件就达13起,占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的21%。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欧经济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大,这可能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使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进一步不公平的打压。   二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涨。受全球范围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强劲、部分资源产品供给公司垄断以及航运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产品以及粮食、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高位运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而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也将向下游传递,这对纺织品等附加值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较大。此外,国际市场价格将通过贸易、金融等多种渠道影响国内市场行情。由于国内居民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同时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将使我国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大增,一些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   三是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利润空间。2007年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明显提速,截至今年3月底,5个月累计升值了5.4%,这比2007年前10个月升值幅度还高0.9个百分点。2008年,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我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高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将使企业进口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的成本降低,同时,2007年人民币兑欧元在波动中累计贬值了3.6%,因此我国企业对欧出口利润有所增加,加上一年来对欧出口比重明显上升,与对美出口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因素将对美元贬值的负面影响有所缓解。   历史比较:国内外经贸形势变化较大   从近年来的历史数据看,1996、1998、2001三个年度,我国出口增速分别仅为1.5%、0.5%和6.8%,增速均比上一年度大幅下降了20个百分点以上,对国民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3个年度出口大幅滑落的主要原因都可归为国内、国际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国内方面,主要包括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部分外贸政策调整等因素,如1998年前后国内出现通货紧缩,以及一些进出口政策调整等;国际方面,这3个年度世界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如1996年的日元危机及欧盟经济滑坡,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并引发日、韩、东南亚等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2001年美国因“9·11”、IT业泡沫破裂等原因经济低迷且美元开始贬值等。由此可见,我国出口与美欧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但是,与上述3个年度相比,2008年我国外贸出口所面临的形势不尽相同:   一是国内形势方面。一方面,1996-2001年我国经济和外贸总体处于下行调整期,1998年前后还一度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与之明显不同的是,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10%以上的快速发展,且增幅稳中有升,2007年GDP增长11.4%,这说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位运行期。尽管目前存在物价水平高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突出矛盾,但近年来大量投资创造的产能尚未充分释放,主要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态势并未根本改变,消费增长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2008年国民经济仍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幅将有所回落。另一方面,2006年下半年以来,针对贸易顺差持续快速扩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激增、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等情况,我国陆续对进出口关税、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多项贸易政策进行调整,并在2007年下半年取得了初步成效。尽管几项政策调整力度较大,但主要是针对“两高一资”产品和部分低附加值产品,属于对产业的结构性调整,特别是这些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占出口比重近60%的机电产品,这与1996年、1998年先后进行的加工贸易和出口退税率的全面性调整有明显区别。2008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速放缓,主要原因之一便在于钢坯、钢材等部分大宗“两高一资”和玉米、小麦等粮食产品出口大幅放缓,而这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方向,有利于缓解国际市场价格高涨、国内资源供应偏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的局面,也为国内产业加速结构调整、企业抓紧技术升级提供了较好的契机。   二是国际形势方面。目前各界普遍认为,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放缓将成为2008年我国外贸走势的最重要不确定因素,这种外部环境与2001年有相似之处。2001年,由于美国经济大幅滑落,消费需求明显下降,影响我国对美出口增速大幅下降了20个百分点,出口减少了约100亿美元。但经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上述两个时期还是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国际经贸的影响面不同。2001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滑落了21.1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放缓仅影响了4.2个百分点,更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以及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普遍放缓。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根源在于此前几年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泡沫的破裂及相关产品市场的全面萧条,受此影响,当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大幅下降了约27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就影响我国出口总额增速下降了11.4个百分点。反观当前国际经贸形势,世界经济正处于二战后第二轮黄金扩张周期,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短期内不会逆转。次贷危机势必引发一段时期内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并将对金融市场发达的欧、日等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对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影响有限。其次,我国在国际经贸发展中的地位和抗风险能力已大幅提升。自2001年11月入世以来,我国已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参与到国际经贸合作与竞争中。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我国GDP总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从2001年的全球第6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4位和第3位,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贸易领域,我国充分行使WTO成员的权利,积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和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合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国内产业合法利益。同时,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自2002年实施《曼谷协定》以来,我国已先后签订并实施了6项区域贸易优惠安排,涵盖了东盟、韩国、印度等重要的贸易伙伴,进出口市场不断拓宽,多元化战略初显成效。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中国视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把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视为发展本国经济的契机。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经济的放缓无形中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多边、双边经贸合作,巩固和提高国际经济、政治地位提供了机遇。   结论:影响有限 挑战与机遇并存   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乃至经济发展而言,既有不利因素的挑战,也是改革发展的机遇。   第一,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动荡势必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出口产生一定影响,但与入世之前相比,当前国内外经贸形势有明显的区别,我国在进出口贸易方式、市场分布、商品结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应对国际经贸环境变化的能力已明显加强。因此,2008年出口不会像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等历史时期那样产生大幅滑坡,出口及国内经济实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增长预期是比较有把握的。   第二,外部需求下降和出口增长的适度减缓符合我国宏观调控的方向,有利于确保国内市场供应、稳定国内物价水平、缓解通胀压力和推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同时,次贷危机也使我国们对国内外经贸环境有了更加客观、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为我国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金融体系监管等诸多改革方面提供了契机,并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加强海外市场开拓,提高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   第三,年初我国出口的放缓,有去年同期基数高、春节假期等特殊原因,并不能代表全年出口走势。我国们预计,2008年全国出口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在国内政策调控及国际经贸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出口增速将比2007年有一定回落,全年出口可望保持18%-20%左右的增长,比2007年出口实际增长率降低6-8个百分点。同时,进口增速稳中有升,并将保持增长快于出口的势头,贸易顺差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或有一定降低。此外,国内通胀压力、国际市场价格高位运行、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贸易环境有所恶化、投机热钱流向可能逆转等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应在外贸进出口等多个渠道加强研究分析、及时应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