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儒家思想能不能抵御西方文化侵略?

来源:
时间:2024-08-17 11:18:33
热度:

儒家思想能不能抵御西方文化侵略?【专家解说】:人类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世界上呈现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社会变得越来越进步,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科学技术,像几何

【专家解说】:人类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世界上呈现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社会变得越来越进步,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科学技术,像几何积数一样飞速发展。许多新事物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多年的梦想得以实现。天下的事物往往有其两面性。正像老子说的“祸兮福所兮,福兮祸所伏。”那样,高科技给人类带来很大好处,也有时对人民不利。经济全球化也是这样。 经济全球化,就是在以前人们横向联系的基础上,世界各地之间更进一步联合、结合、配合。人类蒙昧时代,只为生存挣扎,相互联系很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三次大分工,尤其是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分出来后,更起到沟通供销、活跃市场、加强联系的作用。两千年来,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西方的庄园经济,与外界联系相对不多。资本主义社会以来,许多从事商业贸易的人,驰骋于海洋,奔忙于大地,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横向联系。到了今天,这种联系日益加强,世界变成一体。多少年来人们惊叹望不到头的大地、海洋,转瞬即到。一项发明,通过电脑,几秒钟传遍世界。天下大事,通过电视,睁眼就可看到。但事情有利也有弊,经济全球化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不少害处。其一,人类更多地消耗自然资源。日后自然资源枯竭后,怎样解决?其二,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影响了生态平衡。自然界要对人类进行报复、惩罚。其三,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发展程度不同。快速发展的结果必然造成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矛盾日多,社会不安。其四,因为贫富悬殊日益拉大,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以进步欺落后的情况自然会发生。 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防止?人们不能不想到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人们常说世界范围内在意识形态上影响人们最大的有四种思想:以耶苏基督为代表的基督教,以释迦牟尼为代表的佛教,以穆罕默德为代表的伊斯兰教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前三者是宗教,孔子及儒学,尽管像宗教一样受人尊敬、崇奉,但它不是宗教。它与前三者最大的不同是入世。他的学说,他的主张,是面对当今世界。孔子及儒家思想抱着积极入世、努力治世的态度,他们的一些理论和学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当前经济全球化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有人问,孔子及儒家思想是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思想,今天能有用吗?回答应是,作为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中,诚然有些维护当时某个阶级、某个集团利益的内容,但其中也有一些人类思想中“永恒的范畴”。即不受时空限制,不受阶级制约,体现人类认识规律的思想。这些思想有许多在经济工作中表现出来,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中也很有用。主要有: 一、明确的经济伦理观 人们在社会上从事经济活动,与人打交道。你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是对人有利?还是对人有害?是否符合人际之间的伦理关系?人们称作经济伦理观。孔子倡导的仁爱、和谐的精神正与此相合。 孔子在回答弟子樊迟时,很简明地说仁者“爱人”,(1)仁最基本的精神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泛指一切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一种学说。包括发现人(奴隶社会把人当作牛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做有益于人的事,而不是损人、害人。孔子赞扬郑国的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2)称子产为“惠人”,即树起一个爱护人民的榜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从事经济工作者,对自己经营的内容首先考虑到对世界(不只是本国)是否人民有利?是否符合人道主义?多年来,在一些国家活动猖獗的毒枭,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惜坑人害人,这种行为无论如何不该干,各国都应取缔。研究原子能反应堆是为人们造福呢?还是生产杀人武器呢?有人贩卖军火,本来是助长战争、祸害人的事,但却为自己的行动掩饰、辩护,甚至还振振有词地说是为了维护和平。这些做法都违背了经济伦理观,不符合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联合国三楼墙壁上用25000块马赛克镶着“自己不愿干的事,不叫别人干”。这就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有的国家和地区,开赌场,赚大钱,却不允许当地人参加活动。他们知道赌博对人有害,他们祸害别人,却不祸害自己人。其实祸害别人也不好。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自己要达到什么标准,什么要求,也要求别人达到什么标准,什么要求。经营企业从来是双向的,希望自己经营的企业得利,也要与自己发生联系的企业得到。自己不得利的事不干,也不要把赔钱的买卖推给合作者。自己与合作者的关系,应该是各自利用自己的优势、商机,其同赚钱,达到双赢。 二、正确的求利原则 司马迁早就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5)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就是为了赚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怎样赚钱?怎样获利?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大学》中早就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在获取“利”中,要做到合乎“义”的原则。古人把义解释做宜。即处理事情时,适宜、合情合理,对大家都有好处。怎样对待利?孔子当年就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6)“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处也。”(7)即只有用正当的手段取得财富,获取利益,自己才心安理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这个“道”是什么?就是“取财有义,用财有礼。”(8)当今世界科技高度发达,创造发明日多,你有大的发明创造,你在科技发展中走在前面,你就能致大富,发大财。这种发财是取之有道。如果作伪造假,或者剽窃别人的科技成果,这便是无道。尽管一时可能得逞,但早晚要被人揭穿,身败名裂。孔子告诫一个人要“九思”(9),要人们的视、听、言、动等多种情感动作都要照正确的方式去做,如“视思明、听思聪……”等八项,大都是对感官的要求,最后还有一项“见得思义”,是说一个人在可能得到什么的时候,首先考虑是否合义?是否应该得?孔子又多次说过“见利思义”(10)、“义然后取”(11),都是告诫人们不要贪无义之财,不要取非法之物。那种“见钱眼开”、“有奶便是娘”为了获取别人支持,不惜出卖原则,出卖人格、国格的人的做法都是不对的。贪财损义者,坑了别人,害了国家、社会,自己也早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到头来还是一场空。获得不义之财后,即使一时不被揭穿,但那种得利的黑钱,损了道德,使自己变黑,使子女变坏,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中国强调自己获利时也考虑考虑别人的利益,不要以损人来利己。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12)如果自己的一切行动只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为标准来考虑问题,就会招致很多怨恨。当年孟子对梁惠王说,如果只谈利,你国内的大夫也谈利,士庶人也谈利。“上下交相利,则国危矣。”(13)“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假若人人都轻公义,重私利,那大夫不把国君的产业夺去,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有的人为了得到更多的利,贪得无厌,不择手段,结果招来很多怨恨,树了很多敌。这种做法违背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实为义中取利的大忌。 三、诚信的职业观念 中国字的构成很有意思:一言一成为“诚”,一人一言为“信”,一个人说出话来就要办到是“诚”,一个人说话算数叫“信”。诚信就是诚实不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乃至一诺千金。诚为信之本,信为诚之源,两者互相派生,又互相发展。我国自古以来经商者就讲诚信为本,货真价实,言不二价,重视信誉。信誉乃经商者立业之本。当今世界,一个商人,一个企业,有了信誉就有了无形的资产。如果破坏了信誉,丢失了信誉,在横向联系加强、各种消息十分灵通的今天。坏事传千里,坏名传万里,自己的损失远远比赔钱还重要。中国古谚“得黄金百金,不如季布一诺。”汉时季布守信有名,春秋时季扎挂剑更有名。这些事例说明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信守自己的诺言。诚和信使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社会上获得信任,这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成为自己致富之本、发财之源。在当今世界同样有其社会价值。在形形色色的产品中,诚信的重要表现是产品质量。生产一种产品,从设计到选料,到加工制作,到安装组合,都要有一定的质量标准,不停地进行质量监督,质量检查。步步为营,层层把关,才能保证产品质量,优质产品才能持续优质。相反有人生产劣质产品,制作中不是偷工减料,就是粗制滥造,幻想反正销得很远,销到外国,销到不懂这种产品质量或不重视这种产品质量的地方,可以蒙混一时。殊不知“没有不透风的墙”。劣质产品销到任何地方,都会遭到人们反对。产品越销的远,越是坏名远播,信誉丢向远方,自己家的牌子砸得越厉害,自己弄丢了大量市场。中国古代人强调重信守约,时至今日,更具体为各种法律、条规。例如产品质量检验法、经济合同法、担保法、投资法、合资法以及各种经营法等。那种没有或者缺乏诚信观念的人,往往违反其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法,到头来自己要受到各种惩罚。因此,今日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如果有强烈的讲诚信,重质量的意识,不折不扣地重信守约,在今日商海游泳中,就能一直保持主动地位,达到胜利的彼岸。 四、廉洁的企业作风 每个经营企业的人都知道,应认认真真理财,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生产中减少无谓的消耗,从各种方面来降低成本,而这正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一贯作风。两千多年前孔子在鲁国任委吏时,就被孟子称作“会计当而已矣”。(14)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会管理帐目的会计。一个企业是个整体,它要生财,更要理财。如果说一个家庭的经济管理主要是理财的话,一个企业就不仅要理财,更要在理财的基础多找生财之道。孔子从来主张爱民、节财。齐景公问他如何治理国家,他回答“政在节财”(15),有人说奢侈显得骄傲,俭约显得寒酸。叫他任取一个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俭”。(16)勤俭是中国人历代提倡的美德,司马光说“历览前贤国与家,胜由勤俭败由奢。”(17)把是否勤俭、奢侈提到成败的高度来看。这对今日各地各国的企业来说,也有现实意义。企业生产就要降低成本。例如把住进货质量、价格关,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非生产人员,加强成本核算,精打细算,在利润分配、职工生活、扩大再生产等方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更要堵塞腐败的漏洞,提倡一切为公,为集体的精神。对生产中的每个小环节都要重视,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只有想尽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才能在商海竞争中立于主动。一项产品,在同样质量的前提下,显然顾客要看价格,成本降低后价格就低,凭这一点就能战胜对方。 五、积极的竞争态度 中国古代的兵家讲竞争,儒家也不是不讲竞争。孔子当年就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18)各种工匠一起居住于他们制作的场所,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大家在一起干活,都想干得多,干得好。真正干得多,干得好的是那种能以改进技术、巧干的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就是赞扬那种能以掌握得心应手工具干活干的好的人。中国古代有“和实生物”的说法,即在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和实生物”(20)意思是不同因素的统一,才能促使事物发展。一件事物,在固定范围内,在多年的老框框里,往往不能更好地发展。必须加入新的因素,使这些异质发生作用,使“和”有一定的开放意义,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今日的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的企业发展中加入异质,提供出从来没有的好条件。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工作者,都应不断吸取“它山之石”,输入新鲜血液,使自身得到充实、改变和提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中国儒家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以“和”的观点,对别的事物吸取学习、消化,兼收并蓄,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竞争和创新。这正是当今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精神。 六、和谐的环境意识 大千世界,七彩缤纷。大量自然界的山水木石,植物中的千门万类,动物中的飞禽走兽,都在地球上存在了多少年,人类只是后生于它们的一部分。人类和自然共生,人类赖自然而生。在过去的年月里,人类为了生存,不惜干扰它们,损害它们,结果是人类虽然取得了一些暂时的利益,却破坏了世界的统一性,破坏了人类自己生存的环境。尤其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技进步、经济发达、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许多人对自然界还在拼命索取,竭泽而渔,更大程度地破坏了生态平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回头去看看,多少年来,中国古代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观察、实践、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的正确主张。这就是“天人合一”。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21)他用自然的天代替了宗教的天,人格的天。他认为人应该敬畏“天”(自然界),努力去“下学人事,上达天命”,即努力做好人间的事,摸清自然规律。作为人间的帝王,犹应“敬天”、“修德”、“保民”,以达到人与“天”和谐相处,“与天地参”的境界。康有为发挥“斯时人、物并育而不相害,众生熙熙以登春台。”(22)等到天人合一、和谐相处时,就能达到大同世界了。宋儒张载“民胞物与”的主张,更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说得亲密无间,这些思想都与当今保护自然环境、寻求生态平衡的主张一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有的人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不惜对自然界破坏、戕杀。这种只利于小集团的做法,却害了广大人民,破坏了整个社会,当然应该及时反对、制止。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理解中国的儒家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的经济工作的指导作用的话,更是积极的、直接的、不可缺少的了。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两千多年,历经风风雨雨而未倒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有一些内容体现出人类认识史上“永远的范畴”。因而不受时空的限制。过去有用,今天还有用。古代中国有用,科学发达的今日世界也有用。人类发展要吸取过去一切有用的东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正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