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大学生如何认识朝核问题

来源:
时间:2024-08-17 11:14:35
热度:

大学生如何认识朝核问题【专家解说】:  一、 即使朝鲜重返六方会谈,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2006年10月9日朝鲜“悍然”实施核试验,这使得六方会谈的其它五国深感受挫。尽管联合国安理

【专家解说】:  一、   即使朝鲜重返六方会谈,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2006年10月9日朝鲜“悍然”实施核试验,这使得六方会谈的其它五国深感受挫。尽管联合国安理会以罕见的高效率一致通过了对朝谴责制裁决议案,但几乎没人相信,朝鲜会因此放弃核计划。在第二次核试警报尚未解除的情况下,为防止核扩散,安理会各成员国应该采取协调行动。但个别国家却以国内法的权限为由,“视必要性”作出反应,酌情实施。不仅如此,对朝经济制裁最有效的中国出于对制裁后果的担心,很难有实质性动作。而围绕朝鲜核威胁,美、日两国间存在着不小的潜在认识差距,更为朝核问题的解决投下了阴影。   考察朝核问题的实质及朝鲜的国体,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在朝鲜问题上的任何矛盾、间隙和政策性的首鼠两端,都有可能反被朝鲜利用。这也是朝核问题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祸起萧墙   除了战后历史形成的五个合法的核国家之外,新兴国家尝试拥有核武器的动机是对抗区域强国、追求地区霸权,如印度对巴基斯坦,伊拉克、利比亚、伊朗对以色列。但朝鲜研制核武器的出发点完全不同于上述国家,目的是为了政权存续。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朝鲜在南北体制竞争中败北,随着冷战终结,又直面社会主义阵营崩溃。朝鲜对于自身政权存续有种强烈的不安。因其体制的高度自闭性,这种不安不仅无法在全球化时代的经济碰撞中缓解、释放,反而日益强化、升级。特别在布什总统发表所谓“邪恶轴心”演说后,这一情绪达到了顶点。   伊拉克战争后萨达姆政权的倒台更使金正日意识到,仅靠构筑常规军事力量,远不足以达成朝鲜的“长治久安”。对深陷经济萧条中的朝鲜来说,除南北、朝中关系之外,朝美、朝日关系的改善也不可或缺。但手中已无牌可打的金正日要想破局,只有利用核武器。克林顿时期,朝鲜靠大打核牌,换来美朝框架协议的外交突破的辉煌业绩。这是朝鲜没齿难忘的“本体记忆”,也是金正日最终于10月9日尝试“正面突破”的最后动力。   在朝鲜核试“成功”的背后,有三个不容忽视的要素。首先,核试表明,朝鲜的核开发计划已然到达可试验水准。而对此做出“贡献”的,则是2002年10月以来布什的政策性失误。在克林顿近6年及布什最初两年的时间里,有可能将对核废料实施再处理的宁边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严密监视之下。即便朝鲜拥有不为人所知的秘密浓缩铀,美国允许其核设施重新运行在政策上是失败的。本次朝鲜核试的原材料钚,正是来源于宁边基地。   其次,金融制裁的“意外”效果。去年9月,在澳门银行冻结的朝鲜帐户帐面上只有约2400万美元。但在随后召开的第5次六方会谈上,朝鲜强烈反弹,于是美国对其“效果”确信不疑,于翌年加大了金融制裁的力度。与此同时,美国在绑架日本人、镇压“脱北者”等人权问题上高调弹劾,大有结成对朝国际包围网的态势。这种强硬政策,让朝鲜深信外交解决之不可能,于是,5月之后,加快了导弹试射和核试的步伐。   最后,促成朝鲜核试的国际环境。如果没有合适的国际形势的话,朝鲜决不会“悍然”实施核试。伊拉克战争的泥淖化和伊朗核问题的同时展开,使朝鲜领导人看到美国在中东被捆住手脚,已无力对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于是金正日决定铤而走险。核试后的形势发展证明了朝鲜之前的判断完全正确。   朝鲜偏偏选择美议会中期选举1个月前试水,显然希望对选情有所影响。正如华盛顿从来不曾放弃对朝鲜制度更迭的期望一样,金正日显然也在盼望着美国共和党政权的交替。在他看来,只要在今后两年内能扛住国际制裁的压力,那么作为有核国家与美国下届政权谈判的日子就一定会到来。   日美各怀一心   毋庸讳言,对朝核说“不”最坚决的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在对朝核威胁的认识上,存在着不小的认识差距。这一点,从朝鲜核试以来两国的应对中,毕现无遗。对于所有的制裁决议,日本不仅出手最快、执行最彻底,而且不惜追加单独制裁措施,唯恐给朝鲜以喘息之机。相比之下,美国的态度则缓和得多。   日本首相安倍指出,朝鲜导弹及核试验已构成直接威胁。某种意义上,日本的角色像伊拉克战争开战时的以色列。金正日的策略是,只要完成射程能到达日本的核导开发,那么出于保护日本的目的,美国便不会攻击朝鲜,朝鲜的政权便得以存续。因此,对日本而言,最大、最直接的威胁与其说是核扩散,不如说是朝鲜紧锣密鼓提炼、积蓄着的钚原料。朝鲜正锐意建设的50MW核反应堆一旦竣工,核原料的生产马上就进入量产水平,那就真成了日本的噩梦。   美国的着眼点显然在防止朝鲜核物质、技术的海外转移上。尽管朝核对日本的威胁是直接的,但只要能防止对第三国的扩散,解除其核武装则未必是当务之急。当然,防止核扩散的成功在客观上会间接减轻对日本的核威胁。因为对朝鲜来说,导弹是主要出口产业,阻止其出口本身,就是很大的打击,其用于核开发的资金来源也将被切断。所以,日本在配合国际社会制裁、打击朝鲜的问题上,一向不遗余力。   但美国和日本毕竟是一对盟国,尽管两国在朝核威胁的认识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也谨防分歧为朝鲜利用。迄今为止,美国在日核问题上依然未出现任何松动迹象。国务卿赖斯声称,“任何对日本的攻击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攻击。”   对日本来说,本来就置身于美国核保护伞之下,其安全其实是有相当保证的。但只要朝核一天没被解除,日本就会借力日美安保,谋求基于朝鲜核拥有前提之上的更加坚固的安保强化之策,包括弹道导弹防御系统(MD)在内的部署定会付诸实施,客观上将加剧东亚的战略紧张。   中国首鼠两端   从7月朝鲜导弹危机以来,北京的斡旋就成了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如果没有中国的同意,两个安理会谴责制裁决议不可能出台。但是,细加分析便不难看出,中国对朝鲜的心理其实相当复杂。一方面,出于对朝鲜核试的反对和对国际社会行动规范的尊重,以及对朝方执迷不悟、丝毫不顾及中方脸面的愤慨,中国只能附议决议案精神,投赞成票,不惜给国际社会以对朝政策转换的印象。但是中国依然在大局上扮演着朝鲜保护者的角色,并继续斡旋于朝美之间。   虽然中国希望朝鲜能实现体制转型,但出于地缘政治上的考量,却并不乐见朝鲜崩溃。否则中国将失去朝鲜的战略缓冲,隔(鸭绿)江与美韩同盟直接对峙,进而付出美国战略关注向台湾海峡倾斜的代价。假如朝鲜半岛陷于动荡,难免不波及中国,外国资本的对华投资将受到抑制,经济持续增长的国家目标会因此而大打折扣。韩国经济未必能负担得起北方复兴的重负,其负面效应会殃及中国。届时,大量朝鲜难民涌入中国边境,不仅会加剧中国经济的矛盾,而且会带来新的民族问题。   正是由于这种战略两难,中国一方面赞成对朝经济制裁,但却回避扼杀朝鲜经济的极端措施,不愿把朝鲜推向绝望的深渊。问题是平壤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试图加以利用。10月,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访问朝鲜,拜会金正日,不但没能带回朝方任何切实的关于停止二次核试的口信,据说甚至没能得到平壤的一句道歉。对于中方要求朝鲜复归六方会谈的请求,朝方还是照例端出了要美解除金融制裁的先决条件,并且放出狠话:朝鲜做好了“对话或者对决的两手准备”。   尽管中国手中掌握着朝鲜90%的贸易及绝大部分经援,但由于战略上的困境过于直白地暴露于朝鲜决策层的视野下,不能不承认,能打的牌其实相当有限。   “核”归何处?   此番朝鲜核试,在国际社会催生了两种新的现实状况。其一是东北亚主要国家间外交激活效应:在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决议表决问题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同仇敌忾”,这种惊人的一致对东北亚来说可谓意味深长。自从2003年由中国主导的六方会谈开始以来,关于朝核问题的应对,从来截然分为中、韩、俄的“包容”立场与美、日的“压力”立场,两相对立,互不相让。哪怕2005年2月朝鲜突然宣布核拥有的极端状况,都没能减少中、韩的对朝经贸合作。核试后,中国对朝政策明显向“压力”倾斜,韩国也清算金大中政权以来“阳光政策”,在对北外交上开始呈现与美、日的协调姿态。尤其是核试后短短一个月内,东北亚各国及美国的外交高官们多线路、全方位地穿梭互访,浓密磋商的情景在一个月前还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这种来之不易的多国协调外交的积极氛围,很快就被朝鲜核试带来的第二个严峻的现实所笼罩、消解,昭示着东北亚地区结构性矛盾之深刻、复杂。这个严峻的现实是朝鲜拥有核武器的定型化、恒久化问题。尽管尚不确知金正日核试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但是,10月9日从咸镜北道地区发出的里氏3.58级地震的波形图表明,朝鲜确已拥有了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从朝鲜尝试拥有核武器的单纯目的性(政权维系)出发,联系其国体及金正日其人的性格,那么只要金政权不被颠覆,朝鲜断不会轻言弃核。换句话说,很难有足以交换朝鲜核弃的筹码。对此,国际社会需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朝鲜是有核国家这一点,恐难逆转。而其作为有核国家的现实,今后还会长期持续下去。国际社会的回旋空间将被大大压缩——基本上只能在上述现实的框架内来谋求危险系数较小的选择,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幸的是,这就是东北亚面对的现实。   那么,在这种空前严峻的状况下,各国如何应对,才能争取到较大的外交回旋空间,谋求相对安全的安保之策呢?   首先,应充分重视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朝鲜核试后出现的东北亚多国协调外交的资源优势,使其不间断地发挥机能并有所强化。在相关各国的协同努力下,朝鲜将于最近复归六方会谈。这虽然是好事,但仅仅回到谈判桌的事实本身,却不能带来朝鲜弃核的保证。应当通过多国协同制裁措施孤立朝鲜,与此同时,不放弃谈判的希望,并通过有关国家的特殊管道保持接触,伺机说服,劝其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即压力与包容政策并重,大棒与胡萝卜两施。   其次,朝鲜正式回归六方会谈之后,很可能会通过对美协商暗示某种形式的交易(即妥协)。对此,国际社会应抓住机会,顺水推舟,如弃核不现实的话,至少应大力谋求冻结核开发局面的达成。就美国而言,在议会中期选举之后,从政策上似乎出现了某种松动迹象,希望的大门还没有完全关闭。   二、   朝鲜第二次核试验表明,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和围绕着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六方会谈机制遭受一大挫折,如果不是失败的话。很多年来,中国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包括人、财、物等方面,甚至牵涉到最高领导层,但是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种谁也不想看到的情形呢?尽管有很多因素超出中国本身的控制,中国也不应当被责备,但中国作为这一问题上最为重要的国家,还是有很多经验教训可以吸取。总结经验对寻求未来的解决方式非常重要。   对朝鲜问题本质的判断   首要的问题就是对朝鲜问题本质的判断。几乎所有相关国家都认为,朝鲜应当走一条无核化道路。无核化显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国家的利益。但朝鲜本身并不这样看。朝鲜最大的国家利益就是国家的安全。当然这种国家安全可以从多方面来定义的,既包括军事上,也包括政权和社会的稳定性。尽管外界把朝鲜发展核武器及其有关的举动称之为“非理性”,但对朝鲜来说,发展核武器可能是一件极为合理的事情。实际上,当今世界上,很多对自身感到不安全的国家都在想通过发展核武器来求得自保,只不过很多国家受制于内外环境而不能发展罢了。   很多人认为,朝鲜理性的做法就是寻求和国际社会的合作。国际合作就是朝鲜可以得到国际社会,主要是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多方面的帮助。也就是说,朝鲜可以和国际社会作一交易。实际发展的情形是:朝鲜的确一直在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主要是中国的援助,但同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发展核武器的努力。正因为这样,一些人称朝鲜为“流氓国家”。他们怎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朝鲜作此一“非理性”的选择,而与国际社会作对。不过,类似的看法忽视了朝鲜根本没有和国际社会作此一交易的任何条件。无论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军事安全方面来说,朝鲜事实上是个极度不安全的国家。也就是说,在所有这些方面,朝鲜都显得非常脆弱,不堪一击。任何一个国家,在极度不安全的情形下是很难向国际社会开放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的经验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种情况。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前苏联交恶之后,陷入了极其孤立的状态。当时的领导人也作出了各种被外界认为是“非理性”的内政和外交行为。中国后来的领导人之所以能够实行改革政策,并且向西方开放,和七十年代初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很大的关联。如果没有中美关系改善及与之相关的发展,中国很难有信心那么快就能和西方发展具有实质性的关系。   视朝鲜问题为美国问题   在朝鲜问题上,问题的本质就是中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根本国家利益是什么?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一直把朝鲜问题看成是美国的问题,而非中国本身的问题。设想一样,如果美国周边国家加拿大、墨西哥发展核武器,美国会如何反应?俄罗斯的周边国家发展核武器,俄罗斯又会作怎样的反应?朝鲜是中国的邻居,是中国的后院,其发展核武器本来就是对中国的最大威胁,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朝鲜永远会是中国的朋友,永远不会把核弹头对准中国。但朝鲜在发展核武器,很多人好像视而不见,把此看成是美国的问题。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国际战略中缺少国家利益的概念。如果看一下地图,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被核武器所包围的国家。这不能说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因为对自己的国家利益的认同不强,所以就没有有效的策略来解决朝鲜问题。从朝鲜安全的角度来说,中国对朝鲜问题的判断显然有欠缺。中国没有满足朝鲜的安全要求。中国和朝鲜之间尽管在冷战期间有安全协议,但这个协议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东北亚政策开始向韩国和日本等倾斜。这种政策的倾斜不可避免,因为这是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所需,但中国没有及时地调整和朝鲜的安全政策。从朝鲜的角度来看,中国政策的调整实际上使得其感到更不安全。考虑到日本和韩国一直处于美国的安全保护伞之下,并且美国对这些国家的安全保护在冷战结束之后因为中国崛起和朝鲜问题等因素一直在不断强化,朝鲜的极度不安全感并不难理解。如果中国(或者中国和俄国)能够对朝鲜提供类似于美国为日本和韩国所提供的安全,那么朝鲜的行为就会很不一样。   但另一方面,中国也不愿意和所谓的国际社会(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对朝鲜实行强硬的政策。在相关国家中,中国对朝鲜应当是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这倒不是因为中国和朝鲜是传统“友好”国家,而是因为和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和朝鲜仍然存在着各种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如果中国完全断绝对朝鲜的经济援助,那么就会对朝鲜政权产生很负面的直接的影响。多年来,尽管中国对朝鲜在核问题上的政策并不满意,但并不想对朝鲜实施足够的压力。中国既不想自己对朝鲜采取制裁举措,更不想和美国等相关国家合作对朝鲜采取共同的压力。实际上,中国往往和俄罗斯一起在国际舞台上和朝鲜站在一边,反对美国等国所建议的制裁。   问题出在中国的认同   中国的这种认同也反映在六方会谈上。中国在六方会谈机制建设上扮演了一个主要的角色,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地区大国。但问题出在中国的认同问题。因为把朝鲜问题主要看成是美国和朝鲜的问题,中国在六方会谈上基本上扮演一个助手的角色,意在促成美国、朝鲜等相关国家之间的谈判。如果中国把朝鲜问题看成是自己的问题,那么中国对自己的角色就要作不同的界定。   中国的这种认同也就给朝鲜很大的国际空间的动员能力。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朝鲜领导人,你会怎样做?朝鲜利用相关国家在朝鲜问题上的不一致性或者冲突的利益,在诸多大国之间游刃有余,在得到了很大的利益的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外在的制裁,尤其是中国的制裁。令人遗憾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简单地把朝鲜的每一个动作和制造的每一次危机看成是和美国讨价还价和勒索。   现在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中国当然感到被背叛。因此,很多人开始主张和国际社会合作,实际上是和美国等合作,对朝鲜实行强硬政策,甚至放弃朝鲜。这同样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实际上,放弃朝鲜可能会是中国永远的错误。朝鲜会永远是中国的邻居,无论核化还是政治不稳定甚至解体都会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对中国来说,有效的政策不是放弃朝鲜,而是提供足够的动力机制让朝鲜妥协。动力机制包括两部分。一是利益,不仅仅是长期以来的经济利益,也应当包括极其关键的安全利益;二是压力,压力既可以来自中国本身,也可以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或者中国和后者的结合。当然,如果中国(或者中国和俄罗斯)向朝鲜提供经济之外的援助甚至安全保障,这会涉及到中国(和俄罗斯)和美国等相关国家的关系。但考虑到无核化和稳定也是美国等国的利益之所在,这种关系并不难处理。对中国来说,朝鲜的无核化和稳定是中国在东北亚最大的国家安全利益,不管如何困难,也必须去面对。   总而言之,一个不安全的朝鲜还会继续一意孤行,而一个具有自信的朝鲜则有可能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就会像中国那样实行改革开放,最终和国际社会融为一体。而中国在引导朝鲜朝这个方向走的过程中可以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