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碳经济中得到的读后感
来源:
时间:2024-08-17 09:06:22
热度:
从低碳经济中得到的读后感【专家解说】:什么是“低碳”? 现在“低碳”这个词很时尚。在建筑业,汽车业,甚至服装业都能听到“低碳”的提倡。从积极的一面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
【专家解说】:什么是“低碳”? 现在“低碳”这个词很时尚。在建筑业,汽车业,甚至服装业都能听到“低碳”的提倡。从积极的一面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因为实现低碳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提高公众对低碳的认识和认同是实现低碳社会的关键步骤。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今天的低碳讨论,我们会发现一个让人忧虑的问题。虽然很多人都在谈论低碳,但是大多数的人并没完全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低碳。本杰明•K•萨瓦库尔(Benjamin Savacool),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副教授,今年3月份在《中国日报》分享了他在中国调研的关于公众对节能知识的调查结果。通过调研600户家庭,索瓦库尔发现只有2%的应答者说他们看过如何节能的资料或能描述可以节能或提高能效的措施。另外,45%的应答者说他们从来没想过要节能或要提高能效。如果只看有子女的家庭,报告结果显示,只有五分之一的家庭要节能或打算告诉自己的孩子节能有多重要。
在中国,二氧化碳主要的来源之一是传统能源的生产,所以低碳跟节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能源用多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也高了。大部分的人都会说他们想低碳,但萨瓦库尔教授的调查证明,一般的人还没了解到二氧化碳和能源的基本关系。这个基本的关系没搞清楚,那想要低碳就很难了。萨瓦库尔教授的调查结果也证明另外一点,低碳理念还没有真正的融入大家的价值观和日常生活。虽然“今天你‘低碳’了吗?”成为时下流行的问候语,很多人还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低碳。有的人买了辆混合动力的多功能旅行车(SUV)就说“我低碳了!”尽管一辆多功能旅行车(SUV)是混合动力的,它的耗油量却要比普通的轿车高得多,对一般的市民来说,这绝对不是低碳。 “低碳”主要的意义是要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降到一个比较安全的,有可能会阻止气候变暖的程度。最终,实践低碳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气候变暖的危急程度,如果没有过度气候变化的危险,没有人会关心低碳的。那为什么今天大家都喜欢讨论“低碳”而不是阻止气候变暖呢?我觉得是因为低碳比阻止气候变暖的危急程度容易懂多了。即因为这里有足够的空间比较充分地解释怎么能阻止气候变暖,而这个话题也包括“低碳”,下面解释怎么能阻止气候变暖。 如何阻止气候变暖 气候科学已经明确表明人类行为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来预计,气候将继续变暖到一个可怕的水平,对人类社会进一步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在可预见的将来继续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平,发展科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幸运的是,大量的研究表明现有的及未来几十年预计可以商业化的科学技术可以减缓气候变化至一个安全的水平。科技发展的前景及重大社会问题的改革难题使得一些人已经把科技变化作为解决气候危机的主要解决途径。然而,若核实一下减缓气候变化所需要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其他造成气候变化的潜在因素,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变化在减缓气候变化程度上即使无法与科技发展相比拟,但是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的内容将阐释科技变化的重要性如何随着气候变化驱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对于最依赖于科技变化的驱动因素二氧化碳来说,社会的变革也还是十分重要。 气候变化驱动因素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的大气浓度变化、太阳放射线变化及地球物理特征的变化造成的。此外,IPCC认为人类直接影响着二氧化碳的大气浓度及地球物理特征,并且间接影响着太阳放射线的变化。不仅是二氧化碳浓度,地球物理特征同样在调节气候变化上扮演着角色,一些重要地球物理特征的消失(如亚马逊热带雨林)将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重大影响,并且其本身也可能成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 人类希望能够将全球气候稳定下来,从而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的生活水平可以维持。根据这个假定,人类将不得不采取有效措施以阻止以上所提及的三个造成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即保护重要的地球物理特性;增加地球表面的星体反照率以抵消二氧化碳造成的气候变暖;降低二氧化碳的大气浓度到450PPM。 保护重要的地球物理特征 重要的地球物理特征是指那些可以调节全球气候,且其本身的重大改变或消失会演变为气候变化驱动力的地球物理特征。热带雨林和海洋由于其在全球水资源及碳循环中的重要性,成为重要地球物理特征的典型例子。海洋及热带雨林都是很大的碳汇,分别吸收了当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研究表明,人类砍伐森林及造成全球变暖的行为已经削弱了它们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热带雨林及海洋同样影响着全球的气候模式。因此,保护重要的地球物理特征在稳定全球气候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逐渐上升的二氧化碳大气浓度从两方面威胁着海洋。一方面,如前所述,日渐上升的二氧化碳浓度及随之而来的全球变暖削弱了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因为海洋吸收着全球大约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使吸收能力稍许减弱也会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滞留于大气中,加强了气候变暖的进程。另一方面,海洋因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会逐渐酸化,从而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尤其是破坏了碳酸钙甲壳物种的生存能力,而碳酸钙甲壳物种有助于海洋长期储存吸收二氧化碳;而且,海洋生态系统的瓦解很可能严重破坏陆上生态系统。因此,保护海洋需要限制二氧化碳的浓度,而限制二氧化碳的浓度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显然,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稳定全球气候的关键。二氧化碳的大气浓度不仅是气候变化本身的驱动因素,也影响着其他驱动因素,而且不能通过改变地球的星体反照率来完全抵消它的影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国际能源署及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发布的相关报告表明,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重大科技发展,从而使全球进入一个低碳的技术领域。如果没有科技进步,稳定气候体系的唯一途径是大幅度降低消费水平及/或人口数量。在这样一个约有十亿贫困人口的世界里,大幅度降低消费水平明显是不可行的。此外,以上所提的所有组织发现可以通过积极及精心策划的科技发展与部署满足二氧化碳的排放目标,同时对经济增长不会带来明显的负作用。科技进步似乎是最终的拯救者,它不仅可以拯救世界,而且可以使经济持续增长。 如同实现其他所有的美好的目标一样,实现此目标是非常困难的。过渡到低碳经济涉及到基础设施、工业及自然环境的重大变化。而且,这种过渡需要快速进行,理想状况是在2020-2030年间二氧化碳浓度极剧增加期间进行过渡。麦肯锡预计,为了达到排放目标,低碳或者中性碳资源的发电量占有率必须从现在的30%增加到2030年的70%;在2030年购买的所有交通工具必须是混合微电路或者插电式的;从目前开始,所有新建筑物和大部分现有的建筑物都要绿色化或进行节能改造。国际能源署预测,进行一系列能帮我们把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50PPM范围内的技术投资及部署需要全球每年多花一万亿美元,或相当于2006年在清浩能源方面投资的16倍;全球在2010-205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及技术投资的总预算约为45万亿,每推迟一年则会再增加5千亿美元。这个巨大的投资意味着如果我们严肃地应对气候变化,二十到三十年之后的基础设施、工业工艺、,交通工具和发电厂都会跟今天有很大不同,甚至很有可能是今天没有想象得到的。 政治及社会变化 由于社会同时面临着很多迫切的需求,如饥饿、疾病及武装冲突,因此针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最终是政治决策。二氧化碳浓度高于450PPM本身并无害处,因为危害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价值决定的。对某些人有危害,可能对于其他人来说是种激励。由于现代人类之前从未面临气候危机,分配更多的资源以减缓气候变化的政治决策需要社会变化来支持。许多政治上的障碍仍然阻碍着低碳经济的转变。克服这些障碍需要大家共同对于可持续发展危机及重新调整的优先顺序有全新的认识。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变化,就不可能有所需的政治支持来达到稳定气候的目标。 过去出现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消耗或者酸雨,是可以通过生产技术的改进来解决,而气候变化则与个人消费行为紧密联系。麦肯锡估计22%的减排机会来自于受消费者显著影响的领域,如交通,建筑及垃圾。即使这个数据也还可能低估了消费者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出于健康安全考虑,近期试图限制垃圾焚烧炉的扩张使用和反对使用核能的例子,都表明电力行业也受到消费者的显著影响。当我们把交通,建筑,垃圾及电力领域涉及的不同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可以明显看到,只有这些角色及机构广泛认为低碳技术制度转变是必须的、可行的、有利的,这种转变才可能发生。 一些人抵制垃圾焚烧及核能清楚地表明:除了技术能力,接受新技术同样需要社会变革。目前的社会准则及愿望是:拥有一辆私家车,购买多套房子,随后购买新的日用品取代旧日用品导致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模式。这些社会准则及愿望因为已经成为毋庸置疑或理所当然的事因而很难改变,拥有汽车和一套大房子与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低碳技术及生活方式则要求人类高密度居住及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民众需要从“当前的社会准则及期望”脱离。鼓励高密度居住及清洁能源的立法可以在未获得公众支持的情况下通过,但如果公众坚持热衷于碳集约型生活方式,这些立法就面临着无法实施或者遭受抵制的风险。 结论 很明显,技术进步对于阻止气候变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管理造成气候变化的三个潜在驱动因素是必不可少的。毫无疑问,我们需要技术进步及合理部署来提高工业的能效。没有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在维持当前生活水平的同时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然而,对于实现低碳来说,社会变革与技术进步相比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广泛认识到气候危机这种社会转变形势下,才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更多的采取低碳的技术,因为二氧化碳的很大一部分减排机会来自于消费者具有显著影响力的领域。技术制度的转变同样需要社会变革,在社会变革的情形下,可以增加清洁生产技术的资金投入,同时采用合理的技术及环境政策。当然在技术专家统治论的官僚制度下,即使公众的价值观、动力及态度不发生改变,依然可能筹集资金来推动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实施,但这些措施却可能无法实施或者面临着被公众抵制的风险。 从长远来看,技术进步不可能永远满足人类的消费水平,仅有政府的行动是不可行的。最终,经济将达到一种稳定状态,此时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将会被限制,当前主导的自由消费模式因低碳社会的需要会被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全新认识所取代。基于这些原因,社会、文化及技术因素将是减缓气候变化策略的重点。
上一篇:大学生环保活动
-
经济增长原理是什么2024-08-17
-
什么探鱼器好用经济经济实惠2024-08-17
-
经济通缩,石油下跌利好哪些股票2024-08-17
-
调查报告的标题要怎么写 有关低碳经济的2024-08-17
-
面对09年的经济危机,中央和省市将如何扩大内需?2024-08-17
-
个人所得税的负面经济效应有哪些?2024-08-17
-
碳化经济是什么2024-08-17
-
用宏观经济学原理说明 如何解决内需不足2024-08-17
-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目前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用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2024-08-17
-
节能减排 绿色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哥本哈根大会)体现了政治中哪些哲学观点2024-08-17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扩大内需指的是什么?2024-08-17
-
发展低碳经济对我们的影响?节能减排对老百姓的影响?2024-08-17
-
谁能提供嘉兴五县两区的所有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的信息?要详细的,包括位置大小等!重酬!!!!2024-08-17
-
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2024-08-17
-
谁知道重庆市的涪陵啊,它的经济发展很快,有什么经验可供参考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