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站

谁知道墨江,介绍一下

来源:
时间:2024-08-17 08:37:36
热度:

谁知道墨江,介绍一下【专家解说】:  墨江概况 (一)基本概况 位置面积 墨江位于云南省南部、思茅市东部,地处北 纬 22°51′- 23°59′、东 经 101°08′-1

【专家解说】:  墨江概况   (一)基本概况   位置面积 墨江位于云南省南部、思茅市东部,地处北 纬 22°51′- 23°59′、东 经 101°08′-102°04′之 间,北与镇沅、新平两县相连,东与元江、红河、绿春三县接壤,南临江城县,西与普洱县隔把边江相望。全县国土总面积531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98%。北回归线穿城而过,被誉为"北回归城",距离省会昆明273公里、思茅176公里。   历史沿革 墨江历史悠久,曾名"恭顺"、"他郎"。在两汉、三国、唐南诏、南北朝时为益州郡、粱永郡和银生节度地。宋大理国时期,先后为威楚府因远部和马龙辖地。元代属元江路马龙部。明代开始明代开始设治。嘉靖十二年(1533年),以他郎寨长官司地置恭顺州(州治在今碧溪乡)。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设为他郎抚彝厅,置流官通判。乾隆、宣统时,先后改为普洱府和他郎厅。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改县,民国四年(1915年)改他郎县为墨江县。1949年1月7日墨江县城解放,1950年5月4日正式成立墨江县人民政府,1979年7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 墨江县辖2镇16乡、4个社区164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民族 总人口36万,境内有哈尼、汉、彝、拉祜、布朗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其中哈尼族人口21.24万,占总人口的59%,被誉为"哈尼之乡"。   地理气候 墨江位于哀牢山中段主脉以西的土石山区。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山势陡峭,重岩迭嶂。主要河流有把边江、泗南江、阿墨江、他郎河、布竜河、坝干河、那卡河、杩木河,简称"三江五河",均属红河水系。县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素有"春城中的春城"之称,上万只飞燕长年驻足于县城,与人和谐相处,为县城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被誉为"万燕之城"。   (二)经济建设   200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2525万元(含元磨路建设增加值),同比下降0.7%(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剔除元磨路建设,全县实际生产总值为69025万元,同比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26174万元,同比增13.7%;第二产业增加值16894万元,同比增22%;第三产业增加值25957万元,同比增2.7%。   农业 2003年,全县粮食总产110694万千克;种植烤烟1.4万亩,收购1580吨,总产值1620万元;茶园面积6.1万亩,产量924吨,总产值699万元,其中露水雪芽白毫曾获云南省第二届名优茶评比金奖;甘蔗种植面积3.3万亩,甘蔗产量9万吨,总产值1313万元;橡胶10万亩,产量1481吨,总产值1185万元;咖啡6538亩,产量694吨,产值416万元;紫胶产量曾为全国之最;墨江紫米响誉国内外。   林业 墨江林产资源丰富,有林面积34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9.3%。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二级保护植物5种、三级别保护植10种。产量最大的黄草、龙胆草、威灵仙、黑故子、玉京、蜈蚣等部分名贵动、植物药材就生长在这里。   畜牧业 2003年,共出栏肉牛1.3万头、肥猪13万头、羊0.9万只、家禽100.9万只,畜牧业 总产值达9227万元。   工业 墨江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金属矿有金、银、镍、钴、等,非金属矿有硒、石绵、石灰石等。已开发的墨江金矿年产黄金上万两,是云南省盛产黄金县之一;已探明尚未开发的镍矿储量达33.3万吨,居全国第二。用紫米酿制的紫米封缸酒曾获国家商业部"银爵奖"和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非公经济 以种、养、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运输、餐饮服务为主的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共有私营企业40户,从业人员1857人,注册资金8762.9万元。   (三)社会发展   社会事业 历届县委、政府坚定不移的走"科教兴墨"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35.5%。教育文化事业蒸蒸日上,2003年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初中完学率达92.1%。文化底蕴精深,创作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有哈尼史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哈尼舞蹈《竹筒舞》、《扭指舞》、《拇指舞》等,其中:哈尼族的《扭指舞》、《抢小帽》、《醉鼓》、《年舞》、《山女》、《哈尼酒歌》和彝族月琴曲《彝族跳乐曲》,曾参加省、地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并获奖。目前,全县已发掘整理民歌近万首,乐曲32首,民间舞蹈12个。别具一格的哈尼文化在云南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为把墨江建立哈尼文化展示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民族宗教、民政优抚、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2003年,墨江共建成水库、坝塘32座,高稳产农田地31万亩,沼气池12150口,水利化程度达17%。交通发达,于2003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的元磨高速公路与国道213线、省道0538线在县城处交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使墨江成为了连接东南亚地区国际大通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讯事业全面普及,程控电话用户达15478户、移动电话1.9户。建成地面卫星接收站951座,发展有线电视用户8000户,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县城面积达1.7平方公里,建成了县城综合集贸市场、联珠商贸城等一批专业市场,有上规模上档次的的宾馆饭店9家,街道宽敞明亮,卫生、绿化管理规范,早在2000年被评为省甲级卫生县城。   重点工程建设 墨江水利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50.35亿立方米,可开发水电146.1万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890千瓦;"三江五河"开发初具成效,投资13.9亿元、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的泗南江水电站和投资8.74亿元、总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的崖羊山水电站已正式开工建设;投资21.39亿元、总装机容量为28.5千瓦的龙马江水电站,投资22.69亿元、总装机容量为28.5万千瓦的居甫渡水电站,投资9.29亿元、总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的石门坎水电站和投资4.21亿元、装机容量为6万千瓦的新平寨水电站已做好或正积极筹建开工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投资29.95亿元、总装机容量为39万千瓦的阿墨江水电站已于2003年8月19日与云南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协议。未来5年,墨江将成为云南省中型水电基地。   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小区、"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全县共有文明单位168家、文明村组44个,"十星级"文明户3224户,"十星级"文明户创建面达5%。   民主法制建设 广泛开展"三五" 、"四五"普法活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全县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旅游业 墨江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建有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设计新颖、气势壮观的北回归线标志园,有独异的哈尼文化,有始建于清道光元年的具有古建筑群缩影的墨江文庙,有"墨江小翠湖"美誉的普益公园,有融天文、地理、科普、园林、休闲为一体的太阳广场,有万燕景观,有极富神话色彩的"九叠联珠",还有距县城68公里处连片近万亩6万余株中华桫椤,等等。   (四)发展蓝图   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继续围绕建设北回归线上绿色生态经济大县、特色鲜明的哈尼族文化展示中心、中国连接东南亚国际大通道上"北回归线"精品旅游景区和商贸重镇三大目标,实施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墨、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五大战略;交通先行、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林业立县、流通活县,培育和壮大林产、矿产、电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畜牧和旅游六项产业,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抢抓机遇为人先,打牢基础求突破,调整结构创特色,突出重点培财源,选贤任能担重任,团结干事抓落实,改革开放促发展,扶贫开发奔小康,奋力推进墨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奋斗目标 力争同全省全市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结合墨江的实际,经济建设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分三个阶段走:第一阶段是全县基本解决温饱,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11%,比2000年翻1.51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000万元,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存环境、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使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第二阶段是全县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2015年实现墨江生产总值22.6亿元,年均增长10%,比2000年翻2.17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400元。第三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墨江生产总值36亿元,年均增长10%,比2000年翻2.88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0元,整体经济实力达到全市中等水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