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鲟鱼养殖尾水栽培微藻及其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49:10
热度:

鲟鱼养殖尾水栽培微藻及其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研究【摘要】:近几年来随着鲟鱼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其引发的淡水资源浪费及其排放后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因此鲟鱼养殖废水净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鲟鱼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其引发的淡水资源浪费及其排放后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因此鲟鱼养殖废水净化已成为鲟鱼人工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利用鲟鱼养殖尾水栽培微藻,并且利用收获的微藻与养殖固废耦合进行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试验研究,以期为鲟鱼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和藻类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推广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利用鲟鱼养殖尾水栽培微藻试验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为4500lux,光暗比为12h:12h,小球藻和栅藻接种量为106个/ml的条件下,小球藻和栅藻能够吸收利用鲟鱼养殖尾水中的NH4+-N、NO2--N、NO3--N和PO43-P-等污染物,并且实现藻细胞的增殖;当养殖尾水中NH4+-N、NO2--N、NO3--N和PO43--P浓度分别为0.93~4.22 mg/L、0.11~0.24 mg/L、8.75~12.10 mg/L和0.08~0.41 mg/L时,培养8d后,小球藻和栅藻增值分别达到了初始生物量为6~7.5和6~8倍。利用鲟鱼养殖尾水栽培微藻的过程中,当养殖尾水中NH4+-N为0.93 mg/L、2.33 mg/L和4.22mg/L时,栽培小球藻12h、24h和48h后,NH4+-N去除率达到100%,而栽培栅藻8d后,NH4+-N的去除率为89.3%、88.23%和52.2%;当养殖尾水中NO3--N为10.96 mg/L、11.38 mg/L和12.10 mg/L时,栽培小球藻8d后,NO3--N的去除率都达到100%,而栽培栅藻8d后,NO3--N去除率仅为16.1%、17.1%和16.1%;当养殖尾水中PO43--P浓度为0.15mg/L、0.24mg/L和0.41mg/L时,栽培小球藻4h、5h和8h后,PO43-P都达到了100%,而栅藻完全吸收利用PO43-P需要4d、6d和8d,利用鲟鱼养殖尾水栽培小球藻对净化水质更具优势。小球藻与养殖固废耦合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结果表明,当产酸相接种污泥、藻液和养殖固废质量比为1:10:10、料液浓度6%和料液p H为7时,在35±1℃条件下水解4d,得到的酸化料液中VFA浓度为16504.6±200mg/L,在此条件下即可得到两相厌氧发酵酸化水解料液;另外,产甲烷相预试验启动10d后系统进入产气高峰,而且一直持续到第18d,启动22d后产气基本结束;利用水解料液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结果表明,在系统启动16d后每天添加20g酸化料液,使料液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0d,系统启动23d后,一直保持稳定产气,日平均产气量和VS产气率分别达到537.5ml/d和394.6L/kg,所产生物气体中甲烷含量达到82.2%,而且产气过程中,料液p H值一直保持在7.63~7.77之间。对比前期开展的微藻与养殖固废耦合单相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结果可见,两相厌氧发酵的VS产气率与单相厌氧发酵的相当,但是两相厌氧发酵产气启动26d后,仍可持续、稳定产气,单相厌氧发酵产气仅持续20d左右;另外,两厌氧发酵所得沼气中甲烷含量是单相厌氧发酵的1.44倍,发酵所的生物气体品质显著提高。综合试验结果可知,利用鲟鱼养殖尾水栽培微藻不仅可以获得藻类生物质,而且可以净化水质,同时,利用两相厌氧发酵技术还可以实现环境增值能源转化。 【关键词】:微藻 栽培 鲟鱼养殖尾水 养殖固废 两相厌氧发酵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216.4;S965.21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8-12
  • 1.2.1 微藻净水的发展现状8-10
  • 1.2.2 藻类生物质发酵产沼气的发展现状10-11
  • 1.2.3 发展趋势11-12
  • 1.3 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12-13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研究目标12-13
  • 第二章 鲟鱼养殖尾水栽培微藻试验研究13-26
  • 2.1 材料与方法13-15
  • 2.1.1 试验材料13-14
  • 2.1.2 试验装置14
  •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14-15
  • 2.2 试验安排15
  • 2.2.1 鲟鱼养殖尾水栽培小球藻试验研究15
  • 2.2.2 鲟鱼养殖尾水栽培栅藻试验研究15
  • 2.3 结果与分析15-25
  • 2.3.1 鲟鱼养殖尾水栽培小球藻试验研究15-20
  • 2.3.2 鲟鱼养殖尾水栽培栅藻试验研究20-24
  • 2.3.3 小结24-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微藻与养殖固废耦合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研究26-60
  • 3.1 试验材料与装置26-28
  • 3.1.1 试验材料26-27
  • 3.1.2 试验装置27-28
  • 3.2 试验安排28-31
  • 3.2.1 产酸相物料水解酸化试验28-29
  • 3.2.2 产甲烷相预试验29-30
  • 3.2.3 产甲烷相产气试验30
  • 3.2.4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30-31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31-59
  • 3.3.1 水解酸化试验31-46
  • 3.3.2 产甲烷相预试验46-50
  • 3.3.3 产甲烷相产气试验50-59
  • 3.4 本章小结59-60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60-62
  • 4.1 结论60-61
  • 4.2 进一步的研究建议61-62
  • 参考文献62-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6-69
  • 致谢69-70
  • 附录1 藻液及培养设备70-71
  • 附录2 发酵设备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小球藻对降低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含量的研究    张继平;郭照良;

小球藻对养殖废水中N、P的去除研究    陈春云;庄源益;方圣琼;

中国的鲟鱼养殖    孙大江;曲秋芝;张颖;马国军;王念民;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试验条件的试验研究    岳银玲;樊荣涛;张岚;鄂学礼;

四种饵料微藻对海水养殖水体N、P的去除研究    钟非;黎慧;仲霞铭;程滨;许程林;陈玉生;万夕和;

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杂交种(施氏鲟♂×达氏鳇♀)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张颖;刘晓勇;曲秋芝;孙大江;

酵母废水资源化与能源化综合治理的研究进展    陈书勤;廖福真;黄巧萍;汪子雄;刁晓;朱红祥;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Growth and Competition of Algae    Jing WANG;Jiazhang CHEN;Shunlong MENG;

海水养殖废水预处理方法与微藻藻种筛选    王伟伟;陈书秀;钱瑞;徐宁宁;孙娟;张壮志;

藻类在水体脱氮除磷中的作用及其资源化利用    刘晓晨;李振轮;谢德体;

小球藻脱氮除磷及其生物量增殖潜力的研究    杨福利;李秀辰;白晓磊;金星;曲孟;

Cu离子浓度对杂交鲟幼鱼行为、血液指标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宋波澜;张华;

3种微藻对人工污水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刘磊;杨雪薇;陈朋宇;成家杨;

放养密度对网箱养殖俄罗斯鲟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张涛;苏兴雪;章龙珍;侯俊利;许式见;李伟杰;高露姣;王斌;庄平;

微藻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王淑慧;汪靓;李继香;潘文灏;

一株栅藻的分离培养及其应用于养猪废水处理的潜力研究    程海翔

底质改良及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对虾养殖环境的调控    单洪伟

以高油脂产率为目标的小球藻光自养培养工艺优化与初步放大    韩菲菲

沼液规模化培养小球藻的能源利用技术研究    徐嘉杰

序批式生物膜法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研究    封红

海洋微藻快速生长及油脂富集技术的初步研究    焦媛媛

能源微藻小球藻的污水培养条件研究    苏秀燕

铜绿微囊藻与小球藻种间竞争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曹波

小球藻的筛选、培养和产油脂研究    葛珍珍

细菌—水藻—水蚤串联系统用于污水处理研究    衣相霏

铅对普通小球藻和原壳小球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熊邦

氮磷营养盐与藻类生长相关性研究    李冰

中华鳖养殖水体生物群落变化特征及光合细菌分离鉴定与固定化    朱凌宇

利用水产养殖废水培养产油微藻技术研究    冯天翼

利用藻—溞系统去除污水中磷的初步研究    马金奉

中国鲟鱼养殖概况    孙大江,曲秋芝,马国军,吴文化,邱岭泉

芽胞菌对养鱼水质影响的研究    丁雷,岳永生,李贵杰,张钧利,魏联果,刘金凤

网箱饲养俄罗斯鲟的初步研究    曹德福,符先飞,田希文,于信勇,苗毓琴

黑龙江鳇及黑龙江鳇(♀)×黑龙江鲟(♂)的人工繁殖    田希文,于信勇,苗毓琴,符先飞,曹德福,周长海,曲兴才,代红心,李国芳

网箱养殖俄罗斯鲟商品鱼试验    冷希照,曹德福,田希文,乔洪全,季天臣,符先飞,范宁利

水网藻(Hydrodicty on reticulatum)对富营养化水样中氮磷去除能力的研究    王朝晖,江天久,杞桑,骆育敏,齐雨藻

水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姚野梅,李锦才,周冬香,李飞燕

大型藻类净化养殖水体的初步研究    岳维忠,黄小平,黄良民,谭烨辉,殷健强

牟氏角毛藻在海水养殖废水中的生长及其对废水的净化作用    叶志娟;刘兆普;王长海;

我国鲟鱼籽酱加工产业化开发    林连升;方辉;潘咏平;韩磊;

蒸汽爆破技术在秸秆厌氧发酵中的应用    王许涛;张百良;宋安东;罗志华;任天宝;

农业废弃物高温干式厌氧发酵的中试    唐向阳;唐蓉;高国涛;房镇;孙旭海;

小麦秸秆的氨化厌氧发酵工艺及影响因素研究    马兴元;马君;刘琪;

牛粪厌氧发酵动力学模型研究    李道义;李树君;景全荣;吴丽丽;燕晓辉;金鑫;

厌氧发酵技术在处理屠宰污水中的应用    王焕庭;

酒厂厌氧发酵残余物用作肉鸡饲料的研究    张效鹏,韦文虎

微量元素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的影响实验    吴树彪;郎乾乾;张万钦;董仁杰;

蔬菜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气特性    刘芳;邱凌;李自林;周彦峰;张月;孙全平;

浅说厌氧发酵产物的作用价值    李建明;

稀酸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    张雪松,朱建良

篁竹草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及结构变化研究    罗艳;陈广银;罗兴章;郑正;郑斌国;方彩霞;

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    钱午巧;包武;陈彪;林代炎;卢济事;

厌氧发酵过程数学模型研究    何光设;蒋恩臣;

宠物狗粪便厌氧发酵试验研究    雷宇;马煜;刘士清;张无敌;尹芳;徐锐;李建昌;陈玉保;

不同原料配比对餐饮废弃物高温厌氧发酵的影响    常国璋;席新明;郭康权;杨秀生;

烟草废弃物高温干式厌氧发酵的中试研究    唐蓉;

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    钱午巧;包武;陈彪;林代炎;卢济事;

两相厌氧发酵工艺的研究    刘丹;李文哲;

早熟禾厌氧发酵产气研究    王阳;林聪;韩艳霄;程东林;

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影响因素探讨    庞小平;牛明芬;王赛月;王昊;

南丰生猪污物“厌氧发酵”环保又经济    平卫东

我首条垃圾联合厌氧发酵生产线运行    记者 胡左

城市生物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工艺在东胜区实现工厂化生产    张继东

秸秆厌氧发酵制氢产气量提高    钱伯章

厌氧发酵:城市垃圾处理新方法    尚东 编译

国家专款支持农业固体废弃物转化研究    史晓龙

专家勾勒生物基化学品路线图    本报记者 李晓岩

我市可望实现沼气产业化    记者 陈红阳 特约通讯员 吴阁玮

循环经济产业链让玉米增值6倍    特约记者 魏建军

畜禽粪便能生产高效有机肥    杜杰

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研究    刘丹

厌氧发酵技术处理餐厨垃圾产沼气的研究    张存胜

沼气高效厌氧发酵的条件及产气效应研究    楚莉莉

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转化机理及微生物演替规律研究    杨天学

混合原料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技术研究    刘爽

秸秆沼气厌氧发酵的预处理工艺优化及经济实用性分析    宋籽霖

水葫芦厌氧发酵特性及工艺技术研究    叶小梅

钝齿棒杆菌厌氧发酵产琥珀酸的研究    陈小举

餐厨垃圾两相厌氧发酵氨氮特性与控制方法研究    陈祥

流域水葫芦控制与利用生态工程研究    陈彬

不同厌氧发酵条件对漆酶预处理秸秆产沼气的影响研究    何岩

土霉素对厌氧发酵过程古菌群落及抗性基因的影响    潘洪加

不同餐厨泔水生物质垃圾沉降性能及厌氧发酵试验研究    程俊伟

蚓粪促进厌氧发酵效果的试验研究    张彦

汽爆秸秆两相法厌氧发酵试验研究    刘杰博

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的研究    周岭

农业废弃物干法厌氧发酵关键参数优化研究    李想

养猪场废液厌氧发酵反应影响因素的研究    于涛

玉米秸秆厌氧发酵试验研究    罗志华

混合原料厌氧发酵工艺的响应面优化研究    李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