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涤棉织物的PECH-amine改性与清洁染色工艺探索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43:34
热度:

涤棉织物的PECH-amine改性与清洁染色工艺探索【摘要】:本课题创新性地综合了纤维素纤维改性剂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PECH-amine对纯棉织物的改性和分散染料微胶囊对涤纶的染色

【摘要】: 本课题创新性地综合了纤维素纤维改性剂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PECH-amine对纯棉织物的改性和分散染料微胶囊对涤纶的染色这两种最新研究成果,即先对涤棉织物进行PECH-amine改性,再对改性后的涤棉织物使用分散染料微胶囊/活性染料一浴法无助剂染色,期望探索到一条涤棉织物真正清洁染色的工艺。文章从改性剂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PECH-amine的实验室合成、涤棉织物的PECH-amine的改性工艺、改性涤棉织物的一浴法无助剂染色工艺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本课题自制纤维素纤维改性剂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PECH-amine,试验证明了此改性剂对涤棉织物中的棉纤维改性效果显著,对涤纶纤维没有明显的改性,所以涤棉的改性工艺可以通过探讨涤棉中棉纤维的改性工艺来确定。同时证明了改性后的涤棉织物强力变化不大,有明显的接枝现象,改性涤棉织物对水的渗透时间由原来大于300s减少到7s,透湿性由原来的18.6×10~(-3)(g/(hr·cm~2))降低到14.97×10~(-3)(g/(hr·cm~2))。 实验还探讨了PECH-amine浓度、氢氧化钠浓度、改性时间、温度及不同改性方式对涤棉织物PECH-amine改性工艺的影响。实验证明:在1%—2.5%o.w.f染色浓度范围内使用雅格素NF系列活性染料染色时,浸渍法改性效果较好,改性剂浓度随着染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不宜超过5g/l,改性较适宜的氢氧化钠浓度为2g/l,改性温度为95℃左右,时间为50min。同时发现:此工艺下,涤棉织物中棉纤维对活性染料的上染完全可以在中性、无盐的条件下进行,且上染率均能提高到95%以上,染料基本吸尽。由于改性剂本身对活性染料就有固色作用,因此无需加碱固色,固色率就可以达到90%以上。对3%、3.5%o.w.f高浓度的染色,涤棉织物中棉对活性染料的上染率也可达到80%左右,此时加盐对活性染料上染率的提高影响不大。 改性涤棉在无助剂条件下采用分散染料微胶囊/活性染料一浴一步法分段染色,即无助剂条件下活性染料在100℃先染棉纤维,分散染料微胶囊在130℃再染涤纶纤维。结果显示:改性涤棉染色品的K/S值比未改性涤棉织物加助剂二浴法染色提高了5%—15%左右,相对于未改性涤棉织物加助剂一浴一步法染色的K/S值而言,更是提高了1倍以上。由于在中性、无盐1%—2.5%o.w.f浓度的染浴中活性染料已基本吸尽,且分散染料微胶囊是无助剂染色,所以改性涤棉分散染料微胶囊/活性染料一浴一步法染色基本实现了无助剂的清洁染色,染色废液不存在BOD、COD污染,可以直接排放。实验数据还表明:改性涤棉染色品的匀染性和未改性染色品的相当,摩擦牢度、皂洗牢度也与未改性涤棉染色品相当甚至有所提高,日晒牢度较未改性染色品有半级到一级左右的下降,但仍然可以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 【关键词】:涤棉织物 PECH-amine改性 分散染料微胶囊/活性染料一浴一步法 无助剂清洁染色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S193.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22
  • 1.1 纤维素纤维阳离子改性的发展现状12-15
  • 1.1.1 纤维素纤维的阳离子改性12-13
  • 1.1.2 纤维素纤维阳离子改性的主要方法13-15
  • 1.2 染料微胶囊的发展现状15-17
  • 1.2.1 微胶囊技术的定义15
  • 1.2.2 染料微胶囊的结构15-16
  • 1.2.3 染料微胶囊的释放机理16
  • 1.2.4 染料微胶囊的分类16
  • 1.2.5 微胶囊在纺织上的应用16-17
  • 1.3 涤棉混纺织物染色的发展现状17-20
  • 1.3.1 涤棉的传统染色工艺18-19
  • 1.3.2 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微胶囊—浴法染色19-20
  • 1.4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0-22
  • 第二章 PECH-amine的合成22-33
  • 2.1 引言22-23
  • 2.2 实验23-26
  • 2.2.1 实验试样及仪器23
  • 2.2.2 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PECH-amine的合成23-24
  • 2.2.3 聚环氧氯丙烷与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的红外光谱测试方法24
  • 2.2.4 未改性及改性涤棉织物机械性能的测试方法24-25
  • 2.2.5 未改性及改性涤棉织物的电镜测试25
  • 2.2.6 未改性及改性涤棉织物中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染色工艺25-26
  • 2.3 结果与讨论26-31
  • 2.3.1 聚环氧氯丙烷PECH及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PECH-amine的红外分析26-27
  • 2.3.2 未改性及改性涤棉织物机械性能的测试27-30
  • 2.3.3 未改性及改性涤棉织物的电镜分析30-31
  • 2.3.4 改性对涤棉织物中棉纤维、涤纶纤维的影响31
  • 2.4 小结31-33
  • 第三章 涤棉织物的PECH-amine改性工艺研究33-50
  • 3.1 引言33
  • 3.2 实验33-36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33-34
  • 3.2.2 PECH-amine改性涤棉织物的三种方式比较34
  • 3.2.3 浸渍法改性中改性因素的测试34-35
  • 3.2.4 上染率及固色率的测定(参照GB 2391-80)35-36
  • 3.2.5 染料节约量的测定36
  • 3.3 结果与讨论36-49
  • 3.3.1 改性工艺对涤棉中棉染色的影响36-38
  • 3.3.2 浸渍法改性中改性因素的测试38-42
  • 3.3.3 未改性及改性涤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的上染速率曲线42-44
  • 3.3.4 未改性及改性涤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性能对比44-47
  • 3.3.5 改性涤棉织物活性染料的节约量47-48
  • 3.3.6 氯化钠浓度对涤棉改性的影响48-49
  • 3.4 小结49-50
  • 第四章 改性涤棉织物清洁染色50-64
  • 4.1 引言50
  • 4.2 实验50-53
  • 4.2.1 试样与测试仪器50-51
  • 4.2.2 未改性及改性涤棉织物染色工艺51-52
  • 4.2.3 改性涤棉织物染色废水排放测试52-53
  • 4.2.4 匀染性测试53
  • 4.2.5 未改性及改性涤棉织物染色品的色牢度测试53
  • 4.3 结果与讨论53-63
  • 4.3.1 未改性及改性涤棉织物染色性能比较53-57
  • 4.3.2 未改性及改性涤棉染色品的匀染性57-61
  • 4.3.3 未改性及改性涤棉染色品的摩擦牢度、皂洗牢度及日晒牢度61-63
  • 4.4 小结63-64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4-66
  • 5.1 结论64-65
  • 5.2 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69
  • 附录:染色样品69-70
  • 论文发表情况70-71
  • 致谢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纤维素改性剂PECH-amine用于阴离子染料废液脱色    余逸男,周星浩,陈水林

棉织物化学接枝改性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伏宏彬

纤维素纤维阳离子改性剂PECH-amine的研制    余逸男,陈水林

阳离子改性剂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的应用    余逸男

涤棉织物分散/活性碱性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艺探讨    赵欣,高淑珍

微胶囊化分散染料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    纪俊玲;汪信;

我国纺织工业近期形势与对策    梅自强

21世纪初我国棉纺织产品的发展态势(上)    王荣根

微胶囊技术及其对织物印花之应用    陈水林

纤维素纤维化学改性增强染色性能(一)    宋心远,沈煜如

微胶囊阻燃剂的制备及应用    乔吉超;胡小玲;管萍;

测色配色系统在彩色棉色变评价中的应用    陈英,关颖

含羊毛粒子改性丙纶(WP/PP)纤维的染色性能研究    黄慧芳;陈英;高绪珊;童俨;刘倩;

不锈钢表面溶胶凝-胶微/胶囊复合膜层的研究    朱立群,刘晨敏,李雪源

PMMA/PS复合光散射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邢华;孟庆云;

微胶囊塑料发泡剂的实验室研制    梁治齐

鱼油微胶囊化壁材的分类及应用    康吟;陶宁萍;

聚磷酸铵微胶囊化的工艺研究    耿妍;陶杰;崔益华;曾志海;

微胶囊技术应用进展    赵永金,吴海燕

在包装中运用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钱军浩

纺织品物理生态染色技术    展义臻;

改性棉织物的涂料染色工艺探讨    孟春丽;安刚;曹毅;

新型阴离子垃圾捕集剂EPI-DMA在BCTMP浆中的应用    程金兰;李忠正;张明;

聚乳酸纳/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    李伟;张兴祥;

亚麻纤维超声波染色工艺探讨    朱俊伟;杜芳;陈晓娇;沈兰萍;

石蜡微胶囊相变材料与建筑节能    陈淑莲;晏华;胡庆林;王雪梅;

芳砜纶纤维的热稳定性分析    叶健青;汪晓峰;任加荣;张玉华;朱苏康;

棉纺环锭高速纺纱技术与循环经济    杨阜生;

微胶囊化分散染料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    纪俊玲;汪信;

棉织物低温练漂助剂的应用    江金龙;邢建伟;苏开第;

米渣蛋白酶解物的制备与微囊化特性及其对SD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李湘

复合胶束结构的中空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朱一

含吲哚-2-酮结构分散染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孙戒

干眼症缓释泪道栓设计关键技术及其相关性能初步研究    王嫦君

微胶囊化葡萄糖氧化酶的制备及对小麦粉品质的改良研究    王霞

新型炔丙酰胺/炔丙硫脲类螺旋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李磊

温度-pH敏聚合物脂质体的合成、结构、性质及相行为    周文婷

荧光分析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魏永锋

一种接有仿LDL受体功能结构短肽SDE的LDL亲和吸附剂的研究    余喜讯

聚脲微胶囊的研制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    李卓

杜仲绿原酸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微胶囊化的研究    卢琪

甲基丙烯酸甲酯光聚合立构规整度研究    刘国庆

棉纤维改性及其在天然染料染色中的应用    柴丽琴

基于PEO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兰付强

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率快速测定及在田间土壤中释放率的相关性研究    颜晓

引诱多种储粮害虫的引诱剂配方的筛选和缓释技术研究    李心田

定形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杨文洁

甜杏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的研究    王青

涤/锦超细纤维无纺布染色性能研究    李媛

氢氧化钠与水氯镁石制备高纯氢氧化镁的研究    张登科

纤维素纤维阳离子改性剂PECH-amine的研制    余逸男,陈水林

阳离子改性剂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的应用    余逸男

涤棉织物分散/活性碱性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艺探讨    赵欣,高淑珍

我国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沈东升,冯孝善,沈益民,汪雪根

阻燃及未阻燃棉织物的热分析    朱平,隋淑英,王炳,孙铠

以水为介质合成2,4,6-三(2-烯丙基苯氧基)-1,3,5-三嗪的研究    房强,雷勇,李赛,郝建军,曾敏,江璐霞

分散染料碱性浴染色    轷桂芬,董振礼,赵庆双

涤棉混纺织物分散/活性一浴一步法染色新工艺    董振礼,郑宝海

纤维素纤维化学改性增强染色性能(二)    宋心远,沈煜如

活性染料及其染色的近年进展(四)    宋心远,沈煜如

分散染料微胶囊无污染染色    陈水林;罗艳;纪俊玲;

一种外观似棉手感似绸的尼纶——Tactel    Scott Davidson ,王汉曾

轧堆丝光用于涤棉织物的探讨    张聪

降低涤棉织物小批量前处理加工能耗的实践    洗远芳,李东风,吴广峰

磷酸酯变性淀粉在涤棉织物上浆中的应用    张朝辉,陈欣

棉及其混纺织物过氧乙酸前处理的研究    杨文芳,马灵芝,修建

改性涤棉织物性能初探    张琳;余逸男;陈水林;

柔软剂整理对涤/棉针织物导湿性能的影响    杨建慧;

涤棉织物的有机磷酸钛阻燃整理    李强林;杨东洁;黄方千;文德;冯西宁;

涤棉织物最近的防拔染印花方法    凌秀珍;

织物的纤维取向和形态稳定性加工    夏志文;

涤棉织物的—浴炼、漂、染枝术    崔浩然;

涤棉易去污整理面料的生产实践    李兰香;刘伟;

CVC面料易去污整理的工艺探讨    李兰香;刘伟;

棉及涤棉织物的抗紫外、拒水拒油多功能整理工艺研究    侯强;

涤棉织物双氧水/尿素活化氧化前处理体系    刘庆姝;郑庆康;罗灯洪;蒲宗耀;

涤棉织物免烫易去污整理    高丽贤;曾志丰;蒋卫强;

涤棉针织物碱性漂染一步法工艺    王超;魏玉娟;李俊杏;张冬芳;

免烫整理面料及配套衬布研制成功    浙菲

我国首创无纸热转移印花技术    路边文

无纸热转移印花技术研制成功    吴远

我国首创无纸热转移印花技术    吴远

石狮成功研发升华热转移技术开创纺织印花新纪元    记者 刘永红

染色涤棉织物净洗剂F的制备及应用    王全力

涤棉织物的PECH-amine改性与清洁染色工艺探索    张琳

纯PVA模拟上浆织物的PVA降解酶退浆研究    刘红玉

涤棉织物抗紫外、抗起毛起球整理    王佳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起毛起球机理分析及其改善方法研究    刘蕾

织物起毛起球性的客观评价    张林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