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甲烷及甲烷/氮混合物的冷却换热研究
超临界甲烷及甲烷/氮混合物的冷却换热研究【摘要】:煤层气是一种潜在的高效清洁能源。在我国,煤层气在采煤过程中通常会与空气混合,经预处理脱除氧、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杂质后,其主要成分是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124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1
- 主要符号表11-15
- 第一章 绪论15-31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5-16
- 1.2 超临界流体及物性16-19
- 1.2.1 超临界流体16-17
- 1.2.2 甲烷的临界物性17-18
- 1.2.3 甲烷/氮混合物的临界物性18-19
- 1.3 超临界流体冷却换热实验研究19-27
- 1.3.1 质量流量对超临界流体对流换热的影响20-21
- 1.3.2 入口压力对超临界流体对流换热的影响21-22
- 1.3.3 热流密度对超临界流体对流换热的影响22-23
- 1.3.4 管径对超临界流体对流换热的影响23
- 1.3.5 油浓度对超临界流体对流换热的影响23-25
- 1.3.6 超临界流体冷却换热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5-27
- 1.4 超临界流体换热数值模拟研究27-28
- 1.5 本文的工作28-31
- 第二章 甲烷/氮混合物在超临界压力的物性计算31-45
- 2.1 密度和定压比热容31-37
- 2.1.1 密度31-32
- 2.1.2 定压比热容32-33
- 2.1.3 求解方法33-34
- 2.1.4 计算结果34-37
- 2.2 粘度37-41
- 2.2.1 基于 PR 状态方程的粘度模型37-39
- 2.2.2 基于对应态原理的粘度模型39-41
- 2.3 导热系数41-44
- 2.3.1 基于对应态的导热系数模型41-43
- 2.3.2 计算结果43-44
- 2.4 本章小结44-45
- 第三章 水平管内超临界甲烷及甲烷/氮混合物的冷却换热实验系统45-54
- 3.1 实验原理与实验系统45-47
- 3.2 实验测试元件、方法和数据采集47-48
- 3.3 实验步骤48-49
- 3.4 数据处理49-51
- 3.5 实验系统不确定度分析51-53
- 3.6 本章小结53-54
- 第四章 水平管内超临界甲烷及甲烷/氮混合物的冷却换热实验研究54-71
- 4.1 验证性实验54-55
- 4.2 实验工况55
- 4.3 超临界甲烷冷却换热实验结果与分析55-58
- 4.3.1 质量流量对超临界甲烷对流换热的影响56-57
- 4.3.2 入口压力对超临界甲烷对流换热的影响57-58
- 4.4 超临界甲烷/氮混合物冷却换热实验结果与分析58-63
- 4.4.1 质量流量对超临界甲烷/氮混合物对流换热的影响58-60
- 4.4.2 入口压力对超临界甲烷/氮混合物对流换热的影响60-61
- 4.4.3 含氮量对超临界甲烷/氮混合物对流换热的影响61-63
- 4.5 密度变化对超临界甲烷及甲烷/氮混合物对流换热的影响63-69
- 4.5.1 浮升力64-66
- 4.5.2 流动加速66-69
- 4.6 本章小结69-71
- 第五章 超临界甲烷及甲烷/氮混合物的冷却换热关联式研究与开发71-85
- 5.1 超临界流体冷却换热关联式研究71-82
- 5.1.1 换热关联式71-76
- 5.1.2 关联式与实验数据对比76-80
- 5.1.3 浮升力和流动加速对超临界流体冷却换热的影响分析80-82
- 5.2 超临界流体影响因素分析82-83
- 5.3 超临界甲烷及甲烷/氮混合物的关系式开发83-84
- 5.4 本章小结84-85
- 第六章 超临界流体冷却换热数值计算85-125
- 6.1 水平圆管内超临界 CO2冷却换热数值计算85-96
- 6.1.1 数值方法85-89
- 6.1.2 结果与讨论89-95
- 6.1.3 结论95-96
- 6.2 竖直管内超临界 CO2冷却换热数值计算96-103
- 6.2.1 数值方法96-97
- 6.2.2 结果与讨论97-103
- 6.2.3 结论103
- 6.3 水平圆管超临界甲烷及甲烷/氮混合物的冷却换热数值计算103-114
- 6.3.1 数值方法104-105
- 6.3.2 结果与讨论105-114
- 6.3.3 结论114
- 6.4 竖直圆管内超临界甲烷的冷却换热数值计算114-123
- 6.4.1 数值方法114
- 6.4.2 结果与讨论114-122
- 6.4.3 结论122-123
- 6.5 本章小结123-125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25-128
- 参考文献128-133
- 附录133-139
- 致谢139-14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40-14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空气对换热设备的影响 田立忠,孙连方,魏庆春
蓄热换热与有害气体分解的实验研究 贾力;李建树;
纵向涡强化通道内换热的数值研究及机理分析 武俊梅;陶文铨;
换热管与折流板孔之间的间隙对换热管动特性影响分析 赖永星;王贺郑;田苗苗;
螺旋转子的结构参数对管内换热影响的数值研究 邢程;孟继安;李志信;
换热管流固耦合传热的分区求解数值算法 张强;刘巨保;赵晓荣;
半圆腔壁表面二维冲击流动和换热的模拟计算 朱谷君 ,邱绪光 ,陈忠军
低沸点工质水平蒸发换热强化管评述 陈剑波
采用适体坐标分析任意几何区域中的流动与换热问题 沙曾鲁
HFC—134a含油时管内蒸发换热的特性 甘承军,王维城,张立宁
换热管的腐蚀研究进展 张明明;路遥;
火用分析法在换热设备中的应用 林洪亚;林榕端;
管形状对平片换热芯片传热性能影响的试验 武振锋;梅元贵;许建林;吴玲飞;
水平单管外混合气体对流冷凝换热的理论研究 吴冬梅;贾力;
换热工艺设计智能化技术 陈孙艺;曾旭东;陈斯红;
换热管内自旋扭带转速的计算 林清宇;冯振飞;王军;林榕端;
换热管内自旋纽带研究 林清宇;郭方文;林宏亚;林榕端;
内置自旋扭带换热管流阻的计算 林清宇;林靖宇;林榕端;
余热器换热管模态分析与实验研究 宋灵涛;韩宝坤;鲍怀谦;武同华;
换热设备动态特性仿真系统设计 张冠敏;林颐清;周守军;田茂诚;
远大换热开发高端产品抢占市场 实习生/张薇 记者/李铁刚
在换热领域释放“正能量” 本报记者 姜小毛 通讯员 木水
蒸发冷却技术改变传统换热工艺 记者 姜小毛 通讯员 杨湃
“创新工程”成就石墨换热利器 魏双林
换热设备:发展模型化和强化传热技术 王廷俊
大型高效换热设备为节能助力 李沐杨
河北沧州市万润工业不锈钢公司锐意向前
走研发与市场结合之路 本报记者 姜小毛 通讯员 杨湃
工业换热领域新增强大技术支撑 本报记者 杨娜 通讯员 木子
换热设备博览会高峰论坛举行 记者 崔博
含油超临界CO_2冷却换热理论与实验研究 孙方田
石化、火电工业用换热管的腐蚀失效分析及其性能评价 龚嶷
R410A—润滑油混合物管内流动沸腾换热和压降特性的研究 胡海涛
热辐射与高速流耦合换热的数值研究 艾青
换热管及内外流体多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张强
开口腔内耦合换热的模拟及其解的非线性分析 王治云
镜漫反射下多层吸收散射性介质内的瞬态耦合换热 罗剑峰
复杂边界条件流动换热问题的有限元/光滑轮廓法 王志成
纤毛状肋和插入物的传热强化研究 王崧
速度滑移及温度跳跃区微尺度通道内的流动与换热 朱恂
直接接触式换热的试验研究 刘军云
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换热特性研究及换热模型验证 李常伟
分液式冷凝器强化换热实验研究 王建惠
CO_2气体冷却器的优化研究 张鹏
新型高效节能换热设备装配模块研究与开发 古新
不同管型换热管及管内外流体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霍喜军
纵向涡流动结构对换热影响机理的可视化研究 董江峰
土壤—空气换热新风系统运行特性实验与模拟 吴俊涛
微管外流动换热的玻尔兹曼数值模拟研究 葛鑫
典型换热单元流动与传热问题的数值仿真研究 张薇
上一篇:新型秸秆燃料对烟叶烘烤的影响
-
甲烷—空气爆炸火焰传播的微观研究2024-08-18
-
大庆油田含油污泥超声波预处理—厌氧产甲烷的研究2024-08-18
-
甲烷—空气爆炸火焰传播的微观研究2024-08-18
-
近红外光纤甲烷气体检测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2024-08-18
-
基于光谱吸收式的光纤甲烷气体传感系统2024-08-18
-
大庆油田含油污泥超声波预处理—厌氧产甲烷的研究2024-08-18
-
炭负载铁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甲烷裂解性能2024-08-18
-
污泥厌氧消化—微生物电解耦合工艺产甲烷效能分析2024-08-18
-
家庭食物浪费及其生态足迹、碳足迹、水足迹和甲烷释放的研究2024-08-18
-
富氢气体中CO选择性甲烷化新型催化剂研究2024-08-18
-
非平衡等离子体重整甲烷制氢的研究2024-08-18
-
炭材料催化二氧化碳重整甲烷制合成气2024-08-18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人工瘤胃发酵甲烷与挥发性脂肪酸产量预测模型研究2024-08-18
-
柳枝稷发酵产甲烷过程中纤维素降解机制及微生物多样性变化2024-08-18
-
基于宽带光源的相关光谱式甲烷传感理论建模及设计实现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