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大庆油田含油污泥超声波预处理—厌氧产甲烷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25:02
热度:

大庆油田含油污泥超声波预处理—厌氧产甲烷的研究【摘要】: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处理是制约油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同时油泥污染也是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全球每年会产生千百万吨含油污泥,

【摘要】: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处理是制约油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同时油泥污染也是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全球每年会产生千百万吨含油污泥,除少部分易回收的进行处理外绝大部分含油污泥被直接露天堆放,这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含油污泥成分复杂,其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原油是非常宝贵的能源。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种完全令人满意的油泥资源化处理技术,单一的处理技术难以实现该目标,超声波预处理-厌氧产甲烷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在超声波处理阶段实现油泥的分离,也可以在厌氧产甲烷阶段以甲烷形式回收流失的石油烃,因此该处理技术具有巨大的优势。超声波可以使油和泥分离,同时其空化作用产生的高温高压能打碎石油烃的碳链生成短链小分子物质,这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厌氧发酵处理。基于厌氧发酵可以降解复杂难降解物质回收甲烷的优势,本课题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厌氧产甲烷处理技术处理大庆油田含油污泥,探索油泥资源化新出路。本课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首先,对油田油泥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为此,选择预处理方式、时间、温度、能量密度、泥水比作为变量因素以SCOD、p H、TN、TP作为评价指标,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条件为:方式超声波、时间15min、温度35℃、能量密度2.50W/ml、泥水比1:3。其次,以厌氧反应器为依托,以哈尔滨某炼油厂厌氧污泥作为接种菌源,考察含油污泥超声预处理-厌氧产甲烷工艺的可行性。通过检测反应器运行过程中COD、SCOD、VFA的变化以及测定产生气体体积和成分,结合石油烃组分变化,得知,超声波预处理能够提高厌氧反应器产甲烷的效率,超声组甲烷体积是对照组的9倍。最后,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超声波预处理对厌氧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反应器中细菌的优势菌门均是能够水解酸化产生挥发酸的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超声组中Fervidobacterium sp.、Caldisericum sp.、Bacteroidetes sp.等细菌属在反应器中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反应器中古菌的优势菌门是Euryarchaeota,其中包含多个产甲烷菌属,主要的产甲烷菌有Methanospirillum sp.、Methanosaeta sp.等。 【关键词】:含油污泥 超声波 厌氧产甲烷 高通量测序 资源化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3
  • 1.1.1 油田油泥的来源及危害10-11
  • 1.1.2 油田油泥处理技术现状11-12
  • 1.1.3 油田油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12-13
  • 1.2 超声波强化油泥洗脱的研究13-14
  • 1.2.1 超声波与洗脱原理13
  • 1.2.2 超声在油泥处理中的应用13-14
  • 1.3 厌氧反应器处理污泥研究14-15
  • 1.3.1 主要厌氧生物反应器简介14-15
  • 1.3.2 厌氧反应器在油泥处理中应用现状15
  • 1.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群落演替中的应用15-18
  • 1.4.1 DGGE和高通量测序简介15-17
  • 1.4.2 DGGE技术在微生物群落演替中的应用17-18
  • 1.4.3 高通量测序在微生物群落演替中的应用18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8-20
  • 1.5.1 主要研究内容18-19
  • 1.5.2 技术路线19-20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20-29
  • 2.1 材料与试剂20-21
  • 2.1.1 样品来源20
  • 2.1.2 主要试剂20-21
  • 2.1.3 主要仪器21
  • 2.2 实验方法21-29
  • 2.2.1 预处理条件优化方法21-22
  • 2.2.2 接种样品优化方法22-23
  • 2.2.3 厌氧发酵反应器启动和运行23-24
  • 2.2.4 分析检测方法24-26
  • 2.2.5 PCR-DGGE技术方法26-28
  • 2.2.6 高通量测序方法28-29
  • 第3章 超声波预处理条件优化结果分析29-41
  • 3.1 含油污泥含油率结果分析29-30
  • 3.2 预处理效果分析30-36
  • 3.2.1 处理方式的影响30-31
  • 3.2.2 辐照时间的影响31-32
  • 3.2.3 起始温度的影响32-34
  • 3.2.4 能量密度的影响34-35
  • 3.2.5 泥水比的影响35-36
  • 3.3 超声波对含油污泥含油率的影响分析36
  • 3.4 超声波对含油污泥石油烃组分的影响分析36-40
  • 3.5 本章小结40-41
  • 第4章 大庆油田含油污泥厌氧产甲烷研究分析41-53
  • 4.1 接种样品对含油污泥除油率及甲烷体积的影响分析41-46
  • 4.1.1 接种样品阴阳离子结果分析41-42
  • 4.1.2 接种样品对油泥除油率及甲烷体积的影响分析42-44
  • 4.1.3 接种样品菌群群落结构分析44-46
  • 4.2 大庆油田含油污泥厌氧产甲烷研究结果分析46-50
  • 4.2.1 反应器中COD与SCOD的变化46-48
  • 4.2.2 反应器中挥发酸的变化48-49
  • 4.2.3 反应器中气体的变化49-50
  • 4.3 厌氧发酵对含油污泥石油烃组分的影响50-52
  • 4.4 本章小结52-53
  • 第5章 厌氧发酵产甲烷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53-67
  • 5.1 细菌微生物群落分析53-60
  • 5.1.1 细菌丰度及多样性分析53-56
  • 5.1.2 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分析56-60
  • 5.2 古菌微生物群落分析60-66
  • 5.2.1 古菌种群丰度及多样性分析60-63
  • 5.2.2 古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分析63-66
  • 5.3 本章小结66-67
  • 结论67-69
  • 参考文献69-75
  • 附录75-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77-79
  • 致谢7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城市污水厌氧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谭超;张军;何容信;盖超;

2014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产量及在产油井数    萧芦;

含油废水处理厂污泥的厌氧消化试验    刘华杰;杨殿海;薛勇刚;段妮娜;戴晓虎;

超声波对胜利浅海原油降粘实验研究    李兆敏,林日亿,张平,董贤勇

地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GC/MS法研究    孙静;卢益;张芹;邓力;朱明吉;郭志顺;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与发展方向    李巨峰,操卫平,冯玉军,汤林

嗜盐微生物    刘铁汉,周培瑾

共存于厌氧真菌分离培养液中瘤胃甲烷菌的检测及其多样性分析    成艳芬;毛胜勇;裴彩霞;刘建新;朱伟云;

高效厌氧反应器开发与应用研究    管锡珺

超声波聚结脱水研究    邓丽华

低温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微生物群落及聚磷菌研究    刘艳杰

嗜盐菌的研究进展    刘爱民

极端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应用    周璟;盛红梅;安黎哲;

含油污泥调质影响因素研究    朱义朝;

DGGE技术在瘤胃微生物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    李启琳;李燕鹏;王士长;

6株溶磷菌和4株固氮菌混合培养条件的研究    刘青海;姚拓;马从;李显刚;

一株耐盐菌EC51的生长特性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周月慧;张苓花;王飞;永田進一;王运吉;

一株Ectoine生成菌DL031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隋海澜;郎亚军;刘稳结;张苓花;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对拓展瘤胃微生态研究的作用    马惠忠;孙海洲;

瘤胃真菌对纤维降解的研究进展    王雅倩;俞路;闫寒寒;

含油污泥制成高温调剖剂资源化技术    李鹏华;李兆敏;李宾飞;张清宇;

DGGE技术及其在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奚晓琦;王加启;卜登攀;栾广春;于萍;刘开朗;魏宏阳;周凌云;

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    杨岳;李常青;江岩;刘发强;刘光利;

采油废弃固相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李世荣;张文军;张志强;李志伟;史瑞雪;

新疆膨润土在含油污泥裂解过程中的催化实验    王慧;贾汉忠;汪立今;陈红霞;

大庆油田含油污泥超声波处理技术优化试验研究    李帅;吴忆宁;

Ectoines高效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郎亚军

原油防蜡降粘超声波处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武剑

晋南牛和山羊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    裴彩霞

太平洋暖池区深海沉积物中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曾润颖

大庆油田含油污水及含油污泥生化/物化处理技术研究    陈忠喜

有机废水压力式接触氧化法降解技术研究    张勇

耐盐菌株特性及其在高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信欣

玉米秸皮粘胶纤维浆粕仿生预处理工艺和蠕动发酵罐研究    侯哲生

耐盐硝基苯降解菌特性分析及其部分基因克隆    艾海新

高盐含酚废水生物处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王平

油泥的资源化利用及在型煤生产中的应用    韩广东

一种新型厌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启动试验研究    孙延格

热解油田污泥制备吸附材料的研究    张冠瑛

双峰驼瘤胃细菌多样性及宏基因组文库构建与初步筛选    张玲

茶皂甙对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及毒性机理研究    张婷婷

含油污泥水洗分离实验室研究及室外中试装置设计开发    祝愿

小溪自然保护区非盐环境土壤嗜盐和耐盐菌多样性研究    陈奇辉

外加微生物改善发酵鱼露品质的研究    黄紫燕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    王丹

油田污水絮凝污泥处理研究    马静

松花江流域水质污染的防治    翟平阳

松花江水环境问题剖析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李平

废水除磷技术及进展分析    夏宏生;向欣;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和治理对策    田永杰;唐志坚;李世斌;

“三泥”处理现状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肖梓军;乔树苓;严勇;张新惠;郝日诗;

超声波技术及应用(Ⅰ)——超声波技术    罗登林,丘泰球,卢群

低温条件下生物除磷系统的强化启动和运行    吉芳英,袁春华,许晓毅

超声及其应用    吴慎山,刘晓凯

声波采油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前景    张福仁,王东

声速测量及声波的波动学规律研究    姬玉;浦寒千;陈骏逸;陆申龙;

异养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苏俊峰

SBR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废水生物除磷性能及除磷途径分析    李楠

炼油厂“三泥”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    邹大宁

A~2/O工艺处理系统脱氮除磷优化研究    唐致文

低温条件下A~2/O工艺污水处理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    张静静

低温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研究    张雷

改进的倒置A~2/O工艺对低温生活污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张爽

从含油污泥中回收原油    黄戊生,常文兴

含油污泥深度调剖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    倪明镜,刘晓军

含油污泥的新用途    邹昌明

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及应用    唐金龙,杜新勇,郝志勇,张继昌,赵玉鹏,谭洪来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    宋丹;

含油污泥中的原油回收    荆国林;霍维晶;崔宝臣;

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杨锋;康利伟;刘芳;赵娜;鲁明俊;

含油污泥处理新技术与设备研究    李军;孙金坛;赵宇;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孙先长;罗云;万涛;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平;赵继波;

一种含油污泥处理工艺的研究    蔚新燕;康万利;赵龙州;

浅谈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    王敬宜;谷晋川;刘卉;谭宝霞;

含油污泥的高效脱水技术研究    张珂;朱建华;周勇;武本成;

含油污泥萃取处理技术研究    郭小平;

我国含油污泥管理制度与政策浅谈    任雯;张明栋;

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    杨岳;李常青;江岩;刘发强;刘光利;

铁路机务、车辆系统含油污泥焚烧处理研制开发    邹昌明;

含油污泥处理及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    贾云;

油田含油污泥热解制备烟气脱硫剂    侯影飞;张建;祝威;张冠瑛;王利君;

含油污泥改性作为应急吸附剂的可行性研究    邓皓;王蓉沙;张明栋;任雯;汤超;刘晓辉;

我国含油污泥处理技术获新突破    黄云峰 倪明镜

河南油田含油污泥有新价值    王明堂

中国石油含油污泥得到有效治理    记者 杜中闻

含油污泥回用增产原油    王景春 林信胜

如何把含油污泥吃干榨尽?    姜学斌

含油污泥实现无害化处理    赵祚军

炼油厂含油污泥处理难题攻克    郑伟

河南油田含油污泥实现无害化处理    赵祚军

找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法    张明海;李明亮;刘新生

河南油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获突破    通讯员 赵祚军

异密度循环流化床焚烧含油污泥炉内整体模型    周陵生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弛豫特性含油污泥水和油分析方法研究    郑晓园

大庆油田含油污水及含油污泥生化/物化处理技术研究    陈忠喜

基于界面修饰的高浓度固体颗粒悬浮液的制备研究    徐梦涵

超临界CO_2萃取含油污泥技术研究    梁丽丽

含油污泥水洗分离实验室研究及室外中试装置设计开发    祝愿

含油污泥的理化特性研究与分析    朱嘉卉

撬装式含油污泥焚烧炉燃烧特性模拟研究    梁瑛

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    崔宝玉

含油污泥的脱水处理及综合利用初步探索    郭皓

大庆油田含油污泥超声波预处理—厌氧产甲烷的研究    李帅

含油污泥热处置资源化试验研究    唐昊渊

含油污泥热裂解技术研究    杨海军

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    李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