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耕种制度对西南地区冬水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16:22
热度:

耕种制度对西南地区冬水田甲烷排放的影响【摘要】:1995年5月15日~1997年5月15日两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冬水田甲烷排放量及耕种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水田水稻生长

【摘要】:1995年5月15日~1997年5月15日两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冬水田甲烷排放量及耕种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水田水稻生长期甲烷排放通量在0.47~171.12mg/m2·h间,平均值达33.91mg/m2·h并且在每年长达250~280天的非水稻生长期内仍在排放甲烷,排放通量在2.51~54.52mg/m2·h间,平均为13.24mg/m2·h,使得冬水田甲烷年累积排放量高达165.82g/m2,是目前世界上各类稻区各类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量最大的一类稻田。与冬水田相比,半旱垄作(中稻)能减少甲烷年累积排放量3.36%和33.53%;而水稻生长期半旱垄作(稻麦)和水旱轮作(稻麦)甲烷排放通量比冬水田低34.11%和38.47%~66.65%,甲烷年累积排放量只占冬水田的36.7%和11.96%~34.27%。采用半旱垒作(稻麦)和水旱轮作(稻麦)是减少我国西南地区冬水田甲烷排放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单位】: 西南农业大学!重庆 400716 西南农业大学!重庆 400716 西南农业大学!重庆 400716 西南农业大学!重庆 400716 西南农业大学!重庆 400716 西南农业大学!重庆 40071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
【关键词】甲烷排放通量 稻田 冬水田 耕种制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71073 中国科学院重点资助!KZ952-J1-203
【分类号】:S152.6
【正文快照】: 稻田被认为是大气甲烷的最主要排放源之一。1981年Cicerone等首次报道了稻田甲烷排放速度的直接测定结果。随后,科学家们分别在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泰国等测定稻田甲烷的排放通量I’-‘],并且,试图对全球的甲烷排放量进行估算,如1992年Watson估算稻田甲烷排放量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耕作制度对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江长胜;王跃思;郑循华;朱波;黄耀;

冬水田休闲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研究    马秀梅;朱波;杜泽林;郑循华;

川中丘陵区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韩广轩,朱波,江长胜,高美荣,张中杰,马秀梅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的CH_4排放规律    黄璜,杨志辉,王华,胡泽友,陈仕贵,陈灿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王玲,魏朝富,谢德体

稻田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江长胜,王跃思,郑循华,王明星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研究    高明,李阳兵,魏朝富,谢德体

稻田温度与甲烷排放通量关系的研究    王玲,谢德体,刘海隆,阳作明

水稻油菜轮作稻田甲烷排放及其总量估算    韩广轩;朱波;高美荣;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江长胜

水旱轮作体系中的养分循环特征    石孝均

稻鸭共栖免耕减排甲烷机制及综合效益研究    甘德欣

紫外辐射增强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胡正华

旱作和水作条件下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研究    李曼莉

稻—鸭生态种养减排甲烷和改善稻田环境的功能研究    王华

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及综合效益研究    黄梅

稻—鸭复合系统土壤中甲烷细菌数量及其活性研究    邓晓

不同大小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    胡宇

川中丘区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孙园园

我国西南地区的稻田CH_4排放    陈德章,王明星,上官行健,黄俊,R.A.Rasmussen,M.K.A.Khalil

中国CH_4排放量的估算    王明星,戴爱国,黄俊,任丽新,沈壬兴,H. Schutz,H. Renneuberg,W. Seiler,R. A. Rasmussen,M.A.K. Khalil

我国华中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特征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王跃思,R.Wassmann,H.Rennenberg,W.Seiler,谢小立,王卫东,谢克和

大气甲烷的源和汇    朱玫,田洪海,李金龙,唐孝炎

我国不同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及控制措施研究    

土壤质地、温度和Eh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蔡祖聪,沈光裕,颜晓元,鹤田治雄,八木一行,阳捷行

土壤痕量气体研究展望    蔡祖聪

冬季水分管理方式对稻田CH_4排放量的影响    蔡祖聪,徐华,卢维盛,廖宗文,张建国,魏朝富,谢德体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卢婉芳,陈苇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曹云英

水稻根系对甲烷传输速率的影响    曹云英,许锦彪,朱庆森

北京地区甲烷排放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    苏芳,邵敏,张敏

中国的农业发展与全球变化──中国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谢云

土壤生态研究的回顾及其发展趋向    章家恩,徐琪

中国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杨风亭,刘纪远,庄大方,胡云锋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简述    马学慧,刘兴土,吕宪国,李君泉

长春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研究    闫敏华,华润葵,王德宣,马学慧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与稻田CH_4排放对比研究    王德宣,吕宪国,丁维新,蔡祖聪,王毅勇

湿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刘子刚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江长胜

秦岭火地塘林区景观格局和主要森林类型碳储量变化的研究    刘华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CO_2释放与碳平衡的研究    黄斌

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水稻主要伴生种种群动态研究    杨治平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下土壤肥力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高明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土壤碳、硒变化的研究    田应兵

稻鸭共栖免耕减排甲烷机制及综合效益研究    甘德欣

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因子及其定量模型研究    白红英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土壤N_2O排放和CH_4吸收特征    高志岭

冬小麦植株-土壤氮素循环及产量与品质形成生理基础的研究    赵俊晔

中亚热带三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土壤呼吸研究    尉海东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及作物氧化亚氮通量特征    叶欣

太湖地区冬小麦田与蔬菜地的N_2O和NO排放    姚志生

太湖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李香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素平衡影响的研究    杨倩

温度和水分对土壤碳、氮转化影响的研究    国秀丽

云南植烟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和烤烟营养的研究    汪禄祥

农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    蒋静艳

自然免耕稻田的土壤微生物与肥力关系研究    肖剑英

河北省施肥现状的评价    张玲敏

肥料施用及环境因子对农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    董玉红,欧阳竹,李运生,张磊

不同利用方式对红壤CO_2排放的影响    娄运生,李忠佩,张桃林

稻田生态系统多个物种共存对病虫草害的控制    王寒;唐建军;谢坚;陈欣;

陆面碳循环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评述    杨昕,王明星

冬小麦田氧化亚氮的排放    王少彬,宋文质,苏维瀚, 曾汇海,张玉铭,王智平

中亚热带东部三种主要木本群落土壤呼吸的研究    黄承才,葛滢,常杰,卢蓉,徐青山

施氮和玉米生长对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杨兰芳,蔡祖聪

稻田畦作少耕法经济效益测试    魏家瑜;

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研究——Ⅱ.土壤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矿质复合体的组成及其氧化稳定性    袁可能,陈通权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氮素吸附释放规律    詹艳慧;王里奥;焦艳静;

三峡库区消落带对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利用模式研究    袁辉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向与生态建设的跃迁    周荣荣

裂缝条件下稻田土壤中N_2O的释放和氮溶质运移的机理研究    黄树辉

水旱轮作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    范明生

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概念、计量方法与应用研究    朱万斌

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研究    邹建文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江长胜

农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    蒋静艳

广州地区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及模拟研究    任万辉

有机农业典型案例生态环境效益的比较研究    卢东

湖南稻田主要种植模式功能效应比较研究    周贤君

山西晋中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贺晓燕

施用畜禽粪便稻田土壤氮磷养分迁移特征的研究    谢育平

浙南丘陵山区梨—草—鸡复合系统生态经济分析    叶晓伟

稻田保护性耕作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谢卓霖

西双版纳地区水稻田CH_4、CO_2和N_2O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光明

保护性耕作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特性及理化性状的影响    王芸

三江平原稻田CO_2通量及其环境响应特征    宋涛;王跃思;宋长春;石立庆;黄耀;王盘兴;

有机无机肥料对农业环境影响述评    陈防,鲁剑巍,万开元

我国水稻生产中的立体污染及防治    章力建,周晓震,杨正礼,庞乾林

中国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杨风亭,刘纪远,庄大方,胡云锋

长江口崇明东滩潮间带甲烷(CH_4)排放及其季节变化    杨红霞;王东启;陈振楼;陈华;王军;许世远;杨龙元;

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甲烷菌种群数量影响的研究    邓晓,廖晓兰,黄璜,唐群锋

稻-鸭复合系统中灌水深度对甲烷排放的影响    傅志强;黄璜;陈灿;何保良;

中国稻鸭共作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郑建初,谭淑豪,刘华周,冯金侠,张卫建

我国稻鸭共作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展望    甄若宏,王强盛,沈晓昆,张卫建,卞新民,黄丕生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减少甲烷排放及其机理研究    甘德欣,黄璜,蒋廷杰,黄梅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江长胜

稻鸭共栖免耕减排甲烷机制及综合效益研究    甘德欣

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水稻主要伴生种种群动态研究    杨治平

我国炼焦生产过程排放的颗粒物和挥发有机物的组成特征、排放因子及排放量初步估计    何秋生

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模式研究    翟勇

控制灌溉稻田甲烷排放规律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李道西

水稻植株和土壤对CH_4排放的影响及定量模型研究    傅志强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的中国农田化学氮源N_2O直接排放量估计    卢燕宇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南方典型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与CO_2、CH_4产生研究    郑聚锋

紫色土稻田磷素迁移流失及环境影响研究    李学平

稻—鸭复合系统土壤中甲烷细菌数量及其活性研究    邓晓

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及综合效益研究    黄梅

旱作和水作条件下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研究    李曼莉

稻鸭共育对水稻产量及水体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    汤颢军

吉林玉米带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    侯雪莹

西双版纳地区水稻田CH_4、CO_2和N_2O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光明

不同大小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    胡宇

宽垄沟灌模式的节水效应试验研究    马金宝

水稻土与旱地土壤酶活性和有机质FT-IR特征比较研究    施林林

稻田休闲期保护性耕作的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对水稻衰老进程和米质的影响    符冠富

中国CH_4排放量的估算    王明星,戴爱国,黄俊,任丽新,沈壬兴,H. Schutz,H. Renneuberg,W. Seiler,R. A. Rasmussen,M.A.K. Khalil

稻田土壤中的CH_4产生    上官行健,王明星,陈德章,沈壬兴

稻田CH_4排放和土壤、大气条件的关系    陈德章,王明星

我国西南地区的稻田CH_4排放    陈德章,王明星,上官行健,黄俊,R.A.Rasmussen,M.K.A.Khalil

广州地区稻田甲烷排放及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的空间变化    沈壬兴,上官行健,王明星,王跃思,张文,卢巨祥,许炳雄,傅桂芬,李铭珊,林子瑜

不同农业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    李德波,张纪伍,李维新,岳振陶,俞飞,顾建宁

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与农业管理措施的关系    邵可声

不同施肥处理的一季稻田甲烷排放量研究    陶战,田淑贤,周毅,杜道灯,李应学,买光熙,席连喜,贾云中,唐启发,薄克强

冬水田改造后土壤理化性状变化探讨    曾广永,郑兰君,汪雪梅

应用暗沟排水技术改良陕南冬水田的效果    尉庆丰,王益权,何瑞林,雷兴权

四川省改造中低产田的定位监测    周孝强

试论四川丘陵地区冬水田的生态效益及其培肥途径    王祖谦;

稻-鱼-高笋套作效益高    高春奇

冬水田休闲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研究    马秀梅;朱波;杜泽林;郑循华;

略论中国再生稻的历史发展    郭文韬

四川省土地合理利用问题的初步研究    臧威霆,朱国金

周年淹水对紫色土肥力及作物产量影响的定位评价    汪沄滨,朱兴明,曾庆曦,刘志明,陈启德

邛崃县冬水田放干后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仲明

中国稻田CH_4排放减缓对策    蔡祖聪;徐华;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对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生物活性的影响    陈晶晶;蒋先军;

川中丘陵区钙质紫色土(田)钾肥效益初探    田茂芝;熊利军;蒋玮杰;张静媛;

关冬蓄水防旱的传统不能淡忘    白青云

昔日“三绝”今何在?    本报记者 邹密 胡晓群

稻鱼鸭共生立体生态农业模式    阿华

保粮食安全 专家给出“五字”诀    姜永育本报记者 宋开文

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承担的区试工作令国家区试考察组满意    朱永川 商希坤

凤陵乡防洪蓄水保农业增产    特约记者 郭成钧

丘陵区多尺度土地质量评价研究    张贞

稻田土壤微生物量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    李侃

四川省和重庆市农田N_2O排放量估算    张旭

川中丘区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孙园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