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甲烷水合物生成的静态强化技术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10:18
热度:

甲烷水合物生成的静态强化技术【摘要】:水合物技术可以应用在天然气储运、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海水淡化、混合气分离以及蓄冷等领域。然而,水合物生成时缓慢的传质与传热过程已经成为水合物技

【摘要】:水合物技术可以应用在天然气储运、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海水淡化、混合气分离以及蓄冷等领域。然而,水合物生成时缓慢的传质与传热过程已经成为水合物技术应用的一大障碍。传统的机械扰动、添加简单结构导热填料的方法能够较好的在传质或传热上促进气体水合物生成,但机械扰动要引入更多的能耗和设备,简单导热填料的换热效率低。鉴于此,本文从强化传质与传热两方面探索利于水合物高效生成的静态体系,以甲烷为存储对象,研究甲烷水合物在静态体系中的生成特性。 向纯水中引入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并高速搅拌分散成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硅包水”型水微滴——干水。分散性能优异的干水能够增强水合体系的气-液接触,降低水合诱导时间,促进甲烷水合物快速生成,并提高储气量。但干水经低温水合-升温分解后,其自身“硅包水”的微滴结构被破坏,水从二氧化硅的包囊中溢出、聚集,并形成连续的液态水,使干水的分散性变得很差,基本丧失再次储气的功能,不具有可逆储气的前景。 向纯水中加入结冷胶形成胶冻,再与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在搅拌器中混合分散,制备成一种有支撑结构的改性干水微滴——凝胶干水。凝胶干水继承了干水良好的分散性,能够强化水合体系的气-液接触,加速水合反应,并保持较高的储气量,而且被凝胶支撑的水微滴经水合-分解后的粘连程度比干水低,储气结束后能够保持一定的分散性,可以比较稳定的储气4~6次,但其储气量和储气速率存在一定的衰减。与干水储气性能相比,凝胶干水的一次储气量和最大储气速率都低,主要是由于被结冷胶支撑固定的部分水不易参与水合反应所致。 向浓度0.03wt%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中引入不同质量比例的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在搅拌器中分散成另一种改性干水微滴——SDS干溶液。SDS干溶液不仅具有干水的高度分散性,而且每个微滴又具有SDS溶液的表面活性,该体系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促进水合体系的气-液接触,提高甲烷水合速率和储气量。不同硅含量的SDS干溶液分散效果不同,但各自的储气速率与同浓度的SDS溶液的水合储气速率相当,比同浓度的SDS溶液储气量高。硅含量7.5wt%的SDS干溶液分散效果好、含水量高,对甲烷的储存量最高,与相同硅含量的干水储气量相当,但比干水储气速率高约1倍。因此,SDS干溶液在促进水合物储气过程中,结合了干水与表面活性剂溶液各自的储气优势,但其储气后也会出现类似干水结构被破坏的现象。 将多孔泡沫铝浸入到浓度0.03wt%的SDS溶液中,其丰富的金属表面可以将水合过程中的热量快速疏导出去,使含泡沫铝的SDS溶液储气速率比单纯的SDS溶液储气速率更大。泡沫铝对SDS溶液水合储气速率的提高率随操作压力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对于水合压力推动力过小而不易水合储气的SDS溶液,泡沫铝的加入还有促进水合物成核的作用,主要归功于其粗糙的金属表面能够提供水合结晶点。用填充相为球形的两相复合模型计算甲烷水合物-泡沫铝“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后发现,其有效导热系数是纯甲烷水合物导热系数的132倍。 将干水和凝胶干水分别填充到高孔隙率的泡沫铜中,导热性优异的泡沫铜金属骨架可以将两个水合体系中的水合热及时疏导出去,使含泡沫铜的干水或凝胶干水体系比各自不含泡沫铜的体系储气速率高。泡沫铜对两个分散体系最大水合速率的提高率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变大。虽然泡沫铜有稳定的金属网络骨架,但对干水或凝胶干水体系均没有支撑作用,两个体系的水微滴也分别会出现类似于干水和凝胶干水储气后粘结、聚集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比单独的干水或凝胶干水体系更严重,使两个体系的再次储气性更差。 以上几个静态水合体系通过强化气-液接触(传质)或强化水合热快速导出(传热)或二者同时强化,促进了甲烷水合物生成,提高了水合储甲烷量,对水合物的大规模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甲烷水合物 生成 静态强化 气-液接触 水合热移除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E8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9
  • 第一章 绪论19-47
  • 1.1 气体水合物简介19-22
  • 1.2 气体水合物技术22-28
  • 1.2.1 气体水合物技术应用22-28
  • 1.2.2 气体水合物技术存在的问题28
  • 1.3 气体水合物生成28-34
  • 1.3.1 水合物成核30-32
  • 1.3.2 水合物生长32-34
  • 1.4 水合物生成强化技术34-45
  • 1.4.1 动态强化技术35-40
  • 1.4.2 静态强化技术40-45
  •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45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45-47
  • 1.6.1 研究内容45-46
  • 1.6.2 创新点46-47
  • 第二章 干水和凝胶干水中甲烷水合特性47-81
  • 引言47-48
  •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48-52
  •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48-49
  • 2.1.2 实验设备及仪器49-52
  • 2.2 实验过程52-54
  • 2.2.1 干水和凝胶干水的制备52-53
  • 2.2.2 干水和凝胶干水储甲烷53-54
  • 2.3 水合物储气过程评价54-57
  • 2.3.1 水合物储气量54-56
  • 2.3.2 水合物储气速率56
  • 2.3.3 水合物储气可逆性56-57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57-79
  • 2.4.1 干水和凝胶干水分散效果57-59
  • 2.4.2 干水和凝胶干水形成过程分析59-61
  • 2.4.3 干水和凝胶干水变压储甲烷性能61-71
  • 2.4.4 干水和凝胶干水重复储甲烷性能71-75
  • 2.4.5 干水和凝胶干水强化气-液接触分析75-79
  • 2.5 本章小结79-81
  •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干溶液中甲烷水合特性81-95
  • 引言81
  • 3.1 实验原料及设备81-82
  • 3.1.1 实验原料及试剂81-82
  • 3.1.2 实验设备及仪器82
  • 3.2 实验过程82-83
  • 3.2.1 表面活性剂干溶液的制备82
  • 3.2.2 表面活性剂干溶液储甲烷82-83
  • 3.3 水合物储气过程评价83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83-93
  • 3.4.1 表面活性剂干溶液硅含量83-86
  • 3.4.2 表面活性剂干溶液形成过程分析86
  • 3.4.3 表面活性剂干溶液储甲烷性能86-91
  • 3.4.4 表面活性剂干溶液强化气-液接触分析91-93
  • 3.5 本章小结93-95
  •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溶液+泡沫铝体系中甲烷水合特性95-111
  • 引言95-96
  • 4.1 实验原料及设备96-97
  • 4.1.1 实验原料及试剂96-97
  • 4.1.2 实验设备及仪器97
  • 4.2 实验过程97-98
  • 4.2.1 泡沫铝孔隙率的测量97-98
  • 4.2.2 表面活性剂溶液+泡沫铝体系储甲烷98
  • 4.3 水合物储气过程评价98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98-110
  • 4.4.1 泡沫铝孔隙率的确定98-99
  • 4.4.2 表面活性剂溶液+泡沫铝体系储甲烷性能99-104
  • 4.4.3 甲烷水合物-泡沫铝复合相有效导热系数104-108
  • 4.4.4 泡沫铝强化甲烷水合热移除过程分析108-110
  • 4.5 本章小结110-111
  • 第五章 干水/凝胶干水-泡沫铜体系中甲烷水合特性111-131
  • 引言111
  • 5.1 实验原料及设备111-113
  • 5.1.1 实验原料及试剂111-112
  • 5.1.2 实验设备及仪器112-113
  • 5.2 实验过程113
  • 5.2.1 泡沫铜孔隙率的测量113
  • 5.2.2 干水/凝胶干水的制备113
  • 5.2.3 干水/凝胶干水-泡沫铜体系储甲烷113
  • 5.3 水合物储气过程评价113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113-130
  • 5.4.1 泡沫铜孔隙率的确定113-114
  • 5.4.2 干水-泡沫铜体系变压储甲烷性能分析114-119
  • 5.4.3 干水-泡沫铜体系重复储甲烷性能分析119-121
  • 5.4.4 凝胶干水-泡沫铜体系变压储甲烷性能分析121-126
  • 5.4.5 凝胶干水-泡沫铜体系重复储甲烷性能分析126-128
  • 5.4.6 泡沫铜强化水合热移除128-130
  • 5.5 本章小结130-131
  • 结论与展望131-135
  • 参考文献135-15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51-153
  • 致谢153-155
  • 附件15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甲烷水合物生成过程温度场分布与生长速率关系实验研究    陈文胜;李增华;吴强;

新型通孔泡沫铝的传热特性    何德坪,马立群,余兴泉

进气方式影响CO_2水合物喷雾合成的实验研究    李刚;谢应明;刘道平;肖杨;魏晶晶;

碳纳米管-水合物法储甲烷性能研究    臧小亚;梁德青;吴能友;

CO_2水合物在静态超重力反应器中的生成过程    白净;梁德青;李栋梁;樊栓狮;戴兴学;杜建伟;

气-液界面处水合物膜形成过程的传热分析    徐新亚;刘道平;黄文件;潘云仙;

喷雾式天然气水合物储气系统的实验研究    谢应明;刘道平;樊燕;刘妮;

混合致冷剂水合物晶体生成和分解过程研究    刘勇,郭开华,梁德青,樊栓狮,赵永利

气体水合物──储运天然气技术与发展    孙志高,樊栓狮,郭开华,王如竹

水合物技术    耿昌全,裘俊红,朱菊香

超声波作用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分解研究进展    孙始财,樊栓狮

天然气水合物生成过程及其反应器特性研究    郝文峰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李宁,马庆元,郭继平

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X射线断层扫描试验研究    吴青柏;蒲毅彬;蒋观利;邓友生;邢丽丽;冯小太;

利用CT扫描对粗砂土中甲烷水合物形成过程中水分迁移特征的分析    蒋观利;吴青柏;蒲毅彬;邢莉莉;

氯乙烯精馏过程的ASPEN PLUS模拟分析    李群生;刘阳;

陆地天然气水合物孔底冷冻取样方法    郭威;孙友宏;陈晨;张祖培;

金属泡沫材料研究进展    陈祥,李言祥

水合物储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常心洁;杨鲁伟;梁惊涛;

泡沫金属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左孝青,孙加林

理论体系的严密性探讨    薛荣书;应柳枝;魏顺安;谭世语;

多孔金属通孔度的控制    陈锋,张爱文,何德坪

餐饮业烟道油垢自燃发火机理及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研究    谢正文

二氧化碳地下封存与强化采油利用基础研究    刘瑜

氢化稀土和氢化锆制备泡沫铝的研究    李大武

低剂量抑制剂作用下水合物颗粒粘附作用及聚集机理研究    杜娟

跨临界二氧化碳空调系统及传热元件实验与理论研究    张后雷

煤对CH_4、CO_2、N_2及其二元混合气体吸附特性、预测和CO_2驱替CH_4的研究    于洪观

纳米复合低温相变蓄冷材料的制备及热物性研究    刘玉东

深层凝析气藏多相流体复杂相态理论及提高气井产能新方法研究    汤勇

天然气水合物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    宁伏龙

天然气水合物生成过程及其反应器特性研究    郝文峰

水合物储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常心洁;杨鲁伟;梁惊涛;

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张洪涛;张海启;祝有海;

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现状和前景    史斗,郑军卫

CO_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周锡堂;樊栓狮;梁德青;

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研究进展    许维秀;李其京;陈光进;

水合物生成和分解动力学研究现状    裘俊红,郭天民

气体水合物生成机理和热力学模型的建立    陈光进,马庆兰,郭天民

蓄冷空调及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    樊栓狮;谢应明;郭开华;梁德青;顾建明;

气体水合物形成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进展    孙长宇;黄强;陈光进;

低浓度瓦斯气体水合分离过程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高岭土的影响    吴强;朱玉梅;张保勇;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徐世美

基于膜吸收技术的烟气CO_2分离工艺设计与经济性分析    晏水平;方梦祥;张卫风;骆仲泱;岑可法;

在引射方式下气体水合物的形成与蓄冷特性    童明伟,林昆,黎家胜

矿井抽放煤层气中甲烷的变压吸附提浓    辜敏;鲜学福;

一种新型的天然气储运技术——NGH    石定贤,赵阳升

HFC134a/HCFC141b混合气体水合物相平衡特性    郭开华,舒碧芬,张奕,赵永利

混合制冷剂气体水合物生成及融解过程实验研究    赵永利,郭开华,张奕,舒碧芬

新型气体水合物蓄冷装置及其性能    舒碧芬,郭开华,蒙宗信,赵佳威

致冷剂简单气体水合物相平衡计算    曾丽,郭开华,赵永利,舒碧芬,赵佳威

超声波作用下的制冷剂水合物结晶过程研究    刘永红,郭开华,梁德青,樊栓狮

含极性抑制剂体系中水合物生成条件的研究    马庆兰,陈光进,郭天民

基于水合物技术的模拟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捕获研究    李士凤

加气站储气井建设中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措施    薛红云;

长宁管线储气能力及供气时间探讨    孔吉民

废井储气试验取得进展    

对注塑模用内储气代替外排气    郑国安

汕头海底储气洞库正式储气运营    陈哲

多孔吸附储气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王艳;

地下水封储气洞库原理及数值模拟分析    杨明举,关宝树

天然气水合物储气实验研究    郑新,孙志高,樊栓狮,章春笋,郭彦坤,郭开华

高压储气井有关问题探讨    李宪莉;由世俊;杨孟军;

天然气储配站工程地下高压储气井施工技术    陈静;纪宝松;王海波;

复合储气材料对氢、甲烷混和气体的储放气研究    孙艳;周亚平;周理;

车用CNG充装站储气规模与装置应用优化探讨Ⅱ    李富国;刘永志;

南充储气井检验标准将成“国家标准”    何宗周

安全监控储气井 “阆中经验”将在全国推广    宋红梅

市民大量储气没必要    记者 陈新 实习生 陈红

天然气管道有望“下乡”    记者 张孔生

储气“巨无霸”现身星城    本报记者 陈永刚 通讯员 潘雄敏

我区能独立检测天然气储气井了    记者 杨超

我区开展高压储气井检测    记者 李春霞 实习生 马致远

俄土就储气量打嘴仗    本报记者 于欢

我市将建新储气站    记者 张丽霞

风力发电与空气电站    葆翔

甲烷水合物生成的静态强化技术    杨亮

浅层储气砂土的工程效应演化特征与灾变机理研究    王勇

沈阳市储气井建造监理方案研究    信世超

高密度和可逆水合物储甲烷技术    熊文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