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新型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氧化铝复合膜的制备、结构表征和氢气、甲烷分离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07:11
热度:

新型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氧化铝复合膜的制备、结构表征和氢气、甲烷分离性能研究【摘要】:一般认为,H_2是最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能源。由于自然界中仅存在极少量的游离态H_2,因

【摘要】:一般认为,H_2是最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能源。由于自然界中仅存在极少量的游离态H_2,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CH_4裂解法制备H_2,其中H_2与CH_4气体分离是制备高纯H_2的关键工艺技术。目前,一般采用变压吸附法分离H_2与CH_4,但由于选择性较低,难以生产出高纯H_2,同时还存在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膜分离技术是有着广泛发展前景的气体分离高新技术,但传统的膜材料都难以满足高纯H_2制备技术的要求。例如聚砜膜、醋酸纤维膜等有机聚合物膜气透性较低,结构稳定性较差。炭分子筛膜等无机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但由于孔道结构很难控制,导致分离选择性较差。因此,在高纯H_2制备工业化生产技术发展中,迫切需要开发新型膜材料。 二十世纪末,人们开发出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由于其具有结构热稳定性高、孔道结构可控等特点,在包括气体高选择性分离在内的诸多领域展现出广泛而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国际上关于气体分离MOF膜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即使关于MOF膜制备的文献报道也不多。对于理想的H_2/CH_4分离膜技术,既要具有MOF材料的高选择性和结构热稳定性等特性,又要具有无机膜材料较强的机械强度等特性。因此,本文研究目的是针对CH_4裂解法高纯H_2制备中,H_2和CH_4气体分离的关键工业技术,研制开发同时具有极高选择性、较高结构热稳定性、较大机械强度等特性的新型MOF/多孔氧化铝复合膜。该研究对于扩展MOF膜材料在混合气体中高选择性分离H_2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对于开发新型MOF材料,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新型H_2/CH_4气体分离MOF膜的晶体合成、结构表征及热稳定性。 对于理想的H_2/CH_4气体分离MOF功能材料,不仅要求在结构上具有高选择分离性能,具有孔道结构且孔径应介于H_2和CH_4气体分子动力学直径之间,而且要求具有良好的结构热稳定性,在373-473K温度范围内仍能保持稳定的孔道结构。对此,本文选择5种配体,采用反应物浓度0.003-0.05mol/L,溶剂为水、甲醇或DMF,实验温度298-453K,反应周期4-7天等实验条件,共合成出8种新型MOF晶体材料,结果如下: 1、应用单晶衍射方法测量表明,配合物1: Cu(ClO4)2.C_(16)H_(16)N_2O_5、2:[C_(16)H_(18)N_2O_5].[ZnCl4]、3:[C_(16)H_(17)N_2O_5]·[ZnCl3]、4:[C_(16)H_(17)N_2O_5]·[ZnCl3]和5:Cu_2(ClO_4)_2(OH)_2·(C_(16)H_(16)N_2O_5)2·2CH_3OH具有零维密实的晶体结构。配合物6:HgI2·C18H_24N6O4具有一维晶体结构,在C轴方向形成一维孔道,孔径约为0.5nm。配合物7:Co(C_(10)H_8N_2).(CHO2)2为三维密实晶体结构。配合物8:Ni_(1.5)(C_(10)H_8N_2)_(1.5).C_(12)H_(28)O_9P_3.(H_2O)_3具有三维晶体结构,属四方晶系,沿C轴方向形成一维孔道结构,孔径为0.38nm。在八种新型MOF晶体材料中,配合物6和8具有孔道结构,但配合物6孔径为CH_4气体动力学直径1.3倍,只有配合物8的孔径大小正好介于H_2和CH_4气体分子动力学直径之间。 2、应用热重分析方法检测表明,在氮气气氛下,配合物8在低于453K时,能够保持结构稳定,具有较强的结构热稳定性。 3、配合物8晶体材料对单组分气体吸附实验表明,在压力0-1000mbar,温度303K条件下,由于H_2气体分子与MOF材料间的作用力极弱,导致晶体材料对H_2气体吸附量为零;在温度303K,压力1000mbar下,晶体材料对分子动力学直径小于孔径的CO2吸附量约为2wt%。然而,在273K和303K温度条件下,由于CH_4分子动力学直径大于MOF孔径,CH_4无法进入孔道,导致MOF晶体材料对CH_4的吸附量为零。这说明,配合物8晶体结构对气体分子具有很强的分子筛筛分性能。 二、多孔氧化铝膜基底材料制备及H_2/CH_4气透性。 对于高选择性H_2/CH_4气体分离的MOF复合膜,理想的无机基底材料不仅要与MOF材料有较强的表面附着力,而且要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气透性,这些主要决定于基底表面性质、厚度及孔径大小。一般而言,镍网、多孔陶瓷片、透气钢片和多孔氧化铝膜等是常用的无机基底材料。应用原位法制备MOF/无机基底材料复合膜,实验结果表明,多孔氧化铝膜为最优基底材料。多孔氧化铝膜厚度为77.4μm,孔径为25nm时,可以同时满足复合膜在气透性和机械强度两方面的要求。其耐压强度大于1Mpa,H_2和CH_4气透率分别为5.607×10-5mol/Pa·m~2·s和2.385×10-5mol/Pa·m~2·s。 三、新型MOF/多孔氧化铝复合膜制备和H_2/CH_4气体分离性能。 理想的MOF/多孔氧化铝复合膜在分离性能上应具有H_2/CH_4气体分离性高和结构热稳定性高,在物理性质上应具有厚度可控且均一、耐压强度好和气透性适中等特性,具体结果如下: 1、采用平板真空法制备新型MOF/多孔氧化铝复合膜,MOF涂膜液浓度及涂布方式、操作温度及不同镍盐等对复合膜结构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表明,MOF涂膜液浓度在0.2-0.7%之间均可以得到完整复合膜;反应温度由413K升高到433K,复合膜的厚度由450μm降低到200μm;采用Ni(CH_3COO)_2.4H_2O作为镍盐得到复合膜厚度为200μm,但晶体存在纵向堆积。 2、综合考虑MOF复合膜质量,选择MOF晶种层厚度是450μm,多孔氧化铝膜厚度77.4μm的MOF/多孔氧化铝复合膜作为气体测试膜。复合膜耐压强度大于1MPa,在温度298K时,单组分H_2和CH_4气体渗透率实验表明,H_2气透率为1.44×10-9mol/Pa·m~2·s,并且在压差0.1-0.3MPa间几乎不随压力变化,而CH_4气透率为零,无法透过该复合膜。 3、在298-373K温度范围内测试H_2/CH_4混合气体渗透率。实验表明,H_2气透率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CH_4气透率为零,这说明该复合膜对H_2/CH_4混合气体有极高的选择性,可以用来制备高纯H_2。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新型MOF/多孔氧化铝复合膜具有良好结构热稳定性、较强的耐压强度及极高的H_2/CH_4气体分离性能,有望在CH_4裂解法高纯H_2制备中得到应用。其中,科学创新点主要是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平板真空法制备出同时具有较强耐压强度、高结构热稳定性及极高H_2/CH_4选择性的新型MOF/多孔氧化铝复合膜。研究特色主要是得到了MOF/多孔氧化铝复合膜制备技术参数,为MOF/多孔氧化铝复合膜在高纯H_2制备工业化技术开发中,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及技术基础。 【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 多孔氧化铝 复合膜 气体分离 氢气 甲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382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4
  • 0 引言14-15
  • 1 绪论15-44
  • 1.1 气体分离膜的应用15-18
  • 1.1.1 H_2的分离提纯15
  • 1.1.2 空气分离15-16
  • 1.1.3 CO2分离16-17
  • 1.1.4 天然气(空气)脱湿17-18
  • 1.2 H_2/CH_4分离的意义及研究现状18-31
  • 1.2.1 H_2/CH_4分离的意义18-21
  • 1.2.2 H_2/CH_4分离技术现状21-31
  • 1.3 MOF 膜研究现状31-41
  • 1.3.1 MOF 的定义及研究进展31-35
  • 1.3.2 MOF 膜的制备及 H_2/CH_4分离35-41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及思路41-44
  • 2 新型 MOF 的合成与表征44-96
  • 引言44-46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46-47
  • 2.2 配体的合成47-51
  • 2.2.1 配体 L~1的合成47-48
  • 2.2.2 配体 L~2的合成48-49
  • 2.2.3 配体 L~3的合成49
  • 2.2.4 配体 L~4的合成49-50
  • 2.2.5 配体 L~5的合成50-51
  • 2.3 晶体合成与结构表征51-75
  • 2.3.1 配合物 1 的合成与表征51-54
  • 2.3.2 配合物 2 的合成与表征54-57
  • 2.3.3 配合物 3 的合成与表征57-60
  • 2.3.4 配合物 4 的合成与表征60-63
  • 2.3.5 配合物 5 的合成与表征63-66
  • 2.3.6 配合物 6 的合成与表征66-68
  • 2.3.7 配合物 7 的合成与表征68-71
  • 2.3.8 配合物 8 的合成与表征71-75
  • 2.4 实验条件对配合物 8 结构的影响75-80
  • 2.4.1 温度对配合物 8 结构的影响75-77
  • 2.4.2 浓度与反应物比例对配合物 8 结构的影响77-80
  • 2.5 气体吸附实验80-94
  • 2.5.1 气体等温吸附测试80-82
  • 2.5.2 配合物比表面积测定82-84
  • 2.5.3 配合物吸附焓测定84-86
  • 2.5.4 气体扩散动力学模型86-94
  • 2.6 小结94-96
  • 3 无机基底材料的筛选、制备及 H_2/CH_4气透性能96-132
  • 3.1 无机基底材料的筛选97-102
  • 3.1.1 基底的表征97-98
  • 3.1.2 基底的筛选98-102
  • 3.2 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102-117
  • 3.2.1 实验材料104-105
  • 3.2.2 制备方法105-108
  • 3.2.3 制备结果与讨论108-117
  • 3.3 H_2/CH_4渗透分离实验117-130
  • 3.3.1 实验设备118-119
  • 3.3.2 单组份气体渗透分离实验119-122
  • 3.3.3 混合气体渗透分离实验122-123
  • 3.3.4 实验结果与讨论123-130
  • 3.4 小结130-132
  • 4 新型 MOF/多孔氧化铝复合膜的制备与 H_2/CH_4气透性能132-159
  • 4.1 实验条件与制备方法133-149
  • 4.1.1 实验试剂与仪器133-134
  • 4.1.2 原位法制备新型 MOF/多孔氧化铝复合膜134-135
  • 4.1.3 二次生长法制备新型 MOF/多孔氧化铝复合膜135-138
  • 4.1.4 新型 MOF/多孔氧化铝复合膜的表征138-149
  • 4.2 新型 MOF/多孔氧化铝复合膜 H_2/CH_4气透实验149-157
  • 4.2.1 单组份气体渗透分离实验149-153
  • 4.2.2 混合气体渗透分离实验153-157
  • 4.3 小结157-159
  • 5 结论159-162
  • 6 创新点162-163
  • 参考文献163-174
  • 附录Ⅰ174-180
  • 附录Ⅱ180-184
  • 致谢184-185
  • 发表的学术论文185-18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钢铁企业焦炉煤气利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王海风;张春霞;胡长庆;齐渊洪;

合成氨厂提氢尾气提纯液化天然气技术应用    杨兵;崔长春;韩云亭;

高炉富氧喷吹焦炉煤气理论研究    陈永星;王广伟;张建良;苏步新;左海滨;

南钢富余焦炉煤气提纯制氢-电力多联产综合利用    刘飞;熊源泉;

钒钛磁铁矿冶炼过程CO_2排放分析研究    秦洁;邓君;

焦炉能耗分析与余热利用技术    张欣欣;张安强;冯妍卉;刘健;张长青;于振东;

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    姚维学;付再华;刘同飞;崔广华;

高效利用炼厂尾气及焦炉煤气的技术研究    李树旺;罗东晓;

固定床煤焦加氢气化制甲烷研究与开发    周源;郑瑛;沈秋婉;马飞燕;郑楚光;

一种高效利用焦炉煤气的新工艺    罗东晓;

换热式两段焦炉热工预测    张安强;张欣欣;徐列;冯妍卉;李振颐;

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的生态化研究    张春霞;胡长庆;殷瑞钰;

无料钟高炉布料模型的研究    于要伟

煤气泄爆装置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康玉

唐山市丰南沿海工业区循环经济产业战略研究    董倩倩

20万吨/年焦炉气制甲醇装置补碳技术研究    郝力平

焦炉煤气变压吸附制氢工艺的应用    王岩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魏玺群,陈健

中国焦化工业现状及发展    郑文华,刘洪春,周科

工业制氢方案的分析和探讨    彭奕,李淑芳

LNG冷能用于冷库的系统设计及分析    吴集迎;马益民;陈仕清;

原化集团公司焦炉气回收分析    武玉婵

膜分离技术在焦炉气H_2回收中的应用    徐徜徉,李同义,赵勇,蒋国良

LNG气化站冷能利用方式的探讨    焦琳;王烜;段常贵;聂廷哲;

LNG冷能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高文学;王启;项友谦;

利用LNG气化站冷能的冷库系统研究    张树龙;焦琳;李秀娟;聂廷哲;段常贵;

高度有序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和研究    黄丽清,赵军武,王永昌,刘锴,孙颖慧

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与形成机理的研究概况    江小雪,赵乃勤

多孔氧化铝有序膜的制备研究    王爱华,管荻华,周维亚,王刚,解思深

八羟基喹啉铝在多孔氧化铝纳米孔中的光致发光    徐春祥,薛清华,巴龙,赵冰,顾宁,崔一平

硅基多孔氧化铝膜的整体发光及其化学修饰    杨阳,陈慧兰,鲍希茂

高质量规则多孔氧化铝模板的制备    马春兰

涂有多孔氧化铝的活性炭粒——汽车排放气用的抗热吸附剂    

阳极氧化法制备多孔氧化铝膜的研究    赵冰,蔡林涛,顾宁

制备多孔氧化铝的影响因素研究    孙小华;邹隽;胡宗智;吴敏;

氧化电压对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结构及形成的影响    杨培霞;张新梅;安茂忠;王福平;

多孔氧化铝基压强传感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曹献龙;邓洪达;兰伟;刘筱薇;周安若;

多孔氧化铝镀铜工艺研究    黄乃宝;梁成浩;徐丽双;郝涛;

多孔氧化铝层制备的研究    吴昊;刘建华;李明;李松梅;

多孔氧化铝层制备的研究    吴昊;刘建华;李明;李松梅;

多孔氧化铝膜修饰的银胶对Rh6G的荧光增强效应    阎晓庆;孙瑜;杜亚冰;董军;张正龙;郑海荣;

有序多孔氧化铝的制备与表征    杨修春;韦亚南;卢振光;

多孔氧化铝模板制备ZnO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郭冠军;罗莉;戴强钦;黄方映;姚丽丽;

纳米多孔氧化铝的制备及表征    杨思蓉;崔勇;刘实;

多孔氧化铝/有机小分子复合体系中的发光现象    徐春祥;薛清华;徐洪光;唐洁影;张俊祥;崔一平;

电沉积法在AAO模板中制备金属铟及氧化铟纳米线    张思瑶;刁鹏;项民;张琦;

日开发生产纳米氧化铝的工业方法    罗海基

俄开发出氢气分离装置    记者栾海

日本开发出乙醇制氢新设备    钱铮

返航飞船耐受大气高热邀水冷却    辛 力

德齐龙:开源节流厚积薄发    本报记者 宋延涛 通讯员 马玉琛 金吉鑫

再拓膜分离技术应用新领域    本报记者 杨扬

镀铝层迁移和薄膜添加剂析出问题的探讨    信息中心

分离材料    叶鼎铨

聚丙烯成套技术开发通过鉴定    余光贤 王廉生

上海把煤气列为主要创新任务    记者 顾定槐

新型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氧化铝复合膜的制备、结构表征和氢气、甲烷分离性能研究    杨启鹏

基于多孔Al_2O_3的太阳光吸收/转化涂层的研究    丁大伟

聚醚酰亚胺阻力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张玲玲

界面聚合法制备分离CO_2复合膜及成膜过程研究    于型伟

抗氧化耐酸分离CO_2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明明

薄膜场发射阴极    王增美

阳极氧化预处理铝基体新型涂层的制备及其海洋防腐防污功能的研究    刘通

中空纤维陶瓷膜制备过程与性能表征的研究    韩灵凤

基于微纳结构阵列的全色彩颜色调控新方法研究    王旭龙琦

钛硅沸石膜及钛硅—钯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王晓斌

发泡法制备多孔氧化铝陶瓷    胡少杰

高气孔率、高强度多孔氧化铝陶瓷的制备及表征    刘伟渊

聚丙烯酰胺凝胶法制备多孔氧化铝的光学性能研究    高晓林

准气相反应法制备多孔氧化铝球形颗粒    王爱军

多孔氧化铝陶瓷的制备及其晶粒组织演化的蒙特卡罗模拟    申倩倩

多孔氧化铝镶嵌有机染料的发光研究    王菲菲

周期性金属材料传感特性的研究    王丹霞

基于表面偏析和粘合制备高性能渗透蒸发脱水复合膜    李宪实

电化学法制备阳极多孔氧化铝及其在湿敏传感器中的应用    何增华

多孔氧化铝以及氧化铝—沸石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武庆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