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中甲烷及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04:52
热度:

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中甲烷及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摘要】:不同母质的土壤类型,长期种植水稻后,均向着水稻土所特有的形态剖面和理化特性方向发展。水稻种植时间的长短直接或间接影响水

【摘要】:不同母质的土壤类型,长期种植水稻后,均向着水稻土所特有的形态剖面和理化特性方向发展。水稻种植时间的长短直接或间接影响水稻土的熟化发育情况,种植年限对水稻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分别是耕层有机质的累积和剖面的分化。稻田是重要的甲烷排放源,氮素是水稻生长的限制因子,因此水稻土是研究甲烷及氮循环的模式土壤类型。微生物是调控甲烷及氮循环的关键环节,已有不少研究关注成熟水稻土中,参与甲烷及氮循环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但却鲜有研究报道这些功能微生物类群对种植年限的响应。 本研究立足于水稻土理化特性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规律,重点关注甲烷及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类群的演替,旨在揭示这些功能微生物类群与种植年限的相互关系,为制定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自江西鹰潭采集三种水稻土(种植年限分别为15年、30年和100年),所有土样来源于同一地理位置(间距不超过1千米),发育自相同土壤母质,并处于相同的气候条件以及生态背景之下,是理想的研究材料。 本研究首先在实验室厌氧培养条件下,系统研究了耕层土壤产甲烷过程及相关微生物群落对种植年限的响应,主要结论如下:成熟的产甲烷古菌群落早在水耕熟化发育初期阶段的耕层土壤中已经形成,且在随后的熟化发育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伴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耕层土壤的有机碳以及可利用底物含量的增加,提高了产甲烷的活性以及产甲烷菌群的数量,但未改变群落的组成。耕层土壤的细菌群落对种植年限的响应,主要涉及酸杆菌Gp1和厌氧粘细菌,二者均随年限的增加而减少,可能与土壤本身的营养水平以及可利用铁氧化物的含量有关。不同年限土壤的细菌群落,在厌氧培养过程中的演替规律基本一致,初始阶段以厚壁菌为主,严格梭菌是主要的厚壁菌类群;培养过程中酸杆菌、变形菌、绿弯菌以及绿菌逐渐取代厚壁菌,Gpl和Gp3是主要的酸杆菌类群,厌氧粘细菌和地杆菌是主要的变形菌类群,Bellilinea和Longilinea是主要的绿弯菌类群,Ignavibaclerium是主要的绿菌类群;培养末期,以丙酸以及芳香化合物等难降解物质为底物进行互营降解的微生物类群丰度显著增加。 本研究还直接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中,参与甲烷及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的剖面分布,并选取100年土壤采集点附近的旱地土作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对照,主要结论如下:进一步证实成熟的产甲烷菌群以及甲烷氧化菌群,在水稻土发育熟化早期阶段即己形成并初具规模;随种稻年限的延伸,甲烷循环相关微生物向深层土壤拓展;未明确鉴定的Methanosarcinales(包括ZC-Ⅰ在内)可能为土著产甲烷菌,主要分布于水稻土耕作层以下土壤中;相比其它类型的甲烷氧化菌,type Ib型更能适应长期种稻的土壤环境。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类群对种植年限的响应较为复杂:酸性红壤以及酸性水稻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氨氧化古菌而非氨氧化细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所导致的pH变化,可能是造成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固氮细菌类群多样性极其丰富,各个年限水稻土不同土层的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基本一致,与早地各土层的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进行亚硝酸盐还原的潜在反硝化菌以nirK型为主,且主要分布于0-30cm土层,nirK型反硝化菌群随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种稻时间的变化发生相应的演替;含有nosZ基因的反硝化菌群则分布于各个土层。由于T-RFLP和克隆测序的分辨率以及覆盖度有限,仍需借助于其它精细手段来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综上所述,甲烷循环相关功能微生物类群,在水稻土发育熟化早期阶段即己形成并初具规模,且随种植年限的延伸维持相对稳定,并向深层土壤拓展其生存空间;而氮循环相关功能微生物类群对种植年限的响应较为复杂,需借助其它更精细的技术进行深入剖析,相比种植年限,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可能对氮循环相关功能微生物类群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种植年限 剖面分布 水稻土 产甲烷古菌 甲烷氧化菌 氮循环相关细菌群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15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缩写词表11-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1.1 研究意义12
  • 1.2 水稻土的水耕熟化发育12-15
  • 1.3 水稻土中参与甲烷循环的微生物类群15-18
  • 1.4 水稻土中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类群18-20
  • 1.5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20-22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22-30
  • 2.1 实验材料22-23
  • 2.2 实验方法23-30
  • 第三章 不同种稻年限耕层土壤产甲烷古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30-47
  • 3.1 前言30
  • 3.2 方法30-32
  • 3.3 结果分析32-45
  • 3.4 讨论45-46
  • 3.5 结论46-47
  • 第四章 不同种稻年限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47-57
  • 4.1 前言47
  • 4.2 方法47-48
  • 4.3 结果分析48-54
  • 4.4 讨论54-56
  • 4.5 结论56-57
  • 第五章 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中甲烷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的剖面分布57-79
  • 5.1 前言57
  • 5.2 方法57-58
  • 5.3 结果分析58-75
  • 5.4 讨论75-78
  • 5.5 结论78-79
  • 第六章 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中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的剖面分布79-94
  • 6.1 前言79
  • 6.2 方法79-80
  • 6.3 结果分析80-89
  • 6.4 讨论89-92
  • 6.5 结论92-94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94-96
  • 7.1 结论94
  • 7.2 主要创新点94-95
  • 7.3 展望95-96
  • 参考文献96-109
  • 致谢109-110
  • 个人简历11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浙江慈溪不同利用年限水稻土主要微生物过程强度的比较    胡君利;林先贵;尹睿;褚海燕;张华勇;王俊华;曹志洪;

浙江慈溪不同利用年限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与酶活性比较    胡君利;林先贵;尹睿;褚海燕;王俊华;张华勇;曹志洪;

红壤性水稻土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肥力演变    邓铁金,樊友安,周任发

红壤水稻土肥力性状的演变特征    李忠佩,李德成,张桃林,陈碧云,尹瑞玲,施亚琴

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库的平衡值确定及固碳潜力分析    李忠佩;吴大付;

耕作年限对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和腐殖质结构特征的影响    慈恩;杨林章;程月琴;施林林;殷士学;

不同利用年限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粒级分布变化    李忠佩;杨德涌;

滨海沉积物发育的水稻土时间序列母质均一性判定与特性演变    陈留美;张甘霖;

红壤丘陵区冬闲稻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研究    余佳;刘刚;马静;张广斌;徐华;蔡祖聪;

不同利用年限的红壤水稻土孔隙结构差异的图像分析    李德成,李忠佩,VeldeB,张桃林,DelerueJF

小麦—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进展    刁兴才;蔺青;杨荣光;

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N_2O排放研究    李友宏;王芳;刘汝亮;赵天成;陈晨;杨正礼;

浙江省标准农田土壤酸碱度现状及改良措施    边武英;

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芦思佳;

分形在现代农业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王玉蓉;曾松伟;

吉林西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垂向分布和碳密度    汤洁;张楠;李昭阳;毛子龙;李娜;徐小明;韩维峥;

鄱阳湖生态区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碳汇效应与固碳潜力的影响    冀建华;刘秀梅;侯红乾;刘益仁;李祖章;刘光荣;李絮花;罗奇祥;

播种方式对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和化学结合形态的影响    杨恒山;邰继承;范富;

基于PI指数模型的南方典型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肥力评价    罗霄;李忠武;叶芳毅;黄金权;

土壤氧化亚氮产生、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齐玉春,董云社

交替灌溉施肥对夏玉米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韩坤;张继涛;上官宇先;师日鹏;马巧荣;徐猛;王林权;

低温室气体排放水稻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    傅志强;黄璜;朱华武;

基于孔隙分形维数的土壤大孔隙流水力特征参数研究    周明耀;余长洪;钱晓晴;

农田土壤N_2O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翟胜;高宝玉;王巨媛;戴全厚;

土壤反硝化研究方法及其存在问题    梁东丽;同延安;Ove Emteryd;张树兰;

培养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在黑土团聚体中的分布    关松;窦森;

畜禽养殖舍生物过滤除臭法影响因子的研究    杨有泉;邓素芳;陈敏;刘中柱;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树种人工林密度效应评价    高艳鹏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吉林西部水田土壤碳库时空模拟及水稻生产的碳足迹研究    徐小明

三峡库区植物篱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黎建强

减缓华中典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措施的研究    秦晓波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系统氮素气态损失及平衡研究    张惠

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研究    高雷

不同经营措施下果园土壤有机碳库特性及固碳潜力研究    王义祥

江苏沿海滩涂地区典型剖面土壤性质演化及其高光谱响应研究    徐明星

长期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鲁艳红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苹果园土壤氮素总硝化—反硝化作用和氨挥发损失研究    葛顺峰

重庆市典型土壤中有机质的赋存特征及其化学稳定性研究    杨益

长期施肥和成土母质对红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马境菲

区域耕地紫云英用地适宜性与固碳区划研究    陈容

超级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技术    邓理楠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漂洗土壤铁元素转化迁移的影响    谭海燕

我国粮食进出口调控机制的实证研究(2000-2009年)    范瑛

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农田生长季CO_2、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    吕佩毓

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于群英

利用年限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韩永伟,韩建国,王堃,张蕴薇

粮食安全与超级稻育种    程式华

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和思考    孙岩松;

华东稻田CH_4和N_2O排放    郑循华,王明星,王跃思,沈壬兴,上官行健,金继生,李老土

黄泥类水稻土铁锰剖面分异状况的研究    黎成厚,汪远品,何腾兵

红外光谱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    吴景贵,席时权,姜岩

农田土壤N_2O排放过程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于萍萍;张进忠;林存刚;

冬闲水田土壤——一个重要的尚未确定的N_2O释放源    徐文彬,洪业汤

耕作制度对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江长胜;王跃思;郑循华;朱波;黄耀;

用尿素饲喂反刍家畜的十大误区    董春花;

江苏省农科院推出微生物复配农药“纹曲宁”    葛青凤;刘惠勤;

代谢指纹评估苯噻草胺对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短期影响    叶央芳;闵航;

植物修复对重金属镍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蔡信德;仇荣亮;陈桂珠;曾晓雯;方晓航;

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基因多样性    薛冬;姚槐应;黄昌勇;

秸秆施用下接种蚯蚓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于建光;陈小云;刘满强;陶军;李辉信;胡锋;王霞;

转基因香蕉植株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陆英;贺春萍;吴伟怀;范志伟;

ZZMZ腐熟菌剂对牛粪堆肥微生物群落影响    李自刚;王新民;刘太宇;张晓根;介晓磊;赵跃进;

渡良濑游水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马琨;金子信博;丹羽慈;

芽胞杆菌对鱼池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影响    杨莺莺;李卓佳;梁晓华;梁润捷;洪敏娜;陈永青;

油泥的预制床修复及其微生物群落变化    刘五星;骆永明;余冬梅;滕应;李振高;

分子生态学与微生物群落的动力学监测、结构解析及功能调控    赵立平;

夏季填闲作物对温室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刘娟;田永强;高丽红;

生态基因组学与复杂微生物群落的结构解析    赵立平;

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研究    滕应;骆永明;李振高;

应用PLFA方法比较分析我国农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信息    薛凯;齐鸿雁;张洪勋;

零排放猪场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脂肪酸生物标记多样性分析    刘波;郑雪芳;林营志;兰江林;林斌;叶耀辉;罗仰奋;

关于真菌群落研究的新思考    刘杏忠;车永胜;向梅春;

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分析汞对黑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薛凯;罗海峰;齐鸿雁;张洪勋;

PCR-DGGE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微生物生态群落分析中的应用探讨    刘新春;吴成强;杨清香;杨敏;

中外科学家全方位分析全球微生物群落    通讯员 梁淡丽 记者 刘传书

投资环保:自己赚钱 世界洁净    余剑峰 王谦

华大基因参与重大研究项目    记者 贾少强 通讯员 王静思

奇妙的微生物——CM    济南亿安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娄学敏

天士力做强“大健康产业”    

绿色茅台:环境护企书写国酒使命    CBN记者 李一帆

污染减少了 效益提高了    记者 赵丽娜 通讯员 张怀平

肖尔布拉克酒香何来    罗雪莲

性道德让女性受益    马学敏

生活污水生物集成处理技术通过专家评估    记者 王庆 通讯员 王军

功能基因芯片(GeoChip)在两种典型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中应用的研究    谢建平

广东典型海域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    胡晓娟

有机磷农药长期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分子生态效应    张瑞福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析不同处理状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赵勇

农业废物堆肥化中木质素的降解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    郁红艳

地上植物、地球化学元素及电池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韩雪梅

产氢—产乙醇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邢德峰

农村富营养化天然水体的人工湿地净化机理研究    邓欢欢

暗—光耦联两步法生物制氢及相关技术的研究    宗文明

五氯酚的土水界面行为及其在毫米级根际微域中的消减作用    何艳

古井酿酒微生物群落快速定量技术的初步研究    李天婵

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其对猪细菌病原生防作用的研究    卢舒娴

土霉素对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代谢的影响    陈智学

施肥对红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功能的影响    金辰

罗非鱼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生态研究及潜在有益菌的筛选    袁翠霖

基于T-RFLP技术的肉鸡消化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张华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分析    张阳

基于k-tuple频度统计的微生物群落测序数据分析    刘麟

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理研究    王秀丽

转抗菌肽D烟草对其周围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刘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