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垃圾填埋场覆盖黄土的甲烷氧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02:20
热度:

垃圾填埋场覆盖黄土的甲烷氧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摘要】:利用西安江村沟填埋场不同覆盖时间的临时覆盖黄土和新鲜黄土掺堆肥配置的土样,开展了甲烷氧化培养瓶试验,培养历时最长达22d,

【摘要】:利用西安江村沟填埋场不同覆盖时间的临时覆盖黄土和新鲜黄土掺堆肥配置的土样,开展了甲烷氧化培养瓶试验,培养历时最长达22d,研究了不同覆盖时间的覆盖黄土和不同堆肥掺量的新鲜黄土的甲烷氧化能力,以及含水量对覆盖黄土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分析了甲烷氧化过程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时间的覆盖黄土的甲烷氧化能力相差很大,覆盖3~5年的黄土最大甲烷氧化能力达26.05~53.95μg CH4/(g?h),而未覆盖的新鲜黄土几乎没有甲烷氧化能力.在新鲜黄土中掺入堆肥,能有效提高其甲烷氧化能力,且在堆肥掺量小于50%时,土样的最大甲烷氧化能力与堆肥掺量呈正比例关系.含水量对覆盖土的甲烷氧化能力有很大影响,黄土甲烷氧化的最适宜含水量约为20%~30%.在甲烷氧化过程中,甲烷氧化菌将CH4中约44%的碳氧化为CO2,其余碳转化为甲烷氧化菌胞内物质.实际工程中进行覆盖层设计时,需要根据填埋场实际产气量和覆盖层导气性确定与甲烷通量相匹配的甲烷氧化速率,进而合理确定堆肥掺量.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交通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市固体废物管理处;
【关键词】黄土 甲烷氧化能力 垃圾填埋场覆盖层 覆盖时间 堆肥
【基金】:国家“973”项目(2012CB719805)
【分类号】:X705
【正文快照】: 安710038)CH4是全球变暖贡献仅次于CO2的第二大温室气体,近年来在大气中的浓度迅速增大.垃圾填埋场是CH4的重要释放源,据估计至2020年,填埋场CH4释放将占全球CH4释放总量的19%[1-3].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以填埋为主,据预测至2020年我国填埋场CH4排放将达35990万t当量CO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生活垃圾填埋场春夏季CH_4释放及影响因素    邵立明;仲跻胜;张后虎;何品晶;

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规律的短期监测    高志文;何品晶;邵立明;李国建;俞觊觎;郑学娟;徐月恩;

不同生物覆盖层厚度对甲烷氧化的影响研究    杨文静;董世魁;张相锋;朱磊;陆文静;王洪涛;

垃圾填埋场甲烷气的排放及减排措施    赵玉杰,王伟

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甲烷氧化行为实验室模拟研究    何品晶;瞿贤;杨琦;邵立明;高志文;

填埋场覆盖材料的甲烷氧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岳波;林晔;王琪;黄泽春;黄启飞;杨雪;张维;

垃圾填埋场生物覆盖材料筛选及甲烷减排    赵玲;王丹;尹平河;赵超;武晶;

土壤因素对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甲烷氧化的影响    何品晶;瞿贤;杨琦;邵立明;

垃圾填埋场的甲烷减排及覆盖层甲烷氧化研究进展    岳波;林晔;黄泽春;黄启飞;王琪;张维;刘学建;

城市垃圾填埋场甲烷释放通量的研究    向靓;向武;

填埋场甲烷氧化覆盖层研究进展    郑南;杨殿海;王莉;

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控制研究与对策    冯亚斌;张跃升;杜巍;陈鹏;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    黄耀;

模拟准好氧填埋场填埋气分布规律研究    杨巧艳;田俐萍;黄飞云;

垃圾填埋场气体的产生及收集利用    李继红;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甲烷排放估算及控制途径研究    郑思伟;唐伟;谷雨;徐海岚;

杭州市垃圾填埋甲烷排放估算及控制途径研究    郑思伟;谷雨;唐伟;徐海岚;

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使用效率的研究    陈亮;

便携式可燃气体监测仪设计    程辉;张文强;

垃圾填埋场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冯俊熙;陈多福;

西安市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及减排策略    郝丽;孙娴;姜创业;巩祥夫;

畜禽养殖废水氨氮驯化矿化垃圾填料后氧化填埋场CH_4的研究    张后虎;孙勤芳;贾博;张维佳;

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减排管理对策分析    马占云;李文涛;卢延娜;李海玲;高庆先;岳波;

厌氧—准好氧联合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化规律及运行策略研究    韩智勇

基于现场试验的循环式垃圾准好氧填埋研究    查坤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的富集培养及其治理瓦斯工艺研究    江皓

基于污染物运移的填埋场屏障系统服役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关驰

生活垃圾堆肥过程污染气体减排与管理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杨帆

密闭仓式污泥高温好氧快速发酵资源化技术及应用研究    居玉坤

垃圾生物覆盖土对填埋场甲烷减排的机理研究    王静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甲烷利用研究    陈晓梅

垃圾填埋气对植物生长影响及近自然植被恢复途径    赖泓宇

厌氧—准好氧联合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气规律的研究    尹朝阳

GCL室内剪切试验研究及在垃圾填埋场的应用    陈小红

垃圾填埋场甲烷气体高效生物氧化实验室模拟研究    葛垚

公共餐厨垃圾生产饲料管理研究    董传杰

垃圾填埋气发电CDM方法学应用研究    赵胜男

城市废弃垃圾场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程晓东

某垃圾填埋场甲烷释放速率研究    刘鸿霆

垃圾填埋气体的产生及其在国外的回收利用    逢辰生

垃圾填埋气(LFG)用作车辆燃料资源化现状及发展前景    陈家军,于艳新,董晓光,邹继良

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及其研究现状    王罗春,赵由才,陆雍森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气体的产生、控制及利用综述    刘富强,唐薇,聂永丰

填埋场甲烷氧化覆盖层研究进展    郑南;杨殿海;王莉;

贵州水稻田甲烷释放通量及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李金华,曹景蓉,洪业汤,朱詠煊

垃圾填埋场的温室气体控制    王敏,王里奥,刘莉

湿地甲烷氧化测定方法及主要控制因子研究综述    王维奇;曾从盛;仝川;

中国城市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潜力分析    郑祥;杨勇;雷洋;

温室气体甲烷的人为源及其减排的技术措施    任仁

甲烷氧化细菌催化二氧化碳生物合成甲醇的研究    崔俊儒,辛嘉英,牛建中,夏春谷,李树本

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甲烷氧化行为实验室模拟研究    何品晶;瞿贤;杨琦;邵立明;高志文;

垃圾填埋场覆土层Ⅱ型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    郭敏;何品晶;吕凡;邵立明;

生活垃圾填埋操作方式对覆土中Ⅰ型甲烷氧化菌的影响研究    余婷;何品晶;吕凡;邵立明;

填埋场甲烷氧化覆盖层研究进展    郑南;杨殿海;王莉;

不同生物覆盖层厚度对甲烷氧化的影响研究    杨文静;董世魁;张相锋;朱磊;陆文静;王洪涛;

甲烷氧化菌及甲烷单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吴军华;

铜对甲烷氧化菌素生产的影响及甲烷氧化菌素的纯化    闫超泽;张帅;辛欣;藏丹;

甲烷氧化菌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魏素珍;

改性的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    张志新;

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酶代谢甲烷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亮;赵春贵;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结构和功能解析    邢新会;罗明芳;吴昊;王磊;

卤氧化镧应用于甲烷氧化偶联:纳米与常规尺度比较研究    侯玉慧;常刚;翁维正;夏文生;万惠霖;

甲烷氧化细菌的冷冻蚀刻电镜观察    郑中华;

甲烷氧化菌群共代谢降解TCE研究    邢志林;高艳辉;赵天涛;

高密度培养甲烷氧化菌的研究    吴昊;邢新会;缑仲轩;

基于喷墨打印对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的筛选    王申亮;范杰;

甲烷氧化偶联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孙思;季生福;王开;丁大为;李成岳;

双层床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工艺研究    潘登;季生福;王开;唐晶晶;

添加不同营养元素对水稻土甲烷氧化菌氧化CH_4能力的影响    郑勇;刘新展;张丽梅;贺纪正;

我国煤矿乏风甲烷氧化技术达世界水平    王羉声

加科学家发现新甲烷氧化菌    杜华斌

淡水环境中新型酯酶和甲烷氧化菌的筛选与鉴定    武超

甲烷氧化菌的微生态解析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韩冰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的富集培养及其治理瓦斯工艺研究    江皓

利用甲烷氧化混合菌生物合成聚β-羟基丁酸酯    董静

计算机辅助催化剂配方优选及在多组分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设计中应用    黄凯

甲烷氧化菌的分离及氧化活性的影响因子研究    周叶锋

甲烷氧化菌素的生物合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周琦琼

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活性的影响因素和甲醇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陈亮

甲烷氧化菌素检测、生物合成及结构表征    闫超泽

长期不同施肥对中国东北黑土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与功能的影响    杨芊葆

隔离降雨对米櫧天然林土壤甲烷吸收及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黄永梅

中亚热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山地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研究    钟小剑

甲烷氧化菌素的生物合成及模拟过氧化物酶研究    姜加良

甲烷氧化菌分离鉴定及其对煤样中甲烷降解能力的研究    魏聪

有机覆盖层对垃圾填埋场甲烷氧化效果的研究及其填埋场适宜草种的筛选    杨文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