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基于电机电流解耦控制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01:50
热度:

基于电机电流解耦控制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分析【摘要】:当今世界,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三大挑战:能源供应与能源安全、空气质量污染以及全球性气候变暖,业界普遍认为,解决这三大

【摘要】:当今世界,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三大挑战:能源供应与能源安全、空气质量污染以及全球性气候变暖,业界普遍认为,解决这三大问题的最佳方案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发展道路,混合动力汽车是比较合适的过渡方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混合动力向纯电动的过渡技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主要着重于能量管理与动态控制,动态控制作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发设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整车的基本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于动态控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状态切换过程,涉及到发动机的动态特性。本文从动态控制方面分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主要考虑在发动机参与下,汽车进行模式切换后车辆速度(或加速度)跟随状况,此外,还针对混合动力车用电机的转矩精确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机转矩精准性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对角矩阵解耦控制方法,在电机电流环中增加一个解耦器矩阵,将励磁电流id与转矩电流iq解耦成互不干扰的量,以此保证电机输出转矩的精准性。此外,将该方法与前馈解耦控制方法、反馈解耦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电机转速较高或电机参数发生变动的情况下,鲁棒性更好,解耦效果明显改善,从而解决了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机输出转矩精准性低的问题。针对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且发动机参与下的动力性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车轮角速度差PID控制的电机转矩补偿方法。车辆由纯电动驱动模式切换至发动机/电机联合驱动模式过程中,由于发动机的动态特性较差致使车速(或加速度)无法很好跟随期望值,采用了增加一个动态调节器,即通过车轮角速度实际值与期望值的差值经PID控制器所得差值转矩由驱动电机进行补偿,进而保证发动机参与驱动的模式下车辆速度能很好地跟随期望值。该方法解决了不同模式下汽车车速的稳定跟随,并保证了整车动力的快速响应特性,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车的舒适性。 【关键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永磁同步电机 电机解耦控制 模式切换 动态协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国际新能源的发展状况10-12
  • 1.2 国内新能源的发展状况12-16
  • 1.3 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应用现状16-18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8-22
  • 1.4.1 研究目标18-19
  • 1.4.2 研究内容19-22
  •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22-44
  • 2.1 永磁同步电机的外特性22-23
  • 2.2 永磁同步电机坐标变换23-27
  • 2.2.1 Clarke变换23-25
  • 2.2.2 Park变换25-27
  • 2.3 永磁同步电机状态方程与控制策略27-30
  • 2.3.1 状态方程27-28
  • 2.3.2 定子电流控制策略28-30
  • 2.4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特性30-35
  • 2.4.1 永磁同步电机的小信号方程30-31
  • 2.4.2 传递函数与频率响应31-35
  • 2.4.3 时间响应35
  • 2.5 SVPWM控制算法35-41
  • 2.6 本章小结41-44
  • 第3章 永磁同步电机电流解耦控制方法44-66
  • 3.1 解耦控制介绍46-50
  • 3.1.1 充要可解条件47-48
  • 3.1.2 理论解耦48
  • 3.1.3 简化解耦48-49
  • 3.1.4 逆解耦49-50
  • 3.2 永磁同步电机电流耦合分析50-55
  • 3.2.1 电机电流耦合现象50-52
  • 3.2.2 电机电压频域分析52-55
  • 3.3 永磁同步电机解耦控制55-62
  • 3.3.1 前馈解耦控制方法55-56
  • 3.3.2 反馈解耦控制方法56-57
  • 3.3.3 对角矩阵解耦控制方法57-62
  • 3.3.3.1 对角矩阵解耦控制介绍57-58
  • 3.3.3.2 永磁同步电机解耦器矩阵58-62
  • 3.4 仿真验证与分析62-65
  • 3.5 本章小结65-66
  • 第4章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分析66-102
  • 4.1 各模式特性与动力系统建立66-86
  • 4.1.1 发动机与电机理论模型67-68
  • 4.1.1.1 发动机模型67-68
  • 4.1.1.2 电机模型68
  • 4.1.2 整车不同模式下的响应特性68-75
  • 4.1.2.1 CD模式频域分析68-69
  • 4.1.2.2 CS模式(未转矩补偿)频域分析69-73
  • 4.1.2.3 CS模式(转矩补偿)频域分析73-75
  • 4.1.3 发动机与电机的仿真模型75-81
  • 4.1.3.1 发动机时间响应模型75-79
  • 4.1.3.2 电机时间响应模型79-81
  • 4.1.4 仿真与验证81-86
  • 4.2 模式切换过程中的动力分析86-100
  • 4.2.1 汽车动力系统的动力学模型87-91
  • 4.2.1.1 汽车动力系统转矩传递87-89
  • 4.2.1.2 离合器转矩传递89-91
  • 4.2.2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频域分析91-97
  • 4.2.2.1 整车受力分析91-92
  • 4.2.2.2 无协调控制时系统频域分析92-94
  • 4.2.2.3 有协调控制时系统频域分析94-97
  • 4.2.3 模式切换过程中状态曲线分析97-100
  • 4.3 本章总结100-102
  • 第5章 全文总结102-104
  • 参考文献104-110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10-111
  • 致谢11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切换协调控制综述    何仁;束驰;

一种异步电机的电流环解耦控制方法    齐丽英;王琛琛;周明磊;王剑;

双行星排式液驱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的协调控制    彭宇君;陈慧勇;韩利伟;曾小华;宋大凤;王庆年;王继新;

6-AMT微型乘用车起步优化控制    唐娜娜;陈勇;高阳;郭立书;高炳钊;陈虹;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混合动力汽车转矩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王剑;周洪亮;何朕;

带2挡I-AMT纯电动汽车的换挡控制    梁琼;任丽娜;赵海艳;高炳钊;陈虹;

汽车干式双离合器转矩传递分析与建模    陈黎;吴光强;罗先银;

混合动力离合器结合过程的动态转矩控制策略    倪成群;张幽彤;赵强;BOUKEHILI Adel;

Clarke变换中系数槡(2/3)~(1/2)的推导    白钧生;冯浩;白新力;李攀;

基于模糊自适应滑模方法的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模式切换协调控制    王磊;张勇;舒杰;殷承良;

永磁同步电机解耦控制方法研究    林科振;林飞;杨中平;

混合动力AMT客车控制策略优化与动态协调控制    王俊

混合动力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参数匹配与控制算法研究    曹永霞

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算法开发    郭明臣

低开关频率下永磁电机控制方法研究    林科振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状态切换过程电机补偿控制研究    蔡啸霄

汽车起步过程离合器动态品质控制策略研究    董月洪

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的永磁同步电机解耦控制    毛旭梅

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转矩的协调控制方法及其硬件在环仿真    李孟海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研究及其实现    肖春燕

一种耦合机构的冷却系统    张雄;赵江灵;吴为理;许永亮;

一种耦合机构的冷却润滑系统研究    赵江灵;张雄;吴孝曦;吴为理;李千红;

新型的现代发动机控制结构设计    王家海;俞庆泽;

多种空间矢量调制方法的谐波分析    刘小俊;邓歆;张广明;王德明;

火车制动防滑控制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研究    高永新;张凯;

基于CAN总线的48V混合动力系统开发    钱龙;

坐标变换系数的选取及对电机控制算法的影响    陈晟伟;鲁力;姜淑忠;

同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模式切换控制研究    杨超;李亮;焦晓红;张渊博;陈征;宋健;

并联混合动力客车模式切换过程控制研究    翟涌;唐高强;胡宇辉;席军强;

混合动力大客车起步AMT离合器控制研究    秦琳琳;李守成;孙成全;张洪生;

阻尼连续可调油气悬架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任宏斌

基于电子无级变速混合动力系统双电机控制算法的研究    王广义

基于电机电流解耦控制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分析    范永凯

动态纱线张力系统的电机控制研究    周文胜

游梁式抽油机供液量分析与冲次自动控制    符瑶

多采样率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数字控制系统研究    张新宇

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模糊控制研究    杨舟

异步电机效率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李耀恒

基于SVPWM三相逆变器的仿真与设计    郭素兵

风力发电并网低/高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    傅伯雄

基于时间最优控制策略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字控制方法研究    倪启南

混合动力离合器结合过程的动态转矩控制策略    倪成群;张幽彤;赵强;BOUKEHILI Adel;

加快三元催化器起燃的HEV混合驱动控制策略    隗寒冰;秦大同;陈淑江;段志辉;

基于模糊自适应滑模方法的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模式切换协调控制    王磊;张勇;舒杰;殷承良;

重度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模式切换动力源转矩协调控制    秦大同;刘东阳;杜波;龚海渊;

新型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协调控制    杜波;秦大同;段志辉;叶心;

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工作模式切换控制研究    叶明;舒红;陈然;

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切换动态过程分析    杜波;秦大同;段志辉;杨文辉;彭志远;

单电机强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动态协调控制    戴一凡;罗禹贡;李克强;任勇;周安健;段志辉;严钦山;

基于压力控制的常分离式双离合器膜片弹簧设计与仿真    陈德民;麻越垠;凌超;刘国强;

基于复矢量的异步电机电流环数字控制    韦克康;周明磊;郑琼林;王琛琛;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叶晓

桥间分配四驱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耗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李晓甫

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功率均衡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研究    林歆悠

串联混合动力汽车建模与能源管理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刘乐

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协调控制研究    王加雪

电动汽车运行状态识别及HEV控制策略研究    田毅

混联式混合动力车辆优化设计与控制    于永涛

基于瞬时优化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朱庆林

前后双离合器式并联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控制策略研究    黄援军

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舒红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电动汽车速度跟踪控制    李帅

汽车离合器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    吴真远

AMT汽车起步过程中离合器结合控制策略研究    陈栋芝

用于车辆动力学仿真的全工况发动机建模    徐亮

车辆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偶合器内流场特性研究    李涛

异步电机SVPWM的矢量控制系统研究    余秋实

插电式串联混合动力客车参数匹配及控制策略研究    王杉

PHEV动力系统及使用参数对整车性能的影响研究    王从兴

汽车AMT自动离合器控制算法研究及快速控制原型系统开发    胡川

自动变速器试验台自动化设计改进    季瑞

机器人的最优解耦控制    王文熙

最佳解耦控制及其应用    王文熙;

H_∞理论在双振动台解耦控制中的应用    田玉虎,鲍明,陈怀海,申凡

复杂系统的一种简单解耦控制方法    许正望;

基于生长激素双向调节原理的解耦控制    刘宝;张中炜;丁永生;

解耦控制的一种新的工程化方法    王永初;

帘子布浸胶机生产线张力及张力解耦控制    姚达同;董良斌;石虹;

静液驱动二次调节扭矩加载装置解耦控制    战兴群,张炎华,赵克定

基于解耦控制的飞机飞行的控制方法仿真研究    朱书峰,艾剑良

风洞流场马赫数补偿解耦控制研究    赵书军,迟妍,施洪昌,唐晓东

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解耦控制    李裕山;姚郁;王子才;

基于生长激素双向调节原理的解耦控制    刘宝;张中炜;丁永生;

解耦控制在纸机网前箱系统中的应用    于海磊;王雷;贾磊;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α阶逆系统的发酵过程多变量解耦控制(英文)    孙玉坤;王博;嵇小辅;黄永红;

一种采用预估补偿解耦方法的智能解耦控制    刘世伟;张忠怀;杨惠卿;

一种采用预估补偿方法的智能解耦控制    刘世伟;张忠怀;杨惠卿;

非线性变结构解耦控制及其在飞行器姿态控制中的应用    高建平;陈宗基;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闵娟;黄之初;

受限解耦控制问题的初等变换法    何关钰;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α阶逆系统的发酵过程多变量解耦控制    孙玉坤;王博;丁慎平;

铝合金脉冲MIG焊过程多信息分析及解耦控制    黄健康

不确定性系统的解耦控制与稳定裕度分析    李帆

基于自抗扰技术的板形板厚解耦控制研究    王建超

热连轧板形板厚智能解耦控制的研究    姜春莲

基于电机电流解耦控制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分析    范永凯

基于粒子群的预测函数解耦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徐芳芳

模拟锅炉温度的解耦控制    聂修军

冷热水混合系统解耦控制研究及实现    孙德元

精馏塔模糊解耦控制的研究    赵静

电弧炉电极调节系统的智能解耦控制    骆玲玲

多变量过程智能辨识与解耦控制    寇得民

高速无人艇模型及航速/航向解耦控制研究    陈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