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芦山地震(M_S7.0)前甲烷释放与大气增温异常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59:17
热度:

芦山地震(M_S7.0)前甲烷释放与大气增温异常【摘要】:汶川地震(MS8.0)后甲烷等流体在地震中所起的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但是目前的观测研究中所用的数据多来源于地面或地

【摘要】:汶川地震(MS8.0)后甲烷等流体在地震中所起的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但是目前的观测研究中所用的数据多来源于地面或地下基站,站点分布零散,维护困难,难以开展大范围的实时监测。文中利用美国Aqua卫星红外探测器(AIRS)反演出的甲烷浓度数据,研究了芦山MS7.0级地震前龙门山地区甲烷浓度的变化与震前大气增温异常的关系。研究表明,该探测器可以观测到震前地下甲烷的释放,为地震前兆监测提供新途径;芦山地震前甲烷释放受断裂带控制明显,主要集中于龙门山断裂、荥经—马边断裂和金坪断裂及其周边;震前大气增温异常与甲烷释放关系密切。最后探讨了地下甲烷等流体的释放机理,认为甲烷等流体的释放与地震前上地壳岩石中裂隙的发育和扩展有直接关系。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华中构造力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芦山地震 甲烷 增温异常 地震前兆 AIRS
【基金】:国家“985”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
【分类号】:P315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烷等流体与地震的关系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6]。大量观测数据表明,地震前后水体[7]、土壤[8-9]、大气[10]中普遍存在甲烷等流体异常。大陆科学钻探(CCSD)、德国KTB超深井以及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均在地壳深部发现了甲烷等流体的富存现象[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天水地震核心区的确定及其特征和意义    王杰;曾佐勋;贺赤诚;杨巍然;

构造地震的前兆理论——震源孕育的膨胀—蠕动模式    牛志仁

强烈地震震源破裂和深层过程与地震短临预测探索    滕吉文;张永谦;闫雅芬;

汶川地震区的流变结构与发震高角度逆断层滑动的力学条件    周永胜;何昌荣;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逆冲构造深部电性结构特征    王绪本;朱迎堂;赵锡奎;余年;李坤;高树全;胡清龙;

2010年玉树Ms7.1地震前后大气物理化学遥感信息    崔月菊;杜建国;陈志;李静;谢超;周晓成;刘雷;

板内地震过程的三层次构造模式    杨巍然;曾佐勋;李德威;邢集善;王杰;罗文行;

地幔流体与地球的放气作用    朱永峰

卫星热红外增温机制的实验研究    强祖基,孔令昌,郭满红,王弋平,郑兰哲,赁常恭,赵勇

芦山地震:一个成功的中期预测案例    曾佐勋;王杰;

乌鲁木齐10号泉地下水中溶解气甲烷的映震特征    高小其,李新勇,许秋龙,李艳萍,张学敏,崔勇

用分类回归树方法研究亮温异常变化    李勇,何洋波,马丽,强祖基

岩浆热液成矿理论的失败:原因和出路    罗照华;卢欣祥;刘翠;李德东;杨宗锋;文思博;

米仓山与龙门山接合部叠加褶皱特征及构造演化    孙东;刘树根;邓宾;李智武;钟勇;黄耀宗;谢志良;

利用接收函数反演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深部结构    王成;朱介寿;宋文杰;江晓涛;

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里氏6.8级地震热红外变化    张颖;张元生;魏从信;查楠;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终孔及研究进展    许志琴,杨经绥,张泽明,刘福来,杨文采,金振民,王汝成,罗立强,黄力,董海良

关于CCSD主孔4820~4930m井段气体异常的初步解释    詹秀春,罗立强,李迎春,唐力君,李东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现场实验室采样及样品处理方法探讨    唐力君;李迎春;王健;张保科;李松;

地震趋势异常的形态特征    贺楚儒

1987年8月2日寻邬5.5级地震的孕育过程    雷土成,王耀东,欧秉松,曾建民

Heat flow study at the Chinese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site:Borehole temperature,thermal conductivity,and radiogenic heat production    

汶川-映秀8.0级大地震的发生与岩石圈精细速度结构和动力机制    滕吉文;杨辉;张洪双;张雪梅;闫雅芬;张永谦;阮小敏;

川滇地区未来强震预测与汶川M_w 7.9级地震孕震过程分析    秦四清;薛雷;徐锡伟;黄鑫;王媛媛;泮晓华;

震前大气水汽异常识别方法与汶川地震分析    赵益洋;刘善军;马运涛;吴立新;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的新进展    吴必豪;卢振权;祝有海;张光学;陈邦彦;

卫星遥感热红外技术与地震短临预报    强祖基;赁常恭;李玲芝;

印尼苏门答腊三次大地震与中国珠江洪水关系的研究    高建国;姚清林;强祖基;黄树桃;杜乐天;王涌泉;郭增建;吴永祥;刘丽平;贾燕;

汶川地震前后长波辐射信息的变化特征    郭晓;张元生;沈文荣;

降水过程对断层CO_2气体异常排放响应的个例分析    郭维栋;王晓婷;

在流变介质中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应变的时空分布及能量积累的力学分析    滕春凯;白武明;

银川盆地地壳精细结构、孕震构造与隐伏活断层浅层地震探测    鄷少英

滇西羊拉成矿带叠加成矿作用及找矿模式    杨喜安

华北地块近期构造变形和强震活动特征研究    唐方头

利用卫星遥感探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    马立杰

卫星遥感的热信息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    陈梅花

鄂尔多斯盆地与能源矿产有关的一些地球化学研究    潘爱芳

陕西双王金矿床构造成矿作用及成矿预测研究    王国富

卫星热红外准实时数据处理综合技术与异常提取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马照松

提取现今构造活动信息的定量热红外遥感方法研究    陈顺云

基于NCEP卫星红外增温异常与天体引潮力的地震短临预测应用研究    马未宇

基于概率增益模型的地震综合预测方法研究    邱玉荣

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其动力学解释    胡幸平

均质材料的红外断层成像研究    尹福勇

粒子群算法反演断层滑动速率    刘杰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地震前热异常分析    杨杰

地震构造区红外亮温背景场建立及异常提取方法研究    温少妍

管道焊缝无损检测的综合方法结合及图像处理    李晨光

断层相互作用对地震发生概率的影响研究    钱琦

青藏高原北部主要断裂的卫星热红外影像特征的研究    郭卫英

吉林龙岗第四纪火山机构及火山碎屑物成因研究    卜璟

武都—文县—理县一线地球物理场界线的发现及意义    丁燕云;李占奎;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玛曲断裂新活动特征及全新世滑动速率研究    何文贵;袁道阳;熊振;葛伟鹏;刘兴旺;

南北构造带天水、武都强震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结构    赖晓玲;李松林;宋占龙;樊计昌;刘明军;何加勇;

中国及其邻区地球三维结构初始模型的建立    朱介寿,曹家敏,李显贵,周兵

汶川M_s8.0级地震成因三“层次”分析——基于深部电性结构    赵国泽;陈小斌;肖骑彬;王立凤;汤吉;詹艳;王继军;张继红;H.Utada;M.Uyeshima;

中国板块构造的轮廓    李春昱 ,王荃 ,张之孟 ,刘雪亚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王二七,孟庆任,陈智樑,陈良忠

西秦岭断裂走滑与盆地的耦合——西秦岭—松甘块体新生代向东走滑挤出的证据    姜晓玮,王江海,张会化

欧亚大陆风云影像线性构造信息提取及其地质分析    杨巍然,隋志龙

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新生代构造活动——兼论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形成过程的指示意义    王志才;张培震;张广良;李传友;郑德文;袁道阳;

龙门山中南段泰安寺-干沟-苍坪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胡新伟,吴山,邓江红

龙门山逆冲构造带大地电磁测深初步成果    王绪本;余年;朱迎堂;徐权辉;黄文彬;高树全;

龙门山中段映秀地区花岗岩单元特征    邓江红

川西龙门山彭灌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    张沛;周祖翼;许长海;张青林;

关于CCSD主孔4820~4930m井段气体异常的初步解释    詹秀春,罗立强,李迎春,唐力君,李东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流体异常与其附近2次M_L3.9级地震的关系    李圣强,孙青,罗立强,詹秀春

断层气CO_2测定新方法与张北-尚义6.2级地震预报    林元武,王基华,高松升

地震地下流体发展概述    杜建国,康春丽

地下流体中强震源兆、场兆和强震远兆特征及其物理成因    高小其,许秋龙,王道,李艳萍,崔勇,范博勤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地下流体的远场异常及其意义    车用太,谷元珠,鱼金子,刘五洲

张北地震与大气增温异常    徐秀登,张行才,李贵达

电场作用与大气增温效应的再试验    徐秀登,徐向民,马升灯,骆高远

用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研究地球大气增温的经验测定    朱世祥;

临震大气增温异常成因的初步认识    徐秀登,徐向民,马升灯,骆高远

人身能耐几多暑    王金宝;

大气增温对长白山林木直径生长的影响    王淼,白淑菊,陶大立,单建平

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    沈晓悦;

浅谈全球气候变暖    许春霞;

解决长期预报问题的一些科学途径    H.H.拉姆;邱杏琳;

嵊州、新昌地震与低空大气增温异常    徐秀登,潘柳杰

从唐山地震地面增温异常看华北大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徐秀登;强祖基;

沙漠地区的地球排气测量    王驹;刘正义;杜乐天;

丽水一次局地短时强对流过程雷达产品分析    周建平;赵放;郑建飞;

丽水一次局地短时强对流过程雷达产品分析    周建平;赵放;郑建飞;

南昌市一次连续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特征分析    刘波;

北京地区初春一次夜间异常干热天气过程分析    刘建忠;洪凯;

大连春季一次罕见暴雨天气的湿位涡分析    王秀萍;侯国成;祝青林;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气溶胶对低层大气的加热效应    陈霞;魏文寿;刘明哲;

柴达木盆地为我国增温最显著区域    戴随刚叶超

小暑话养生健身    黄朝迎

柴达木盆地增温速率位居全国之首    叶超

解读气象概念    汪勤模

热灾的祸首:地球排气增温    杜乐天

保障人类生存的地学突破性战略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 马宗晋

严冬还是酷暑 火山灰席卷下的全球气候疑云    冯洁

气象卫星可监测地震    魏景云

全球变暖:2℃是底线    徐彬

火山灰席卷下的全球气候疑云    本报记者 冯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