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中国地热能发展路线图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19:51
热度:

中国地热能发展路线图【摘要】:中国地热能潜力巨大,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显著贡献。本文提出中国地热能技术发展途径是"四化",即多元化、规模化、精细化、绿色化;地热能产业发展道路是"

【摘要】:中国地热能潜力巨大,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显著贡献。本文提出中国地热能技术发展途径是"四化",即多元化、规模化、精细化、绿色化;地热能产业发展道路是"三步走",即近期——中低温利用与高温水热发电、中期——中低温水热发电、远期——干热发电与利用。政府的政策引导与产、学、研、用相结合是实现地热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目标之关键。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地热能 路线图 发展愿景
【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部项目(JP1202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8AA062303,2011AA050604,2012AA052801)
【分类号】:TK529
【正文快照】: 0引言在可再生能源大家族中,地热是唯一的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因为地球处于壮年期,地心温度高达45O0oC,所以能量巨大。由于人类利用的热量很小,地温一般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尺度上恢复.因而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只要设定合理的利用上限,地热田的寿命可以达到100 300a[1]。地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东营市城区地热储人工回灌条件及分区研究    高宗军;郭加朋;李哲;马海会;曹红;

岩溶裂隙热储层采、灌井井间连通试验研究——以天津市王兰庄地热田回灌井HX-25B示踪测试为例    曾梅香;阮传侠;赵越波;田光辉;

中国大陆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    汪集旸;胡圣标;庞忠和;何丽娟;赵平;朱传庆;饶松;唐晓音;孔彦龙;罗璐;李卫卫;

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开发技术进展    许天福;张延军;曾昭发;鲍新华;

Kalina地热发电循环分析    朱家玲;卢志勇;张伟;付文成;

高温地热发电钻井技术进展    查永进;冯晓炜;葛云华;陈志学;

地热发电及综合梯级利用系统    骆超;龚宇烈;马伟斌;

世界地热能发电新进展    罗兰德·洪恩;李克文;

天津地热对井回灌系统中的同位素示踪技术    孙宝成,曾梅香,林黎,赵苏民

德州市城区地热水人工回灌试验研究    周世海;杨询昌;梁伟;啜云香;李志恒;

北塘凹陷馆陶组地热水同位素与CO_2-EATER的可行性    李义曼;庞忠和;杨峰田;段忠丰;

中国地热资源潜力评估    王贵玲;蔺文静;刘志明;王婉丽;

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喀斯特特征和自然遗产价值分析    张远海;黄保健;艾琳·林奇;

桂西南喀斯特瀑布水生苔藓植物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沉积类型研究    张朝晖;陈家宽;

碳酸盐岩中铀成矿的构造地球化学显示    姚振凯

施用农肥对岩溶溶蚀作用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刘长礼;张云;宋超;侯宏冰;王秀艳;姜建梅;王晶晶;裴丽欣;

采灌条件下中低温热储温度场动态特征初探    曾梅香;田光辉;赵越波;朱婧嫄;

中国南方石山区概况及其治理与开发    朱学稳,朱德浩

中国南方湿润区红层地貌及相关问题探讨    彭华;

东营市城区地热储人工回灌条件及分区研究    高宗军;郭加朋;李哲;马海会;曹红;

西安地热资源SWOT分析与开发利用    张兴安;李鹏;

受地质条件制约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    曹建华,袁道先,章程,蒋忠诚

采灌条件下中低温热储温度场动态特征初探    曾梅香;田光辉;

井间示踪技术在岩溶裂隙热储层采灌系统中的应用——以天津市王兰庄地热田回灌井HX-25B示踪试验为例    曾梅香;阮传侠;田光辉;

我国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战略研究    王贵玲;

二氧化碳咸水层封存和利用    李义曼;庞忠和;李捷;孔彦龙;

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张保建

塔河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对比及有利储层预测    张红贞

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质遗迹评价及形成演化研究    陈伟海

广西果化石漠化监测区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    沈利娜

西南岩溶地区典型植物适应岩溶高钙环境的机制    吴耿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古地貌与储层特征    王建民

大庆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水资源人工调蓄关键技术研究    杜新强

洞穴石笋高精度ICP-MS铀系年代学与西南岩溶地区古气候变化研究    杨琰

松散介质地下水库设计理论研究    李旺林

中国西南喀斯特瀑布苔藓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张朝辉

广州从化新温泉地热资源勘查分析与新地热井开发设计    许庭武

基于开采条件评价及回灌潜力分析的地热可持续开发研究    庞菊梅

开封市超深层地热水人工回灌补源研究    朱红丽

上海树生绿藻分类及生态学研究    刘耘彤

沈阳苏东地区地热地质特征研究    李锦鑫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    吴望辉

桂林盘龙洞岩溶区土壤CO_2迁移、变化规律及岩溶效应    李涛

广西岩溶区县级石漠化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研究    闫妍

岩溶隧道围岩分级系统研究    管洪良

弥渡温泉地质特征及成因模式分析    姚永仲

喜马拉雅地热带    佟伟 ,张知非 ,章铭陶,廖志杰 ,由懋正 ,朱梅湘 ,过帼颖 ,刘时彬

高温下高钢级套管柱设计中的强度折减系数    王建军;冯耀荣;闫相祯;林凯;路彩虹;

井间示踪监测确定水驱油藏剩余油饱和度技术应用    郭宝玺,王秀琴,王喜梅

泡沫流体钻井技术在肯尼亚OW904超高温地热井的应用    沈炎;刘俊;程晓年;陈香凯;单正明;黄建国;

改进型卡列纳循环的热力分析    陈亚平;

隆起与拗陷地区地温场的特点    熊亮萍,高维安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综合地球物理调查与研究    吴功建,高锐,余钦范,程庆云,孟令顺,董学斌,崔作舟,尹周勋,沈显杰,周烑秀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三版)    胡圣标,何丽娟,汪集旸

塔里木盆地现今地热特征    冯昌格;刘绍文;王良书;李成;

四川盆地钻孔温度测量及现今地热特征    徐明;朱传庆;田云涛;饶松;胡圣标;

低温地热发电ORC工质与系统经济性优化研究    储静娴

运用全流地热发电技术开发藏滇地区的地热资源    孙政,毛润治,胡亮光,吕灿仁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王贵玲,张发旺,刘志明

深藏不露的地热    孙鸿铮

西藏地热资源及地热发电的现状与发展    王绍亭!西藏拉萨850000,陈新民

地热能在我国的应用    王宏伟,李亚峰,林豹,屠宝峰

印尼将促进发展地热发电    

云南腾冲地热发电预可行性研究    刘志江,韩升良

21世纪的新能源——地热能    周善元

增强地热系统EGS的人工热储技术    康玲;王时龙;李川;

亚洲地热发电方兴未艾    

地热能开发利用与节能减排    汪集旸;

对地热能开发利用问题的几点思考    夏正兴;何跃平;朱烨昕;顾持真;姜晨光;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分析》主要内容    

安徽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官煜;黄多成;陈学锋;李永红;

天津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数据库的建设与研究    于彦;田信民;

天津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数据库的建设与研究    于彦;田信民;

天津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    于建水;郑晓菲;程万庆;杨玉新;

湖北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牛俊强;周衍龙;李嵘;

中低温地热发电循环效率的分析与研究    朱家玲;李太禄;付文成;张伟;

海南岛深层干热岩地热发电选址    李福;

上海编制浅层地热能开发管理办法    新民

南京将勘查青奥村浅层地热    杨应奇 王芳

浅层地热技术推广为何步履维艰?    本报记者 窦克林

地热开发应建立国家级平台    通讯员 刘积舜 本报记者 王建高

双流地热发电    小飞

将在全国起推广示范作用    记者 胡晓伟 通讯员 姬臻

津门大地生丽水九龙经脉出金汤    吴岗 吴梅

冒“烟”的港湾    郑敏 黄洁

地热能在美国前景广阔    安德鲁·博格 王晓苏 编译

白雪发电    龚畅

分布式地热系统双循环发电效率分析与梯级供热试验研究    崔俊奎

槽式聚焦太阳能集热器及其应用研究    张丽英

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中温地热发电膨胀特性研究    张勇

宁夏沿黄河经济带重点城市浅层地热能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    王涛

沈阳地区利用干热岩资源供暖技术研究    冯晓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