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三级恒温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构建与优化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44:38
热度:

三级恒温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构建与优化研究【摘要】:能源是人类活动的基础。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以煤和石油为主的矿物资源正日益枯竭。化石燃料使用造成的环境恶

【摘要】:能源是人类活动的基础。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以煤和石油为主的矿物资源正日益枯竭。化石燃料使用造成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为了推动能源、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开发利用和传统化石能源的梯级高效利用成为了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 作为一个世界第二代能源技术发展重要方向,冷热电联供技术是一种能源梯级高效利用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冷热电联供系统是一种建立在能源梯级利用概念上,集制冷、供热(采暖和供热水)及发电过程为一体的多级总能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化合物以及其它有害气体的排放。冷热电联供系统主要分为基于传统化石能源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和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本课题根据恒温厌氧发酵特点,构建了三级恒温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经济学结构理论分析了系统热力学性能和热经济性能,在电负荷一定的基础上,以年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对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基于“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热能利用原则,结合恒温沼气生产随温度变化存在两个产沼气峰值的特点,本文构建了三级恒温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系统主要由小型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烟气-水换热器、缸套水换热器、润滑油换热器、水-水换热器和三级恒温沼气生产系统组成。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了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对系统进行热力学性能分析。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分析中发现,联供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夏季工况下为77.36%,冬季工况下为83.34%,一次能源节约率分别为32.96%和34.28%;与传统分供系统相比较,无论冬夏工况,夏季工况下一次能源利用率增量为49.17%;动态模拟分析发现,系统的电热比对一次能源利用率的影响超过了发电功率对一次能源利用率的影响。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火用分析中发现,系统的火用效率为28.9%;通过对系统主要设备的火用损系数计算分析发现,系统的火用损主要发生在三级恒温生物质发酵子系统和燃气内燃机发电子系统;可以采用对沼渣进行回热回质,减小三级恒温生物质发酵子系统的火用损;燃气内燃机由于内部不可逆传热传质造成火用损较大,可以通过改进技术工艺,减小其火用损。 2.基于三级恒温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能分析和火用分析,运用将热力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热经济学结构理论构建系统的火用成本模型和热经济学成本模型,对系统进行热经济学性能分析评价。通过求解系统火用成本模型和热经济学成本模型的特征方程,得到各个子系统的火用成本和热经济学成本,为进一步研究系统产品定价、系统优化设计以及故障诊断提供了参考。综合分析系统单位火用成本和单位热经济学成本发现,系统各股流的单位火用成本和单位热经济学成本变化一致,皆沿着热力循环进行的方向逐级递增。 3.在电负荷一定的基础上,以年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了系统的最优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了系统设备性能特性和系统运行策略等约束条件,对系统进行优化运行分析。综合分析系统优化结果发现,当系统部分负荷率为93.6%时,系统的年运行费用最小,系统投资回收期为2.6年,系统净现值为142.4万元,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为84.35%。 本课题的创新点和意义: 1.三级恒温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构建。 2.在电负荷一定的基础上,揭示了三级恒温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年运行费用最小的运行策略。 随着人类需求能源的日益增加,煤、石油等矿物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化石燃烧造成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的日益严重,作为世界第二代能源技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重视。鉴于此,本课题提出将生物质发酵系统和常规冷热电联供系统高效有机结合的三级恒温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以生物质沼气作为燃料,取代了传统的以煤、石油等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碳化合物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能力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进一步研究冷热电联供系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促进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源的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推动能源、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三级恒温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 热力学分析 热经济性分析 年运行费用最小 最优化运行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K019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第1章 绪论13-32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13-15
  • 1.2 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5-24
  • 1.2.1 内燃机为原动机的冷热电联供系统15-18
  • 1.2.2 燃气轮机为原动机的冷热电联供系统18-19
  • 1.2.3 燃料电池为原动机的冷热电联供系统19-21
  • 1.2.4 斯特林机为原动机的冷热电联供系统21-22
  • 1.2.5 其他形式的冷热电联供系统22-2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4-30
  • 1.4 课题选题的意义、主攻方向及难点30-31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31-32
  • 第2章 三级恒温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设计及数学模型的建立32-49
  • 2.1 联产系统基本设计原则32
  • 2.2 系统工作原理32-34
  • 2.3 系统设计目标34
  • 2.4 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的选型和数学模型34-39
  • 2.4.1 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的选型34-36
  • 2.4.2 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36-39
  • 2.5 三级恒温沼气子系统的设计39-40
  • 2.6 系统供冷机组的设计和数学模型40-45
  • 2.6.1 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40-42
  • 2.6.2 系统供冷机组选择及参数计算42
  • 2.6.3 单效溴化锂热泵的数学模型42-45
  • 2.7 余热利用子系统的参数计算和数学模型45-48
  • 2.7.1 烟气-水换热器的数学模型47
  • 2.7.2 缸套水换热器的数学模型47-48
  • 2.8 本章小结48-49
  • 第3章 三级恒温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热力学评价与分析49-66
  • 3.1 引言49-51
  • 3.2 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评价方法51-55
  • 3.2.1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评价指标51-52
  • 3.2.2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评价指标52-55
  • 3.3 三级恒温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热力学分析55-64
  • 3.3.1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分析56-60
  • 3.3.2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火用分析60-64
  • 3.4 本章小结64-66
  • 第4章 三级恒温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热经济学评价与分析66-91
  • 4.1 引言66-68
  • 4.2 热经济学结构理论68-72
  • 4.2.1 物理环境69
  • 4.2.2 经济环境69
  • 4.2.3 火用成本和现金成本69-70
  • 4.2.4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70-71
  • 4.2.5 火用耗系数、火用效率71-72
  • 4.3 系统物理结构图和物理模型72-73
  • 4.4 系统生产结构图和生产模型73-75
  • 4.5 系统组元燃料、产品定义75-76
  • 4.6 系统组元的特征方程76-79
  • 4.7 系统的热力学模型79-80
  • 4.8 系统火用成本建模80-84
  • 4.9 系统热经济学成本建模84-89
  • 4.9.1 投资和成本84
  • 4.9.2 资金的时间价值84-86
  • 4.9.3 系统热经济学成本建模86-89
  • 4.10 本章小结89-91
  • 第5章 三级恒温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优化运行分析91-107
  • 5.1 引言91-92
  • 5.2 优化方法简述92-96
  • 5.2.1 最优化方法和数学规划93-95
  • 5.2.2 主要因素和优化设计方法95-96
  • 5.3 系统优化数学模型96-101
  • 5.3.1 目标函数96-99
  • 5.3.2 能流平衡及约束条件99-101
  • 5.4 最优化数学模型的求解101-105
  • 5.4.1 最优化命令101-102
  • 5.4.2 算法介绍102-104
  • 5.4.3 优化数学模型的求解框图104-105
  • 5.5 结果分析与讨论105-106
  • 5.6 本章小结106-107
  • 结论与展望107-110
  • 1 结论107-109
  • 2 创新性109
  • 3 展望109-110
  • 参考文献110-127
  • 致谢127-128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128-129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科创基金项目129-130
  •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及个人简介130-131
  • 附录 D 程序编程131-13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加热的三级恒温沼气生产系统运行策略优化研究    沈佳悦

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    徐建中

楼宇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变工况及热力学分析    刘凤强,张时飞,潘卫国,曹家枞

热、电、冷三联供的效益分析    赖艳华,吕明新

热电冷联供系统制冷机的选择    魏兵

余热锅炉变工况计算    蔡睿贤,胡自勤

微型冷热电联产系统热力学分析    吴大为;王如竹;

基于热经济学结构理论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评价    邓建;吴静怡;王如竹;李胜;韩固勇;雷金果;

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优化运行研究    魏兵;王志伟;蒋露;李莉;

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热经济性分析    蒋毅,任禾盛,刘宝兴

三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热力学分析    贾俊曦;姜任秋;沈胜强;阿布里提;

采用天然气的小型斯特林冷热电三联供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分析    汪海贵

燃气发动机热电联产机组控制系统研究    李云伍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物质和能量集成    郭素荣

燃气内燃机热电冷联产系统的应用实践研究    李辉

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集成理论与特性规律    冯志兵

复杂能量系统的热经济学分析与优化    张超

整体煤气化煤气、热、电多联产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    赵中友

Brayton联产循环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与优化    郝小礼

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与性能仿真研究    杨锦成

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多目标热力学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    吴大为

楼宇冷热电联供系统中余热锅炉的参数优化研究    秦志红

基于矩阵模式热经济学的热电产品成本分析方法研究    彭启珍

分布式能源冷热电联产系统的热经济性研究    张洪伟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学分析与优化    李海涛

地源热泵系统的传热特性与热经济学分析    颜爱斌

基于燃气轮机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优化模拟    安青松

楼宇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运行优化    方宏

高温燃料电池冷热电联供总能系统的分析    于泽庭

太阳能冷暖热水三联供系统的模拟分析与实验研究    黄涛

基于EnergyPlus的微型三联供系统模拟与分析    朱文敏

基于MATLAB的曲柄滑块机构仿真研究    陈杰平,姚智华

R32/R134a替代电冰箱制冷工质R12的可行性分析    郑连云,陈胜鑫

配气正时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杨棣;于佳;刘杰;罗马吉;

发动机燃用乙醇汽油的空燃比模拟优化研究    崔淑华;樊亚妮;

发展溴化锂吸收式空调对热电企业的作用    朱成章

利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对老电厂进行改造    李红兵,叶涛

分散能源浅析(下)    徐二树

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    陈彬剑,方肇洪

楼宇冷热电联产分布式电源发展应用浅析    靳忠伟 ,王桂华 ,姚章涛 ,李国祥 ,陈康民

集中锅炉房调峰供暖系统的分析    黄娇;赵静野;

基于DDE的Matlab与VB接口编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张军;贾瑞清;

热管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曹志高;杜海存;杨安;曹娟华;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某综合商业建筑的应用研究    张杰;李德英;

溴化锂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原理及应用    撒卫华;薛学营;

精梳机钳板机构的振动平衡优化    王荣;汤文成;赵春花;

小型户用沼气锅炉的设计计算    李文涛;刘建禹;李文哲;

热回收器的热力学分析    孟繁晋;戎卫国;

废热溴化锂吸收式动力、冷、热量梯阶转换系统的研究    张秀芳;金苏敏;

基于GT-POWER的柴油机配气定时的优化设计    朱祎飞;李明海;

飞机颤振试飞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研究    张春蔚;

低噪声轻量化单缸柴油机的虚拟设计技术研究    杨陈

气动/燃油混合动力能量回收利用研究    聂相虹

风窗玻璃霜雾结解过程传热及其解化特性研究    王永珍

热电联产系统冷源领域节能及耦合机理研究    林振娴

逆变器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汪洪亮

YC6T柴油机进排气系统性能仿真及优化研究    崔洪江

柴油机燃用小桐子油的燃烧过程试验与模拟研究    王子玉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    朱丽

泛(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蒋爱华

环境质量遥感评价的熵模型研究    杨丙丰

热电厂能量利用与节能技术改造研究    李华

静电除尘器阳极振打系统的非线性分析    田海燕

横纹管强化溴化锂吸收水蒸汽的传热传质实验研究    柳坤

化学回热循环与水系统仿真研究    杨仁

闭式海洋温差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钟爽

TBD234柴油机缸内燃烧模拟及排放预测    张万煌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性能模拟研究    尹佳

两级星型斜齿轮传动系统均载特性研究    孙红

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    吴启任

基于热电冷联产技术的煤矿瓦斯利用研究    马超

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方案研究    杨敏林;杨晓西;金红光;

太阳能沼气池    郑爱平;张旭;

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概况和我国发展目标    郭祥冰

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沼气池的实验研究    谢列先;

太阳能联合电加热沼气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    李丽丽;施伟;

太阳能辅助加热户用沼气池系统设计    陈志浦;蒙国睿;

寒区太阳能和沼气锅炉联合增温系统及试验研究    王思莹;谭羽非;

户用太阳能辅助加热沼气池动态传热仿真    郭甲生;秦朝葵;魏晓峰;唐继旭;

太阳能沼气互补发电系统    程远东;王刚;曾宝国;尹存涛;杨金鹏;

太阳能利用的现状与未来    孙孝仁

太阳能加热的恒温沼气池产气性能实验研究    柏建华

复合抛物面型集热器性能研究    张晓东

严寒地区利用太阳能加热制沼气的实验研究    孙静

利用太阳能的污泥高效厌氧消化技术研究    司传海

呼和浩特地区太阳能集热器光热性能实验研究    后尚

太阳能沼气池的试验研究    李小骥

太阳能联合沼气锅炉加热沼气池模拟研究    尹海文

太阳能加热的户用沼气发酵装置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武磊

太阳能沼气工程无线监测系统设计    薄军

沼气化学能快速高效储存太阳热能的初步研究    马涛

酒精清洁生产方案分析    黄锦辉,李群,潘轶敏,田凯

玉米颗粒内部的二维传热传质过程    贾灿纯;曹崇文;

燃气供热的现状与展望    李先瑞,刘笑

加速发展热电联产    郭廷杰

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产和小型冷热电联产    朱成章

第二代能源系统解读信息时代    韩晓平

小型燃气轮机热电联产——西气东输市场的最佳选择    韩晓平

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    徐建中

楼宇热电厂    韩晓平

建筑节能——中国节能战略的必然选择(上)    涂逢祥,王庆一

VRV空调系统特性与控制策略研究(一)——电子膨胀阀—蒸发器联合调节特性与控制策略    邵双全;石文星;李先庭;彦启森;

对电力制热导热油蓄热供暖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涂光备;吕芳;李景广;李松深;尤大千;

上海住宅空调能源的现状与发展    龙惟定;张蓓红;钟婷;

喷射器与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    张博

毛细多孔介质干燥过程中传热传质模型研究及应用    卢涛

木材碎料对撞流干燥特性的研究    谢拥群

分布式能量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徐二树

对流换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及其应用    吴双应

热泵干燥热力学分析及典型物料干燥性能研究    张绪坤

多势场(火用)传递过程的理论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成庆林

电源优化规划理论研究及应用    刘殿海

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    高林

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集成理论与特性规律    冯志兵

大型火电机组回热加热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    赵文升

基于联合循环的燃气轮机动态模型与仿真    高阳

新型高效户用沼气发酵装置试验研究    王学涛

热管技术与其在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应用    陈海飞

300MW级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结构的优化研究    姚雅秋

烟气驱动的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的计算机模拟    陶玉灵

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与动态仿真研究    汪洪军

直燃机吸收器部件仿真与可视化计算    王书中

多孔介质对流干燥传热传质机理的研究及其数值模拟    陶斌斌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系统性能计算与优化研究    卢立宁

天然气在空调供热中的应用分析    孙志高

燃气轮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翁史烈;翁一武;苏明;

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与实验研究    孔祥强,王如竹,吴静怡,黄兴华

燃气机驱动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发展前景    盛凯夫,饶如鳞

冷热电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李永兵;岳建华;沈炳耘;

冷热电联产模式及制冷机的选择    洪元柏

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的优良方式——燃气冷热电联供    陈霖新

杭州市推广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可行性    张云飞;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总能系统的发展    韩吉田;康兴娜;于泽庭;

燃料电池商业化对城市天然气供应模式的影响    王瑜琦;张兴梅;赵玺灵;

燃料电池在建筑冷热电联供中的工程应用    孟华;龙惟定;

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总能系统    韩吉田;于泽庭;

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总能系统    韩吉田;于泽庭;

基于燃料电池的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总能系统    韩吉田;于泽庭;

基于燃料电池的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总能系统    韩吉田;于泽庭;

天然气驱动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性研究    孔祥强;李瑛;王如竹;

天然气驱动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性研究    孔祥强;李瑛;王如竹;

基于吸附制冷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实验研究    孔祥强;李瑛;杨前明;王如竹;

基于吸附制冷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实验研究    孔祥强;李瑛;杨前明;王如竹;

天然气驱动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性研究    孔祥强;李瑛;王如竹;

人人皆知空调应开到26度    本报记者 沈勇

再次创业 铸造辉煌    刘育新

“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本报记者 郑恺

锁定重要能源领域    李晓莉

吸引4亿社会资金投入节能    杨勇

LNG冷能利用方兴未艾    董雅俊 彭勇

我市节能产品为何“墙里开花墙外香”    记者 李文生

远大推出“冷热电联产系统技术”    本报记者 张世民

热电联产 电力节能的必由之路    朱成章

宁夏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    杨之汀

采用天然气的小型斯特林冷热电三联供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分析    汪海贵

燃气内燃机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式热管理器的研究    皇甫艺

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与性能仿真研究    杨锦成

CCHP及其所构成微网的运行特性研究    马力

环境交易机制下多能源互补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调度    张晓杨

可移动式微型冷热电联产系统实验研究与分析    富海

东华大学4号学院楼燃气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可行性研究及优化设计研究    马原良

高温燃料电池冷热电联供总能系统的分析    于泽庭

楼宇热电冷联供系统的节能分析与应用研究    刘长军

基于燃料电池—微燃机分布式能量系统的热力性能研究    陶德安

创新型项目立项和决策的框架研究    董菁雯

基于综合性能指标的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运行与配置    王庆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