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氨—生物联合处理对小麦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43:25
热度:

氨—生物联合处理对小麦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摘要】:小麦作为我国北方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小麦秸秆资源量占秸秆总资源量的18.31%。我国秸秆利用率只占发达国家利用率的35%左右。

【摘要】:小麦作为我国北方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小麦秸秆资源量占秸秆总资源量的18.31%。我国秸秆利用率只占发达国家利用率的35%左右。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近年来各地大面积焚烧秸秆的现象时常发生,秸秆燃烧热值低,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毁坏树木和耕地。因此,寻求一种可利用秸秆进行循环利用的方式已经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秸秆进行预处理,打破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形成的晶体结构,使微生物能有效的、快速的运用底物进行发酵代谢是秸秆厌氧发酵一项关键的技术。通常来讲,秸秆预处理的方法有三种: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本课题结合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08DZ1900405)课题,拟通过氨-生物联合预处理技术参数的研究,解决小麦秸秆废弃物厌氧消化产气困难的问题,为小麦秸秆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利用尿素溶液对小麦秸秆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后的秸秆进行沼气发酵试验研究,探讨了氨预处理时间对小麦秸秆沼气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尿素溶液为40g/L的情况下,预处理25天时,总产气量达到最大,在31天的发酵时间内总产气量为8388mL。沼气中甲烷含量在发酵进行第10天后达到最大值,为56.2%,与空白相比,提高了8.91%。此外,通过研究发现,尿素的添加对厌氧发酵系统的pH和酸度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该项研究为小麦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2)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氨预处理浓度对小麦秸秆沼气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氨预处理的时间为25天,尿素质量浓度为45g/L的情况下,达到最大的总产气量,在33天的发酵时间内总产气量为11115mL。沼气中甲烷的最高含量为56.4%,相对于空白试验组提高了9.09%。 (3)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对其进行氨-生物联合处理,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小型沼气发酵装置上进行了厌氧发酵试验,研究了氨-生物联合处理中生物处理pH值(pH3-7)对小麦秸秆沼气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黄孢原毛平革菌和里氏木霉的添加比例为1×108:1×108,生物处理pH为4的情况下,总产气量达到最大,为9123mL。在发酵第9天时,生物处理pH为4的试验组日产气量最大,为980mL。厌氧发酵过程中的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的质量浓度均在正常的范围内。气体中甲烷最高含量为54.64%,较空白试验组提高了3.62%。发酵时间大大缩短,为22天。 (4)对小麦秸秆进行了氨-生物联合预处理,在试验室自制的小型厌氧发酵装置上,对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进行了厌氧发酵制取沼气试验,探讨了氨-生物联合预处理中,菌种的添加量对小麦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预处理尿素质量浓度为35g/L,生物预处理pH=4,黄孢原毛平革菌和里氏木霉的添加比例为1×109:1×109的条件下,小麦秸秆厌氧发酵过程中沼气总产气量最大,为7968mL,较空白组提高了23.11%。发酵过程中了pH, VFA和CH4的变化均在正常的范围内,最高甲烷含量为51.33%,较空白组提高了6.01%,整个发酵过程历时23天。 (5)在氨-生物联合处理中,选取影响氨-生物联合处理小麦秸秆的关键性因子,包括,氨预处理的时间、氨预处理的浓度、生物处理的pH值进行了响应面的优化试验。分析得到了预测小麦秸秆氨-生物联合预处理后沼气发酵总产气量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11,模型在P0.1上具有显著性,模型中1次项均不显著,二次项中氨预处理时间对模型的影响最为显著。此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和优化小麦秸秆氨-生物联合处理小麦秸秆的条件。RSM优化预处理条件为:尿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5g/L,生物处理的pH值为4.82,尿素处理时间:27.13d,总产气量(Y)最大值的预测值为:9775.5mL。 【关键词】:小麦秸秆 氨-生物联合处理 厌氧发酵 响应面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216.4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1
  • 目录11-15
  • 第一章 绪论15-30
  • 1.1 引言15-18
  • 1.2 国内外秸秆预处理的主要方法18-24
  • 1.2.1 机械处理(Mechanical pretreatment)18-19
  • 1.2.2 热液处理(Thermal pretreatment)19-20
  • 1.2.3 酸,碱处理(Alkaline/Acid pretreatment)20-21
  • 1.2.4 氧化处理(Oxidative)21-22
  • 1.2.5 生物处理(biological pretreatment)22-24
  • 1.3 厌氧消化反应器的研究24-26
  • 1.3.1 批量式系统24-25
  • 1.3.2 连续流单相系统25
  • 1.3.3 连续流两相系统25-26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26-30
  • 1.4.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26-27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27
  • 1.4.3 研究的内容27-30
  • 第二章 氨预处理时间对小麦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30-40
  • 2.1 引言30
  • 2.2 材料与方法30-33
  • 2.2.1 试验原料30-31
  • 2.2.2 接种物31
  • 2.2.3 试验装置31-32
  • 2.2.4 分析方法32
  • 2.2.5 试验方案32-33
  • 2.3 结果与分析33-39
  • 2.3.1 日产气量33-34
  • 2.3.2 pH 值34-35
  • 2.3.3 VFA 质量浓度35-37
  • 2.3.4 甲烷含量37-38
  • 2.3.5 总产气量38-39
  • 2.4 结论39-40
  • 第三章 氨预处理浓度对小麦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40-46
  • 3.1 引言40
  • 3.2 材料与方法40-41
  • 3.2.1 试验材料40
  • 3.2.2 接种物40
  • 3.2.3 试验装置40
  • 3.2.4 分析方法40-41
  • 3.2.5 试验方案41
  • 3.3 结果与分析41-45
  • 3.3.1 日产气量41-42
  • 3.3.2 pH 值42-43
  • 3.3.3 甲烷含量43-44
  • 3.3.4 总产气量44-45
  • 3.4 结论45-46
  • 第四章 生物处理的微生物的添加量对小麦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46-56
  • 4.1 引言46-47
  • 4.2 材料与方法47-49
  • 4.2.1 试验原料47
  • 4.2.2 接种物47
  • 4.2.3 培养基47
  • 4.2.4 菌种47
  • 4.2.5 试验装置47
  • 4.2.6 分析方法47-48
  • 4.2.7 预处理方法48
  • 4.2.8 试验方案48-49
  • 4.3 结果与分析49-55
  • 4.3.1 不同菌种的添加量对日产气量的影响49-50
  • 4.3.2 不同菌种的添加量对发酵液中 pH 值的影响50-51
  • 4.3.3 不同菌种的添加量对 VFA 的影响51-52
  • 4.3.4 不同菌种的添加量对甲烷含量的影响52-54
  • 4.3.5 不同菌种的添加量对总产气量的影响54-55
  • 4.4 结论55-56
  • 第五章 生物处理 PH 对小麦秸秆沼气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56-65
  • 5.1 引言56
  • 5.2 材料与方法56-58
  • 5.2.1 试验材料56
  • 5.2.2 接种物56
  • 5.2.3 培养基56-57
  • 5.2.4 菌种57
  • 5.2.5 试验装置57
  • 5.2.6 分析方法57
  • 5.2.7 预处理方法57
  • 5.2.8 试验方案57-58
  • 5.3 结果与分析58-63
  • 5.3.1 生物处理的 pH 值对日产气量的影响58-59
  • 5.3.2 生物处理的 pH 值对发酵液中 pH 值的影响59-60
  • 5.3.3 生物处理的 pH 值对 VFA 的影响60-61
  • 5.3.4 生物处理的 pH 对甲烷含量的影响61-63
  • 5.3.5 生物处理的 pH 值对总产气量的影响63
  • 5.4 结论63-65
  • 第六章 氨-生物联合处理的响应面优化试验65-74
  • 6.1 引言65
  • 6.2 材料与方法65-68
  • 6.2.1 试验材料65
  • 6.2.2 接种物65
  • 6.2.3 培养基65-66
  • 6.2.4 菌种66
  • 6.2.5 试验装置66
  • 6.2.6 分析方法66
  • 6.2.7 预处理方法66
  • 6.2.8 试验方案66-68
  • 6.3 结果与分析68-73
  • 6.3.1 小麦秸秆氨-生物联合预处理沼气发酵响应面二次回归模型及方差分析68-70
  • 6.3.2 氨-生物联合处理的响应面优化分析70-73
  • 6.4 结论73-74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74-77
  • 7.1 主要结论74-75
  • 7.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75-77
  • 参考文献77-83
  • 致谢83-84
  • 参与项目84
  • 专利申请84
  • 发表的期刊论文84
  • 荣誉与奖励8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预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刘睿;万楚筠;黄茜;黄凤洪;

沼液预处理对小麦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楚莉莉;李轶冰;冯永忠;杨改河;任广鑫;

不同预处理条件对小麦秸秆厌氧消化的影响    刘丹娅;张文阳;张辉;

稀酸法-酶法处理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的最优条件    龚大春;王栋;田毅红;曾晶;李德莹;黄应平;

中国能源消耗趋势与节能减排对策    刘伟;鞠美庭;邵超峰;于敬磊;

暗河式生活垃圾干发酵处理研究    冷成保,肖波,杨家宽,柳小荣,孙萍

超声波辅助温和碱/氧化法进行小麦秸秆预处理的方法    王洋;王振斌;王世清;马海乐;马晓珂;张杰;陈晓寅;

废弃秸秆生物气化的实验研究    周岭,李文哲

稻秆NaOH预处理及厌氧发酵产沼气的试验研究    孙辰;刘荣厚;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赵青玲,杨继涛,李遂亮,张全国

秸秆原料C/N比调节对沼气产气状况的影响    张昌爱;刘英;黄萌;袁长波;王艳芹;

我国畜禽粪便污染和利用现状分析    朱凤连;马友华;周静;关静;梁家妮;赵艳萍;

秸秆生物气化预处理技术    李浩;冷云伟;任恒星;赵兰;

沼液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王远远;刘荣厚;

养鸡场粪污治理技术研究与探讨    马洪儒;陈晓东;张运真;

江苏省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及其未来市场需求展望    王杨;赵言文;卢婧;

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处理的研究进展    左秀锦;巩潇;曹建明;苏荣梅;王永波;

生物质能概念界定与属性划分的探讨    周中仁;

广西农村沼气建设及监管对策研究    甘福丁;李金怀;魏世清;黄龙;杨焕兴;陆桂生;李勇江;曾广宇;陈博雯;

山西中部“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调查研究    吴晋锴;刘荣厚;

促使昆明市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转变之研究    陈云进;

牛场沼气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初探    田宁宁;钱靖华;余杰;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    王婷婷;郭继平;

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齐岳;董保成;尹建锋;

生态农场沼气发酵技术应用研究    林聪;王金花;许海玲;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谢军安;

乙基化蔗糖、甘露醇、甘油的合成与表征    林海伟;欧仕益;赵阳阳;马顺;周华;

昆明地区节能减排综合对策措施研究    陈云进;

推广农用沼气促进农村节能减排的研究与实践    陈云进;

农业低碳经济构建与发展途径初探研究    陈云进;

东海陆坡海底滑坡识别及致滑因素影响研究    胡光海

工业炉窑壁面散热及热污染控制的研究    钱惠国

利用两种大型海藻制备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    冯大伟

木质生物质预处理、组分分离及酶解糖化研究    王堃

木质生物质SPORL预处理后酶水解和固液共发酵及同步产纳米纤维素的研究    罗小林

猪粪堆肥中钝化剂对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何增明

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与可持续性研究    陈豫

沼气高效厌氧发酵的条件及产气效应研究    楚莉莉

玉米秸秆保质贮存及水热反应处理提高可生化性方法的研究    孙优善

水解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李建昌

沼气发电机冷却水预热沼气进料池系统的研究    康锡龙

农业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研究    唐京禧

沼液作为生菜、柑橘叶面肥的试验研究    袁怡

高碳煤矸石与采残煤矿井下生物转化可燃气研究    唐敏

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张立辉

叶面喷施沼液及KH_2PO_4对设施油桃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王晨冰

规模化养猪场粪污处理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连海明

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段有厚

上海聚禾生物质发电项目融资方案研究    袁炳炎

改性玉米芯的制备及其对钯(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杨雪静

沼气发酵残留物在绿色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中的作用    尹芳;许玲;张无敌;官会林;刘士清;高旭红;李建昌;毛羽;

沼液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王远远;刘荣厚;

农村沼气建设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刘明;

运动发酵单胞菌利用早籼米生产乙醇的研究    张慧;王成涛;曹雁平;王璨;

利用畜禽粪便 促进沼气发展    吴华忠

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    李庆康

城市垃圾厌氧消化产酸阶段研究    张光明

畜禽粪便的加工处理及饲料化利用现状(上)    丰友林;

现代畜禽养殖业的公害问题及对策    王晓明,高其双

中国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农业    柴世伟,曾超,王文强,温琰茂

基于提高麦秸厌氧消化性能的碱预处理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庞云芝

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的研究    周岭

热碱预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郑万里

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高志坚

牛粪常温厌氧发酵特性的试验研究    王丽丽

麦秸和稻草高效中温厌氧消化实验研究    朱保宁

稻草中温高效厌氧消化生产生物气的实验研究    康佳丽

小麦秸秆与红薯藤叶混合厌氧发酵特性    石勇;邱凌;邵艳秋;罗涛;任虎林;

粪秆结构配比厌氧发酵中pH、VFA与产气效果的关系    张彤;李伟;李文静;李轶冰;杨改河;

组装式厌氧发酵中试装置    徐仁生;

固体酒糟厌氧发酵系统的研究    梁金喜;吴大庆;吕杰;

一种小型高效沼气发酵装置及其工艺    孙金世;赵日堂;

一种处理鸡粪的小型高效厌氧发酵装置    马天德,崔亨哲

稀酸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    张雪松,朱建良

替硝唑片对污泥厌氧发酵产氢作用的研究    陈文花;曾雨;刘常青;张江山;

水葫芦与蓝藻厌氧发酵产沼气研究    刘海琴;宋伟;高运强;韩士群;黄建萍;

添加蚓粪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邹星星;郑正;陈广银;罗艳;

联合厌氧发酵工艺    王银和;杜培清;赵玉柱;夏晓华;

微藻培养技术处理猪粪厌氧发酵废水效果    李岩;周文广;张晓东;孙立;

宠物狗粪便厌氧发酵试验研究    雷宇;马煜;刘士清;张无敌;尹芳;徐锐;李建昌;陈玉保;

大中型沼气工程二次厌氧发酵工艺应用探讨    付传勇;

两种底物厌氧发酵产氢能力的比较    王占青;李永峰;刘喆;张敏;

篁竹草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及结构变化研究    罗艳;陈广银;罗兴章;郑正;郑斌国;方彩霞;

天然橡胶废水处理工艺及综合利用研究    张信武;

好氧堆肥为沼气发酵提供热量的可行性研究    张海勤;张霞;董仁杰;

互花米草厌氧发酵初步试验研究    李继红;杨世关;郑正;宋华民;孟卓;

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酸化产物对其性能的影响    周涛;李保明;蒋伟忠;Yutaka Kitamura;

我首条垃圾联合厌氧发酵生产线运行    记者 胡左

秸秆厌氧发酵制氢产气量提高    钱伯章

厌氧发酵:城市垃圾处理新方法    尚东 编译

南丰生猪污物“厌氧发酵”环保又经济    平卫东

传祥垃圾处理公司“城市有机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示范工程”通过验收    记者魏富强

垃圾变无味无害有机肥    记者 何颖思 通讯员 城管委

安阳污泥厌氧发酵可发电    睢晓康 学全

生生乳业沼气节能项目即将动工    采访记者 刘太宜

以色列开发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郑晓春

无锡:蓝藻产沼气点火发电    吴红梅浦敏琦

混合原料沼气厌氧发酵影响因素分析及工艺优化    王晓娇

厌氧发酵产酸微生物种群生态及互营关系研究    王晋

CO厌氧发酵制氢工艺基础及反应器性能研究    赵亚

混合菌群厌氧发酵的代谢模型及其过程控制    张放

基于酸碱调节的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及其机理研究    苑宏英

厌氧发酵技术处理餐厨垃圾产沼气的研究    张存胜

秸秆沼气厌氧发酵的预处理工艺优化及经济实用性分析    宋籽霖

流域水葫芦控制与利用生态工程研究    陈彬

重组产气肠杆菌提高产氢效率的研究    赵锦芳

城市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条件优化及其机理研究    刘晓玲

氨—生物联合处理对小麦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吴晋锴

沼气发酵复合菌系及其在牛粪厌氧发酵中的应用    戚桂娜

聚合草厌氧发酵特性和产气潜力的研究    郑敏

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的研究    周岭

热碱预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郑万里

生物垃圾厌氧发酵的原理研究    涂卫峰

玉米秸秆发酵产氢实验研究    唐大惠

秸秆发酵剂的研究    蔡兴旺

牛粪厌氧发酵处理研究    马传杰

金属盐对酒糟基质沼气发酵的影响及沼气发酵污泥(沼肥)的应用研究    杜风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