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39:56
热度: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法律制度研究【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且区域性特征愈发明显,仅靠过去各地方政府单兵作战防治大气污染已效果甚微。国外治理大气污染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且区域性特征愈发明显,仅靠过去各地方政府单兵作战防治大气污染已效果甚微。国外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以及我国已有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区域联合治理大气污染的实践证明,区域联动是治理大气污染、保障清洁空气环境的最有效的方式。但奥运会和世博会的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是某一特定阶段,为了保障大型活动的顺利举行而出台的临时性措施,要在全国推行区域联动,还需以此为经验深入研究,构建长效性的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法律制度。本文以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区域联动经验为实践基础和制度萌芽,提出建立清洁空气区域联动制度的建议:建立区域联动的管理制度和信息监测与共享制度等基础性制度以增强区域联动的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上,完成区域立法模式的选择与构建。制定具体的防治煤烟型污染的重点行业环境准入制度和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的若干法律制度。同时,建立清洁空气区域联动应急法律制度,防治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建立清洁空气区域联动的责任制度,约束区域内地方政府的合作行为,以及对区域内排污行为进行联合执法。希望通过构建完善的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法律制度,能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转型,使大气环境质量出现明显好转,以促进我国早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清洁空气 大气污染 区域联动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1 问题的提出9-11
  • 2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法律制度概述11-16
  • 2.1 “清洁空气”与“大气污染”名称的比较与选择11
  • 2.2 区域联动的概念与特征11-12
  • 2.3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的必要性12-13
  • 2.3.1 大气污染严重,且呈现出区域性特征12-13
  • 2.3.2 公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生命健康权提出了更高要求13
  • 2.3.3 区域性活动增多,对区域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13
  • 2.4 完善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法律制度的可行性13-16
  • 2.4.1 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13-14
  • 2.4.2 中央规范性文件为完善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法律制度指明了方向14
  • 2.4.3 奥运会世博会空气质量措施为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提供实践基础14-16
  • 3 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及其评析16-19
  • 3.1 北京奥运会的空气质量保障措施16
  • 3.2 上海世博会的空气质量保障措施16-17
  • 3.3 对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的评析17-19
  • 4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的能力建设19-24
  • 4.1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管理制度19-22
  • 4.1.1 机构设置制度19-20
  • 4.1.2 联席会议制度20-21
  • 4.1.3 区域行政协议的效力21-22
  • 4.2 清洁空气区域监测和信息共享制度22-24
  • 5 清洁空气区域立法24-30
  • 5.1 区域立法的内涵和特征24
  • 5.2 清洁空气区域立法的模式选择24-27
  • 5.2.1 中央协调立法模式25
  • 5.2.2 区域专门立法模式25-26
  • 5.2.3 区域协作立法模式26-27
  • 5.3 清洁空气区域立法的立法体制27-30
  • 5.3.1 清洁空气区域立法主体27
  • 5.3.2 清洁空气区域立法权27-28
  • 5.3.3 清洁空气区域立法的协调机制28
  • 5.3.4 清洁空气区域立法程序28-30
  • 6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的法律制度30-37
  • 6.1 清洁空气区域环境准入制度30-32
  • 6.1.1 环境准入制度的构成30-31
  • 6.1.2 清洁空气区域环境准入制度的决策评价机制31-32
  • 6.2 区域联防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法律制度32-34
  • 6.2.1 新车准入制度32-33
  • 6.2.2 在用车排气检测、强制维护制度33
  • 6.2.3 环保分类标志互认制度33-34
  • 6.3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应急法律制度34-35
  • 6.3.1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应急预案制度34-35
  • 6.3.2 突发空气污染事件信息通报制度35
  • 6.4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中的区域限批制度35-37
  • 6.4.1 区域限批的主体和对象36
  • 6.4.2 区域限批的条件36
  • 6.4.3 区域限批的程序36-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0
  • 个人简介40-41
  • 致谢4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试析我国区域立法的含义及其意义    陈光;

地方政府之间合作的制度化协调——区域政府的法治化路径    韩志红;付大学;

中国区域环境管理机制探讨    万薇;张世秋;邹文博;

我国在用柴油车的技术改造与城市的环境保护    梁荣光,朱志强,许石嵩

论建构环渤海区域立法协调机制的必要性    陈光;

浅析“区域限批”制度的法律规制    王韵;

对贯彻生态设计法律制度的思考    夏少敏;

行政协议的法律性质分析    胡琴仙;

加强区域环境督察 形成执法监督合力    张力军;

我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现状趋势及其控制对策    潘书宏;黄明健;

论我国区域立法模式的选择——兼评王春业之《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    陈光;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治化内涵研究    周继红;

农用机动车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齐刚,高儒杰

工业企业的水环境健康风险管理    张清明;杨天旺;艾南山;徐帅;

基于整体政府理论的环境治理研究    涂晓芳;黄莉培;

中国大气污染控制策略与改进方向评析    吴丹;张世秋;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行政执法机制研究:“独立”、“高效”与“负责”    洪艳蓉;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初探    郑彩莲;

低碳立法中的激励措施探究    宋寒亮;

私家车浪潮引发的社会问题与应对策略    何玉宏;赵艳艳;

《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从排污权初始分配和区域环境管理角度来辨析    卞化蝶;李希昆;

我国流域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创新    孙雯雯;

水法中的水相关概念辨析——水、水资源、水环境、水体    沈百鑫;

论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权限    刘文静;

行政协议法治化若干问题探讨    黄学贤;廖振权;

中国跨行政区水污染管理体制诊断与对策建议    王亚华;

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背景、内涵与政策走向    张可云;

中国低碳城市立法初探    王曼倩;

中国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研究    鲜于玉莲

水权取得及转让制度研究    单平基

海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评价研究    朱梅

跨行政区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    胡佳

中国环境规制效率评价研究    姜林

我国区域立法协调机制研究    陈光

转型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研究    陈海秋

基于要素整合的区域内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刘忠远

大众传播传者社会权利研究    张振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黄元姗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研究    刘岩

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基本权利法律保障研究    曾庆果

我国流域管理立法研究    吴楠

《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完善研究    卞化蝶

法院变更指控罪名研究    贾宾

区域经济合作法律制度研究    陈希

山东省“三维目标”评判及对策研究    程钰

公众参与环境立法研究    孙媛媛

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研究    薛园园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    屈小艳

流域良治—流域管理的发展方向    杨娟,潘秀艳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减排措施    赵靓;

国外大气污染控制经验    薛志钢,郝吉明,陈复,柴发合

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

大城市交通问题的症结与出路    陆化普

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呼唤理论与观念的更新    李晓江

“安全阀定律”与大城市交通问题探讨    何玉宏

环保型高效柴油添加剂的研制    梁荣光,李肖力,简弃非

试论“经济区域”及其发展    丁四保;

试论美国宪法中的“协定条款”及对我国的启示    何渊;

泛珠三角区域环境合作:现状、挑战及建议    钟卫红;

    复旦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张梓太

    林建生 新望

    李永群

浅论行政机关之间的协议    涂四益

区域联动显威力 化解纠纷促平安    陈文生;林志斌;刘海英;

应急资源的区域联动研究    张永领;

国外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启示    马棉;

团情·陇原亮点    

信息主导 合成作战——有效破解银联核查报警抓捕难题    陈海珊;易炜;

联合揪“老赖”我看不赖    胡金波;

推动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对策探析——基于SWOT的分析    侯晓丽;

上海金山与浙江嘉善、平湖三地协助执行网络实施对接 跨区域联动破解法院执行难    徐永其;

推进中部联动发展 促进中部尽快崛起    郭生练,胡树华

智慧分享·发展联动·成就共荣——基层党建区域性联动机制新探    陆月华;梁鹂莉;

“围城”效应与区域联动——兼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成长机制    汪宇明;

高速公路区域联动应急反应机制的构建——基于赣鄂皖高速公路联谊会的思考    朱泽民;

深入推进《防污条例》,初探大榭辖区油码头安全防污联动机制    顾中磊;黄剑明;

上海参与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联动发展研究    沈玉芳;殷为华;

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灰霾天气分析    吴兑;廖碧婷;吴晟;陈慧忠;李菲;李海燕;艾卉;

浅谈鄂皖赣豫高速公路区域联动视频监控平台建设    潘庆芳;

我国重大灾变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设研究    杨文健;杨正超;樊传浩;

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向,促进上海空间布局协调发展    林建永;吴永兴;

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高效协同应对地震灾害    黄建发;

我国滨海新城发展与策略选择    雷诚;范凌云;

新疆借“区域联动”实现“资源共享”    通讯员 李喜洲

地区政府采购实现三级区域联动    本报记者 刘洪文

我国旅游业显露区域联动趋势    记者冯晓芳

区域联动成政采新载体    本报记者 王巍

我区旅游业增势强劲    记者 何静

太湖流域加强“区域联动”发展绿色经济    记者 孙彬

五指成拳保平安    叶泉生 陈荣亮

信阳货物类项目将区域联动    陈巍

区域联动做“活”土地    任子辉 本报记者 司汉科

大空间整合 大品牌打造 大区域联动    本报记者 杨红 陈锴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区域联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瞿忠琼

山东省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    刘昂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法律制度研究    谷毅博

探索构建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应急管理区域联动机制的研究    徐慧

海洋经济发展中区域联动执法机制构建研究    兰婷婷

我国大学城的空间模式与区域联动研究    王成超

郑州市总部经济发展研究    原航

基于区域联动理论的黄淮四市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杜文霞

甘肃省贫困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研究    吴昌帆

大连市机场街道社区党建区域联动管理案例研究    刘冰

中部地区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    石晓利

产业同构与长三角地区整体竞争力研究    黄贤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