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秸秆深层还田对玉米根系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10:24
热度:

秸秆深层还田对玉米根系及产量的影响【摘要】:针对辽西地区土壤耕层变浅和秸秆浅旋还田造成的土壤漏风跑墒等问题,实施秸秆机械化深层还田与常规耕作(CK)对比试验,测定玉米根系生长状况。

【摘要】:针对辽西地区土壤耕层变浅和秸秆浅旋还田造成的土壤漏风跑墒等问题,实施秸秆机械化深层还田与常规耕作(CK)对比试验,测定玉米根系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秸秆深层还田能够增强玉米扎根性能,扩展根系分布空间,扎根深度增加5~10 cm,根系分布空间扩大6 000(初生节根)~154 500(次生根)cm3;秸秆深层还田的次生根数目明显高于CK,且CK根系主要分布在10~20 cm土层深度,秸秆深松还田处理根系则集中分布在21~30 cm土层深度;秸秆深层还田处理与CK相比玉米产量提高18.16%,差异显著。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锦州市土肥工作站;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玉米 根系 秸秆深层还田 产量
【基金】:“973”项目“粮食主产区农田地力提升机理与定向培育对策”(2011CB10053) 农业部行业(农业)专项资金项目“北方主要作物抗旱节水综合技术研究与区域示范”(200903007-8)
【分类号】:S513
【正文快照】: 辽宁省辽西地区属半干旱地区,该区域年降雨量偏少且集中在夏季,土壤抗蚀抗旱能力差,土地生产力水平持续低下[1],近年来辽西地区农田土壤耕层厚度不断减少。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作物农田土壤的平均耕层厚度为15.17 cm,发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该区30多年来的个体耕种管理和农机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辽宁省耕地土壤养分调查结果报告    路钰

灌溉对粮饲兼用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影响    潘菊梅;李辛村;李涛;齐广平;

辽西北旱地不同保水措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陈永祥;陆欣来;肖祖荫;陶向新;蒋文春;

玉米根系生态型及生理活性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孙彩霞,沈秀瑛

秸秆还田方式及利弊分析    冯国明;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李文革;李倩;贺小香;

深松土对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宋日,吴春胜,牟金明,徐克章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杜辉,李汝莘,樊桂菊,李爱芝,牟宗桂,卢桂香

不同深松深度对玉米根系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冯晔;张玉霞;王春雷;张建华;包额尔敦嘎;郑威;纪晓波;

根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上)    刘晓冰,王光华,森田茂纪

水分胁迫下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玉米根系性状的影响    宋瑞勇;金忠华;张丽阳;

不同耕作方式对盐碱化土壤改良效果试验    孙建敏;

胶东地区不同施肥水平对丹玉86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姜善涛;马京波;马淑丽;牟胜茂;张日萍;

根系的发育及其激素调控研究    罗琎;孙长忠;王琦;辛学兵;孔庆云;

辽宁省昌图县典型耕地棕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评价    贾振文;栗杰;杜安军;贺忠科;高杨;依艳丽;

辽宁农田土壤全量养分空间分布    吕国红;张玉书;陈鹏狮;纪瑞鹏;焦晓光;

不同生长型大豆品种营养生长期失叶后的补偿生长研究    崔向东;李向军;

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方式种植玉米和花生效果比较    韦本辉;甘秀芹;陈保善;申章佑;俞建;宁秀呈;陆柳英;韦广泼;胡泊;莫润秀;李艳英;吴延勇;

高纬寒地晚熟玉米杂交种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孙国峰;姚卫华;

不同水分梯度下玉米不同基因型品种抗旱性及收获指数研究    樊修武;池宝亮;黄学芳;

玉米苗期抗旱性评价方法研究    毛建昌;李向拓;李发民;杨金慧;

秸秆集中深还对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黄毅;张玉龙;

吉林玉米带黑土剖面构型对玉米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    王鸿斌;赵兰坡;薛泽中;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红壤性水稻土钾素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    廖育林

玫瑰(Rosa rugosa)根系生物学特性及对水肥空间异质性响应的研究    孙曰波

马铃薯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调控措施研究    李倩

超高产春玉米根冠特性及钾素养分调控效应的研究    张玉芹

植被护坡根系固土及坡面侵蚀机理研究    王华

干旱胁迫下两个不同耐旱性玉米自交系苗期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    王一

中耕分层深松技术研究及深松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王微

免耕栽植机关键部件及控制系统开发研究    耿端阳

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对环境胁迫响应研究    高润宏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性状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朱法亮

辽西旱农区降雨资源跨季节调控技术研究    信东旭

冀中南棉区棉花根系特征及与地上器官生长生理相关性研究    平文超

河北省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规律研究    袁园

沙质海岸防护林黑松根系构筑型研究    张丹

玉米根茬结构和力学特征及与土壤的摩擦学性能    孙剑

林木根系拉伸力学特性研究    周朔

秸秆还田与全膜双垄集雨沟播耦合对玉米资源利用效率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吴荣美

丰玉4号玉米产量性能及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杜义英

辽宁昌图县耕地土壤1979-2005年土壤有效钾含量变化    董艳革;王立石;徐涛;

旱作大豆高产综合技术对根系发育及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    杨方人

TDR技术及其在土壤水分及土壤溶质测定方面的应用    孙玉龙,郝振纯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地表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孙利军;张仁陟;黄高宝;

不同干旱方式和干旱程度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李博;王刚卫;田晓莉;董学会;张明才;王保民;段留生;李召虎;

不同覆盖处理对旱作玉米生育与产量效应的研究    冯利平,段桂荣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技术体系及其评价    籍增顺,张乃生,刘杰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甘肃中部地区雨水蓄集利用与农村经济发展    尚新明,常继青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的推广现状与思考    黄喜民

玉米疏密种植形式的研究    陈晓威;

玉米配方施肥大田对比示范试验    张侠;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黔单19产量的影响    刘安贵;刘均霞;

玉米不同密度和行距对比试验研究    杜国田;

玉米引种试验初报    杨文红;赵开花;李振玉;吴宝锋;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辽单527产量的影响    陈长青;尤丹;

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崔福柱;冯瑞云;郭秀卿;郝建平;杜天庆;

玉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试验研究    夏玉春;姜立文;张喜印;鲁艳华;李岩;李伟;

不同品种的边际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分析    徐艳荣;孙发明;焦仁海;侯宗运;刘兴二;刘武仁;

喷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世忠;范杰英;王昱;姜晓莉;

玉米宽窄行留高茬种植产量与效益分析    郑金玉;刘武仁;罗洋;郑洪兵;李伟堂;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补灌玉米增产机理的研究    李兴;程满金;马兰忠;崔彩;

优质高产玉米雅玉12栽培技术    胡学爱;

玉米高密度SSR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    张志明;赵茂俊;潘光堂;

渗透胁迫下玉米木质部汁液pH变化    刘子会;郭秀林;马春红;李广敏;

离体玉米茎尖直接产生雌雄花序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李学红;李冬玲;程贯召;尹小燕;张举仁;

春玉米“吸肥能力”与“喜肥程度”的分级及按级定量施肥(突破传统研究模式探索提高化肥利用效率的新途径)    张宽;王秀芳;王立春;谢佳贵;张国刚;

2BMF-4型秸秆全粉碎玉米免耕播种机的研制    赵娟伟;张晋国;李江国;张小丽;

玉米SnRK2亚基因家族中一个新成员—ZmSPK1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邹华文;吴忠义;王永勤;张秀海;黄丛林;

春播玉米与花生间种的综合经济效益    冯成玉;林昌明;王俊同;孙建群;王爱东;沈宝祥;

我国玉米供应不足将成长期趋势    记者 钟燕平

清水玉米科技增粮项目成效喜人    朱建峰

沪铝大幅下挫 玉米牛气十足    平安证券 王兆先

越南首次采购美国玉米    李磊

绥滨吉成村黏玉米就地“变现”    于志刚 记者 陆铁男

玉米需求虽增加 价格走势仍偏弱    金良

玉米豆腐的制作    

玉米持仓八日连创新高    本报记者  钱晓涵

养殖业复苏 饲料类期货受追捧    刘文元

交易重心小幅上移 玉米进入新整理区    中国玉米网 蒋洪艳

玉米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杨俊品

玉米抗丝黑穗病遗传分析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高树仁

玉米几个重要基因的克隆和改良直链淀粉的转基因研究    陈荣军

特用玉米抗丝黑穗病遗传分析及其病菌致病性的遗传多样性    高洁

新型植物氮代谢调节剂在水稻、玉米上的作用效果与机理研究    荣湘民

玉米抗矮花叶病遗传分析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王振华

玉米S组CMS胞质育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结构分析    张方东

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定位农艺性状QTL    滕文涛

根系形态在玉米高效获取氮素中的作用及其生理调节机制    田秋英

非编码基因zm401对玉米小孢子发育的影响    马金霞

旱地起垄覆膜微集水种植玉米技术的集雨增产效应研究    白秀梅

膜上灌对河西内陆灌区春小麦、玉米灌水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张永玲

晋西旱塬地玉米间作马铃薯种植模式产量与水分效应研究    常丽英

包裹型控释肥的养分释放特征及其在主要农作物上的肥效研究    李红光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效应研究    苏新宏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主要品质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覃兰英

植酸酶基因(phyA)转化玉米的研究    沈亚欧

氮素用量对玉米谷蛋白组分积累及与蛋白质积累的关系    朱朝辉

赤·吲乙·芸保护玉米免受胺苯磺隆伤害的作用及其机理    熊伟

青海省带田玉米引种与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车永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