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纯电动汽车舒适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5:56:44
热度: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纯电动汽车舒适性研究【摘要】:随着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的短缺,纯电动汽车在近几年己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纯电动汽车的车辆舒适性,许多汽车的科研人员纷纷提出了各种

【摘要】:随着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的短缺,纯电动汽车在近几年己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纯电动汽车的车辆舒适性,许多汽车的科研人员纷纷提出了各种方法,然而舒适性影响因素较多,相对复杂,在人员乘坐纯电动汽车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会交互影响人体的舒适性。本文将以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出发,针对纯电动汽车舒适性的分析、评价和改进,进行研究和探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结合产品设计、机械原理等相关理论,采用层次推进法的设计原则,针对汽车座椅进行外观造型、外观尺寸、材料以及调节机构的设计。同时通过眼动实验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分析,并进行客户倾向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汽车座椅可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2)本文设计了一款新型机电式减震器,并对减震器进行改装作为主动悬架力的输出装置建立模型。基于车辆动力学对纯电动汽车悬架建立1/4二自由度的系统模型,确定悬架系统的控制目标。同时依据路面干扰建立主动悬架系统输入模型,即随机性路面输入模型以及确定性路面输入模型。(3)设计LQG (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最优控制器以及保性能控制器,并将其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主动悬架系统中。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对1/4车辆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具有鲁棒性的同时,保性能控制主动悬架明显减小了车身的垂向加速度,提高了纯电动汽车的乘坐舒适性。(4)基于多级综合评价理论对纯电动汽车乘坐舒适性进行客观评价。平衡人机的诉求力求达到系统最优。在评价体系中,可以得到保性能主动悬架控制效果优于LQG方法和被动悬架的效果,结果证明设计的保性能控制器可以有效提高纯电动汽车的舒适性。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 舒适性 人机工程学 座椅 主动悬架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69.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9
  • 1.2 车辆人机工程学9-10
  • 1.3 纯电动汽车舒适性概述10-11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4.1 车辆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现状11
  • 1.4.2 座椅舒适性的研究现状11-12
  • 1.4.3 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的研究现状12-13
  • 1.5 主要工作内容13-15
  • 第二章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纯电动汽车座椅设计15-25
  • 2.1 纯电动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设计流程15-16
  • 2.2 人机工程学分析16-19
  • 2.2.1 美学分析16-17
  • 2.2.2 人机工程学要求17
  • 2.2.3 座椅的静态舒适性设计17-18
  • 2.2.4 汽车座椅的动态舒适性设计18
  • 2.2.5 现有座椅的优缺点18-19
  • 2.3 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设计方法——层次推论法19-20
  • 2.3.1 调查问卷19
  • 2.3.2 层次推论19-20
  • 2.4 座椅设计效果20-22
  • 2.5 纯电动汽车座椅设计人机工程学分析22-23
  • 2.5.1 美观性要求22
  • 2.5.2 整体性要求22-23
  • 2.5.3 安全性要求23
  • 2.6 纯电动汽车座椅的眼动实验评价23-24
  • 2.7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纯电动汽车新型悬架及路面输入建模25-38
  • 3.1 汽车悬架系统的控制目标25-26
  • 3.1.1 汽车乘坐舒适性25
  • 3.1.2 轮胎动载荷25
  • 3.1.3 悬架动行程25-26
  • 3.2 新型机电减震器设计26-31
  • 3.2.1 新型机电减震器的设计26-27
  • 3.2.2 减震器的工作原理27-28
  • 3.2.3 新型机电减震器的Ansyss力学分析28-31
  • 3.3 电磁减震器的数学模型31-33
  • 3.3.1 电机模型31-33
  • 3.3.2 滚珠丝杠模型33
  • 3.4 纯电动汽车主动悬架模型33-35
  • 3.4.1 1/4纯电动汽车悬架模型的建立34-35
  • 3.4.2 悬架系统的控制目标35
  • 3.5 路面输入模型35-37
  • 3.5.1 随机性路面输入36
  • 3.5.2 确定性路面输入36-37
  • 3.6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纯电动汽车主动悬架平顺性控制研究38-54
  • 4.1 主动悬架LQG最优控制38-40
  • 4.1.1 最优控制原理38-39
  • 4.1.2 主动悬架最优控制设计39-40
  • 4.2 LQG最优控制器仿真分析40-44
  • 4.2.1 随机性路面输入响应40-42
  • 4.2.2 确定性路面输入响应42-44
  • 4.3 主动悬架的保性能控制44-49
  • 4.3.1 LMI理论基础44-46
  • 4.3.2 保性能控制的LMI方法46-48
  • 4.3.3 保性能控制器设计48-49
  • 4.4 保性能控制仿真49-51
  • 4.4.1 时域响应分析50-51
  • 4.4.2 频率响应分析51
  • 4.5 LQG最优控制与保性能控制仿真结果对比51-52
  • 4.6 本章小结52-54
  • 第五章 基于多级综合的舒适性评价54-65
  • 5.1 多级综合评价理论54-56
  • 5.2 层次分析法56-58
  • 5.2.1 层次分析法特点56
  • 5.2.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56-58
  • 5.3 无量纲化处理58
  • 5.4 建立确定性输入时主动悬架振动的多级评价体系58-64
  • 5.4.1 建立因素集59
  • 5.4.2 建立权重集59-61
  • 5.4.3 建立评价集61-62
  • 5.4.4 一级级综合评价62-63
  • 5.4.5 二级综合评价63
  • 5.4.6 三级综合评价63-64
  • 5.4.7 评价结果64
  • 5.5 本章小结64-65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5-67
  • 6.1 总结65-66
  • 6.2 展望66-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1
  • 附录71-7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7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最优控制理论在车辆主动悬架中的应用    高跃奎

基于输出反馈的慢主动悬架系统仿真研究    孟爱红,王良曦,杨静波

车辆主动悬架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孟爱红,王良曦,晁志强,刘相波

可减小道路破坏性的车辆主动悬架设计    任卫群,金国栋

车辆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及物理实现    容一鸣,苏泉

车辆节能型主动悬架的研究    陈宏伟;刘凯;

馈能型车辆主动悬架技术    喻凡;张勇超;

基于最优控制策略的1/4的主动悬架设计(一)    焦娜永;王忠海;陈僧斌;

无外界动力源主动悬架的能量可用性(英文)    陈士安;王勇刚;王东;何仁;刘红光;

主动悬架硬件在回路仿真研究(英文)    肖平;高洪;时培成;

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综述    王春强;丁惜瀛;李琳;王亚楠;

主动悬架的操纵稳定性控制研究    王金湘;陈南;

车辆主动悬架线性控制策略的研究    乔维高;陈杰峰;

基于整车平顺性的主动悬架联合仿真研究    钟汉文;卜继玲;姜其斌;邹波;

具有主动悬架的自适应轮边驱动系统    刘昕晖;陈伟;

基于差动制动与主动悬架的客车防侧翻控制研究    严钟辉;严世榕;

基于SIMUlink的电液主动悬架系统仿真研究    孟爱红;晁智强;刘相波;

基于新型优化算法的主动悬架鲁棒输出反馈控制研究    刘树博

车辆主动悬架集成控制策略研究    于显利

铁道车辆馈能式主动悬架研究    王鹏

基于主动轮系统的电动汽车整车动力学分析与集成控制    孙伟

基于电磁作动器的车辆主动悬架研究    来飞

车辆电磁主动悬架鲁棒控制研究    张勇超

车辆主动悬架用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阮德玉

基于压力控制的轮腿式越野车辆自适应液压主动悬架研究    石米娜

时滞相关非脆弱鲁棒静态输出反馈控制策略及其在主动悬架中的应用    孔英秀

汽车四轮转向和主动悬架的综合控制研究    董红亮

馈能式汽车电动主动悬架的理论及试验研究    郑雪春

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与仿真研究    刘哲

车辆主动悬架的模糊PID控制器研究    刘文强

车辆节能型主动悬架的研究    陈宏伟

基于四分之一悬架模型与整车虚拟样机的主动悬架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夏爽

基于Matlab仿真的车辆主动悬架研究    杨斌

馈能型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研究    林晨

电动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    王长明

关于车辆主动悬架稳定性控制系统研究    刘兴亚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纯电动汽车舒适性研究    陆志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