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沼气产率的预处理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36:38
热度:

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沼气产率的预处理技术研究【摘要】:传统的污泥厌氧消化法存在水解反应速率慢、池体占地面积大、产气率及产气量较低等缺点。本论文通过采用一定的预处理技术,破坏细

【摘要】:传统的污泥厌氧消化法存在水解反应速率慢、池体占地面积大、产气率及产气量较低等缺点。本论文通过采用一定的预处理技术,破坏细胞结构,释放有机质,促进污泥的水解速率,从而达到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沼气产率的目的。在众多污泥预处理技术中,热预处理、热碱预处理及碱预处理是比较有效且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电化学预处理作为一种新颖的预处理技术手段,对于改善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也具有明显的效果。本课题就是在上述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的,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热预处理、热碱预处理、碱预处理以及电化学预处理对污泥的破解效果,考察了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污泥后续中温厌氧消化产沼性能的影响,并对各预处理技术促进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机理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的预处理技术均能提高污泥的破解程度、促进污泥的水解,但对污泥的破解程度和破解效果有较大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污泥预处理前后SCOD、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溶出增长率,发现电化学预处理对剩余污泥的破解效果是最好的,其污泥SCOD溶出增长率达到了38.13。经热预处理、热碱预处理和碱预处理后的污泥ORP值均下降至-300mV左右,而电化学预处理后的污泥ORP值反而上升为28±6mV,说明电化学预处理过程中产生了强氧化性物质。不同预处理后上清液VFAs各组分所占比例不同,电化学预处理后VFAs各组分含量与传统的厌氧消化体系中组分含量的大小规律更为接近。 (2)电化学预处理、热碱预处理、碱预处理和热预处理累积沼气产量与对照处理相比较分别提高了63.38%、52.78%、41.41%、32.07%。通过对累积沼气产量进行阶段性线性拟合分析后发现:在0~5天消化阶段,碱预处理组的日均沼气产率最大,达到了Kalkaline=90.3L/(kgVS·d);在6~10天内,热碱预处理组产沼气速率是最大的为Kthermal-alkaline=32.8L/(kgVS·d),热预处理组和电化学预处理组次之,分别为Kthermal=31.3L/(kgVS·d)、Kelectrochemical=26.6L/(kgVS·d);在11~20天的中期厌氧消化阶段,电化学预处理组日均产沼速率最大,达到Kelectrochemical=25.7L/(kgVS·d);在21~45天中后期消化阶段,各预处理组日均沼气产率均低于3.0L/(kgVS·d),产气效率均较低。 (3)电化学预处理组每日产气中甲烷含量高于其他预处理组,最高可达64.9%。不同预处理组对每日产气中CH4/CO2比值的影响不同,电化学预处理组和热碱预处理组的CH4/CO2比值在2.0~2.4之间;而碱预处理组仅为1.5~1.6。 (4)不同预处理后的污泥最终VS去除率分别为:热预处理组43.7%、热碱预处理组46.2%、碱预处理组43.5%、电化学预处理组45.5%,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38.9%。通过分析各消化系统累积沼气产量与VS去除率的关系,可知电化学预处理组沼气转化效率和细胞增殖量都是最高的。 (5)通过对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泥及其上清液性质和组分含量变化的分析,可以得到电化学预处理组厌氧消化过程中的pH、ORP、C/N比值及VFAs含量较其他预处理组更有利于产甲烷菌的生长。通过对各指标数据的分析发现,电化学预处理后的污泥中残留有氧化性物质,这些物质在厌氧消化前期对污泥的溶出和水解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污泥的厌氧产沼气效率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关键词】:剩余污泥 厌氧消化 产沼气 预处理 电化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目录10-12
  • 第一章 绪论12-31
  • 1.1 剩余污泥的产生及特性12-13
  • 1.1.1 剩余污泥的产生12
  • 1.1.2 剩余污泥的特性12-13
  • 1.2 污泥的厌氧消化技术13-19
  • 1.2.1 厌氧消化的两阶段学说13-14
  • 1.2.2 厌氧消化的三阶段学说14
  • 1.2.3 厌氧消化的四阶段学说14-15
  • 1.2.4 影响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因素15-19
  • 1.3 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工艺的研究进展19-20
  • 1.3.1 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研究现状19-20
  • 1.3.2 污泥厌氧消化存在的问题20
  • 1.4 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20-28
  • 1.4.1 热预处理法21-22
  • 1.4.2 机械预处理法22-24
  • 1.4.3 化学预处理法24-27
  • 1.4.4 电化学预处理法27-28
  • 1.5 课题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28-31
  • 1.5.1 课题目的与意义28-29
  • 1.5.2 研究内容29
  • 1.5.3 创新性29-30
  • 1.5.4 研究路线30-31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分析方法31-37
  • 2.1 污泥来源与基本性质31
  • 2.2 预处理方法及装置31-33
  • 2.2.1 热预处理31
  • 2.2.2 热碱预处理31-32
  • 2.2.3 碱预处理32
  • 2.2.4 电化学预处理32-33
  • 2.3 厌氧消化方法及装置33-34
  • 2.4 主要分析指标及方法34-36
  • 2.5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36-37
  • 第三章 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污泥性质的影响研究37-45
  • 3.1 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污泥 pH 和 ORP 的影响37-38
  • 3.2 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污泥 COD 的影响38-40
  • 3.3 不同预处理对污泥上清液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40-43
  • 3.3.1 上清液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40-41
  • 3.3.2 上清液 VFAs 的含量变化41-43
  • 3.4 本章小结43-45
  • 第四章 不同预处理技术对剩余污泥厌氧沼气产率的影响45-59
  • 4.1 不同预处理对沼气产量的影响45-52
  • 4.1.1 不同预处理技术对累积沼气产量的影响45-46
  • 4.1.2 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日沼气产量的影响46-47
  • 4.1.3 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日均产沼速率的影响47-52
  • 4.2 不同预处理技术对 CH_4含量的影响52-54
  • 4.2.1 CH_4的含量变化52-53
  • 4.2.2 CH_4/CO_2比值变化53-54
  • 4.3 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54-57
  • 4.3.1 VS 去除率的变化54-56
  • 4.3.2 VS 去除率与累积沼气产量的关系56-57
  • 4.4 本章小结57-59
  • 第五章 不同预处理技术促进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机理研究59-73
  • 5.1 厌氧消化过程中 pH 的变化59-60
  • 5.2 厌氧消化过程中 ORP 的变化60-61
  • 5.3 上清液中 SCOD 含量的变化61-63
  • 5.4 上清液总氮的含量变化63-66
  • 5.4.1 STN 含量的变化63-64
  • 5.4.2 C/N 比值变化的分析64-66
  • 5.5 上清液 STP 和正磷酸盐的含量变化66-68
  • 5.5.1 STP 含量的变化66-67
  • 5.5.2 正磷酸盐含量的变化67
  • 5.5.3 Ortho-P/STP 比值变化的分析67-68
  • 5.6 厌氧消化过程中 VFAs 含量的变化68-70
  • 5.7 本章小结70-73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73-75
  • 6.1 结论73-74
  • 6.2 问题与建议74-75
  • 参考文献75-84
  • 致谢84-8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8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高温/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处理污水污泥和有机废物    赵庆良,王宝贞,G·库格尔

剩余活性污泥和厨余垃圾的混合中温厌氧消化    付胜涛;于水利;严晓菊;付英;

激活甲烷菌的微量元素及其补充量的确定    李亚新,董春娟

废弃秸秆生物气化的实验研究    周岭,李文哲

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的作用    陈声贵,许木启,杨向平,甘一萍,翟家骥,刘伟岩,邵永怡

污泥两相和单相厌氧消化性能比较研究    高廷耀,周恭明,周增炎

常用的几种蒽酮比色定糖法的比较和改进    林炎坤;

不同微量元素对出芽短梗霉发酵的影响    韩丛琴;王兴华;

甲烷产生菌的特性及其工业前景    杨薇;

水涝胁迫对银杏内源激素和细胞溶质含量的影响    何嵩涛;刘国琴;樊卫国;

不同处理对草莓成花过程中钙·钙调素及同化物含量的影响    罗充;彭抒昂;马湘涛;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动态研究    张亚平;甘凤琼;杨庆锋;吴子恺;田树云;

沼气发酵微生物研究进展    虞方伯;罗锡平;管莉菠;张妙仙;单胜道;

污泥土地利用的风险与控制    占达东;

湖泊疏浚底泥处置方法初探——以武汉南湖为例    魏明蓉;姜应和;黄海涛;林华;王生凤;

污泥在土壤改良中的作用    陈健;王润锁;杨尽;

蚕豆(Vicia faba L.)叶片对土壤干旱胁迫的适应机理    鲍思伟,谈锋

桂花花芽分化过程中几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变化    高莉萍;蔡璇;邹晶晶;王彩云;

东方百合鳞茎发育分化期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初步研究    郭文杰;方少忠;蔡宣梅;郑大江;林真;林捷;

幼苗期喷尿囊素对玉米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许鸿源;周凤珏;周文亮;何冰;白坤栋;黄春燕;

浅析几种污泥处理处置新方法    崔哲;

天津城市污泥的研究及处置方向    刘娜;梁延华;张双利;

有机高分子污泥脱水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刘宏;黄小红;孙策;刘葆华;郑怀礼;

污泥焚烧过程重金属迁移行为的研究进展    陈宗良;李润东;李彦龙;张海军;王雷;

污泥干化与水泥窑焚烧协同处置工艺系统分析与案例    史骏;

基于泥质泥量浅析成都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式    廖嘉玲;杨凯;姚远;

软锰矿——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采油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    蒋文举;姬秀娟;

污泥热解制取富氢燃气实验及机理研究    熊思江

啤酒厂剩余污泥堆肥高效菌群构建及其新型堆肥工艺研究    潘飞

预处理后剩余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效能研究    李广

处理焦化废水微氧EGSB反应器启动和运行特性研究    耿炤宇

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刘畅

城市污水污泥热解实验研究    刘秀如

污泥混煤燃烧热解特性及其灰渣熔融性实验研究    刘亮

超声波在城市剩余活性污泥中的传输特性的模拟及实验研究    田红

污泥热解液加工方法及其产品的燃料特性研究    姬爱民

沼气高效厌氧发酵的条件及产气效应研究    楚莉莉

高碳煤矸石与采残煤矿井下生物转化可燃气研究    唐敏

酵母菌在不同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分子生态及功能研究    王哲

改性污泥作填埋场封场覆盖材料的实验及评价研究    王静

反相乳液法制备星形P(AM-DMDAAC)絮凝剂及其应用研究    梁艺福

城市污泥添加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研究    张莉

固废稳定化与材料老化新型一体反应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杨文卿

微氧条件下EGSB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中挥发酚的研究    张琦

处理焦化废水EGSB反应器的启动实验研究    李文英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秸秆干发酵产沼气中的应用    刘思颖

湖北省秸秆沼气发展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江亮

城市垃圾厌氧消化产酸阶段研究    张光明

厌氧消化处理城市垃圾多因素研究    乔玮,曾光明,袁兴中,黄国和,李建兵

城市污泥两相厌氧消化的试验    吴华明,高廷耀,周增炎

城市污水厂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    边兴玉,肖红,周增炎

气浮浓缩污泥两相厌氧消化    高廷耀,周恭明,周增炎

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菌的无机营养需求    李亚新

重金属对厌氧消化的致毒及毒性的掩蔽    刘天亮;冯华;

超声波促进石化污水厂剩余活性污泥厌氧消化    沈劲锋;殷绚;谷和平;吕效平;

污泥投配率对污泥中温厌氧消化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    李志东;李娜;魏莉;张勇;张令戈;张洪林;酒井裕司;

有机废物厌氧消化工艺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王建卫;姜永海;张丽颖;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与优化    邵琳;朱光灿;

含固率对牛粪常温厌氧消化的影响    李礼;徐龙君;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李冠超;周仲魁;

炼油污水处理场剩余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研究    于冰;李春富;

厌氧发酵法处理工业有机废水    赵宝润;

厌氧消化中COD、SO_4~(2-)、S~(2-)及Fe~(2+)之间的相互作用    赵剑强;未浚黄;

糖蜜酒精废液的BMP分析和厌氧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韦旭;冼萍;叶凡;陈冠;黄丹;

ABR处理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的工艺研究    方圣琼;张宏旺;

联合厌氧发酵工艺    王银和;杜培清;赵玉柱;夏晓华;

污泥气综合利用技术探讨—热电联产    金彪;

分离式两相厌氧发酵渗滤液回流对发酵过程影响    高新星;赵立欣;董保成;万小春;陈羚;罗娟;

试论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    孙培培;马煜;陈玉保;徐锐;李建昌;尹芳;刘士清;张无敌;

铵影响厌氧反应器污泥丙酸和丁酸互营氧化产甲烷过程的机理    张琛

土霉素、铜对牛粪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机理    牛琳琳

有机砷对固态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郑元武

麦秸厌氧消化过程的优化与调控    尉月丽

混合发酵提高纤维素类废弃物厌氧消化过程研究    侯成虎

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沼气产率的预处理技术研究    蔺金贤

高浓度物料沼气发酵过程传质特性研究及搅拌形式优化    杨浩

甾体雌激素厌氧迁移转化特征研究    杨静

泔脚垃圾废油脂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极限有机负荷研究    蒋琼华

焦化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微量元素添加的影响研究    王慧萍

污泥厌氧消化工艺中病原菌VBNC状态的发生与复苏研究    姜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