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秸秆与氮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5:35:35
热度:

秸秆与氮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与氮肥混合基施对小麦产量、千粒重、氮素吸收利用率及氮素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基追比6∶4处理的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与氮肥混合基施对小麦产量、千粒重、氮素吸收利用率及氮素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基追比6∶4处理的小麦千粒重最高,为39.4 g,小麦产量以氮肥基追比7∶3处理最高,其次为氮肥基追比6∶4处理,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氮素吸收利用率及氮素效益来看,氮肥基追比6∶4处理值均为最高。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基追比6∶4处理为最佳处理,其次为氮肥基追比7∶3处理,秸秆还田条件下适宜增加前期氮肥投入有利于小麦生长及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作者单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山东省耕地保育科学试验观测站;
【关键词】秸秆还田 小麦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率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4B07)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903001)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BS2011NY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9130)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2GB2C600245)
【分类号】:S512.1
【正文快照】: 秸秆还田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变土壤结构,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化肥尤其是氮肥的利用效率[1]。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合理运筹氮肥施用,调整适宜的氮肥基追比例,可以提高小麦产量[2]。但目前大多进行的为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还田对烤烟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研究    余平;王发鹏;樊国奇;

利用重氮研究温州蜜柑的氮素吸收及其在树体内的运转——Ⅵ.夏季后期施用的氮肥    加藤忠司;顾曼如;

水稻的品种特性和最适氮素保有量    深山政治;冈部达雄;孙本源;

大豆剪叶片对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傅艳华,孙淑贤,彭宝

多氮栽培对幼龄茶树生长氮素吸收及游离氨基酸积累的影响    闻择

新疆特早熟棉区50年来棉花品种演替过程中氮素吸收和运转分配差异的研究    褚贵新,孙杰,李予霞,金文宏

水稻叶色变化与氮素吸收的关系    赵全志;丁艳锋;王强盛;黄丕生;凌启鸿;

油菜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特性研究    左青松;唐瑶;石剑飞;杨光;惠飞虎;冷锁虎;

钾对不同类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强盛;甄若宏;丁艳锋;朱艳;王绍华;曹卫星;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张铭;蒋达;缪瑞林;许轲;刘艳阳;张军;张洪程;

氮肥运筹对棉花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胡国智;张炎;李青军;胡伟;孟凤轩;冯广平;

水稻根形态解剖与氮素吸收特性的研究    程建峰;

甜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陆大雷;陆卫平;刘小兵;

不同氮素水平对玉米苗形态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宗学凤;王三根;

水稻生理氮素利用效率的QTLs及其基因效应分析    朴钟泽;Cho Yong Il;陆家安;张建明;

接种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大豆/玉米间作体系氮素吸收的影响    武帆;李淑敏;孟令波;

水稻品种氮素代谢特性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徐大勇;董明辉;胡曙鋆;王学红;杨建昌;朱庆森;

水稻品种不同形态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差异及其与氮素利用的关系    江立庚;郭立;刘开强;梁天锋;

烟草对氮素营养的吸收、利用研究    陈爱国;王树声;

基于地物光谱数据的小麦氮肥追施量算法及其效果    薛绪掌;陈立平;孟志军;王秀;

高产大豆基肥施用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曹一平 教授

再生稻高产研究通过评审    黄献光

专家提醒农民朋友:加强田间管理 全力做好促防    王森

种植花生注意施用钾和钙    王建

春玉米既要施足基肥也要重视追肥    曹一平

玉米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    本期主讲:中国农科院土肥所肥料室原主任、研究员、林纪雄

施好水稻“三肥”    余宏章

小麦施用氮肥要点    庆国

夏玉米穗期管理要点    沧州市吴桥县农业局 赵凤娟

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改良特征及生理基础    田中伟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与调控    朱新开

烟碱氮素来源和供氮对烤烟生长、氮素吸收、烟碱含量的影响    习向银

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增硝营养的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机制    段英华

不同灌溉方式下民勤荒漠绿洲区棉花水氮耦合效应研究    李培岭

“麦/玉/豆”套作体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根际微生态效应研究    雍太文

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调控研究    江立庚

黄土塬区麦田水分、氮素平衡及生产力的试验与模拟研究    张益望

水稻有序摆抛栽超高产形成及其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    郭保卫

不同经济作物养分吸收与累积规律研究    马文娟

覆膜栽培对川中丘陵区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曾凡文

氮肥处理对不同氮素吸收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根系性状的影响    袁秋梅

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氮素吸收利用与精确定量施氮参数的研究    殷春渊

旱地不同小麦品种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技术研究    赵满兴

淮北麦茬田地力水平与施氮量对超级稻徐稻3号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军

水稻穗肥施用期对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朱晓彦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郁洁

不同玉米品种氮效率差异的生理机制初步研究    栾明宝

施氮对膜下滴灌不同品种马铃薯氮素吸收积累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梁潇

介质pH与不同氮素形态对作物幼苗氮素吸收的影响    陈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