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18:57
热度:

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油价高涨和节能减排压力逐年增大,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全球汽车行业升级转型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适应汽车产业升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油价高涨和节能减排压力逐年增大,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全球汽车行业升级转型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适应汽车产业升级发展需求,新能源汽车人才必将成为行业、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新能源行业属于多学科领域汇聚交叉的新兴行业,其发展需要既懂车辆,又懂电池、电控、软件等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而国内对新能源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技术本身,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如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等的研究较少。因此,要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诸多障碍,解决人才发展的桎梏是摆在我国各企业、各高校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依托某企业“建立并完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机制”项目出发,以企业新能源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整理、行业与企业现状分析研究、企业问卷调研与分析、实践求证的路线,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培养特点、培养现状、培养机制构建及培养机制应用等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了企业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多项改进措施,并依托项目推进将所提出的措施在企业进行了初步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文章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出发,针对高校在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产学研协作平台及优化学科体系设置的建议,为高校培养新能源汽车复合型专业人才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 人才培养 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471;C96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引言10
  • 1.2 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10-11
  • 1.3 研究背景11-12
  •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12-15
  • 1.4.1 研究意义12
  • 1.4.2 研究内容12-15
  • 第二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15-22
  • 2.1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15-16
  • 2.2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16-18
  • 2.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18-21
  • 2.3.1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18-20
  • 2.3.2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20-21
  • 2.3.3 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问题分析21
  • 2.4 本章小结21-22
  • 第三章 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分析22-37
  • 3.1 企业概况与新能源产品分析22-24
  • 3.1.1 企业概况22
  • 3.1.2 企业新能源产品分析22-24
  • 3.2 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24-31
  • 3.2.1 宏观环境分析24-27
  • 3.2.2 竞争能力分析27-30
  • 3.2.3 未来发展规划30-31
  • 3.3 企业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分析31-36
  • 3.3.1 新能源及替代能源重卡销售情况31-33
  • 3.3.2 新能源中轻卡型车销售情况33
  • 3.3.3 新能源及替代能源客车销售情况33-35
  • 3.3.4 新能源替代能源微车销售情况35-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企业新能源汽车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37-45
  • 4.1 企业新能源汽车人才现状37-38
  • 4.1.1 企业人才现状37
  • 4.1.2 企业新能源汽车人才现状37-38
  • 4.2 企业新能源汽车人力资源结构分析38-42
  • 4.2.1 年龄结构分析38-39
  • 4.2.2 学历结构分析39-40
  • 4.2.3 技术资格分析40
  • 4.2.4 岗位结构分析40-42
  • 4.3 企业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分析42-44
  • 4.3.1 数量上的要求42-43
  • 4.3.2 素质上的要求43
  • 4.3.3 专业上的需求43-44
  • 4.4 本章小结44-45
  • 第五章 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45-56
  • 5.1 企业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45-47
  • 5.1.1 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45-46
  • 5.1.2 人才引进机制及结构不合理46
  • 5.1.3 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46-47
  • 5.1.4 绩效与薪酬体系不够完善47
  • 5.2 企业新能源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47-50
  • 5.2.1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48
  • 5.2.2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48-49
  • 5.2.3 加强人才动态管理49-50
  • 5.2.4 完善绩效薪酬制度50
  • 5.3 企业新能源人才培养改进措施应用效果验证50-51
  • 5.4 高校新能源人才培养建议51-55
  • 5.4.1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51-52
  • 5.4.2 建立产学研协作平台52-53
  • 5.4.3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53-55
  • 5.5 本章小结55-56
  • 结论与建议56-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60-64
  • 致谢6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    潘建亮;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陈柳钦;

新能源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张炳力;徐国胜;窦聪;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王玉群;翁绍捷;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    欧阳明高;

新能源发展人才需求及就业前景分析    张珏;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景与对策    李津津;

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法规体系正在加速完善    肖献法;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黄新波;邵文权;张永宜;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设置研究    邓红星;李昕光;阎春利;韩锐;

我国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    霍风利

基于中国汽车产业的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研究    舒天之

澳大利亚TAFE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朱建峰

我国高校校际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刘恩伶

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SWOT分析    杨萍;易克传;

电动公交客车充电站容量需求预测与仿真    王震坡;孙逢春;林程;

甲醇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煤基燃料路径生命周期评价    刘宏;王贺武;侯之超;王瑛;张可;欧阳明高;

谈我国天然气汽车的发展    孟欣;

电动汽车双向功率变换器研究    叶敏;曹秉刚;

降低石油依赖——电力替代潜力分析    张树伟;

具有反向放电能力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入网典型方案    曹一家;谭益;黎灿兵;刘剑;唐升卫;张智焜;

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及能源供给模式的探讨    张文亮;武斌;李武峰;来小康;

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贺兴;艾芊;

小模数渐开线花键轴冷挤压成形工艺    张接信;

基于混合系统理论的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和参数优化研究    尹安东

气动燃油混合动力车混合效能分析及其电控气动发动机的研究    陈平录

基于信号处理的氢燃料发动机优化控制    王丽君

基于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多层次发展研究    杨宇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    周莹

自由活塞式内燃发电机的研究    李庆峰

动力电池组SOC估算及均衡控制方法研究    张金龙

柴油机进气预混甲醇的台架试验和醇气混合过程数值模拟    张登攀

内燃—直线发电集成动力系统储能装置的研究    任桂周

碰撞式取样系统开发及在柴油机燃烧分析中的应用    赵佳佳

内燃机电子节温器的设计开发与试验验证    王帅

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    文凯

河北省医药产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培养研究    陈建民

微型电动车建设项目投资分析    邵丹

直接起停系统停止与启动过程的研究    于拓舟

车窗融冰过程及监测系统设计研究    陈光团

插电式单轴并联混合动力城市客车驱动系统研发    刘炳国

影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    李光

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罗航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薛冬美

探讨汽车尾气污染危害与对策    李滨丹;吴宁;

关于通用-费舍案例的论争    李明慧;赵坚;

不同种类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刘海峰;

我国不能没有民族汽车工业    秦相,秦远建,李芊蕾

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蒋丽;

我国发展纯电动汽车的SWOT分析    霍风利;

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机遇    袁哲;

我国汽车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夏燕菊;王焱;

纵向一体化动因理论研究前沿及启示    白玉;杨敏;

博洛尼亚进程:欧洲国家重大的高等教育改革框架    曹德明;

    邬大光 厦门大学副校长 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电动汽车——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赶超的捷径    杨威

高校学分互换规范问题探究    顾玲玲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柳旭

基于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策略研究    魏绪涛

战略联盟:研究型大学群体发展之路    董志惠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研究    胡志超

国内高校合作培养学生研究    王海华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罗少文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现状与发展的研究    于效梅

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效应研究    何玉芹

张国宝:得新能源者得21世纪    

新能源汽车 消费者买账吗    宇轩;李海楠;

国家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    常艳军;

大力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徐冬青;

美、德、日等国新能源发展策略概析    谢晶莹;郑小鸣;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    潘建亮;

新能源技术何时进入“千家万户”?    

新能源简介    

新能源汽车:“战略性”驶来    黄前柏;

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金津;赵树宽;

新能源——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    郑帅;曲孟申;

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简况    胡成春;

新能源产业化的路径探讨    崔木花;

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案    刘萍;

整合运营与系统集成是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杜德利;

探讨我国海洋新能源的发展战略    萧汉强;黄涛;王东海;

探讨我国海洋新能源的发展战略    萧汉强;黄涛;王东海;

南阳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实践与探索    陈明道;蔡国印;陈卓;陈果;

构建生态文明的一个战略问题——从源头上开发无污染新能源产业化的紧迫性    任振球;

新能源技术在专用汽车底盘上的应用情况    艾黎明;

新能源人才“质”在环保理念    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何奕

新能源成中阿合作新“赢点”    于瑶

新能源汽车的春天    本报记者 栾哲 聂芳芳 实习生 王心怡

新能源汽车:注入我市发展绿能量    记者 张斐然

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潜力巨大    记者 张忠霞 王艳红 潘治

新能源技术助阵住宅节能开发    中国楼市记者 张顺军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将设准入门槛    祝贺

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提高    刘晓星

新能源汽车:成熟技术先用起来    本报记者 杨秦 崔立勇

我国正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    本报记者 张秋梅

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阮娴静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李薇薇

日本节能与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雷鸣

2030年我国新能源发展优先序列研究    邢万里

天津市新能源发展的决策研究    曹钦

新能源风电发展预测与评价模型研究    刘琳

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顾瑞兰

基于量与价视角的中国新能源发展对策研究    颜淼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选择研究    张鸣鹤

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卢宗霞

H公司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    吴迪

基于非均衡协整理论的新能源—节能减排—经济关系研究    吴锐

中日“新能源”产业发展及经济贡献对比研究    吕重犁

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综合竞争力研究    崔立为

能源安全视角下中韩新能源合作问题研究    李红起

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财税补贴效应分析    刘琼

中日新能源合作发展与效应分析    王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