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34:33
热度: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摘要】:随着全球人口与经济不断增长,能源使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与认识。其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与经济不断增长,能源使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与认识。其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建筑”、“低碳发展”、“低碳世界”等一些新概念应运而生。当前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剧烈,而目前中国正处在重化工发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主要能源的进口依存度过高,并且国内能源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内经济体就会更容易受到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冲击,因此国内能源价格的改革日趋紧迫,能源价格已经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其相关产业范围广、前向和后向产业众多,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形成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以传统的石油为燃料的新能源汽车以其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的特点,成为解决能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也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 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与意义,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并对国内外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总结评述。其次通过分析汽车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效果,说明在如今传统能源供求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2009年至今,中国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研究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层面的发展现状,并分析目前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包括中央政府政策和地方政府政策,中央政府政策又包括财政补贴、税收、融资、政府采购四个方面。发达国家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较早,因此有必要借鉴其先进经验,加快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本文分别研究了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欧洲三个国家—德国、英国、法国—的政策,以及美国、日本两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积极推动关键技术研发;整合国内各种资源;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立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加强消费者宣传和教育。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产业发展 国际经验 政策扶持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47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框架15-16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16-17
  • 1.4.1 论文的创新16
  • 1.4.2 论文的不足16-17
  • 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17-24
  • 2.1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17-18
  • 2.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新兴技术生命周期理论18-19
  • 2.3 可持续发展观理论19-21
  • 2.4 低碳经济增长理论21-23
  • 2.4.1 低碳经济内涵21-22
  • 2.4.2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理论22
  • 2.4.3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倒U曲线理论 #]422-23
  • 2.5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23-24
  • 3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意义24-36
  • 3.1 中国新能源汽车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24-26
  • 3.2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际战略意义26-28
  • 3.3 汽车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28-36
  • 3.3.1 汽车对能源消费的影响28-34
  • 3.3.2 汽车对环境的影响34-35
  • 3.3.3 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效果35-36
  • 4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36-49
  • 4.1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情况36-38
  • 4.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38-41
  • 4.2.1 已形成较为合理的行业创新体系38-39
  • 4.2.2 显著提升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水平39
  • 4.2.3 建成一些公共测试平台39-40
  • 4.2.4 实现整车生产和示范推广运行的良性循环40-41
  • 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41-49
  • 4.3.1 中央政策43-46
  • 4.3.2 地方政府政策46-49
  • 5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分析49-56
  • 5.1 技术因素49-51
  • 5.1.1 驱动电机技术49-50
  • 5.1.2 电池50-51
  • 5.2 市场因素51-52
  • 5.2.1 国际竞争51
  • 5.2.2 市场推广51-52
  • 5.2.3 地方保护52
  • 5.3 产业化发展因素52-56
  • 5.3.1 产业联盟52-53
  • 5.3.2 自主品牌53-54
  • 5.3.3 行业标准体系54-55
  • 5.3.4 基础设施55-56
  • 6 欧美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56-73
  • 6.1 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56-63
  • 6.1.1 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56-57
  • 6.1.2 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57-63
  • 6.2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63-69
  • 6.2.1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63-65
  • 6.2.2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65-69
  • 6.3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69-73
  • 6.3.1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69-70
  • 6.3.2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70-73
  • 7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分析73-80
  • 7.1 国际先进经验借鉴73-75
  • 7.1.1 各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比较73-74
  • 7.1.2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与世界先进经验的比较借鉴74-75
  • 7.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75-80
  • 7.2.1 政府层面75-78
  • 7.2.2 企业层面78-80
  • 参考文献80-83
  • 后记83-8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王中英;王礼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及前景展望    黄振邦;吴森;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张雷

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    李金津;

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    庄贵阳;

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宋紫峰;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解读    聂美晨;

经济发展,碳排放和经济演化    徐玉高,郭元,吴宗鑫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研究评述    韩贵锋;徐建华;苏方林;马军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问题浅析    秦志勇;

江苏省环境污染与人均GDP·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赵银德;李晓蕾;

江苏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张立民;赵媛;

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    刘娜;顾凯平;

广东省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及减排对策    谢淑娟;

基于VEC模型的中国CO_2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刘颖;任燕燕;

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SWOT分析    杨萍;易克传;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王中英;王礼茂;

环境化学技术新进展    熊宇迪;李生才;冯长根;

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的相关性及指标研究    赵静;曹伊清;徐挺;尹大强;

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及其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耦合关系研究    周俐峻;

淮南市碳排放定量核算研究    黄静;高良敏;

环境质量、政府规制与经济增长:一个拓展的内生性框架    董雪兵;尹敬敬;文雁兵;

云南电动汽车发展及充电设施建设研究    杨家全;崔玉峰;

能源技术创新:理论、实践与启示    王婷;郭丕斌;

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

浅析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与能源结构转变    谢永琴;王晓鹤;

地区经济发展与低碳建设中的冲突与协调——以北京为例    韩文琰;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福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林震;费衍慧;

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    黄蕊;朱永彬;王铮;

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

基于混合系统理论的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和参数优化研究    尹安东

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    刘娜

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陈晓燕

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孙起生

气动燃油混合动力车混合效能分析及其电控气动发动机的研究    陈平录

基于信号处理的氢燃料发动机优化控制    王丽君

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    李年君

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    郑晶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    田徵

张家界旅游者碳足迹研究    王怀採

液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再生系统特性仿真研究    邵建桥

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研究    李晓芬

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法律规制研究    马辉

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应用试验研究    崔淑华

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研究    张梅燕

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    熊雯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前景及营销策略    付毓瑞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工业行业碳足迹研究    张荣荣

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投资项目的评价研究    巫腾飞

汽油机燃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仿真研究    孙杰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李东卫;

能源合理利用与CO_2减排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郎一环,王礼茂,王冬梅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    宋涛;郑挺国;佟连军;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验分析    陈华文,刘康兵

中国步入低碳经济时代——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    李建建;马晓飞;

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    李金津;

日本的能源政策与能源安全    王乐

出口增长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以CO_2排放量为例    李秀香,张婷

我国电动汽车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    万钢;

日本的新能源计划    何德功

森林碳汇经济问题研究    李顺龙

新能源汽车:热点冷思考    张志勇;

“新能源”    谭思敏;

摆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困境的路径    陈柳钦;

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会议在京召开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    刘军民;施明顺;李哲;

走近新能源汽车    高菊珍;

聊城携手中通推进新能源客车示范运行    李笃生;伊雷;

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    高小萍;

建立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势在必行    李雷;

认识新能源汽车应站得“比汽车高一点”    南辰;

基于低碳经济要求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    王欢;

新能源汽车车载承压储气系统安全问题    关凯书;刘晶;王志文;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几点思考    付于武;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田令;张梦洁;

镁合金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曾小勤;

绿色技术视阈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分析:基于山东威海的调查研究    石红波;许玉平;

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及对策    常青;

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管理    郑茜;唐葆君;

新能源在车辆工程中的运用    胡建;

新能源汽车动力源及未来发展方向    陈俊;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即将出台    本报记者 马红雨

新能源汽车股比限制涉嫌贸易保护?    CUBN记者 刘杰

企业积极布局 谋划新能源汽车未来    本报记者 于大勇

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    本报记者 崔立勇

共推新能源汽车电能补给新模式    记者 刘雪松 通讯员 张波 何胜 孟辅贤

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    黄建威 本报记者 孙寰宇

“混合动力”不能代表新能源汽车    记者 刘星 董国勋 丁雷

新能源汽车项目入驻普湾新区    时华 侯双龙 记者 石家家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尚需时日    赛迪顾问汽车电子咨询事业部高级分析师 徐鹏

新能源汽车热透中国    本报记者 张帆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李薇薇

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阮娴静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    田博

基于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多层次发展研究    杨宇

减排研发激励政策研究    孟卫军

面向产品工程化的混合动力客车设计方法研究    杨钫

产业集约化理论与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    秦远建

中国汽车产业管制失效研究    吴远立

中国汽车产业组织系统研究    刘洪德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与东道国外资政策调整    熊琼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闫兆炜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薛冬美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石信信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王嘉诚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    高铭泽

中国跨越式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路径研究    樊杜鑫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联盟模式研究    梁峰慧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韩怀玉

日本、美国、欧盟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扶持措施研究    刘志伟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孙浩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