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秸秆还田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变化特征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26:07
热度:

秸秆还田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变化特征【摘要】:以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及难降解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为评价

【摘要】:以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及难降解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为评价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及指导区域农业管理措施增强土壤固碳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进行,设有秸秆还田模式下5、10、15、20、25和30年棉田连作小区(标记为5、10、15、20、25和30年),无秸秆还田模式下1、5、10和15年连作小区(标记为CK1、CK5、CK10和CK15),共计10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土壤初始背景值相近。棉花种植品种为"新陆早46号",按"30+60+30"宽窄行距配置,采用膜下滴灌,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9.8万株。全生育期滴灌11次,滴灌总量5 400 m3·hm-2,共施纯N 495kg·hm-2,用氮肥的30%作基肥,于棉花收获后结合翻耕施入,其余70%氮肥作追肥随水滴施,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管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0~60 cm土层总有机碳(TOC)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TOC含量逐渐升高,连作30年棉田土壤TOC含量最高;秸秆还田处理下各连作棉田0~20和20~40 cm土层有机碳活性组分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难降解组分(酸解残余碳)含量与活性组分含量呈相反的趋势。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地增加长期连作棉田0~60 cm土层有机碳活性组分和难降解组分的含量,且各组分含量均为0~2020~4040~60 cm土层。秸秆还田处理下0~60 cm土层有机碳活性指数(LIc)均小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且除连作15年外,随连作年限增加LIc呈下降趋势,30年时达到最低,3个土层连作30年LIc比连作5年分别降低了42.86%、49.21%和48.45%;而秸秆还田条件下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难降解指数(RIc)均大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且表现出与活性指数(LIc)相反的趋势,随连作年限增加RIc呈增加趋势,30年时达到最大,3个土层连作30年RIc比连作5年分别增加了28.31%、35.02%和40.53%。秸秆还田能够提高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总有机碳和难降解组分含量,减少有机碳活性组分含量,并使各组分占总有机碳比例间呈动态变化而保持TOC含量呈稳定增加趋势,使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品质朝好的方向转化,同时增加有机碳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地力。 【作者单位】: 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石河子大学;
【关键词】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活性组分 难降解性 酸水解分组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307)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黄金花,刘军,杨志兰,魏飞,郭成藏,景峰,刘建国.秸秆还田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变化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5,24(3):387-395.HUANG Jinhua,LIU Jun,YANG Zhilan,WEI Fei,GUO Chengzang,JING Feng,LIU Jianguo.Changes of Cotton StrawIncorporation on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关中平原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南雄雄;游东海;田霄鸿;李锦;王淑娟;崔娟;刘廷;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路文涛;贾志宽;张鹏;王维;侯贤清;杨保平;李永平;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张鹏;李涵;贾志宽;王维;路文涛;张惠;杨宝平;

不同作物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特征试验    戴志刚;鲁剑巍;李小坤;鲁明星;杨文兵;高祥照;

我国东北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祖元刚;李冉;王文杰;苏冬雪;王莹;邱岭;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    陈朝;吕昌河;范兰;武红;

兴安落叶松林生物量、地表枯落物量及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林分生长的变化差异    王洪岩;王文杰;邱岭;苏冬雪;安静;郑广宇;祖元刚;

洞庭湖典型湿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碳、氮及其垂直分布    彭佩钦,张文菊,童成立,王小利,蔡长安

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活性有机质与碳库管理指数变化    徐明岗;于荣;王伯仁;

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活性和难降解性组分的影响    陈小云;郭菊花;刘满强;焦加国;黄欠如;赖涛;李辉信;胡锋;

不同配比有机肥和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韩长泽;刘云;完颜华;董元华;

玉米秸秆制备木陶瓷的研究    孙浩冉;

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群落互作关系的研究    葛云辉;邹冬生;

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研究进展    周志峰;王明霞;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CO_2释放影响的研究    花莉;金素素;唐志刚;

大豆·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姜丹丹;周连仁;依洪涛;戴建军;

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榆林市设施蔬菜上的应用效益分析    艾海舰;朱铭强;亢福仁;王富刚;张楠;

北京山地针叶林与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研究    耿玉清;余新晓;岳永杰;李金海;张国桢;刘松;

Active organic carbon pool of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forest soil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Beijing    

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及其与土壤物理因子相关性特征    杨成德;龙瑞军;陈秀蓉;满元荣;徐长林;惠婧婧;

不同还田条件下稻田紫云英氮素释放及效应研究    唐杉;

辽河三角洲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的特征研究    赵先丽;周广胜;周莉;吕国红;贾庆宇;谢艳兵;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区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徐华勤;肖润林;宋同清;

不同有机无机氮配比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及pH的影响    张永春;汪吉东;沈明星;许仙菊;

不同植被覆盖与施肥管理对黑土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张迪;韩晓增;李海波;宋春;侯雪莹;

生物有机肥对棉花黄萎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熊又升;袁家富;沈杰;罗华二;徐祥玉;

三种不同绿肥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潘福霞;鲁剑巍;刘威;耿明建;李小坤;曹卫东;

秸秆用量对草甸褐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马丽娜;窦森;黄毅;刘永欣;陈丽珍;李慧敏;

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带膜还田时的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卢秉林;车宗贤;包兴国;胡志桥;张久东;杨文玉;

四川丘陵地区秸秆还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以江油市为例    陈荣树;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树种人工林密度效应评价    高艳鹏

有机废弃物CO_2施肥发酵过程中基质理化性状变化及残渣培肥土壤的作用    李玲玲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小兴安岭泥炭沼泽植物区系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张阳武

不同经营措施下果园土壤有机碳库特性及固碳潜力研究    王义祥

澳大利亚三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效碳和氮库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研究    鲁顺保

长期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鲁艳红

川南坡地几种退耕模式对土壤抗蚀性及有机质组分的影响    王景燕

连作黄瓜土壤生态环境特征及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周新刚

城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与微生物量碳研究    张鸽香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马铃薯连作障碍机理的探讨    赵春燕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氮素矿化与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    陈开华

连作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和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孙艳艳

不同种植模式对北疆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态性的影响    刘瑜

艾比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垂直分布研究    徐欢欢

杉木林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碳氮垂直分布及碳库管理指数    徐桂林

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及效果评价    马丽

适应秸秆还田的多功能菌剂对冬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及还田效应    李珊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任仲杰;顾孟迪;

长期秸秆还田及休闲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周波;刘登民;劳秀荣;聂俊华;孙伟红;

农田碳汇估算模型与应用研究述评    邓祥征;赵永宏;战金艳;韩建智;

青海高寒农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研究    李月梅;

浅谈玉米免耕栽培秸秆还田培肥地力配套技术应用    蒙成;李体琛;

泸县土壤肥力现状及有机质提升行动实施措施    陈定素;陈祖君;刘明星;

青藏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全球意义    王根绪,程国栋,沈永平

黑河流域中游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    王根绪,马海燕,王一博,常娟

人工柳杉林生物量及其土壤碳动态分析    段文霞;朱波;刘锐;陈实;周玉平;陈放;

量化退耕还林后土壤碳变化    王春梅;刘艳红;邵彬;赵景刚;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强学彩

滴灌方式下棉田土壤水分变异性研究    雷晓云;申祥民;李彦;陈大春;

秸秆覆盖对棉田土壤的影响    崔凤俊,王国柱,尹振君,张志强,潘秀芬

利用中子仪进行棉田土壤水分测定和灌溉管理    张立桢,李亚兵

耕作措施对新疆绿洲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刘娟;韩春丽;高旭梅;张旺锋;

棉田土壤自然供肥能力的研究    张素菲,龚光炎,黑志平,吴梅荣

绿洲连作棉田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及评价    邓红;林海荣;张泽;吕新;石宏刚;

塔里木河流域干旱区棉田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研究    赵志敏;赵成义;

南疆长绒棉中低产棉田土壤因素分析初报    田立文,文如镜,崔建平,康学强,卢振新

棉田施用油渣培肥效果研究    王安源,王丽萍,许荣宝

喀什地区土壤钾素现状及施钾效果    董积忠

干旱区不同管理措施下绿洲棉田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研究    张前兵

艾比湖流域连作棉田土壤酶与理化性质研究    何雪芬

土壤盐分对棉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路海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