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多种太阳能新技术在示范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29:43
热度:

多种太阳能新技术在示范建筑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太阳能建筑可以有效的降低常规能源的消耗,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对太阳能建筑的技术开发以及应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我国在太阳能技

【摘要】:太阳能建筑可以有效的降低常规能源的消耗,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对太阳能建筑的技术开发以及应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我国在太阳能技术与建筑结合领域中,太阳能热水应用广泛,但对于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空调的应用还处在研究示范阶段。并且关于太阳能建筑仍然没有达成相对一致的共识,没有形成全面利用能源的理念,建筑的美学和太阳能功能之间仍然存在冲突。为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太阳能技术与建筑一体化,探索太阳能技术与建筑的最优化的结合形式,提高太阳能系统在建筑上的性能表现,同时发挥示范作用,本文介绍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建造的一栋太阳能示范建筑,作为太阳能技术与建筑一体化研究的实验平台。示范建筑整合了太阳能光热技术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及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建筑一体化等设计理念,共采用了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太阳能制冷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等多种太阳能新技术为建筑提供采暖、制冷空调、生活热水以及发电等建筑能耗所需能源。本文对建造太阳能示范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系统运行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太阳能系统应用于示范建筑的性能表现进行了实验研究以及系统模拟预测。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1.为解决示范建筑南北房间温差较大的问题,同时改善建筑室内采暖热舒适性,提出太阳能被动采暖系统对南向房间供暖,使用主动采暖系统对北向房间供暖的供暖策略,对太阳能主、被动双效集热器阵列构成的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不同供暖策略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太阳能主动式双效集热器阵列构成的主动采暖系统为建筑采暖的加热功率可以达到16.0kW,集热效率在50%以上,电性能COP为21.6。使用优化供暖策略,无论根据PMV计算还是在垂直空气温度分层对热舒适性影响方面,房间热舒适性均在ASHRAE-Standard-55规定的接受范围内。本文还对太阳能主、被动双效集热器集热水性能独立运行和联合运行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集热器阵列在不同集热面积,不同流量的条件下,对系统热效率的影响。 2.利用TRNSYS模拟平台,构建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模型,并通过实验获得数据与系统模型进行验证,证明了系统模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通过系统模型,预测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对示范建筑在合肥地区冬季采暖的太阳能保证率,预测结果为39.5%。通过模拟研究了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对示范建筑冬季采暖在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太阳能保证率,结果显示拉萨地区,由于丰富的太阳辐射资源,太阳能保证率达到76.0%。通过比较得到,环境温度和太阳辐照强度是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对示范建筑冬季采暖的太阳能保证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3.为更好的配合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提高制冷机运行性能,以及改善热舒适性,在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中,设计了采用毛细管辐射制冷末端与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结合的系统方案。设计了温湿度独立处理的供冷策略,提出冷冻水实现梯级利用的运行策略,通过比例调节阀控制混合水温度作为室内毛细管席进水温度,可以有效防止室内毛细管席结露问题出现。通过实验研究获得,在非额定工况运行下(热水进口温度80.0℃)太阳能吸收制冷系统制冷量达到16.5kW,平均COP为0.6,电性能COP为2.7。通过房间热舒适性研究获得,南北房间热舒适度和房间内空气温度分层对热舒适性的影响也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实验所获得太阳能制冷性能参数,借助TRNSYS模拟平台,建立太阳能制冷系统模型,通过模拟预测获得太阳能制冷系统对示范建筑在合肥夏季空调负荷的太阳能贡献率可以达到50.1%。 4.对示范建筑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获得光伏特朗勃墙光伏发电平均效率在12.6%,光伏热水模块系统发电平均效率在10.0%左右,系统集热水特征热效率为25.0%,系统热损系数为0.08MJ/m2。通过实验获得太阳能光伏系统性能参数,借助TRNSYS模拟平台,建立了系统模型,预测了示范建筑光伏系统全年运行的发电性能可以达到3885.0KWh。 【关键词】: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采暖 制冷 光伏发电 TRNSY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1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目录10-15
  • 第1章 绪论15-40
  • 1.1 世界能源形势15-17
  • 1.2 中国能源形势17-21
  • 1.2.1 中国能源特点17-19
  • 1.2.2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19
  • 1.2.3 建筑能耗19-21
  • 1.3 太阳能利用技术21-33
  • 1.3.1 太阳能利用发展历史21-22
  • 1.3.2 太阳能应用技术分类22
  • 1.3.3 太阳能光热应用22-23
  • 1.3.4 太阳能热水23-25
  • 1.3.5 太阳能采暖25-29
  • 1.3.6 太阳能制冷29-32
  • 1.3.7 太阳能光伏应用32-33
  • 1.4 太阳能建筑33-39
  • 1.4.1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33-34
  • 1.4.2 太阳能建筑发展34-36
  • 1.4.3 太阳能建筑热性能和经济性评价指标36-37
  • 1.4.4 太阳能建筑研究现状37-39
  • 1.5 本文主要内容39-40
  • 第2章 太阳能示范建筑40-66
  • 2.1 引言40
  • 2.2 太阳能建筑主体结构框架40-43
  • 2.2.1 示范建筑概况40-41
  • 2.2.2 太阳能示范建筑主体结构41-42
  • 2.2.3 太阳能示范建筑围护结构42-43
  • 2.3 太阳能技术与建筑一体化43-45
  • 2.3.1 太阳能示范建筑设计理念43
  • 2.3.2 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结合方式43-44
  • 2.3.3 太阳能示范建筑创新点44-45
  • 2.4 应用于示范建筑的太阳能技术介绍45-57
  • 2.4.1 太阳能示范建筑采暖方案45-52
  • 2.4.2 太阳能制冷空调系统52
  • 2.4.3 太阳能热水系统52-55
  • 2.4.4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55-57
  • 2.5 太阳能示范建筑系统运行策略57-59
  • 2.5.1 夏季运行策略57-58
  • 2.5.2 冬季运行策略58-59
  • 2.5.3 过渡季节运行策略59
  • 2.6 太阳能示范建筑监测实验平台59-65
  • 2.6.1 温、湿度测量装置59-62
  • 2.6.2 太阳能辐射测量装置62
  • 2.6.3 风速测量装置62-63
  • 2.6.4 水路系统流量测试装置63-64
  • 2.6.5 数据采集系统64-65
  • 2.7 本章小结65-66
  • 第3章 太阳能主、被动式双效集热器系统采暖与集热水实验研究66-92
  • 3.1 引言66
  • 3.2 太阳能主、被动采暖实验监测平台介绍66-69
  • 3.3 系统性能评价方法69-70
  • 3.4 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不同运行策略实验研究70-78
  • 3.4.1 策略A实验结果71-74
  • 3.4.2 策略B实验结果74-75
  • 3.4.3 策略C实验结果75-77
  • 3.4.4 三种策略实验结果对比分析77-78
  • 3.5 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分析78-82
  • 3.5.1 PMV计算78-79
  • 3.5.2 室内垂直空气温度分层对舒适度影响79-80
  • 3.5.3 房间热舒适度分析80-82
  • 3.6 太阳能主、被动双效集热器采暖系统在非采暖季节集热水实验82-90
  • 3.6.1 太阳能主动式双效集热器阵列集热水实验83-87
  • 3.6.2 太阳能被动式双效集热器阵列集热水实验87-88
  • 3.6.3 太阳能主、被动式双效集热器阵列联合运行实验88-90
  • 3.7 误差分析90-91
  • 3.8 本章小结91-92
  • 第4章 太阳能制冷系统实验研究92-112
  • 4.1 引言92
  • 4.2 实验监测平台92-102
  • 4.2.1 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93-94
  • 4.2.2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94-98
  • 4.2.3 毛细管辐射制冷末端98-102
  • 4.3 太阳能制冷系统性能评价102-103
  • 4.4 太阳能制冷实验结果与分析103-110
  • 4.4.1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104-105
  • 4.4.2 毛细管辐射制冷末端运行性能105-107
  • 4.4.3 室内热舒适性分析107-110
  • 4.5 误差分析110
  • 4.6 本章小结110-112
  • 第5章 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实验研究112-118
  • 5.1 引言112
  • 5.2 光伏TROMBE墙实验研究112-115
  • 5.2.1 太阳能辐射强度和电池背板温度对光伏发电的影响113-114
  • 5.2.2 不同月份光伏发电性能的变化114
  • 5.2.3 光伏特朗勃墙采暖性能研究114-115
  • 5.3 太阳能光伏热水模块实验研究115-117
  • 5.3.1 光伏热水模块发电性能实验研究115-116
  • 5.3.2 光伏热水系统集热水实验116-117
  • 5.4 本章小结117-118
  • 第6章 太阳能示范建筑模拟预测研究118-137
  • 6.1 引言118
  • 6.2 TRNSYS118-120
  • 6.2.1 软件简介118-119
  • 6.2.2 TRNSYS组件库119-120
  • 6.3 系统计算模块120-124
  • 6.3.1 示范建筑模块120-121
  • 6.3.2 太阳能组件计算模块121-123
  • 6.3.3 气象模块123-124
  • 6.4 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应用于示范建筑模拟124-132
  • 6.4.1 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模拟124-125
  • 6.4.2 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模拟与实验验证125-128
  • 6.4.3 在合肥地区主、被动采暖系统采暖季节模拟预测128-130
  • 6.4.4 太阳能示范建筑在不同地区采暖季节太阳能保证率130-132
  • 6.5 合肥地区示范建筑制冷、发电的太阳能贡献预测132-135
  • 6.5.1 示范建筑制冷空调的太阳能贡献预测132-134
  • 6.5.2 示范建筑光伏系统合肥地区全年发电预测134-135
  • 6.6 本章小结135-137
  • 第7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137-140
  • 7.1 本文主要工作137-138
  • 7.2 工作展望138-140
  • 参考文献140-148
  • 附录 图表清单148-153
  • 致谢153-15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15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一种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刘瑾;高雪飞;李德英;

建筑能耗比例与建筑节能目标    吴义龙;

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项目能效测评分析研究    季柳金;朱妍;黄凯;罗迎宾;

A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dual-function solar collector integrated with building in passive space heating mode    

Effect of a dual-function solar collector integrated with building on the cooling load of building in summer    

中国科技大学学生公寓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    李俊;郜立东;

直接收益式被动太阳房的热工设计研究    陆维德,李军,吴京生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节能经济优化研究    宋金昭;杨建平;杭伟;

建筑能耗比例与建筑节能目标    龙惟定

太阳能炕的蓄热特性研究及其对睡眠热舒适度的影响    江清阳;何伟;季杰;魏蔚;

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罗成龙

太阳能空气集热及双效集热模块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马进伟

外墙保温中钢丝网架聚苯板后挂体系施工方法    张炳传;张彩凤;

对建筑节能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周宏春;

中央空调冷水机组阻垢除垢技术分析    陈舒萍;李志生;

螺旋扭带阻垢强化换热装置工程应用的测试研究    陈舒萍;邹杰;

我国建筑节能若干问题及思考    何琼;

基于分项实时监测的建筑能耗数值分析    李道洋;蒙艳玫;胡映宁;徐聪麒;刘长俊;周权;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研究进展    郭强;付亚囡;祝清杰;

平板集热器与建筑一体化热特性研究    赵彦杰;谢恬田;于国清;

中温太阳能驱动的分布式功冷联产系统    赵婷;韩巍;孙流莉;金红光;

低碳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陈科良;刘建龙;

试论建筑节能的科学发展观    龙惟定;

我国建筑节能与节能建筑的发展思考    马宏权;龙惟定;

低碳畜牧业在规模化猪场设计中的路径选择    王美芝;吴中红;刘继军;

畜牧工程建筑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王美芝;王红梅;刘继军;吴中红;

燃气空调向何处去    龙惟定;

家用热泵热水器运行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李翔;倪龙;江辉民;张旭;马最良;

上海地区建筑能耗模拟用天气参数预测研究    朱明亚;潘毅群;黄治钟;沙华晶;

气候变化对天津市商场和居住建筑极端能耗的影响    李明财;郭军;史臖;熊明明;

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余晓平

光伏建筑的性能优化及其与城市微气候的相互影响    田玮

复合墙体热工特性与能耗分析    王海燕

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模型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    韩杰

民用节能建筑市场增量投融资研究    孙金颖

节能建筑模块化体系设计与评价及仿真优化方法研究    黄茜

与新型百叶集热墙结合的复合太阳能炕系统实验和理论研究    江清阳

基于及热经济学的供热空调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    项敬岩

太阳能明托热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侯景鑫

太阳能空气集热及双效集热模块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马进伟

大型热电厂间接连接供暖系统对新型墙体节能建筑供暖能耗分析    赵博

相变储能石蜡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世宏

国内外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模式研究及对上海的启示    陈志兴

基于LCA的低碳建筑评价研究    蔡筱霜

聚合物干粉对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砂浆性能的影响研究    康民启

相变墙体夏季工况运行特性的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    牛犇

基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变色节能体系的探索性研究    叶兴旺

BIPV单体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的研究    常立强

碳晶电热板系统运行调节的实验及模拟研究    张海桥

唐山市既有住宅节能改造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张璐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    王铭;

区域污染对北京市采暖期SO_2污染的影响分析    孙雪丽;程水源;陈东升;郭秀锐;王海燕;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实践    江亿;

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于璇;

寒冷地区太阳能炕采暖系统    竟峰;王婧;张旭;

一种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刘瑾;高雪飞;李德英;

浅谈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肖雯;

拉萨市直接受益式太阳房居住建筑被动式设计优化研究    李恩;刘加平;杨柳;

凯达印染开启绿色能源大幕    子逸;

西安南郊采暖期大气颗粒物PM_(2.5)的污染特征分析    王冰;张承中;周变红;李凯;

集热器构件化——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必由之路    袁莹;王国栋;王子文;

新型PV-Trombe墙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易桦

平板型太阳热水器夜间温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孙志国

高温水采暖    朱润菊

常压锅炉及其采暖系统    强中;

BTL大面积热管采暖系统    

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形式的探讨    许富昌

某啤酒厂糖化楼采暖设计    戴文岩,王至

蒸汽喷射器采暖与节电    韩志方;叶涛;荆岩平;

热水采暖系统中产生气体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李凤英 ,唐晓旭 ,张金才

浅谈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洪静,王雪锦,袁霞

企业蒸汽采暖系统的技术改造    郝振玉,桑楹,秦刚

下供下回双管热水采暖系统的排气问题    朱明秀

关于采暖系统水力平衡小结    上官燕;

室内计量采暖系统中的热力、水力工况    李滨涛;赵建成;许海松;

采暖系统潜力分析与应用实例    王万达;

垂直单管跨越式采暖系统的分析    蔡媛;

红外电热膜采暖系统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栾文彦;栾松;李学慧;

高层建筑自然循环采暖系统设计探讨    牟冬;董重成;

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热计量方式的研究    方修睦;李文波;李晓鹏;

集中供热微机监控系统    刘兴林;

某供热小区采暖系统能源的梯级利用    袁东立;李大光;

采暖系统自适应控制运行方案研究    王晓红;

PP-B/PP-R管材在低温热水地板采暖系统中的应用    来枫

利安德巴赛尔在华推出PB新品    侯杰

关于普通住宅采暖系统的分析    山西四建集团通风空调安装分公司 靳联学

卡飒科技引发供暖产品变局    马琳

开发区居民可安心过“暖冬”    马坤

采暖系统汽改水 一季省下八十万    姚耀富

仪化塑料厂日节约蒸汽10吨    管信民

辽河石化节能工作走特色之路    通讯员 许萍萍

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 为大空间建筑雪中送炭    本报记者 张家勋

法国AvenirEnergie公司开发出浅层地热采暖系统    记者 郭薇

河西走廊太阳能和CO_2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研究    袁磊

多孔太阳墙的传热与流动分析    欧阳莉

多种太阳能新技术在示范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于志

计量供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杜晓刚

西藏地区被动太阳能建筑采暖研究    王磊

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罗成龙

寒冷地区农村住宅采暖能耗研究    张威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地热采暖系统经济优化评价方法研究    齐学玲

某轻型客车采暖系统的研究    吕永楼

某轻型客车复合式采暖系统开发研究    张高超

寒冷地区农居太阳能炕采暖系统设计研究    张玲

兰州地区太阳能热泵无水采暖系统实验研究    吴鑫

徐州市既有住宅采暖系统的改造及综合修正系数的研究    相里梅琴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能效分析    曹树星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调节性能研究    宗杰

包头市工业厂房采暖系统的优化研究    杜佳乐

北方地区部分小城镇建筑节能状况与节能策略的研究    苑文乾

西安地区既有房屋的供暖节能改造研究    袁军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