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日照市傅疃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4:00:33
热度:

日照市傅疃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研究【摘要】:水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维持人类和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控制性因素之一。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数量、经济规

【摘要】:水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维持人类和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控制性因素之一。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数量、经济规模迅速膨胀,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 人类对水环境问题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付出过昂贵的代价。我国昆明的滇池,在历经7000年清澈之后,近三十年的污染已使水质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标准。从工业革命时代的不治理污染,到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排污口治理,再到现在的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体现了人类对水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污染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并困扰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单纯采用行政命令解决流域水污染的问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探索解决流域水污染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于保障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现实和紧迫的意义。 本论文以多学科理论方法为指导,在总结与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的之后,在污染源调查和水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依照国家或城市对相应水体功能的环境质量要求,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水体中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即水环境容量),然后根据规划水平年预测的污染负荷计算出污染物削减量。为了使水域功能满足所要求的环境质量标准,本文从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角度探讨了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措施,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 通过对傅疃河的水质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傅疃河日照水库断面、付疃桥断面水质尚属清洁,所有监测指标均符合标准,而大古镇断面污染严重,很多项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傅疃河下游已无环境容量可言。 (2) 分析流域水质恶化、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增加、经济增长给流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工业结构不合理,高污染、低产出行业发展迅速(结构性污染严重);城市化速度较快,排污量过大;面源污染严重;污水处理率偏低;排污收费等经济政策未能起到积极治污的刺激作用;生态保护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3) 针对傅疃河流域目前的污染现状,探讨合理的研究、防治思路,即:综合细致的分析流域水质污染的现状、原因后,估算出流域内污染物的排放量,然后根据流域的水文特点科学合理的计算河流的环境容量,最后针对需要削减量提出合理的对策和措施。 (4) 为了到2010年使傅疃河的水质得到改善,满足水体功能区要求,探讨了需要采取的综合治理的措施,具体说来,主要有四方面: 首先,工业结构调整措施。傅疃河流域工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污染严重。本文运用多目标优化的方法对该流域的工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优化后既保证了经济的增长,又削减了COD的排放量。 第二,工业污染源控制措施。要解决工业企业污染问题,必须按照以新带老的原则,把污染治理与工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推行清沽生产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 把污染治理与工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推行清洁生产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 第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山于许多历史原因,傅瞳河流域的许多工业企业都建 在城区内,城市污水实际上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城市下水道系统集中的混合体,建设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同时,还可以接纳一部分工业废水的处理。因此建 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实现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目标的重要措施。 第四,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行植树造林,保护和恢复自然植被,扩大植被面积,治 理水土流失;建立生态保护区,恢复生态功能;建立生态农业基地等。 〔5)讨论了本文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研究方法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面源污染以及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关键词】: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 水质评价 水环境容量 多目标优化 傅瞳河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52
【目录】:
  • 1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1.1.1 流域水污染问题8
  • 1.1.2 日照市傅疃河流域水污染问题8-9
  • 1.1.3 研究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9-11
  • 1.2.1 国际研究进展10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0-11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11-12
  • 1.3.1 研究目标11
  • 1.3.2 研究内容11-12
  • 1.4 研究框架12-13
  • 2 研究区概况13-21
  • 2.1 流域行政区划及控制面积13
  • 2.2 自然、社会经济情况13-15
  • 2.2.1 自然环境13-15
  • 2.2.2 社会经济情况15
  • 2.3 地表水环境15-21
  • 2.3.1 傅疃河概况15-16
  • 2.3.2 傅疃河流水质污染现状及变化分析16-21
  • 3 污染物排放情况21-26
  • 3.1 点源污染源21-24
  • 3.1.1 点源污染源排污现状21-23
  • 3.1.2 点源污染排污预测23-24
  • 3.2 面源污染现状和入河量估算24-26
  • 4 傅疃河水环境容量26-33
  • 4.1 河流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26-28
  • 4.2 水文参数的设计方法28
  • 4.3 水环境容量设计断面28-29
  • 4.4 傅疃河流量的估算29-31
  • 4.5 流量与各水文参数的经验关系式31
  • 4.6 环境容量的计算31-32
  • 4.6.1 COD降解系数K_c31-32
  • 4.6.2 水质背景浓度C_o32
  • 4.6.3 环境容量的计算32
  • 4.7 总量控制32-33
  • 5 傅疃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分析33-44
  • 5.1 治理策略分析33
  • 5.2 工业结构优化33-38
  • 5.2.1 优化方法的提出33-34
  • 5.2.2 工业结构的现状分析与指标预测34-35
  • 5.2.3 多目标规划35-37
  • 5.2.4 规划结果分析37-38
  • 5.3 流域点源防治对策38-40
  • 5.3.1 工业污染源38-39
  • 5.3.2 生活污染源39-40
  • 5.4 面源污染治理措施40-43
  • 5.4.1 农药、化肥污染控制40-42
  • 5.4.2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42
  • 5.4.3 生态农业建设42-43
  • 5.5 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43
  • 5.6 综合治理措施小节43-44
  • 5.7 保障体系44
  • 6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44-47
  • 6.1 投资估算44-46
  • 6.2 效益分析46-47
  • 7 结论与展望47-50
  • 7.1 主要结论47-49
  • 7.2 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淮河流域淮南段农村非点源污染量化计算及控制对策研究    徐红兵

巢湖流域污染防治综合效益评价    林保国

潍坊市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王亚娜

大同市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    王惠玉

面向21世纪的小流域综合治理    王礼先

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以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为例    包存宽,张敏,尚金城

中国流域水污染分析    吴舜泽,夏青,刘鸿亮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于洋,周金娣,王显军

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郭焕庭

淮河流域污染治理的思考    时炎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框架研究    傅国伟

非点源污染的管理及控制    贺缠生,傅伯杰,陈利顶

农业面源污染与水体保护    张志剑,胡勤海,朱荫湄

平山水源流域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王敏,李玉博

浅析有色金属行业中的清洁生产    杨利均;

中国农业非点源污染    胡星明;

抢占优先级业务量链路性能评价    翟葵,朱军

合肥市南淝河水环境容量研究    纪岚,李菁,汪家权

锅炉水循环系统的算法    赵华中;

非点源污染的类型、特征、来源及控制技术    刘之杰;路竟华;方皓;张义安;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丁锁;臧宏伟;

非点源污染计算与控制研究进展    胡艳,张红举

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在宿州市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应用    方刚;

灰色系统理论在烟台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    谭春英;谢恒星;林建宏;张晓杰;

离子束辐照技术在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关键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李淼;吴跃进;余增亮;俞汉青;吴李君;姚建铭;花日茂;汤锋;邱志芳;宋立言;韦朝阳;骆永明;赵其国;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水资源利用研究    胡志新;

环境受损河道生态整治规划设计方法——以汾河灵石段为例    汪自书;季海波;

基于水环境容量调控的盘龙江水质达标治理措施探讨    傅强;杨常亮;刘卫红;杨桐;杨亮秀;袁琳娜;

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及模式体系研究    肖伟华;刘文琨;裴源生;黄介生;段凯;

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防治体系的建立——以贵州省盘县白河沟水库流域为例    董云仙;徐长城;马杏;张军莉;谭志卫;

山西清徐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分析    王雁;闫世明;陈二平;李明明;李延辉;杨爱琴;卢淑贤;

黄土高原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生态经济功能区试验研究    李壁成;方炫;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影响研究    张万顺;石妍妍;王艳;关洪林;吴瑕;

SOFM方法在山东省17地市旅游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    陆相林;

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及环境容量估算    李鸣

红壤坡地菜园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模拟试验及建模研究    吴希媛

基于RS和GI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曹波

重庆市长寿区城市河岸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赵占军

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磷组分和农田磷流失的影响    朱晓晖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效应及生物修复研究    李春荣

污泥吸附除磷脱氮工艺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李昂

城市径流特征与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研究    肖海文

基于湖泊流域水污染控制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龚琦

适应性企业战略生态位演变研究    韩兵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土壤侵蚀规律与坡面侵蚀经验模型的研究    陈晓安

丹江口库区作物轮作系统生产力和养分流失特征及麦套稻施肥研究    李承力

基于“一张图”思想的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杜波

活性碳纤维负载铁酞菁的制备及催化降解酚类化合物性能    郭桥生

排污权水污染物(COD)初始分配方法研究    楚君

基于GIS大连市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    刘亮亮

巢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产排污特征与规律研究    孙兴旺

巢湖流域典型农田氮磷流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熊金燕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工程咨询业项目管理模式演化研究    谢卫标

基于水环境容量的巢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研究    谢森

我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黄显怀,章强

层次分析法在环境污染防治规划中的应用    拦继元;

巢湖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初步研究    王晓铃,巩吉力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谢花林,李波

试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刘凤仙

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发展态势与研究重点    高超,朱建国,窦贻俭

苍南县流域水环境评价及污染防治对策    陈静,王学军,牟全君,黄英娜

非点源污染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    许书军,魏世强,谢德体

巢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阎伍玫

国内外水环境管理体制对比分析    曾维华,张庆丰,杨志峰

海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评价研究    朱梅

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水环境影响及其定量化方法研究    阮晓红

公益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李卫忠

河流水环境系统不确定性问题研究    李如忠

北京市地表水体污染评价与控制对策研究    李莲芳

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黄思光

大连城市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及动态仿真研究    陆贵巧

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径流效应研究    盛前丽

流域水污染防治控制单元划分研究    金陶陶

辉发河梅河口市段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徐凯

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陈明媚

淮河淮南段水质评价及总量控制模式的研究    窦月芹

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研究    刘永强

河流水污染控制规划系统研究    邵立南

长春市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雷蕾

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杨洁

小流域污染治理综合规划方法与模式研究    谢刚

洱海流域水污染预测与对策研究    李泽红

淮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能力空间差异    周亮;徐建刚;蒋金亮;袁艳华;孙东琪;

赣江下游平原圩区农村生活污染入河系数研究    苏保林;袁军营;李卉;罗运祥;张倩;

巢湖污染治理难的原因及对策    张谋贵;胡丽霞;

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    张莉莉

青州博纳牧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马颖

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非点源污染分析及绿色农业发展研究    李泓辉

水环境保护投资优化研究    薛姗姗

河北畜禽养殖污染评价及对策研究    白明刚

巢湖流域生态承载力研究    徐强

区域水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调查及调控研究    高洋洋

城镇家庭消费系统磷素流动研究    时均奎

惠济河水系开封市区辖段水污染综合防治研究    张慧敏

农村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研究    姚锡良

安徽省沿淮农业污染源及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刘晓轻

水污染控制模式选择的研究    包存宽,李彬,尚金城

海滦河流域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李丽娟,郑红星

建设项目选址的灰色综合评判方法    慕金波;杨红红;

灰色综合评判用于工厂废水处理方案的优选    慕金波;杨红红;姜涛;

粉煤灰资源化利用趋势灰色预测    徐忠

灰色聚类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慕金波,侯克复

基于公理体系的排污总量公平分配模型    林巍,傅国伟,刘春华

灰色聚类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邓超冰;

灰色动态模型在环境系统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    曾光明,徐宗学

调水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刘昌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