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9:44
热度: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摘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制度。发达国家将其运用到治理湖泊流域污染并卓有成效。我国在《江苏省太

【摘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制度。发达国家将其运用到治理湖泊流域污染并卓有成效。我国在《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太湖流域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并在之后的太湖治污实践中有所发展,2011年《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又将总量控制制度具体化,同时明确规定了实施总量控制制度的相关具体措施。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从宣布到实施前后经历了十余年,但太湖流域的防污治理工作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文章旨在通过对我国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考察总量控制制度的配套措施以及实施情况,从而完成《条例》水污染防治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的考察,最后提出建议完善条例规定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为我国日后的太湖流域污染治理提供借鉴。 研究《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目标实现的可能性,首先要厘清《条例》治理太湖水污染的使命。而总量控制制度是《条例》完成治理太湖水污染使命的重要途径,但是总量控制制度实施十余年,并未达到治理太湖水污染的理想效果。所以,必须首先找出以往太湖总量控制制度无法完成治理太湖水污染使命的原因。在颁布《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之前,太湖流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已经通过地方行政法规的形式在太湖流域宣布实施。但经过笔者分析发现,总量控制制度在立法方面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制度实施方面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太湖流域污染防治的失败。换句话说,太湖治污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不是因为法律没有宣布在太湖流域实施总量控制制度,而是法律宣布实施的总量控制制度没有变成一个真实的、被有效实施的制度,缺少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因此,201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试图弥补以上两个方面的不足,完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以实现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的使命。 厘清《条例》治理太湖水污染的使命之后,论文第二章论述了《条例》污染防治的主要进步,即增加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施的保障制度。该部分主要论述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科学性,着重论述《条例》中总量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和以往总量控制制度的失败。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并被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水污染防治。我国在1996年《水污染防治法》中引入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并确立其做为我国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法律制度。《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将此制度引用到太湖流域。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还不成熟和健全。太湖流域污染日益严重,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治污的步伐。《条例》规定的总量控制制度从完善指标分解机制、限制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保险机制等具体措施层面完善了以往总量控制制度的不足,相比以往总量控制制度有了较大的进步。 尽管污染治理效果仍然不尽人意,但是美国、日本以及其他欧美国家实施总量控制制度有效防治流域水污染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总量控制制度是治理污染的科学手段,也是治理污染的必由之路,为污染防治目标实现提供了实践层面的可能性。而且,《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中规定地总量控制制度的有效措施为其实现污染防治的目标提供了理论层面的可能性。但是《条例》与以往立法中的总量控制制度相比没有根本性进步,也没有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总量控制制度仍停留在制度宣言层面,缺少相应的实施办法辅佐。因此,《条例》污染防治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令人担忧,太湖流域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更合理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太湖流域管理条例 重点污染物 总量控制 水污染防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5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引言12-15
  • 第一章 太湖污染防治的失败与《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治理太湖水污染的使命15-34
  • 第一节 太湖流域污染防治失败的原因16-27
  • 一、 我国现行太湖流域污染防治立法现状及总量控制制度的立法缺陷16-23
  • 二、 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效果与总量控制制度实施不力的表现23-27
  • 第二节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的使命27-34
  • 一、 使命一—弥补以往法律的不足27-30
  • 二、 使命二—用更有效的措施治理太湖水污染30-34
  • 第二章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污染防治制度的主要进步—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34-45
  • 第一节 水污染防治法中的总量控制制度34-42
  • 一、 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由来与发展34-37
  • 二、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中的“总量”37-40
  • 三、 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总量控制制度的科学性40-42
  • 第二节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设立的总量控制制度的进步之处42-45
  • 第三章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中的总量控制制度实现污染防治目标的可能性45-56
  • 第一节 总量控制制度有效防治水污染的成功经验45-50
  • 一、 美国的先进经验及其可供借鉴之处45-47
  • 二、 日本的先进经验及其可供借鉴之处47-48
  • 三、 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及其可供借鉴之处48-50
  • 第二节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中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现污染防治目标的理论可能性50-56
  • 一、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法律效力位阶高于以往立法52-53
  • 二、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设定的由上到下的管理方法53-54
  • 三、 立法者和学界对于《条例》实现太湖水污染防治目标可能性的积极估计54-56
  • 第四章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值得担忧56-66
  • 第一节 法律上的总量控制制度一定有效吗?56-60
  • 一、 我国法律中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56-59
  • 二、 我国以往的总量控制制度没有产生理想的效果59-60
  • 第二节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中的总量控制制度的缺陷60-66
  • 一、 与以往立法中的总量控制制度相比没有根本性进步60-63
  • 二、 与成功的外国制度相比《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中的总量控制制度的不足63-66
  • 第五章 完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的建议66-69
  • 结语69-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5
  • 个人简历75
  • 发表的学术论文7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论我国水污染防治立法的新发展    王灿发;冯嘉;

浅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赵军

水污染的流域控制立法研究    吕忠梅

我国污染防治法中的总量控制制度概述    刘旭;秦南茜;

浙江省污染物总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分析    李永红;陈侃翔;鲍健强;"浙江省混合型排污权配置和交易制度研究"课题组;

关于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立法的探讨    周甦,江剑平

论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    宋国君

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郭焕庭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法律反思    王灿发;王灿发;王灿发;

更适合市场经济的“排放总量控制”    宋国君

温瑞塘河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叶旭

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法律问题研究    罗璇

灰色局势决策法用于湖泊富营养化的评价    徐晓毅;孙世群;褚巍;甘昊;

因子分析法在巢湖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王在高;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赵不凋;刘柏朱;卢晓芳;李大;唐海;彭懿明;

龙河口水库总氮·总磷变化趋势研究    朱纯祥;朱振涛;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评价方法与因子关系的分析研究    徐晓毅;孙世群;

环境权主体权利辨析    李冠杰;张忠潮;

太湖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种类初探    钱祎;车金水;刘振华;宋启军;

广西南流江流域水环境现状及综合管理    王小刚;郭纯青;田西昭;王文君;黄翠秋;

东江源省际生态补偿模型构建探讨    胡小华;史晓燕;邹新;林美芳;陈建勇;

北京野鸭湖湿地土壤生物可利用磷的研究    刘双;李敏;张晶;曹琪;魏祥甲;

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及模式体系研究    肖伟华;刘文琨;裴源生;黄介生;段凯;

苏锡常垃圾转运站对水环境的影响    李春萍;蒋建国;顾军;

中国环境法学三十年(1978—2008)    王树义;汪再祥;

基于GIS的北京山区非点源污染风险性研究    沈涛;党安荣;

中外矿产资源若干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苏芸芳;

关于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的思考    孙海英;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流域管理的法律思考    张树兴;李希昆;

美国水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仇永胜;黄环;

试论部分国家水污染防治与管理的经验    刘霞;

浅析环境权的界定和性质    许伟煌;

农村环境管理权均衡配置研究    孟涛

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    梁睿

后代人权利论批判    刘卫先

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    石欣

影响中国排污权市场交易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    黄宇健

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    董战峰

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李林杰

水权取得及转让制度研究    单平基

可分离物品拍卖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免费分配    饶从军

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    王锦

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    吴薇

胶州湾湿地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段鹿杰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    董海宁

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    蒋士锋

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张玉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孙云文

我国排污权交易对市场结构影响研究    席亚军

排污权水污染物(COD)初始分配方法研究    楚君

政府环境责任问题研究    缪仲妮

中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    巫锡平

吉林省松花江中下游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包存宽,张敏,尚金城

大辽河水系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李秀堂

浑江吉林省段水环境容量及其在总量控制中的利用研究    田卫,俞穆清,朱显梅,王宏

我国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与展望    鲍全盛,王华东

图们江地区水环境容量及其对区域开发的影响研究    田卫,俞穆清,刘桂琴

中日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制度比较及立法启示    方堃

环境资源法视野下的新《水法》    吕忠梅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现状及建议    王杨;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量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曹磊,郭琳,曹晋军

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    

温瑞塘河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叶旭

我国排污权交易的立法思考    骆月亮

我国排污权交易的立法研究    惠军亚

渤海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刘琳

简讯    高俊;

稀染技术在水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连胜

国外水污染防治新动向    顾康乐;

中国水污染防治的技术问题    沈光范

沁阳实行水污染防治“九七达标”一票否决制    拜存星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可持续发展    秦莉云,金忠青

环境保护    

国务院关于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批复    

CAI课件在《环境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水污染防治”CAI课件为例    徐颂;

水污染防治激励制度研究    洪淳淳;

论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    段晓娟;张树兴;

吉林省“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政策及对策措施研究    吴兵;包丽艳;刘艳君;

水污染防治与政府责任——内江特大自来水污染引发的思考    温琴;

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防治体系的建立——以贵州省盘县白河沟水库流域为例    董云仙;徐长城;马杏;张军莉;谭志卫;

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其防治    陈丽;

陕西省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訾香梅;

淮河流域水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王飞;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监测预警预报及应急管理    刘晓茹;陆谨;郝红;万晓红;袁浩;刘晓波;

山西汾河30年水质状况浅析    梁新阳;

鱼台水污染防治多管齐下    通讯员 翟晨曦 李树霞

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快速推进    记者 赵艳

我市水污染防治进入冲刺阶段    本报记者 王奇 通讯员 胡康

我市积极构建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通讯员 汤向奎 记者 宋莹莹

我省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成效明显    记者 吕宝林

国家考核组检查我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记者 吴少男

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    本报通讯员 李俊伟

全国人大环资委在陕调研水污染防治情况    记者 张鑫

我市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常文

市府督导“三湖”水污染防治项目推进情况    记者 崔永红 通讯员 李贵华

流域水权制度研究    姚傑宝

湖库水质评价及水质模拟预测方法研究    马太玲

基于跨域治理的梁子湖水污染防治研究    叶汉雄

煤炭基地水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冯建国

流域管理体制中的协调管理研究    郭峰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保障体系研究—理论与实践    徐辉

城市饮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保障体系研究    黄永东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    尚广萍

省域COD排放总量预测及减排潜力与对策研究    赵宪伟

渤海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及陆源排污管理区分配容量计算    丁东生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    阎道宏

水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宋莹

山西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赵峰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    贾小虎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律对策研究    王晓娇

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对策研究    范建勇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治研究    张祥云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张倩

广西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对策研究    莫丹

中美水污染防治法比较研究    于博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