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4:12
热度: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摘要】:随着城市生活污水的不断增加,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更有效污水处理控制方案来满足日益严格的出水水

【摘要】: 随着城市生活污水的不断增加,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更有效污水处理控制方案来满足日益严格的出水水质及经济效益的要求。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是当前世界上处理工业有机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主要途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讨论活性污泥过程的建模和控制方法,开发一个活性污泥过程仿真器,通过该仿真器可以增强使用者对不同的过程配置、控制策略的理解,从而便于使用者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提高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效率。 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对模型表述形式、污水的水质特性及组分构成作了详细的说明。 论文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活性污泥的降阶模型。为了控制应用的需要,本文首先分别建立了缺氧池和好氧池的时变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然后把好氧池和缺氧池的时变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结合起来得到由缺氧和好氧两部份构成的前硝化活性污泥系统的时变双线性模型,最后简单描述了理想状态下沉淀池的模型。 论文第三部分介绍基于MATLAB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计算机模拟及仿真软件的开发,并通过图例具体介绍了该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同时简单介绍了该仿真软件中使用到的仿真算法及计算的一般程序。 论文最后主要通过输入不同气候条件的输入组分数据,采用外加碳源控制、溶解氧浓度监控控制和内回流流速控制三种典型的控制策略,分析本研究开发的仿真软件在活性污泥过程的应用。 【关键词】: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计算机仿真器 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703;TP391.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7
  • 1.1 活性污泥工艺的简介8-9
  • 1.2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发展9-12
  • 1.2.1 传统的活性污泥模型9-10
  • 1.2.2 活性污泥的动态模型10-12
  • 1.3 控制策略的综述12-15
  • 1.3.1 污水生化处理过程控制12-13
  • 1.3.2 城市污水处理的自动控制现状13-15
  •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意义15-17
  • 1.4.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5-16
  • 1.4.2 本研究的意义16-17
  • 第二章 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的理论分析17-26
  • 2.1 活性污泥模型1号模型的表述形式17-18
  • 2.2 污水的水质特性及组分构成18-21
  • 2.3 组分浓度的物料平衡方程21-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活性污泥过程的降阶模型26-42
  • 3.1 缺氧池状态空间模型26-35
  • 3.1.1 增广状态空间模型31-33
  • 3.1.2 系统辨识33-35
  • 3.2 活性污泥生化反应过程的双线性模型35-39
  • 3.2.1 好氧池模型36-37
  • 3.2.2 缺氧池模型37-38
  • 3.2.3 活性污泥生化反应过程的完整模型38-39
  • 3.3 沉淀池模型39-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计算机模拟与仿真软件的开发42-51
  • 4.1 仿真过程系统介绍42-43
  • 4.2 仿真软件中的仿真算法介绍43-44
  • 4.3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计算机模拟与仿真软件的功能介绍44-49
  • 4.3.1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计算机模拟与仿真软件的功能44-45
  • 4.3.2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计算机模拟与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45-49
  • 4.4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计算机模拟与仿真软件计算的一般程序49
  • 4.5 本章小结49-51
  • 第五章 计算机模拟与仿真软件的应用51-63
  • 5.1 计算机模拟与仿真软件的可行性与实用行分析51-55
  • 5.2 软件在控制策略设计中的应用55-62
  • 5.2.1 外加碳源控制55-57
  • 5.2.2 好氧池中氨浓度控制57-60
  • 5.2.3 通过内回流控制出水氮的浓度60-62
  • 5.3 本章小结62-63
  • 第六章 结束语63-65
  • 参考文献65-68
  • 致谢68-69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活性污泥模型NO.1及“SSSP程序”在中国污水厂适用性的初步探讨    汪慧贞,曹秀芹

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确定的理论分析    延克军,郭建平,李卫平,孙岩柏

简化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优化    刘芳,顾国维

海水脱硫曝气池流场的CFD分析    张小可,姚彤

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结构化模型    黄勇,杨铨大,王宝贞

间歇曝气活性污泥系统神经网络水质模型    郭劲松,龙腾锐,高旭,黄天寅

DO对有机物降解速率及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高春娣,王淑莹,彭永臻,殷波

GA-ANN模拟毒物冲击下UASB性能变化    曹刚,徐向阳,冯孝善

SBR出水BOD值的RBF软测量法    刘载文,崔莉凤,祁国强,侯朝桢,刘太杰

EFOR 程序的仿真模拟功能应用研究    陈立

基于神经网络的污水出水COD预测模型    聂勋科;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仿真及仿真界面设计    宁利;沈文浩;龙周;刘天龙;

膜生物反应器在处理污水中的应用与发展    桂娟;王玲;张睿;

A~2/O工艺中HRT对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的影响    李永峰;潘欣语;杨建宇;

电镀初、中级污水处理工培训班    

郑州市惠济区张庄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探索    孙文标;刘利英;

组合填料接触氧化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朱灵峰;张召跃;张玉萍;刘丽丽;张润涛;

新型污水处理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谢玲玲;何国利;张磊;周鹏;刘永德;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刘立云;

青啤创立低碳“问责制”污水处理“零费用”    刘成;

MBBR工艺在烟草行业污水处理的应用    李子俊;陈广平;

高压电瓷厂污水处理浅谈    张艳侠;崔素珍;

基于ASM1的单池污水处理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实现    王晓华;于筑国;胡敏;殷剑宏;余增亮;

固定化活性污泥磁性微球制备条件优化    吴鑫颖;王朝宇;邱树毅;

污水处理中吸附和稳定过程的细胞自动机模型    张芳芳;乔俊飞;刘超彬;王笑波;

中国水业创新问题杂谈    甄建伟;

环流塔式曝气石化废水处理过程的人工神经网络仿真研究    陈筛林;李飞;范轶;丁富新;

低rbCOD及VFAs下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活性污泥水解技术    崔成武;

保定鲁岗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运转效能的生物评价    周可新;许木启;曹宏;徐军;

ZnAl-LDH的合成及应用于污水处理    杜尚丰;陈运法;梁云;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黄鸥;

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种群动态与污水处理厂水质净化效能的关系研究    陈声贵;许木启;周可新;曹宏;

钢城区污水处理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特约记者 王凤娟

污水处理软件国产化获突破    周军 咸云飞

标准“渗入”循环经济 污水处理变废为宝    记者 杨飞 通讯员 闫盛霆

SAF污水处理技术进入中国    记者 赵引德 贾志伟

污水处理关乎生态环境    本报记者 王芳

污水处理也能安度寒冬了    彭展 谭雄峰

污水处理自控系统国产化获突破    周军 咸云飞

中南建筑设计院创建三峡污水处理新模式    记者 杨捷 通讯员 费天翔

我省第二批40个县市区污水处理项目开建    帅如琼 记者 赖继红

蓬莱污水处理改造完工    记者 孙向晖 通讯员 田野

固定化活性污泥与白腐菌处理焦化废水    卢永

活性污泥利用挥发性脂肪酸储存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    李金娟

污水处理厂多环麝香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去除途径的初步研究    曾祥英

复合生物反应器—膜分离技术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曹斌

利用活性污泥混合菌群合成聚羟基烷酸脂的研究    陈玮

利用活性污泥混合菌群合成聚羟基烷酸脂的研究    陈玮

固定化—共代谢技术处理五氯苯酚研究    孙永利

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    张成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胞外聚合物性质及其对污泥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刘翔

紫外线损伤微生物机理及增强活性污泥降解特性应用研究    江映翔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范石美

基于ASM3的活性污泥模型改进及其应用研究    李玉新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仿真软件设计及在控制中的应用    商敏儿

PO皂化废水处理工艺及设备的研究    邵芳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污水生化过程建模的研究    梁斌

活性污泥模型实际应用以及适应性研究    孙宗健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余荣升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建设与运营模式探讨    党超

污水处理中的COD模糊控制系统的研究    谢源

基于PLC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研究    蔡晓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