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两级A/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2:27
热度:

两级A/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脱氮除磷试验研究【摘要】:传统A2/O(Anaerobic-Anoxic-Oxic)工艺由于能在同一系统中完成脱氮除磷功能,流程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因而得

【摘要】: 传统A2/O(Anaerobic-Anoxic-Oxic)工艺由于能在同一系统中完成脱氮除磷功能,流程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因而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生物脱氮除磷的主流工艺。但面临着碳源、硝酸盐、泥龄等方面的矛盾,脱氮除磷效果难以同步提高。 鉴于生物脱氮和除磷是由两类完全不同的微生物执行的生化过程,对环境因素的要求各异;为分别满足除磷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各自的生长条件及对泥龄的不同要求,本研究提出了将传统A2/O工艺改为两级不同A/O的新工艺;该工艺的特点是,将脱氮和除磷过程分置于前后两套不同的A/O系统中,第一级A/O采用活性污泥法除磷;第二级A/O采用生物膜法脱氮;实现了除磷菌与反硝化菌、硝化菌的空间分离,达到解决泥龄矛盾目的。 由于第二级A/O中硝化产生的硝酸盐不进入第一级A/O,不影响除磷过程,该工艺同时也解决了硝酸盐干扰除磷的问题。 设计了两级A/O工艺试验装置,选定6种工况条件运行,以某教学楼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了常温及低温条件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在泥龄为6d、水温22~28℃条件下,两级A/O工艺出水中的氨氮NH4+-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均能达到污水一级排放国家标准;出水的NH4+-N平均值为5.9 mg/L,去除率为82.5%;TP平均值为1.0 mg/L ,去除率为69.7%;COD平均值为40mg/L,去除率为83.1%。在冬季低水温条件下,系统仍然具有较高的降解COD和除磷能力。 由于试验的原水中碳氮比偏低、第一级A/O消耗了大部分碳源,导致第二级A/O反硝化碳源不足;总氮TN的去除率(国家标准GB18918-2002无总氮控制指标)只有30.4%。冬季硝化率低下,出水NH4+-N平均为30.4mg/L,平均去除率为11.8%,表明低温明显抑制硝化反应。 本试验工艺将第二级A/O设计为生物膜工艺,较之两级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在硝化方面更有优势。该试验对生活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同步提高生物脱氮除磷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两级A/O工艺 A~2/O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 泥龄 生活污水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70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9
  • 1.1 课题来源背景、目的及意义9-14
  • 1.2 示范成果及存在的问题14-17
  • 1.3 两级A/O 工艺研究目的、意义、路线17-19
  • 2 生活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研究进展19-31
  • 2.1 生物脱氮原理19-21
  • 2.2 生物除磷原理21-22
  • 2.3 生物同步脱氮除磷过程存在的矛盾22-23
  • 2.4 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工艺研究进展23-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3 两级A/O 试验工艺设计与菌种驯化31-36
  • 3.1 试验材料、测试方法31
  • 3.2 试验工艺设计31-34
  • 3.3 菌种驯化34-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4 两级A/O 工艺试验研究36-61
  • 4.1 第一级A/O 除磷、除COD 试验36-47
  • 4.2 第二级A/O 脱氮、除COD 试验47-55
  • 4.3 低温条件下系统脱氮除磷试验55-58
  • 4.4 工艺参数优化58-60
  • 4.5 本章小结60-61
  • 5 结论和建议61-63
  • 5.1 结论61-62
  • 5.2 建议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68-69
  • 附录2 硕士阶段参加研究的课题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新型填料—污泥粉煤灰陶粒在生物滤池中处理合成废水的效果研究    韩术鑫

北京城区面源污染特征及其控制对策    车武,刘燕,李俊奇

城市非点源污染及其防治研究    林积泉,马俊杰,王伯铎,唐晓兰

序批式生物膜法除磷机理研究    李军,王宝贞,聂梅生

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路月仙,陈振楼,王军,许世远

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郑涛,穆环珍,黄衍初,张春萍

气升循环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再生回用厕所污水的研究    徐慧芳,樊耀波

非点源污染的管理及控制    贺缠生,傅伯杰,陈利顶

化粪池水量调查和污染物计算    瞿永彬

化粪池污水SBR脱氮工艺研究    瞿永彬

倒置A/A/O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屈计宁,张建良

城市污泥的一种全新处理方式    钱光毅;

中国农业非点源污染    胡星明;

砂滤池系统处理北方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王艳芹;袁长波;边文范;姚利;李国生;张昌爱;刘英;

聚合氯化铝(PAC)在啤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昂,楼菊青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进展    杨少武;王晓青;杨顺生;

乡镇生活污水水体高效氨氮降解菌株的筛选    袁征;徐建平;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影响因素分析    凌琪,王敏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研究综述    何耘,刘成

浅谈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方文秀;

MBR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王伯昉;

不同阴离子在生物质发酵产氢中的作用研究    马欢;刘伟伟;王秀菊;刘士清;李建昌;张无敌;

四种填料对模拟原位修复太湖水的生化效果研究    王红专;俞晟;林健;史乐;陈艳艳;刘景明;

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防治体系的建立——以贵州省盘县白河沟水库流域为例    董云仙;徐长城;马杏;张军莉;谭志卫;

浅谈微生物絮凝剂(MBF)物质组成和应用    刘涛;

氮掺杂ZnO纳米晶表面改性及其抗菌性、紫外防护性研究    郑敏;吴佳卿;许乐;殷骏;

微生物在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黄小兰;陈建耀;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现状与对策    宋维峰;王克勤;

烟气生物脱硫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黄海鹏;

养殖水体内小球藻对鱼类密度制约作用的影响和生长特征    刘兴国;徐皓;顾兆俊;宋洪桥;

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法律思考    冷罗生;

中国水资源配置管理研究    陈旭升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污水生化处理的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策略应用研究    杨红

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_2烟气研究    黄兵

红壤坡地菜园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模拟试验及建模研究    吴希媛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崇明前卫村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基质研究    张小东

智能化控制SBBR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性能和微生物学研究    金云霄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土壤侵蚀规律与坡面侵蚀经验模型的研究    陈晓安

丹江口库区代表性水源地农村水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    王华玲

不同结构氧化锰矿物氧化硫化物动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    李倩

丹江口库区作物轮作系统生产力和养分流失特征及麦套稻施肥研究    李承力

烟道气微生物脱硫反应器研究    马岩岩

SMBR处理维生素类制药废水中试研究    胡雪利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和回收猪场废水中氮磷    孙国平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UCT工艺脱氮除磷运行优化试验与研究    郭姣

再生资源粉煤灰的研究与应用    常艳萍;徐占森;

粉煤灰农业利用现状    靳朋勃;吴春笃;

粉煤灰在燃煤烟气净化工艺中的应用    付颖;钱枫;周芸芸;

改性粉煤灰吸附对硝基苯酚的研究    夏畅斌

活性污泥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林东恩,张逸伟,沈家瑞

粉煤灰吸附去除城市景观水体中磷的初步研究    刘丽娜;刘志明;吴德意;何圣兵;孔海南;

利用粉煤灰固化含砷污泥的研究    赵萌;李洁;王平艳;

石灰粉煤灰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试验研究    薛永杰;朱书景;侯浩波;

粉煤灰治理废水废气的机理及应用    刘金荣;

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    乔燕;陆文雄;

纳米改性粉煤灰—粘土高性能陶粒的制备及其在厌氧滤池中的应用研究    夏雨

火电厂节能与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    苏相河

污泥制备陶粒轻集料及其热动力学特性研究    何必繁

北京地区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污水排放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    王殿芳,谷庆宝,韩梅,李发生

森林对非点源污染的调控研究    雷孝章,陈秀明,赵文谦

城市降雨径流长期污染负荷模型的探讨    施为光

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非点源污染研究    朱颜明,黎劲松,杨爱玲,王宁

对城市雨水地下回灌的分析    车武,李俊奇,曹秀芹,刘红,孟光辉

德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考察分析    李俊奇,车武

北京城区雨水径流的污染及控制    汪慧贞,李宪法

城市降雨径流水质污染分析    李养龙,金林

四川省清平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    施为光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何强,王增欣,李惠鹏

生物膜-电极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杨昌柱;陈建平;张敬东;濮文虹;王翠;王晓英;

A/O-MBR工艺低温下缺氧段反硝化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周钱刚;李林宝;

DE型氧化沟去除有机物及营养物质的特性研究    杨振锋;赵凯;赵颖;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在有机碳源条件下的代谢特性    刘金苓;钟玉鸣;谢志儒;贾晓珊;徐昕荣;

电极生物膜处理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实验研究    庞朝晖;张敏;张帆;

碳氮比及pH对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的影响    田文婷;李军;王立军;张慧;张文文;

聚乙烯醇-硼酸固定化方法优化改进的研究    覃旻;孟晓静;邹飞;覃昱;章诗芳;潘铁军;

A-O工艺污泥上浮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    刘超;吴红娟;

电极生物膜法反硝化工艺条件及过程    冯玉杰;沈宏;杨靖明;吕江维;陈旭;

污水处理厂三株反硝化菌的优选与性能研究    桑稳姣;章北平;彭巧瑜;黄海波;张宏鑫;刘士辉;杨辰;

养殖池塘底泥反硝化菌修复的室内比较实验    尹艳娥;沈新强;全为民;

反硝化真菌-细菌优化组合的筛选及反硝化能力的研究    张山;江月;郑永良;陈舒丽;邹煜平;刘德立;

反硝化聚磷菌种的反硝化吸磷特性研究    焦中志;李相昆;张利成;张杰;

电极强化生物膜法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    赵迎新;冯传平;

反硝化技术对养殖池塘修复的研究    尹艳娥;沈新强;晁敏;

污水生物脱氮新技术概述    马俊科;刘春;杨景亮;

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理论、实践与进展    吕锡武;

固定化藻菌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丁忠浩;高瑞美;鲁敏;

利用纤毛状生物膜除磷脱氮CNR工艺    李春山;

城市污水除磷脱氮处理工艺综述    张爱星;袁冀;刘淑洁;

大机械小生物各显神通    本报记者 彭芳 实习生 符若

污水处理难点多 污泥处置才起步    本报记者 文雯

液态微生物处理技术可治水污染    罗晖

微生物制剂让污水变清    本报记者 夏海霞

原生质体融合高效反硝化菌及其脱氮研究    桑稳姣

海绵共生微生物中反硝化与硫还原功能基因的研究    张霞

厌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耦合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祖波

废水处理系统中重要功能类群Thauera属种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毛跃建

炭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废水处理特性研究    刘惠军

生物法脱除工业废气中SO_2和NO的研究    徐姣

UniFed SBR工艺脱氮除磷特性及其自动控制研究    赵晨红

A~2/O固定生物膜法焦化废水处理系统群落空间演替模式的系统轨迹分析及应用    严兴

透水混凝土生态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脱氮机理及工艺特性研究    邹长伟

A~2/O~2生物膜法处理焦化废水中试研究    赵义

SBR中反硝化和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特性研究    曲燕

原生质体融合选育脱氮高效菌    王磊

利用焦化废水中水洗煤对煤的可浮性影响研究    郑西强

硝酸盐颗粒污泥反硝化脱氮研究    卞华锋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反硝化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尹昌

反硝化脱硫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碳氮硫共脱除特征研究    杨娟

耐低温反硝化菌的选育及其脱氮特性研究    张瑞

动态和静态条件下农田沟底反硝化吸磷工艺研究    顾佳涛

RDB中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克隆研究    徐飞

磁性生物微球两级还原系统耦合化学吸收脱除NO的研究    周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