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序批式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2:23
热度:

序批式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摘要】: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简称SND)工

【摘要】: 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简称SND)工艺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和常规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该工艺能节省碱度,并能有效的保持反应器中pH稳定,同时具有污泥生成量少等一系列优点,因而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本试验将采用SBR(Seqencing Batch Reactor)反应器,以模拟生活污水作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曝气量、C/N(COD与NH_4~+-N的比值)、碱度、碳源种类及其投加方式等因素对活性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对SBR法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动力学方程。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 (1)在SBR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试验中,好氧阶段TN(Totle Nitrogen)的损失验证了SND的存在,即单级生物脱氮是可行的。 (2)DO是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一个限制因素。在SBR内研究了曝气量对SND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曝气量条件下都有SND现象发生,分析认为低溶解氧下的SND发生的机理应归因于微环境理论,由于溶解氧扩散的限制,在污泥絮体内部产生溶解氧梯度造成的。 (3)在控制低溶解氧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碳源的投加量,研究了C/N对SND脱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进水C/N条件下都有SND现象发生;在本试验范围内,C/N为10时,TN去除率最高,达50%左右;并且随进水碳氮比的提高而SND现象越加明显。 (4)本试验在控制低溶解氧的条件下,对碱度对活性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投加碱度的量(以NaHCO_3计)为12 g/g NH_4~+-N时,在进水氨氮浓度为40mg/L,投加COD浓度为400mg/L的条件下活性污泥脱氮效果最好,TN的去除率达56%左右;并在本试验范围内,适当增加碱度的投加量,有利于亚硝酸盐的积累,使得全程硝化反硝化向短程硝化反硝化转化,从而节约了碳源,提高了TN的去除率。 (5)在控制低溶解氧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碳源的种类,研究了葡萄糖、乙酸钠、蔗糖+淀粉的混合物对SND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蔗糖+淀粉的混合物比葡萄糖、乙酸钠等易降解的有机物更适合作为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碳源。当采用蔗糖+淀粉的混合物为碳源时,在进水氨氮浓度为40 mg/L,投加COD浓度为400 mg/L的条件下TN去除率达到60%以上,而仅采用葡萄糖或乙酸钠为碳源时,在同等条件下TN去除率分别仅为39%、50%。 (6)在SBR内研究了有机碳源的投加方式对SND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碳源的投加方式对SND效果影响显著。当采用半连续碳源的投加方式时,分5次等量投加COD,每次60 mg/L,时间间隔为1小时,在进水氨氮浓度为40mg/L,C/N值为7.5:1的条件下,可使氨氮、总氮分别下降至0.45 mg/L、2.16 mg/L,TN去除率达到90%以上,为相同条件下随进水一次性投加碳源的2.2倍。 (7)通过对SBR反应器中同步硝化反硝化进行动力学分析,推导出同步硝化反硝化阶段的动力学方程,并经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求出其动力学参数。所得动力学方程如下: 【关键词】:SBR反应器 同步硝化反硝化 生活污水 低溶解氧 动力学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8
  • 1.1 氮在水中的存在形态11
  • 1.2 氮素对水环境的危害11-12
  • 1.3 传统生物脱氮理论12-18
  • 1.3.1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13-14
  • 1.3.2 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14-16
  • 1.3.3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16-18
  • 1.4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理论及其研究现状18-26
  • 1.4.1 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18-19
  • 1.4.2 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机理19-21
  • 1.4.3 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21-22
  • 1.4.4 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现状22-26
  • 1.5 SBR作为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反应器的特点26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26-28
  • 1.6.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意义26-27
  •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7-28
  • 第二章 试验装置及条件28-31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28-29
  • 2.1.1 实验用水28
  • 2.1.2 试验装置28-29
  • 2.1.3 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29
  • 2.2 实验运行方式与启动29-31
  • 2.2.1 实验运行方式29-30
  • 2.2.2 试验启动与污泥驯化30-31
  • 第三章 SBR内SND影响因素研究及最佳状况分析31-47
  • 3.1 曝气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31-38
  • 3.1.1 不同曝气量条件下DO和pH的变化32-34
  • 3.1.2 不同曝气量条件下COD的降解34
  • 3.1.3 不同曝气量条件下各形态氮浓度的变化34-37
  • 3.1.4 SBR内同步硝化反硝化发生机理探讨37-38
  • 3.2 COD/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38-41
  • 3.2.1 试验方案设计38
  • 3.2.2 不同C/N条件下各形态氮浓度的变化38-40
  • 3.2.3 不同C/N条件下COD的降解40-41
  • 3.3 碱度对SBR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41-46
  • 3.3.1 不同碱度条件下DO和pH的变化42-43
  • 3.3.2 不同碱度条件下COD的变化43-44
  • 3.3.3 不同碱度条件下各形态氮浓度的变化44-46
  • 3.4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有机碳源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47-54
  • 4.1 不同碳源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影响试验研究47-50
  • 4.1.1 以葡萄糖为碳源的脱氮系统内的脱氮特性47-48
  • 4.1.2 以乙酸钠为碳源的脱氮系统内的脱氮特性48-49
  • 4.1.3 以蔗糖+淀粉为碳源的脱氮系统内的脱氮特性49-50
  • 4.2 有机碳源不同投加方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影响试验研究50-53
  • 4.2.1 一次性投加碳源方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51
  • 4.2.2 连续投加碳源方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51-52
  • 4.2.3 分批投加碳源方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52-53
  • 4.3 本章小结53-54
  • 第五章 SBR反应器内同步硝化反硝化动力学模型54-64
  • 5.1 前言54
  • 5.2 硝化反应基础动力学54-55
  • 5.3 反硝化反应基础动力学55-57
  • 5.4 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推导57-63
  • 5.5 本章小结63-64
  • 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71
  • 致谢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厌氧氨氧化—短程硝化联合系统处理猪场废水研究    胡昌旭

海绵铁对污水中氮形态转化的影响研究    杨家萍

同时硝化反硝化的试验研究    冯叶成,王建龙,钱易

生物膜法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的分析    徐伟锋,郑淑平,孙力平,张芳

生物脱氮新工艺研究进展    冯叶成,王建龙,钱易

关于好氧反硝化菌筛选方法的研究    周丹丹,马放,王弘宇,董双石

好氧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微生物的混合培养    堵国成,耿金菊,陈坚

COD与DO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影响    阮文权,卞庆荣,陈坚

曝气生物滤池对皮革废水中氨氮去除的研究    黄瑞敏,卢开聪,林德贤,秦四海,戴国兵

制革废水氨氮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丁绍兰;雷小利;李玲;

低压离子交换色谱可见光检测法测定Cl~-,Br~-和I~-的研究    俞凌云;张新申;李辉;曹凤梅;赵欢欢;

SBR系统中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进展    康晓荣;詹健;栾岚;

折流式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彭照文,黄建峰

焦化废水零排放改造方案探讨    刘清林;

山东月湖水环境因子与细菌生物量相关性的研究    李春雁,石磊,殷效彩,牟晓燕,杨永亮

硝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    高孟春,杨敏,李红岩,汪严明

膜-生物反应器与活性污泥工艺处理氨氮废水的微生物特性比较    高孟春,杨敏,佘宗莲,金春姬

采用间歇曝气改进AB工艺氮磷脱除的研究    华光辉,张波,沈晓南

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资源化回收利用    李琳;黄凯兴;陈鹏松;陈石;李武;

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性能    邓春华;李方;李俊;奚旦立;

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李克勋;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SBR短程硝化影响因素研究    韩晋英;傅金祥;许岩岩;齐建华;

乳制品公司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马丽卫;翟海瑞;王倩;张利娟;杨劲松;

海水养殖废水生物接触氧化法循环单级生物脱氮    廖绍安;王安利;黄洪辉;郑桂丽;韩舞鹰;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about 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um Bacillus cereus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中TN去除对策分析    雷晓玲;叶方剑;刘贤斌;陈文华;

电气石对好氧反硝化菌株反硝化特性的影响    蒋侃;马放;孙铁珩;徐善文;苏俊峰;魏利;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超高效螺旋式厌氧反应器三相流动特性的研究    陈小光

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    胡安辉

高磷铁矿生物降磷反应器的制作及性能研究    皮科武

氨氧化细菌强化倒置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城市污水中试研究    蒋波

铵态氮在包气带介质中的吸附机制及转化去除研究    陈坚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金属离子在好氧微生物颗粒上的界面作用    孙雪菲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泥布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案研究    马杨

林可霉素废水处理工艺及启动研究    牛娜

混凝气浮-A/O工艺处理毛皮废水的研究    史明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和回收猪场废水中氮磷    孙国平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A~2/O~2在工艺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脱氮试验研究    李石磊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模拟合成氨废水试验研究    潘文琛

海绵铁对活性艳红K-2BP废水的脱色动力学研究    王延敦;高孟春;佘宗莲;顾莹莹;

海绵铁处理Cr(Ⅵ)试验研究    孙迎雪,徐栋,傅剑锋

化学催化还原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进展    王颖;辛杰;李雪;阮爱东;

氢气还原海绵铁去除水体中亚硝酸盐的研究    王凡;李俊国;冯艳平;李守章;闫小林;

畜禽粪便资源化与渔牧结合研究进展    凌俊;江河;胡王;

Fe~0—沸石去除水中硝酸盐的试验    李军;姚松涛;冯雷;张淑亚;杨双;

USR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实验研究    刘明轩;杜启云;王旭;

人工湿地组合生态工艺对规模化猪场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高春芳;刘超翔;王振;黄栩;刘琳;朱葛夫;廖杰;

电渗析处理氨基酸废水的试验研究    张永奇,王洋,赵瑞华,凌开成

厌氧氨氧化处理养殖废水启动实验研究    何占飞;付永胜;荀方飞;汪则灵;

新型IC-SBBR组合工艺在猪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吴永明

前置式厌氧氨氧化—亚硝化MBR耦合工艺性能研究    薛源

上流式厌氧生物膜与生物接触氧化耦合工艺处理猪场废水的研究    陈琳

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后处理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    操卫平

ABR-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猪场废水试验研究    宋炜

规模化猪场废水厌氧发酵液固液分离工艺研究    梁仁礼

CAST工艺处理高COD高氨氮废水试验研究    周国胜

EGSB与BAF耦合的废水处理新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阎青

厌氧氨氧化处理养殖废水启动实验研究    何占飞

常温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启动及过程控制研究    张璐

甲醇与葡萄糖为碳源在反硝化过程中的比较    阎宁,金雪标,张俊清

废水反硝化除氮    徐亚同

同时硝化反硝化的试验研究    冯叶成,王建龙,钱易

氨的厌氧氧化    王建龙

提高废水生物反硝化效果的理论和实践    王毓仁

碳源对人工微生物脱氮的影响研究    姜桂华

碳源和碳氮比对焦化废水反硝化工艺的影响    杨殿海,章非娟

Baidu
map